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开国中将,重掌60军一雪180师失利前耻,50岁英年早逝

2022-08-24 17:05:03

文/韩纪民

张祖谅,1931年参加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团政委,八路军旅政委、军分区司令员,野战军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60军军长、川西军区司令员、志愿军第60军军长、南京军区参谋长等职。张祖谅军政兼优,能文善武。作政治工作,善于创新,颇多建树;任军事指挥员,指挥有方,屡立战功,是我军着名战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一、抗击日寇,奋勇当先,政治工作军事指挥皆出色

张祖谅,1911年11月4日生于河南省商城县石桥区大塘湾村一户农家。全家20口人,有田70余亩,自给自足,“微有盈余”。但好景不长,大伯、叔父和父亲相继辞世,经济状况急转直下,大家庭只好分家。读了3年私塾的张祖谅只得弃学务农。

1931年6月,张祖谅加入共青团。9月参加红军,成为鄂豫皖红4军11师31团特务连战士。他作战勇敢机智,很快升排长。此期间,他参加草庙集、七里桥等战斗,表现出色。1932年1月,张祖谅由青年团员转为中共党员。1933年2月,他任第217团经理处给养科长。张祖谅上任刚1个月,大河口苏维埃游击队叛变,抢走经理处的账本和部分物资。他因此受牵连,调到团部遭“软禁”。此时,张国焘为排除异己,再次开展所谓“肃反”。张祖谅被送师政治部严刑审讯,结果被开除党籍,送“苦工队”干了整整一年半。1935年7月,张祖谅调任红31军93师政治部干事。8月,重新入党。直到1943年张祖谅任八路军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时,经组织复查,才恢复了他原入党时的党籍。这次挫折,使张祖谅看到党内斗争的复杂性,吸取了不少深刻教训。

1937年8月,红四方面军第31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张祖谅先后任旅保卫科长、772团政治特派员、旅锄奸科长等职,随部参加山西昔阳七亘村、黎城神头岭等一系列重要战斗。1940年9月,张祖谅任772团政委。1941年农历年关张祖谅率部暂住离韩壁村约2公里的小村庄。大年初一清晨,韩壁村方向突然传来激烈枪声。原来,驻韩壁村的是由旅长陈赓、政委王新亭率领的386旅旅机关。其行踪被日伪军掌握后,敌人出动1000余人,突然袭击,妄图摧毁我旅指挥机关。张祖谅马上组织部队增援,立即指挥警戒分队牵制敌人,自己率部队掩护旅领导和机关突围。突围中,当得知旅政治部主任苏精诚负伤还在村里时,张祖谅亲率精干人员,冒着枪林弹雨,冲回村子,救出苏精诚(后因伤重牺牲)。此时,张祖谅听说旅部还有不少干部战士深陷重围,便立即率侦察队和一个连往村里冲,经几次往返冲杀,终于接应出所有被围人员。同月,张祖谅被任命为386旅政治部主任。

自1942年2月起,日军以太岳抗日根据地主力386旅为主要目标,连续发动几次大“扫荡”。5月,日军以7000多兵力,分兵5路,合围我386旅。此时旅长陈赓、政委王新亭已调太岳军区任职,反“扫荡”战斗由旅参谋长周希汉、政治部主任张祖谅负责指挥。5月14日晚,得知各路日军已同时出动,张祖谅与周希汉商定,772团和旅直并专署机关当夜向安子山方向突围。但日军行动迅速,其北路已赶到安子山山脚挡住我军去路,其一部正向山顶猛扑。其他各路敌军也急速四面合围而来。张祖谅明白,不控制山顶,我军将处于十分被动境地,便亲率772团1、3营向山顶猛冲,终于占领山顶,并接应旅机关和大部队上了山顶。但是,日军仍迅速向山顶逼近。张祖谅当机立断,对周希汉说:“这儿不能久待。你带1、3营和旅直机关先冲下山去。我和2营在这儿掩护。” 周希汉随即率部冲击下山。张祖谅率2营在山顶吸引日军。直到估计周希汉已突围成功,才下令突围。此时,因重病落在队伍后边的张祖谅夫人王华也吃力地爬到山顶。军情急迫,张祖谅顾不上她,只吩咐警卫员带她到山林里去隐蔽,就指挥部队突围。从上午打到黄昏,张祖谅率2营左冲右突,几进几退,终于利用夜色掩护突出日军包围圈。而后,张祖谅又指挥部队对正在东西峪“清剿”的日军杀了个“回马枪”。敌猝不及防,遭受较大损失,仓皇撤退。这时,隐蔽在山中的王华才被找了回来。紧接着,张祖谅、周希汉又几次分头袭击日军,迫其回窜,粉碎了敌人这次“扫荡”。

