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杜月笙去世后,11个子女遵其遗嘱无一人走旧路,唯独幼子结局凄惨

2022-10-10 17:05:06

1951年8月,香港坚尼地的一套狭小的公寓内,一位老人斜躺在床榻上,他的面色苍白虚弱,正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看上去命不久矣。

后人遵从老人的嘱咐从行李箱里取出一个沉甸甸的黑木匣子,打开后竟然全是欠条,有五百元的有五千的,甚至有些还是黄金。

杜月笙

老人看着这些欠条,随即让人把这些都烧掉,儿女们十分诧异,却也只能照办。

看着火盆里最后一张欠条燃烧殆尽,老人颤巍巍地对屋里的男女老少说:“借出去的看上去是钱,实际上是交情。感恩的,会永远记住杜家的好!不感恩的,你们去要,只会给自己带来祸事”。

杜月笙生前旧照

就这样,随着老人的离世,他在尘世间的债也就一笔勾销了,他留给儿女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没希望了,可你们还有希望,中国还有希望。”

他说完这句话就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一时间亲戚乱成一团,儿女们掩面痛哭,哀痛着他的离去。这位烧掉借条的老人就是当年上海滩大名鼎鼎的杜月笙。

那么,这位曾经名噪一时,有权又有势的上海三大亨之一,为何最后会在香港一间小小的公寓内逝世呢?他走后,其家人又过得如何呢?

杜月笙与几位夫人合影

纵观杜月笙的发家史,总是离不开义气、面子、人情这几个词,他能够在短短几十年内完成阶级的跨越,从底层穷苦人民成为上海滩说一不二的人物,也多和他会做人、会做事有关。

刚到上海的杜月笙还名不见经传,只是一个在十六铺水果店打杂的小工,因削得一手好梨有了些小名气。为了挣钱,他从水果摊讨了一些卖不出去的烂梨,经他的妙手一削,把烂的果肉剔除下去,切成一个个小块再卖出去。

杜月笙年轻旧照

杜月笙从小家境贫寒,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开了,他年纪轻轻就要出门讨生计,练就了会看人脸色的本事,因此在上海打拼不久,就得到了十六铺码头青帮“大亨”陈世昌的赏识,成为了陈世昌的干儿子。在陈世昌看来,杜月笙年纪轻轻,人又机灵,这样的后生还是比较少见的,值得培养一下。

经由陈世昌的介绍,杜月笙去了法租界警务处督察长黄金荣的家里,起先只是做些杂务,杜月笙并没有直接把劲儿使在了黄金荣身上,而是先在黄金荣的老婆林桂生那里露了脸。

上海解放后,主动扫大街的黄金荣

当时上海流行做生意,淞沪护军都督使何丰林找了一批人私下集资开办了一家包运贩卖公司,杜月笙眼光毒辣,认准这个公司背后有军方作为后台,无人敢闹事,肯定能大赚一笔。于是和林桂生说可以投资这家公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林桂生听了杜月笙的话觉得这公司确实可行,便拿出两百万来投资,结果真的大赚了一笔。林桂生一开心,在黄金荣面前对杜月笙止不住地夸赞,就这样,黄金荣也注意到了杜月笙这个后生。

林桂生

这时候杜月笙迎来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段婚姻,沈月英原先只是林桂生身边的一个小丫鬟,但沈月英皮肤白皙,年轻漂亮,杜月笙也是一表人才,两个人眉来眼去,很快就看对了眼,最后在林桂生的撮合下,二人喜结连理。

沈月英那时常常呆在林桂生身边,她说话讨巧,声音也甜,和杜月笙结婚后就总是在林桂生的耳边为杜月笙说好话,于是林桂生开始重用他们夫妻俩。

沈月英

在这之后,杜月笙屡屡得到黄金荣的赏识,黄金荣也将部分自己无法出面的“生意”交给杜月笙。杜月笙带人在上海运作生意,慢慢地就有了些脸面。之后杜月笙又办了一家“三鑫公司”,杜月笙非常有经商头脑,生意越做越大,他的名字也渐渐被上海人所熟知。

