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1964年叶剑英对话胡耀邦时,意味深长道:你还年轻,斗不过他们呐

2023-05-07 17:03:46

胡耀邦身为此前我党高级领导人,为国家鞠躬尽瘁,为人民鞍前马后,秉持着“看事实,做实事”的态度,将一生都献给了共产主义事业。

然而,在漫长的革命和职业生涯中,胡耀邦因行事正直,遭遇明枪暗箭无数,数次死里逃生,都离不开贵人相助。

胡耀邦

其中,叶剑英更是对胡耀邦有着救命的恩情。

1964年,胡耀邦参政西北,遭遇“暗算”,翌年,叶剑英得知老友有难,专程从北京乘机赶来,救胡耀邦脱离险境。

“跟我回北京,你还年轻,斗不过他们呐!”

叶剑英将胡耀邦生拉硬拽,拖上飞机回京,从此远离是非之地。

叶剑英与胡耀邦之间,有着怎样深厚的革命友情呢?胡耀邦数次“遇险”,都是如何脱身的呢?

旧时革命友,两次救命恩

胡耀邦在革命征途之伊始,就险些“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1926年,国民党反动派成立了一个反共组织——“AB ”团,旨在窃取情报,对苏区进行策反,散布谣言,破坏团结。

1930年8月,面对猖獗的“AB”团,中共中央下达明确指示:开展肃反运动,肃清“AB 团”分子。

肃反工作刚开始,众人尚且秉持着公正客观的行事风格,后来,在王明左倾教条的纵容下,事态开始走偏。

手中握有小权力的一些人,为了邀功,不惜大肆拘捕无辜者,对其屈打成招,一旦罪名成立,即刻押赴刑场,就地处决。

当时,有人为了脱身,胡乱供出“红小鬼”胡耀邦也是“AB”团成员,胡耀邦还只是个新兵蛋子,涉世未深,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扣上了“反共”的帽子。

胡耀邦

虽没有实际的证据,但胡耀邦还是被居心叵测之人打成反动派成员,最终遭到逮捕,届时将被处以枪决。

就在胡耀邦即将含冤赴死之际,救命恩人张爱萍出现了。

也就是说,张爱萍是比叶剑英更早出现的救命恩人,且1965年,随叶剑英共赴西北解救胡耀邦的队伍中,就有张爱萍。

张爱萍

如此看来,张爱萍救了胡耀邦两次。一次是西北参政时期,更早的一次,就是这回的“AB”团事件。

原来,就在行刑前一天,恰逢共青团中央局巡视员冯文彬前来巡视工作,当他看到枪毙名单时,突然扫到了“胡耀邦”三个字。

两人相识多年,冯文彬笃定以胡耀邦的为人,绝不可能是反共分子,于是灵机一动,向负责人开口道:

“胡耀邦小小年纪,就成了反动派,说明我们的组织存在很大的漏洞啊!这个事情很严重,我要把他带回瑞金,交给我的上级同志亲自审问。”

冯文彬

负责人见状,也不便阻拦,遂任由胡耀邦被冯文彬带走处置。回去的路上,胡耀邦大喊冤枉,冯文彬表示:

“我是相信你的,所以才想办法把你领走,不然这个时候你已经被枪毙了。但后续怎么办,我做不了主,还得把你交给政治保卫局处理。”

抵达瑞金后,冯文彬按规矩把胡耀邦交给了上级顾作霖。

顾作霖阅人无数,一眼就看出胡耀邦是个正直的好孩子,遂动了恻隐之心,未将他扭送政保局,而是将他交给了张爱萍。

顾作霖

张爱萍时任少年先锋队总队长,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和考察,他发现胡耀邦热情善良,聪颖好学,虚心且尊师重道,浑身上下充满朝气和干劲。

所谓的干劲,是他小小年纪,就有着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强烈决心,从而工作起来不知疲倦,是个十足的拼命三郎。

并且张爱萍本人就曾被怀疑为“AB”团分子,他太清楚那帮尸位素餐的人是何种嘴脸。

于是,一段时间之后,张爱萍明确告知顾作霖:

“我确定,胡耀邦绝不是反共分子。我敢为他做担保。”