◆张祖谅

1941年开始的几年中,抗日根据地物质生活极度困难。386旅旅直机关每人每天吃粮标准,已降到小米10两(16两制)。张祖谅带头将吃粮标准再减2两,一天定量只够做2顿加野菜的稀饭。他要求部队把近处野菜留给群众,部队则到较荒远山沟采挖,发现群众有缺粮断顿的就立即送粮上门。不仅保证了部队战斗力,也使附近没有饿死老百姓。当时,全旅经费只能勉强支持2个月。但当张祖谅了解到党中央也十分困难时,便毫不犹豫地主张,拿出全旅经费的2/3或1/2上送党中央。第129师政委邓小平曾在全旅干部会上表扬张祖谅:近一两年陈赓、王新亭调出,旅领导只有周希汉、张祖谅两人,而工作却很有成绩。“你们几个中,个别同志在生活上不注意影响,群众反映很大。这方面,你们要向张祖谅同志学习……尤其是386旅的政治工作,很有起色。”邓政委还特意提到王华的事:在作战指挥紧要关头,“是指挥部队打仗呢,还是照顾爱人?祖谅同志选择了前者……他是遵守党的纪律,注意群众影响,这和有的同志叫战士用担架抬本来没有什么大病的爱人要强得多。”

二、打上党,克运城,下临汾,屡建战功

1945年9月,张祖谅任第386旅政委,旅长刘忠。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就令其第8集团军副总司令兼19军军长史泽波率军1.7万余人,抢占上党地区。根据中央军委指示,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和政委邓小平决心集中兵力3.1万人,并动员5万民兵配合作战,收复上党地区。9月10日,上党战役打响。386旅在攻打长子城时,最大难点就是重武器弹药太少。一门山炮仅有20发炮弹,一挺重机枪仅有1000发子弹。即:炮火袭击最多只能持续10分钟。为解决这一攻城“瓶颈”,张祖谅提出“10分钟,一瓢水”的战术运用原则。即:把有限的10分钟炮火,准确地、最大限度地集中成为能浇灭敌军一个或几个火力点的“一瓢水”,使之防线缺损,继而撕开其防线。按此原则,战斗打响后,全旅山炮集中轰击一点,很快将城墙炸开个大缺口,部队随即突入长子城。20日,长治城攻坚战开始。此时,太岳纵队司令员陈赓却急令386旅迅速攻占老爷山,阻敌增援。原来,阎锡山已令其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率大军南下,向长治疾进支援。但386旅赶到时,老爷山已被敌占领,我军由下向上仰攻,几次攻击未果。根据张祖谅意见,刘忠派出一支奇兵,乘夜袭击老爷山东北角的2个小山梁,切断了老爷山水源,迫使守敌弃山而逃。占领老爷山后,张祖谅观察敌情时突然发现有个“亮点”,不是向南而是向北移动。再细看,那亮点原来是敌军背的油桶映在阳光下的闪光。这立即引起张祖谅和刘忠警觉:敌人携生活物资北行,是不是“佯南而实北”,向北撤退?经侦察,果如所料。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当即同意张祖谅和刘忠建议,命386旅火速追击逃敌,在土落村一带堵歼敌军。386旅连夜急行军20多公里,先敌一步到达指定位置。此时敌军兵力是386旅10倍。阻击战残酷激烈,从早打到晚,敌军被堵截在土落村一带,始终未能突破我防线。在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下,各部队一起向在土落村一带合围。我军攻势凌厉,敌军除一部逃回沁县外,其余悉数被歼,彭毓斌被击毙。长治城内守敌突围逃跑也遭全歼,史泽波被俘,敌12个师共3.5万人被歼灭。

1945年11月,张祖谅任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1947年8月1日,太岳军区部队编成第8纵队。王新亭任司令员兼政委,张祖谅任参谋长。8纵组建1个月,就参加了运城战役。运城防守体系完备,我军4个月两攻运城未下。经报中央军委同意,组成以王新亭为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兼政委王震为政委的前线指挥部,以8纵为主力,于12月16日始,三打运城。张祖谅总结两攻运城的经验教训,提出:要采取强行坑道作业方法实施城下爆破。他的意见得到前指采纳。于是,令23旅组织坑道作业。26日晚,经精心组织,在步炮协同掩护下,该旅9位突击队员,潜入运城老北门城墙外壕,于冰窟中通宵作业,在城墙脚下挖成能装3000公斤炸药的药室。27日黄昏,部队再次发起攻击,城墙被炸开1个20多米宽缺口。各部利用缺口奋勇突进,至28日上午全歼守敌。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高度评价运城战役的胜利:“运城战役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攻下运城,即有把握攻下临汾”。