后来黄金荣在看戏时和江督军卢永祥的儿子卢小嘉发生了争执,卢小嘉一气之下绑了黄金荣,把他关到了龙华护军使署看守所,黄金荣被关后,上海帮派群龙无首,这时杜月笙和张啸林出面,打算设法营救黄金荣。

卢小嘉

杜月笙和张啸林先是花了大价钱向卢永祥和卢小嘉求情。杜月笙知道卢永祥手握重兵,但是内里空虚开不出军饷来,杜月笙几人别的没有,就是钱多,于是和卢永祥谈判,杜月笙答应联合卢永祥的兵力和自己的财力,共同在上海滩做生意。卢永祥一听有钱赚,欣然同意,心情一好就直接放了黄金荣。

黄金荣出来后感恩杜月笙和张啸林相救的情意,三人拜了把子成为了兄弟。至此,才有了“上海滩三大亨”的说法。

旧上海“三大亨”

杜月笙凭借这件事获得了“讲义气、不忘本”的好名声,也借此疏通了和军方的关系,让自己的生意更上一层楼。

杜月笙曾说过:“锦上添花的事我不干,我专干雪中送炭的事”,事实也确实如此,有人来求杜月笙办事,无论事大事小,只要他答应了,就一定能给你办成。

随着他在上海滩的名气越来越大,杜月笙也改掉了原先短衫短裤的出力气的装扮,开始改穿长袖长衫。无论天气炎热与否,都要把扣子扣到最上面,再拿一把折扇,看上去就是个文质彬人彬读书人模样。

杜月笙合影

杜月笙虽然是道上的人,但他却非常喜欢扮成文化人的样子,也喜欢和有文化的人交流,他在家里雇了先生,专门给自己讲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他字虽然写的不多,但是花了大时间来练自己的签名。

说起杜月笙的名字,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杜月笙原本是叫杜月生的。当时国学大师章太炎的侄子在上海惹了事,章太炎无法,只能寻求杜月笙的帮助。

最喜长衫长裤的杜月笙(左一)

而杜月笙想结识这位国学大师已久,只可惜一直没有机会,章太炎求到面前来,杜月笙哪里有不答应的道理?于是尽心尽力的帮章老解决了这件事,在这之后又亲自到章太炎的府邸拜访,毕恭毕敬的以学生之礼拜访。章太炎随即翻阅典故给杜月笙改了名字,把“生”字,改为了“笙”,又给他起了“杜镛”这个大名。

1937年日本侵华,战火波及到了上海,杜月笙积极帮助国民党抗日,甚至以身作则,先砸毁自己旗下的货船挡在港口,其他轮船公司也纷纷效仿,杜月生此举很有效的防止了日军从港口进军上海。

他还捐献了一架飞机给国军,积极的投身到帮助国民党组建空军的事业中,杜月笙如此尽心尽力的抗日,一反面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民族大义,一方面也是为了给自己的身份“洗白”。

杜月笙与国军将领

抗战快结束时,杜月笙自认在抗日方面贡献了很多,他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功劳至少能在上海捞得一官半职,在回上海的路上,杜月笙就一直在思考蒋介石究竟会给自己一个什么官职,毕竟无论是青帮大亨还是大老板,都不如当官的来的体面。

可让杜月笙没想到的是,回到上海后,上海火车站已经挂满了“打倒杜月笙”的旗子,杜月笙心中生气,却没有办法,只能临时换一个车站下车。

杜月笙与蒋介石的心腹戴笠

而蒋介石早早就已经安排好了上海市长和副市长的人选,杜月笙只好退而求其次,打算疏通关系当个议员,也被蒋介石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