顾作霖本就相信胡耀邦,干脆就把他安置在共青团儿童局,让他主编报纸《时刻准备着》。

此事就这么不了了之,有了张爱萍的作证,党组织也就不再追究,胡耀邦因此躲过一次无妄之灾。

胡耀邦不知道的是,在三十几年后的西北参政事件中,张爱萍会再次出手相救,而西北的险境,远比“AB”团更加凶险。

胡耀邦

“AB”团是明枪杀人,而西北参政是绵里藏针,幸运的是,胡耀邦再遇贵人——叶剑英。

如果没有叶剑英,胡耀邦恐怕性命不保。那么,叶剑英和胡耀邦是如何相识相知的呢?胡耀邦又经历了怎样的凶险?
刚正不阿者,群起而攻之

叶剑英比胡耀邦年长18岁,堪称忘年交。叶剑英担任红军总参谋长时,胡耀邦还只是个年岁尚小,初出茅庐的红军新兵。

叶剑英和胡耀邦结缘于延安整风行动。1941年初,叶剑英从国统区返回延安,任中央军委参谋长,胡耀邦任军委政治部副部长。

(胡耀邦)

在整风期间,胡耀邦身为领导干部,在审查过程中,始终秉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讲究实证,杜绝一切冤假错案,也从不贪图人情开后门,兢兢业业,不辞辛劳。

这番行事作风给叶剑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从此,叶剑英便开始留意起这个小伙子,逐渐发现其身上拥有着诸多闪光点,于是,渐渐对他加以器重,给予其大力支持和关怀。

叶剑英

新中国成立后,缘分使然,二人又先后调到北京,再续延安时期结下的深厚友谊。

叶剑英得空就跑到胡耀邦的家中小坐,胡耀邦总是备好酒好菜招待,老友共进餐饭,谈天说地,聊天叙旧,气氛温馨融洽。

随着一纸调任,好不容易团聚的老友再次两地分离。1964年,胡耀邦被任命为陕西省委第一书记,主持陕西省委工作。

胡耀邦新官上任,没想到结结实实吃了一记“下马威”。当时的三秦大地,正在大举致力于“教育运动”。

往大了算,近一年当中,全省被捕的人数高至六千人,其中被拘的就有五千人。

在如此高压环境下,广大干部群众草木皆兵,噤若寒蝉,根本没有余力关心生产,农作等民生大计。

长久以往,该地的发展只会停滞不前,导致的结果就是民不聊生,真正吃苦果的还得是老百姓。

胡耀邦既然身为国家干部,就得干对得起人民的实事,于是大刀阔斧,下令整改这股“歪风邪气”,转而抓农业,抓生产,抓经济。

他深入基层,进行大量的走访调查,最终下令:即刻起停止一切捕人行动,停止一切革职行为,让干部群众休养生息。

在此基础上,胡耀邦再添一把火候,追加道:

“一:不反工人,学生,一般干部群体;二:不查阶级出身,不查男女关系。”

只因前者是社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后者容易制造把柄,无中生有,造成冤假错案无数。

胡耀邦的主张大获民心,群众视他为“救命稻草”“父母官”,对他是满心满眼的感恩戴德,与此同时,此举也招致了一些人的强烈不满。

于是,西北当局对胡耀邦施以猛烈的抨击打压,胡耀邦被扣上了“路线错误”的帽子,从2月中下旬起,西北局更是组织大会小会不断。

在如此日复一日的巨大精神压力下,胡耀邦夜夜失眠,身体每况愈下,历经半个多月的折磨后,于3月17日,一病不起。

医生诊断后得出结论,是突发大脑蜘蛛网膜炎,同时伴有肺部气肿,视力听力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情况不容客观,恐危及生命。

胡耀邦遵循医嘱,入院接受治疗,直到5月19日,病情才趋于稳定,被批准出院。出院前,医生千叮咛万嘱咐:

“你的病状还没有完全消除,还需静养一段时间,切不可操心劳累,否则复发的概率极高。”