1948年3月7日,临汾战役开始。临汾城墙工事极其复杂坚固。城外设3道防线和集群碉堡。本城和城东关外都有三四丈深宽的外壕,城内壕沟也有二三丈深宽。打临汾的任务,由第8、第13纵队和太岳军区、吕梁军区各一部共3.5万人承担,其中8纵为攻城主力。根据张祖谅意见,攻坚战还是采用坑道爆破战术。此次作战敌军采取许多监听、破坏和反掘进战法。于是,双方展开了一场掘进与反掘进、监听与反监听、破坏与反破坏的激烈斗争。8纵指战员与敌斗智斗勇,终于使坑道爆破大获成功。冒着爆破成功的硝烟,张祖谅率先头部队越过战壕,直捣敌第6集团军总司令部。5月17日,临汾宣告解放。23旅因“战功最着”,中央军委授予“临汾旅”荣誉称号。

三、夺晋中,战太原,势如破竹

临汾战役后,经中央军委批准,由徐向前统一指挥华北军区第1兵团的第8、第13纵队和军区炮兵第1旅及太岳、吕梁、太行、北岳军区部队共6万多人,发起晋中战役。1948年6月19日,晋中战役打响。8纵23、24旅为第一梯队,张祖谅随24旅行动。他们遭遇的第一个对手,是阎锡山的“亲训师”第72师和“亲训炮兵团”。亲训师全师1.2万多人,军官和士兵都经阎锡山精心挑选,以投降的日军为骨干组成,并由阎锡山和日本教官训练。阎锡山曾多次吹嘘,“亲训师”是一支“所向无敌”的“常胜军”。尽管我军已先敌展开,发起冲击,“亲训师”和“亲训炮兵团”却能很快稳住阵脚,并很快组织起有效反击。在督战队机关枪的“督战”下,“常胜军”一次又一次向24旅发起反扑。我军伤亡较大,有的连队打得只剩十几人。张祖谅当机立断,把机关干部和勤杂人员全部组织起来,并亲自作动员,命令他们冲上火线。太岳军区部队,第22、23旅也先后赶到,合力进击,将阎军压缩于汾河东岸、张兰镇以西狭小地区内,并将其分割为数段。经3小时激战,“亲训师”“亲训炮兵团”终遭覆灭。

精锐被歼,阎锡山急令其野战军总司令赵承绶、副总司令元泉馨指挥第33、34军,和留用日军为骨干组成的暂编第10总队等部南下救援其残部。徐向前抓住战机,调兵遣将,将敌包围于太谷以北狭小地区内。7月10日,总攻开始,张祖谅指挥8纵同13纵等部一道,猛烈进攻。激战至12日晚,歼敌34军和暂编第10总队大部。16日晚,又攻克西范林、小常村,全歼其野战军总部及33军大部,击毙元泉馨,迫降赵承绶。接着,张祖谅又率24旅立即渡汾河,与友邻部队一起追截向太原方向逃窜的阎军残部。连续激战,部队刚过汾河就跑不动了。24旅领导决定让部队先休息一下,旅长邓士俊一坐下就呼呼睡着了。张祖谅怎么也喊不醒他,灵机一动,顺手给了他一马鞭。邓士俊猛然惊醒,马上率部追击,提前半小时赶到指定位置,先机占领有利地形,抢修工事。待阎军赶到,立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24旅取得追歼逃敌的大胜。邓士俊高兴地对张祖谅说:“参谋长,这一仗打得漂亮,全亏了你那一鞭子啊!” 晋中战役,第1兵团以6万之师,歼敌10万之众,彻底扭转了战场态势。

10月5日,太原战役打响,我军初战得胜。但中央军委、毛泽东从战争全局考虑,为把敌傅作义集团抑留、歼灭于华北地区,决定缓攻太原。第1兵团转入休整。此间,第1兵团改称第18兵团。8纵改为60军,张祖谅任副军长兼参谋长。平津战役后,中央军委决定由徐向前统一指挥再攻太原。其首要目标依然还是东山,而夺取东山就须攻克高地上5大碉堡群组成的“仓库区”,60军担负主攻任务。仓库区阵地约1平方公里,为日军修建,后经阎军多次整修加固,各类碉堡工事异常复杂坚固,整个阵地配备1个加强团,对我构成最大威胁。张祖谅建议军党委,继续实施坑道爆破作业。缓攻太原期间,他就指挥工兵部队地下作业,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坑道挖到守军阵地底下。总攻发起后,爆破一次成功,一举摧毁仓库区地面工事,还把前沿七八米高的峭壁炸塌,填塞了外壕,形成有利于部队进攻的斜坡。张祖谅率先头部队,仅10分钟就登上太原城头,此役共歼敌军13.5万余人。

