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2 评论 收藏 分享 2001年小泉纯一郎来华,参观抗日纪念馆后,用毛笔写下两个汉字

2022-10-09 17:05:04


2001年,正值中日关系紧张之时,时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来到中国,专门参观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他在参观完纪念馆后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用毛笔写下了两个字:“忠恕”。

那么,当时的中日关系为什么会紧张呢?小泉纯一郎又为什么要专门参观抗日纪念馆呢?又为什么要写下“忠恕”这两个字呢?

中日两国的交往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早在日本尚未统一,列岛各国割据混战的时候,日本列岛上的许多小国就已经向东汉王朝进贡了,《后汉书》中也有了对日本较为完整的记载。

隋朝时,日本已经基本统一,又多次派人来到中国学习,称为“遣隋使”,唐朝时日本更是不断向唐朝派出大规模的使节团,称为“遣唐使”,给日本带来了各种先进的文化和技术,此后日本也长期保持和中原王朝的交往。当然,日本也曾经试图向大陆扩张势力,但白江口之战和“文禄庆长之役”均以失败告终,让日本最终收起了这些野心,乖乖向中国学习。在19世纪以前,日本是长期以中国为师的。

但到了19世纪中叶,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清朝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给当时尚在闭关锁国的日本朝野带来了很大的震动,连中国自己都被西方击败了,日本又怎么能指望中国的保护呢?

另一方面,日本自身也遭到了西方列强入侵,美国海军来到日本,强迫日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就是“黑船来航”事件。两方面的因素加起来,对日本人的传统心态造成了巨大冲击。最终日本决定抛弃已经腐朽的清朝,转而以西方为师,开启了“明治维新”的历程,日本官僚对中国的心态也逐渐由尊崇向鄙视转化.

既然向西方学习,日本自然也继承了西方的那一套殖民扩张的思想,但此时日本还惹不起西方列强,便把矛头对准了东亚大陆。日本先是对清朝发起了一系列试探,从“牡丹社事件”到吞并琉球,再到争夺朝鲜,在发现清朝官员是何等腐朽无能后,日本下定了战争的决心。

1894年,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清朝最终战败,割地赔款,而日本的侵略野心也一发不可收。从日俄战争到青岛战役,再到“济南事件”,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再到偷袭珍珠港,日本的侵略范围伴随着自身的野心日益扩大,也最终给自己带来了毁灭的结局。随着苏联对日宣战和美国两颗原子弹的降临,日本最终被迫投降,侵略野心也彻底破灭。

而战后的中日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转变。在战前,日本人在占领区内就是“人上人”,对中国人肆意凌辱,乃至屠杀,日本国内的舆论对于中国也是极为鄙视,动辄喊打喊杀。但到了战后,大批日本人被困中国,一时无法回国,不得不谨小慎微,小心行事,从“人上人”一下子就变成了恭恭敬敬,点头哈腰的道德模范。

但这显然不足以让人忘记日军的战争罪行,部分地方发生了辱骂、殴打乃至抢劫日本人的事件。按理说日本政府应该做点什么,积极接回在华的日本人,但此时的日本刚刚战败,地位一落千丈,别人不找他麻烦就算好的了,自然也不敢出头。

这本来是一个修复中日关系,重新让日本人树立对中国敬畏之心的大好机会,但蒋介石当局的腐朽毁灭了这一切。在最初对日本的占领区规划中,原本是中、苏、美、英四国共同占领日本,成立一个占领当局的,后来苏联和英国因故退出,就变成了中美共同占领日本,中国显然能在占领当局内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日本培植亲华势力,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美国也邀请蒋介石当局派出占领军,蒋介石也确实建立了一批“驻日部队”,也就是六十七师,连廖继威等先遣代表团都派到日本了。结果代表团到了日本之后,却怎么都等不到后续军队,过了段时间才知道,原来蒋介石把六十七师调去打内战了!

中国出兵占领日本的计划就这么被取消了,可以说蒋介石当局的短视让中国失去了一个重塑威望的天赐良机,既然中国不出兵,最终整个日本都被美国单独占领。这一事件的影响是极为恶劣的,由于整个日本都被美国占领,因此占领当局完全为美国利益服务,推行的都是有利于美国的政策。

美国虽然也在日本进行了反法西斯运动,审判了部分战犯,但这些战犯大多是对美国犯下了累累罪行的战犯,而那些在侵华战争中犯下滔天大罪的战犯却往往靠着贿赂美国占领当局的方式躲过了审判,甚至继续宣传反华思想。而美军对此置之不理,只要不宣传反美就行。

可以说,中日关系就此再一次发生转折。原本中国如果参与占领,自然也能审判相当数量的日本战犯,对反华思想造成沉重打击,但由于美国单独占领了日本,因此日本的法西斯糟粕被部分保留了下来。

美国原本试图让日本成为一个非军事化国家,也就是只保留常规治安力量,而无法发动战争的国家。但随着新中国成立和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国愈发感到“远东局势危急”,便试图将日本打造成自己的“反共桥头堡”,于是逐渐放松了对日本的军事限制,甚至重新武装日军,而日本的反华思想也被美国默许乃至鼓励。