胡耀邦需要静养,可是有些人偏偏不让。陕西省委工作会议召开在即,时间不偏不倚,正好选在胡耀邦出院不久之后。

省委通知胡耀邦准备好工作总结,并在会上做出这段时期以来的全面工作检查。胡耀邦只好强撑病体,挑灯夜战,加班加点准备工作报告。

6月上旬,省委再开会议,气氛剑拔弩张,相当激烈和紧张。

在这一系列的“重拳”之下,大病初愈的胡耀邦,身体再度变得非常糟糕,面无血色,骨瘦如柴,如枯槁的败叶,摇摇欲坠。

就在胡耀邦生命垂危之际,叶剑英出现了。
亦师亦兄长,千里救难弟

1965年,叶剑英搭乘军机来到西安,视察军事工作,一同乘机前来的,还有张爱萍、张逊宗两位上将。

叶剑英

视察工作之余,也是为了将胡耀邦救回北京养病。

原来,胡耀邦这段时间的遭遇,早就传到北京去了,甚至就连老战友贺龙也有所耳闻。

贺龙将胡耀邦的遭遇委婉地说与叶剑英。叶剑英是一路看着胡耀邦成长的,待他亦师亦友,如兄如父,这个时候再不出手,恐怕这个老弟真要折损在那里了。

贺龙

叶剑英一行人来到西安的当晚,陕西省委恭候多时,设宴款待。胡耀邦身在领导班子之中,自是也来赴宴。宴席刚开摆,还未动筷,张爱萍上将先发话了:

“哎呀,我一到这里,就看到陕西的麦子长势喜人啊,这是耀邦的功劳吧。我看耀邦瘦了不少,看来是他养肥了你们这里的土地啊!”

张爱萍从红军时期,就和胡耀邦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情,现在看着老友面容憔悴,本就窝着一肚子火,现下不吐不快。

张爱萍

陕西省委的众领导当即会意,面露难色,皆哑口无言,只得陪笑。宴席结束时,叶剑英单独把胡耀邦留下,说体己话:

“贺老总告诉我,这里的关系不好搞,你怎么样?还好吗?”

胡耀邦双目透着疲倦,无奈说道:“你要是不问,我都没法说。连作六次检讨,次次不让我过关。”

叶剑英对胡耀邦的处境心知肚明:

“老弟啊,你还年轻,斗不过他们呐,你才吃了几年饭,怎么跟这些从旧社会摸爬滚打过来的老江湖斗啊!”

叶剑英在暗示胡耀邦脱身,可胡耀邦貌似没有会意,叶剑英又说道:“没什么大不了的,这里讲不通,那就跟我回北京。”

这个时候,胡耀邦身上那股正直,朴实又守规矩的劲头冒出来了,连忙说道:

“怎么回嘛!我走不了。我是归中央管的干部,你是中央军委的,我怎么跟你回去呢!”

叶剑英的急脾气也上来了,他是真心实意地在乎胡耀邦的病情,于是说道:“你就听我的,别管那么多,说了跟我回去,就老老实实跟我走。”

随后,叶剑英又动之以理,晓之以情,跟胡耀邦说道:

“规矩还是要讲的,但不是在这里,是回北京去讲。你遇到的问题,我可以跟中央反应,你更要向中央反应,你比我更清楚问题在哪里。”

一番谈话后,老友挥手暂别,胡耀邦遂向西北局打了请假报告,说要回北京治病。

叶剑英

纵使如此,临行回京前,叶剑英了解胡耀邦的耿直脾气,生怕他变卦,亦或是怕当局发难,强行留人,总之坚持要胡耀邦送他去机场。

到了机场,叶剑英挽着胡耀邦的胳膊,边走边说:“再聊聊,再聊聊。”走着走着,不由分说,一把就把胡耀邦拽上飞机,待他坐定,叶剑英这才下令:“起飞”。

在叶剑英的搭救下,胡耀邦这才得以回京,安心静养身体,避免了“因公”而油尽灯枯的厄运。

从革命战争时期走出来的友情总是坚如磐石,历久弥坚的。那段激情燃烧,风雨同舟的岁月,值得一辈子珍藏于心。

致敬为共产主义事业奔走的同志们,您们守望相助的精神,值得后世感念,值得后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