◆张祖谅(左二)与战友在朝东线合影。

1949年5月,张祖谅升任第60军军长。太原战役后,60军随18兵团划归第一野战军建制,在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指挥下,率部西进,先后参加扶眉战役、兰州战役,解放了大西北。尔后,张祖谅率60军随兵团在西北军区司令员贺龙指挥下,进军大西南(后18兵团改隶第二野战军建制),追歼胡宗南集团。60军作为我军主力之一,兵锋指处,所向披靡,取得一系列重大战果。和平解放成都后,张祖谅出任川西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组织指挥川西剿匪平叛。张祖谅主张,要彻底清除匪患“必须立即展开反霸斗争”,将剿匪和反霸相结合。毛泽东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川西的经验很好,应予肯定、推广,各区在剿匪作战中都要仿效执行。”

四、抗美援朝,打翻身仗,创大规模潜伏作战范例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张祖谅由于胃病发作,加之川西工作任务繁重,未能率军出征,由第61军军长韦杰任60军军长,于1951年3月入朝,编入志愿军第3兵团。4月22日,志愿军发起第5次战役。在战役第二阶段,60军率180师配合友邻部队牵制正面美军王牌陆战第1师及步兵第7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但在战役第二阶段结束,部队向后转移时,由于诸多原因,180师严重受挫,损失数千人,遭受了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大失利。消息传来,议论纷纷,有人要求把180师发往北大荒,取消该师番号。张祖谅认为不能因一次失利就取消一支有光荣历史部队的番号。1952年6月,他随西南军区参观学习团到了朝鲜,向自己老领导、志愿军副司令员陈赓和3兵团司令员王近山,当面提出重返60军愿望。9月,中央军委任命他为60军军长。10月4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亲切接见张祖谅,专门针对180师的问题,语重心长地说:“180师的失利,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从主观上看,山西战场,你们60军打得好,解放大西北,解放大西南,也太顺利了。打胜仗一帆风顺是好事,但同时也孕育着失败的可能。不谨慎,不把敌人当回事,哪有不失败的!”毛泽东望着张祖谅缺了牙的嘴巴,幽默地说:“怎么办呢?我看180师北大荒不用去了,番号不用改了。你晚去几天,到协和医院把牙补上,到朝鲜后,拉大嗓门,说话声音大一些,动员部队打个翻身仗!”领袖的教诲,使张祖谅分外激动,回住处后,挥笔写下“兢兢业业,小心谨慎,上下信赖,团结一致”16个字,决心誓死打好翻身仗。

◆战役前60军指战员反复进行沙盘推演。

10月下旬,张祖谅抵达第60军军部。此时,60军刚接防东线68军以鱼隐山为核心的防御阵地。该阵地是整个志愿军防线的一个凹面。在这片凹进来宽约20公里、纵深最深处近9公里的地区,“联合国军”构筑成坚固的阵地防御体系,名曰“密苏里防线”。从地形看,敌阵地内有诸多高地,对我呈居高临下之势。我阵地山头低矮,无险可守。经深入调查研究,参考友邻部队防御作战经验,张祖谅提出“积极防御,从小仗开始,进行阵地练兵,取得经验,再逐步扩大作战规模”的作战指导思想。针对敌军自恃地形有利、工事坚固、火力强大、狂妄嚣张的气焰,组织特等射手开展阵前“打活靶”活动;并组织精干小分队,择机出击。仅11、12两个月,60军各部冷枪冷炮就毙伤“联合国军”3115人,平均每天歼敌50人;击毁击伤其坦克7辆、汽车13辆、大炮13门。防守鱼隐山的536团高机连,还击落敌机16架,被新华社记者誉为“鱼隐山上的猎户庄”。至1953年4月,他们已击落美机24架、击伤29架。猖狂一时的“联合国军”再也嚣张不起来了。与此同时,张祖谅组织部队加速修挖工事、坑道。几个月间,共修筑坑道1310条,将近34公里。其中2条坑道已分别挖到美军883.7高地和949.2高地向北延伸的山梁脚下。他们还在坑道内储备了大量弹药、给养和其他生活物资,随时可予敌出其不意打击。此时,60军已归第20兵团指挥,张祖谅的做法得到兵团领导充分认可,被迅速推广到其他各军,为此后兵团夏季攻势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1953年夏,张祖谅在朝鲜东线前沿观察敌军阵地。