当然,日本人也不是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战败后的日本政治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日共是战前唯一一个反对战争的政党,因此日共在战后支持率大增,尤其深受年轻人的欢迎。

左翼思想在日本迅速崛起,到了40年代末,阅读马克思经典已经成为了日本年轻人的“时尚”之一。日共领袖德田球一甚至试图发动一场“二一总罢工”来彻底瘫痪日本当局,从而建立一个“日本人民共和国”,但这场罢工在美军和日本当局的联合绞杀下失败。此后美国竭力压制日本的左翼思想,并在日本培植自己的代理人。

不过,美国之前放松对日本“锁链”的行为还是让日本部分脱离了美国的控制,到了60年代末,美国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沼中,自身的反战运动也是风起云涌,日本便开始追求独立的外交政策,开始与新中国秘密接触。

不过日本人怎么也想不到,最先公开行动的反而是美国人。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与中方共同发表了《联合公报》。这一事件让日本极为震惊,不是说日本是美国的盟友吗,怎么这么大的事情也不提前说一声呢?日本将美国的举动称为“越顶外交”,指的就是美国越过日本抢先与新中国交往的行为。

既然美国都已经这么干了,那日本也就没什么顾虑了。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并与中方共同发表了《中日联合声明》,中日两国正式建交。在声明中有这么一条:“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

这也反映了当时中日两国关系的好转和中日两国人民希望重建友好关系的迫切愿望,或许,当时很多人确实希望让两国的恩怨彻底了结。

确实,在1972年之后,中日两国的关系迎来了一段“蜜月期”,民间交流也日益频繁。日本向中国援助了多个“ODA项目”,给予了中国多笔低息和无息贷款,乃至无偿援助,这一项目直到21世纪初才停止。而中国也举行了许多中日友好活动,日本的电视剧和动漫也逐渐风靡大江南北。

但是,中日“蜜月期”其实跟中美蜜月期大致处于同一时期,是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时中国和美国都受到苏联的威胁,因此才会有这一现象,日本的对华友好某种程度上也是美国默许的结果。到了1991年以后,苏联解体,美国开始把矛头指向了中国,而中美蜜月期,乃至中日蜜月期,也就悄然结束了,中日关系逐渐紧张起来。

直到1995年村山富市访华,局面才有所改观。村山富市并不是日本传统右翼政党——自民党的成员,而是日本社会党党员,他是坚决主张日本反省战争罪行的。村山富市早在成为首相前就多次表达了自己的悔罪思想和反战思想。

在1995年日本投降50周年的纪念会上,村山富市表示“为了避免以后发生错误,毫无疑问,我们应谦虚地接受历史事实,并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同时向在这段历史中受到灾难的所有国内外人士表示沉痛地哀悼”,这就是着名的“村山谈话”,也是日本首相第一次明确对侵华战争表示道歉。

“村山谈话”后,中日关系有所好转,但1996年初,村山富市就下台了。1996年7月,日本右翼团体登陆钓鱼岛,宣布钓鱼岛归日本所有,此举引发了中国的强烈抗议,中日关系再次恶化。

2001年4月,小泉纯一郎成为日本首相,不久后就参拜了靖国神社,此举导致中日关系直接陷入了冰点。到了10月初,小泉纯一郎不得不谋求和解,表达了访华的意愿。

2001年10月8日,小泉纯一郎访华,行程只有一天时间,而小泉纯一郎在下飞机后就直接来到了卢沟桥。这是当年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地方,小泉纯一郎在这里沉思了许久,随后又前往抗战纪念馆,献上了“祈求永久和平世代友好”的花圈,并默哀了一段时间。抗日纪念馆内有许多展示日军屠杀罪行的图片,小泉纯一郎在参观时始终保持着严肃的表情,并在参观完毕后用毛笔写了两个字:“忠恕”。

忠恕是什么意思呢?小泉纯一郎说,这是“宽恕、体谅、理解”的意思。“忠恕”出自《论语》中曾子对孔子的评价:“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是儒学中的一个概念,可以简单解释为“忠诚,宽恕”,也有许多引申义。

朱熹在对《论语》的注释中说“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意思就是要尽心为人,推己及人。小泉纯一郎写下“忠恕”二字,表达的也是希望日本能得到中国人民的宽恕,希望中日两国人民互相理解的意思。

但这只是他的表现,他心中究竟是不是这么想的,不得而知。小泉纯一郎和村山富市不同,他可是老牌自民党员,要是他真的对战争悔过的话,又怎么会在当初参拜靖国神社呢?其实中日关系本身就是中美关系的晴雨表,尽管日本民间曾有过声势浩大的左翼运动,但真正在日本政坛上呼风唤雨的却长期是美国扶持的右派。

只要他们还在,中日之间就难以实现真正的友好,美国也不会坐视中日之间达成和解。所以,中日之间要想实现真正的“忠恕”,恐怕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彻底移除美国在日本的影响力。


贴主:hgao于2022_09_24 0:21:38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