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他是主席表弟,总理学生,林帅同学,缘何成为功德林最难改造的战犯?

2022-10-16 17:05:06

功德林最难改造的战犯,拒不悔过,1975年才被特赦!



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有个叫得响的地名——功德林,因为那里关押着100多名高级战犯,其中有不少近代中国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军中悍将杜聿明、王耀武、廖耀湘、宋希濂、李仙洲、陈长捷……特务头子康泽、沈醉、周养浩、徐远举……

功德林在近代中国史中的出圈,是始于清光绪年间山西巡抚赵尔巽的一个建议:奏请各省通设罪犯习艺所。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七月,工巡局大臣、大学士那桐奏准,京师率先着手筹办顺天府习艺所(又称“京师习艺所”),地址就选在德胜门外的功德林(功德林原是一座佛寺,清朝改为免费向孤贫发放粥食的粥厂)。

京师习艺所旨在“收容犯人,令习技艺,使之改过自新,藉收劳则思善之效”。京师习艺所的创设,功德林因而成为中国第一个劳动改造机关。

民国时期,功德林先后改建为宛平监狱、京师第二监狱、河北第二监狱。新中国成立后,监狱被接管,为安排大批战犯所需,监狱改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功德林中的战犯,大部分都积极配合改造,但仍有极少数冥顽不化者抗拒改造,其中最着名的当数黄维、刘镇湘与文强三人,这三人成为功德林中名符其实的“三刺头”。



“三刺头”中,文强的身份最为特殊。首先是他的经历特殊:先后加入两党,曾为军统特务头子,最终沦为战犯;其次是他的社会关系特殊:他是主席的表弟,总理是他的入党介绍人,是林帅的黄埔同学。

1907年文强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系文天祥的23世孙。文强的父辈曾追随孙中山,文强17岁时拜见过中山先生,这也影响了他日后的人生选择。

文强有个姑母文七妹,就是主席的母亲。在毛氏兄弟中,他和毛泽覃的感情最深,中学毕业后,两人曾乘同一条船去广州报考黄埔军校。

1925年,文强以第三名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与林帅成为同学。入校不久,文强在总理与邵力子的介绍,先后加入了共、国两党。



军校毕业后,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与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失败后,文强潜回长沙老家躲藏了几个月后,二次入川寻找党组织。他在成都接上组织关系后,被派入川军第28军进行兵运工作。1931年秋文强遭叛徒出卖被捕,后被地下党救出。

但是,在向省委主要负责人罗世文(四川省委代理书记、为《红岩》中英雄许云峰的原型之一)汇报出逃过程时,受到“左”倾教条主义路线影响的罗世文,却误解了文强的表现,给予文强留党察看一年的处分。

文强一气之下,与时任省委妇女部长的妻子周敦琬一道出川,决定到上海去找总理申诉。

但是,此时上海的党组织正经历一场惊险巨变——由于顾顺章的叛变,党的各级组织不得不紧急转移,总理也被迫撤离上海,并切断了所有对外联络关系,旧的联络方式被废止。

文强夫妇上海后根本无法找到组织,出川赴沪之行,不仅没能成功申诉,还造成了事实上脱党的现实。与此同时,四川省委也开除了他们的党籍。

到上海申诉无门的文强夫妇不得已返回湖南老家,后在父亲的老朋友程潜的帮助下,转任国军参谋本部任上校参谋。期间,文强搜集中、日、英、苏等国研究日本问题的资料。

“珍珠港事件”前夕,文强根据自己掌握的情报,经过分析判断,得出了日军将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结论。但是,这个情报并未引起重视,还遭到他人的怀疑与嘲笑。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文强的情报才能令人瞩目,并受到戴笠的重用。全面抗战爆发后,文强升任军统局华北办事处少将处长,被戴笠派赴国军在华北的惟一根据地——太行山,其对外公开身份是军事委员委少将参谋。

文强的太行之行,身负两项任务:一是暗中控制有降日倾向的孙殿英部,二是重建被日军破坏的华北军统网络。在胡宗南与蒋鼎文的安排下,进入太行山区开展工作。

可是好景不长,1943年4月,日军发动扫荡太行山之役,孙殿英部很快投敌,根据地陷入敌手。文强率少数武装部队突出重围,回到洛阳。

1944年11月初,戴笠又任命文强为军统北方区区长。此间,文强曾将华北、东北近百万之众的汉奸部队策反过来,因此晋升为中将。



戴笠死后,文强脱离军统,先是投奔程潜,任长沙绥靖公署第一处中将处长、办公厅主任。后应杜聿明邀请,赴徐州出任前进指挥所副总参谋长。

1949年1月,在淮海战役第三阶段中,文强和杜聿明一起被俘,被安排到三野军官教导团学习。1950年春,文强被送到“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在功德林,文强的表现相当顽固,他自认为自己在革命(曾任红一师师长兼政委)和抗日期间,都为国家做出过贡献,并且与新中国的领导者们关系密切,自己不应改造。

所以,文强一直不听劝诫,拒绝写悔过书。他还狡辩说:“是他们(指毛、朱、周、林等人)没有把我教好,要写悔过书应该他们写,我不写。” 

正是因为他的抗拒改造,所以在功德林待了26年后,于1975年才被最后一批特赦。

文强被特赦后,重病中的总理特地将他召到医院,师生俩见了最后一面。总理深深地替他惋惜,怪他不肯早点放下“执念”、悔过自新,在狱中多待了20多年。



聆听总理教诲,文强深有悔意,悔恨之余,又不禁百感交集,于是挥笔写下一首七律——《顽石点头难》:

顽石点头实还难,几多恶梦聚心田。沙场败北留孤愤,野火烧身视等闲。金石为开真理剑,春风化雨感人篇。当年痛惜江南泪,醒后方知悔恨天。

特赦后,文强被安排在政协文史委担任专职委员,为促进海峡两岸的统一做出了一定贡献。 2001年10月22日,文强以94岁的高龄辞世,结束了他坎坷传奇的一生。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