为在军事上配合停战谈判,志愿军总部决定发起夏季反击战役。1953年5月10日至15日,反击战役第一阶段开始。60军和兄弟部队先后发起13次战术反击,歼美军、南朝鲜军9个连排支撑点。当战役第二阶段第一步又歼敌几个营以下目标后,张祖谅认为,每次攻击敌不超过1个营,这样打达不到使敌不敢反扑的目的,要夺回金城突出部把战线拉平更不可能。他完全赞同兵团领导的决心,准备对当面之敌南朝鲜军发动一次大突击。在选择攻击目标上,多数人主张先夺取离60军阵地较近、对我威胁较大、且利于我进攻的949.2高地。但张祖谅却主张,应先攻击与我军隔沟相对、攻击部队要行走几小时才能抵达的883.7、973和902.8高地。这3个高地各有南朝鲜军1个加强营防守。他说,949.2高地虽利于我进攻,但那里是美军和南朝鲜军防守重点,部队强攻伤亡必大;而如先打883.7、973和902.8高地,远距离秘密接敌、潜伏一段时间再攻击,必能收到出敌不意攻敌不备的奇效。那时再攻取949.2高地,势必唾手可得。为此,张祖谅精心设计了3500余人在南朝鲜军阵前大潜伏计划,由2个团指挥所、4个营部和13个步兵连、4个机炮连及侦察、通信等分队遂行。针对部队秘密行进和潜伏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张祖谅发动官兵群策群力想办法找出解决问题方案。临战前3天,他让军需部门给潜伏部队送去大批“干食”,指示出发前改变饮食习惯,只吃奶粉、饼干、水果等,以尽量减少潜伏期间排泄。6月9日19时20分潜伏行动开始。10日凌晨2时至4时各部先后抵达潜伏位置。期间每隔一两小时,炮兵就向敌阵地打几发炮弹,掩护官兵翻身改换姿势。至20时40分攻击开始,3500余人的大部队已在敌眼皮底下潜伏近19小时。为不暴露目标,潜伏中被敌冷炮炸伤的几十人,无一人发出呻吟。战士张宝才等15人受伤后担心暴露目标,拒绝战友救护直至壮烈牺牲。潜伏的成功,使这次攻击取得重大战果。攻击发起后,我3500多人犹如神兵天降,勇猛穿插,势不可挡。南朝鲜军仓促应战,一败涂地。经1小时10分钟拼杀,883.7、973和902.8等3处高地一线守军全部被歼。6月12日,中朝联合司令部发贺电并嘉奖60军,称:此次作战“首创我军防御作战反击以来一次歼敌1个团大部的范例”。

◆“新华社报道方形山争夺战”。

志愿军发起的这场夏季反击战,共歼敌12.3万余人,迫使美军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自东线反击战开始至7月27日停战协议签字2个月,张祖谅指挥60军主动攻击53次,歼敌3.4万余人,我与敌伤亡之比为1:3。特别是180师,全师憋着一口气,终于在夏季反攻的金城战役中彻底打了翻身仗。60军的战绩得到中朝联合司令部的高度赞扬和嘉奖。

1957年,张祖谅以全优成绩在南京军事学院毕业,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直接找周恩来和彭德怀,把 他“争”到南京军区。9月,张祖谅任南京军区参谋长。张祖谅抓军区战备、军事训练、机关建设等工作恪尽职守,颇多建树。许世友多次称赞:“张祖谅是位好参谋长!”1959年春,南京军区在浙江穿山半岛组织渡海登陆演习,动用兵力2万余人,是我军第一次举行的最大规模陆海空三军协同登陆作战演习。从演习计划制定、现场勘察,到预演摸索、最后实施,张祖谅亲力亲为,严密组织,演习十分成功,观摩演习的叶剑英高兴地对张祖谅说:“这次演习准备得好,演习得好!”

张祖谅虽长期患病,但一直兢兢业业,坚持工作。也正是因为这种“拼命三郎”式的紧张工作节奏,1960年7月,张祖谅病倒了。经确诊,已是胃癌晚期。当时,他正组织军区军以上干部学习毛泽东思想集训,制定军区三年军事训练规划和地区作战方案。

1961年5月13日凌晨,张祖谅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年仅5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