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反围剿失败,朱老总带走一捧苏区泥土,周公向群众鞠躬

2023-03-11 17:05:03

【图解五次反围剿系列22:反“围剿”最终失败】

作者:薛参谋

上一期说到,红军五个军团在极度疲劳的状态下展开了历时18天的广昌保卫战。即使红军付出巨大牺牲,也没能阻止陈诚11个师的攻势,苏区重镇广昌最终陷落。

广昌失守后,苏区陷入了无险可守的局面。

重重包围

5月份,蒋军加强了东线的攻势向建宁发起进攻。

建宁告急,李德把红一、红九军团仓促从北线调往东线,配合红五军团防守建宁。红军还是采取堡垒对堡垒、短促突击的战术,仅十余天的时间,李德精心筹划的建宁保卫战宣告失败。

在西线战场,蒋军5个师东渡赣江推进到藤田、沙溪一带,封死了红军向西突围的空间。

在南面,本来一直在观望的陈济棠看到红军大势已去,这时也来掺上一脚。粤军突破筠门岭向会昌进发。

所有战场红军无一胜绩,红都瑞金已经处在四面包围之中,数万红军被压缩在瑞金周围方圆十余公里的狭小地区内,中央苏区九成以上的土地失守,江西的形势全面恶化。

从第四次反“围剿”开始到现在,红军一直处于连续作战的状态下,尤其是东征入闽的红三军团基本就没有进行过好的休整。红军不是机器人,所有人的体力已经到了极限。

比这更可怕的是,一年以来苏区处处失守,战役场场失败,对于不了解上层发生了什么情况的中下层指战员来说,简直是一场精神折磨。

四处防御

6月到9月间,李德再次兵分6路,把数万红军部署在兴国(兴国保卫战中,陈毅元帅受重伤,因此没有参与长征)、宁都、驿前、汀州四个战场上。他给每个军团下了死命令,必须扼守各个城镇、各个山头、各个路口。

李德和博古到现在还在做着“用一切力量继续捍卫苏区,来求得战役上大的胜利”的美梦。前线的红军战士抱着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决死姿态展开了最后的防御。

随着兴国失守,长达一年的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正式宣告失败。

李德

老蒋的微操是威震华夏、人尽皆知。

其实红军也有一个微操大神,他就是李德。

李德来到苏区后,博古专门交代要照顾他的生活:“我们吃不上盐、吃不上肉没关系,千万不能委屈李德顾问。”

李德表示同意,他的生活非常“简朴”,每天也就是“随便吃一点面包”。

众所周知,要做面包必须有小麦,但是当时江西并不产麦子。在博古的安排下,只能派专人到白区去买小麦粉。李德抽的烟也是专门从一线部队战利品里收缴上来的哈德门,因为他觉得这样才有大将风采。

在作战指挥上,李德充分发挥学院派指挥的风格。每份作战计划都能详细规定走什么线路、几点出发、几点到达、在哪宿营。但是他用的地图是十万分之一的地图,这其中的误差有多大?用彭总的话说:“炮兵照着他给的坐标打,能偏出去二里地”。

李德在开战前还把阵地、指挥部、预备队、野战医院的位置都一一在图上标好。老蒋能微操到排长,李德也丝毫不落后,他甚至有微操到个哨兵和迫击炮的壮举。

最让一线指挥员气愤的是,李德的命令经常朝令夕改,命令调整以后部队必须马上到位,否则就是一通电报斥责。他可不管部队能不能吃上饭,能不能睡好觉。

李德和博古

李德这种微操,抹杀了一线部队的积极性,经常各级将领手忙脚乱,对士气打击非常大。

杨得志回忆说:“这一年上面尽是瞎指挥,尽打败仗,打到后面我们大家几乎已经不相信红军还能赢了。”

李德就像全面战争、钢铁雄心的玩家,只管在地图上画箭头,从不管如何实际执行。对此,他在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同学,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专门批评过他。

但是李德也有他的说法:“这些具体事务不是我的职责,是下级军官和参谋的工作。”

李德几乎是在和主席相反的路线上一路狂奔,他对主席的战略战术做了三个“微小的变动”。

第一变,把诱敌深入改成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红军放弃了以前机动作战、以快打慢的战术,改在宽大正面上和蒋军拼火力、拼兵力、拼堡垒。红军一晚上不休息修起来的碉堡,第二天一早被蒋军一轮炮击就全给掀了,整连整排的红军牺牲在所谓的永久性防御工事里。

第二变,把集中优势兵力改成分兵抗敌、两个拳头打人。从第四次反“围剿”结束后,李德把战斗力最强的一、三军团拆开使用,分散在北线、东线两个战场不相邻的战场上,意图同时在两个战场上取胜。眼看这个办法不灵,他又把新组建的红七、红八、红九军团分别配属给一、三军团,结果是老部队得不到补充,新部队得不到锻炼,部队越打越少、越打越疲。

北上抗日先遣队

第三变,也是最致命的一点,在前期的攻势作战受挫后,李德从一个极端转向了另一个极端。他害怕再丢失苏区的一城一地,从黎川、到广昌、到建宁,李德无一不是命令必须打光最后一颗子弹,流尽最后一滴血,完全无视主席提出的跳到外线没有堡垒的江浙地区去调敌回援,然后寻找战机打破“围剿”的战略。等红军主力在打了近一年的阵地防御战,早已精疲力尽后,他才想起派部队到外线去开辟新局面。

中央先后派出两支红军出击外线。一支是西征的红六军团,他们从湘赣苏区出发,向西去川黔湘地区和贺总率领的二军团会师。

第二支就是悲壮的红七军团,他们转战闽赣浙皖四省,意图先行北上抗日。

派出这两支队伍意图,一是作为主力红军突围前的试探,二是想调动蒋军回援其后方,以减轻苏区的压力。

但是由于李德一再贻误战机,这两支红军都没有起到明显的减轻苏区压力的作用。粟总后来所总结说:“在败局已定的时候,老蒋决不会由于较小部队的出动,就抽调走大量兵力,放松对主力红军的围剿。”

这三个“小”变化,在一年之内就毁掉了红军过去七年的努力。

弱小和无知从来都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不顾客观情况,企图照搬国外经验来一劳永逸地解决中国问题,被事实证明是走不通的,中国的革命,最后还得依靠中国的同志,“独立房子”走不出真正的军事家。

于都:长征出发纪念馆

1935年10月17日晚上,担任前锋的红一、红三军团渡过于都河,走在他们后面的是两个军委纵队,左右两翼是仓促成立的红八、红九军团,全军负责殿后的是红五军团。

红五军团后面还有项英、陈毅率领的红24师、十几个地方独立团,连同伤病员3万多人,他们奉命留守苏区,等待中央红军在湘西和二、六军团会师站稳脚跟后,重新杀回苏区。

中央红军八万六千多人,就这样被迫离开浴血奋战5年的苏区,踏上了茫茫长征路。

红军过于都河时,正是夕阳西下,红军身后的高山,脚下的河水,头上星辰,一切都沉默了。

主席和贺子珍把孩子毛毛送给了苏区的老乡,建国后主席多方派人查访,但始终杳无音信;朱老总带走了一捧苏区的泥土,然后默默转身离去;周公照例走在了队伍的最后,他向送别的苏区人民深深鞠了一躬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赣南的土地。

【系列连载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