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毛主席与李敏关系疏远,主要有3个原因,第2个与孔令华有关

2023-02-02 09:37:41

1936年,正是抗战时期,山雨欲来风满楼,变革正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上酝酿着。就在这样兵荒马乱的时候,一个小生命悄悄来到了这个世界。这个刚刚出生还在好奇地看着这个世界的女婴,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这一生见证了时代的变革与新生。

她,就是李敏。

从小到大,毛主席既是她和她的同学们最崇敬与最仰慕的人,又是她依赖的父亲。对她而言,这个夙兴夜寐,为国事操劳、为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日常生活而忧心劳力的人,他的时间是宝贵的,当然也不会独属于任何一个人,她理解父亲。如此善解人意的李敏为什么会与主席的关系疏远了呢?

李敏的母亲贺子珍,和毛主席相识相知在革命的道路上,他们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结识,两个革命志士的结合,不是儿女情长,而是天高海阔,是更加高远、更加可贵的家国志向的志同道合、心灵相契。

也正是这样一位饱含着家国情怀与信仰的巾帼英雄,在生下女儿李敏之后的第二年,便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苏联的旅途。她在苏联接受了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前往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一直到1947年回国。

贺子珍出国三年之后,国内革命形势进一步恶化,处境愈发危险,毛主席为了保护年幼的李敏,经过深思熟虑将她送往苏联,交给母亲贺子珍照顾。

离开时还是一个可爱娇小的娃娃,回来时已经长成了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外人传说她与父亲的关系疏远,概因这场漫长的分别。其实从主席的角度上看,这正是他爱女儿的证据。

李敏九岁时,和平的时代到来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结束了,压迫与欺凌的历史也永远地成为过去。不用再长途跋涉、胆战心惊,中国人民不用再忍气吞声,流离失所。

比起革命年代的理想高涨,处于和平年代的李敏深知,自己现在拥有的最大的幸福,就是做个普通人,便可以生活的很幸福。而这,恰恰是自己的父母,一代代革命先烈为自己以及后代人用枪林弹雨、鲜血伤痛与牺牲换来的。

李敏欣喜于共和国的和平和稳定,但作为女儿她更担心父亲的身体,看着主席房里彻夜不灭的灯光,她是又理解又心疼。可即便如此,外界仍然有传言说他们父女关系疏远。这第二个原因就与主席的其中一个女婿有关。事情还得从李敏的丈夫孔令华说起。

原来孔令华与李敏相爱之初,便是以普通人的身份相爱的。他的父亲曾是开国中将,但与李敏一样,孔令华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孔令华在知道了李敏的家世之后,在获得双方父母同意之后, 李敏和孔令华决定,搬离中南海,过自己的生活。婚后二人也果然生活得甜蜜而幸福。

可是,搬离中南海后,她就不能经常去看望主席,因为成立了自己的小家庭就需要把大量的精力放在家庭中,婚后孔令华又调任38军,作为妻子自然要陪同,工作地点远离北京,李敏不能经常往返两地,毛主席也不能离开中南海,父女两人见面的机会少了,关系自然也就疏远了。

她有时候甚至不无自私地真的希望,自己的父亲可以只是普通人,这样就可以像个普通人一样,只要安心享受和平的生活,不必再有那么多的需要处理的工作。

也正是这个原因,她在给自己丈夫孔令华致电时曾谈到:“不求大富大贵,我们当个普通人就好。”当个普通人,过好自己的日子,其实也是毛主席对她这个女儿的期望。普通人的生活,过着安宁而和乐的生活,本身就是人世间最大的幸福了。

而在外人眼里,毫无疑问李敏和自己的父亲看起来变得疏远了,而这,既是李敏不事张扬,内敛细腻的性格所致,也是主席的殷切期盼。

多年后的李敏在接受采访时曾说:“父亲从小就教导我,穿衣要艰苦朴素和普通百姓一样生活。我从小就牢记这一点。现在我如果上街,去公园,根本没人认出我是毛主席的女儿。”而这,恰恰就是主席希望的那样,不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沾沾自喜,而是坚定地成为为社会建设的一份子。

至于父女俩关系疏远的第三个原因,自然是因为李敏的一双儿女,本身婚后陪着孔令华前往保定工作就不能时常回到中南海,1972年小女儿孔东梅出生后,李敏在时间上就更加分身乏术了,因此想念主席时也只能通过写信的形式联络,父女俩见面的机会比以前更少了。

李敏心里惦念牵挂父亲一生,迫于无奈也不能时时陪在身边,可是不管外表他们有多疏远,在内里他们都是彼此血浓于水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