面对蒋介石的作为,杜月笙说道:“我就是他的一个夜壶,想用就用,不想用就塞到床下”,自此杜月笙对蒋介石失望透顶,不再打算追随蒋介石。

蒋介石与宋美龄

回到上海后,在四姨太姚玉兰的牵线搭桥下,杜月笙迎娶了当时在中国有着冬皇称号的京剧老生孟小冬。其实杜月笙爱慕孟小冬已久,只可惜一直没有机会。

孟小冬是姚玉兰的好友,当年日军侵华时孟小冬曾借着姚玉兰的关系寻求过杜月笙的庇护。两个人因姚玉兰而结识,都暗生情愫,姚玉兰看在了眼里。

或许是为了巩固她在杜家的地位,或许是为了让好友不再颠沛流离受苦,总之,1949年,孟小冬对杜月笙表明心意,两人一拍即合,虽然杜月笙当时并未给予孟小冬一个具体的名分,可孟小冬在他心里的重要性却超出了他身边的任何一个女人。

杜月笙与孟小冬

孟小冬嫁给杜月笙后不久就随着杜月笙一家迁居香港,之后一直负责照顾杜月笙的饮食起居,杜月笙总说:“直到抗战胜利以后,方始晓得爱情”,他所说的爱情就是指和孟小冬的婚姻。

到香港没几年,杜月笙就病逝了,临走前杜月笙曾定下了最后一条家规,即不允许儿女重走他的旧路。

孟小冬(左)、姚玉兰(中)

杜月笙穷极一生最终也没能洗白,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的儿女能够堂堂正正地做人,他对儿女的学业严苛,不让他们在道上生活,也是因为这是他曾经走过的路。

虽然表面上他杜月笙过得风光无限,但其实杜月笙的内心是非常自卑的,他知道手底下那些人是如何恭维他的,也知道他们私底下是如何讥讽他的。

就像他的长女杜美如所说:“父亲更喜欢别人叫他杜先生”,可以看出杜月笙对文人非常向往。

杜月笙与孩子合影

而杜月笙的儿女们也不负他的期待,杜月笙长子杜维藩大学毕业后在一家银行任职,杜月笙的次子杜维恒则定居纽约从事外交工作,后来又在联合国总部任职。

三子杜维屏在巴西做生意,四子杜维新跟美国人打交道,五子、六子杜维翰和杜维宁则一直留在上海工作,第七子杜维善在杜月笙去世后,随其母姚玉兰移居,长大后从事地质学研究,晚年定居加拿大温哥华。

1947年杜月笙的两位公子杜维翰、杜维宁与各自新婚妻子的合影

在杜月笙众多儿子中,幼子杜维嵩的结局最为可惜,杜维嵩是四太太姚玉兰所生,作为家中最小的男孩,杜月笙对他很是宠爱,但杜维嵩因为小时后经历了一些事情,导致他患上了抑郁症,虽然杜月笙请名医控制住了他的病情,但杜维嵩最终还是因一件事抑郁症复发。

杜维嵩

杜月笙逝世后,因为没留下什么钱,其子女的生活举步维艰,一次杜维嵩去理发店理发,钱包不知何时被人摸走,理完发准备付钱时,杜维嵩才发现口袋空空,尽管杜维嵩不停的向老板解释,但还是遭到了理发店老板的冷嘲热讽,最后还被推倒在地。

这件事让杜维嵩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本来就有抑郁症的他再也走不出这个坎,当天晚上就服用了大量安眠药,从此再也没有醒过来,当时杜维嵩才28岁。

民国时期的理发店

杜月笙的三个女儿也很有出息,长女杜美如随夫旅居于约旦首都安曼,次女杜美霞虽然由姚玉兰所生,但是和孟小冬关系很好,孟小冬的晚年生活就是由她照顾,杜美霞还一直致力于京剧事业。

三女杜美娟是孟小冬的养女,可惜母女二人关系不好,她最后嫁给了一位华裔美国外交官去了美国。

长相气质酷似杜月笙的杜维善

杜月笙的一生都是惊心动魄的传奇故事,他做人做事很有条理,他一方面有着狠辣的手段,一方面又有着一颗爱国心,面对商业对手他狡猾奸诈,但对兄弟却十分讲义气。

他的“邪”比“正”更甚,杜月笙渴望光明,却一生也没能得到,他晚年凄凉,所留给儿女的钱总共不过十万元,和他诺大的家产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可杜月笙这么做也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女能够和他以前的事脱离开,堂堂正正的“洗白”,重新做人,这种精神值得被世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