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军统女特务精通4国语言,救下地下党员,11年后反挽救了自己一命

2022-07-05 17:05:23

1951年,前军统女特务王化琴被押往刑场,执行死刑,生死存亡之际,一封来自共产党员的求情信救下了她,原来王化琴在11年前曾救下数名地下党员,这一切有着怎样的因缘际会?
女特务的自传式遗书,引来共产党人相助

1950年,破败的牢狱里,昔日的军统女特务王化琴将在产后被判极刑,在等待的日子里,王化琴写下了长达三十余页的自传。

日来月往,很快到了1951年秋,刑场被群情激昂的人民群众挤满了,随着枪声响起,鲜血染红了黄土地,尸首被人拖下去,王化琴被推上了刑场,但预料中的枪声却没有响起,王化琴被救了下来。

救下她的是康乃尔,他当时担任职务为四川省副省长、青年团西南工委副书记。

11年前,在军统局任职的王化琴冒死救过康乃尔等人,因此被军统审查,差点丧命,这一切被她写在了自传中,时任县警法股股员范文德被其感动,拿着这份自传向康乃尔等人求证,康乃尔听闻救命恩人即将被处死,立刻作证,及时救下了王化琴。

王化琴的自传救下了她一命,也揭开了一段陈年往事。

剧照示意图
军统女特务装病,舍命营救地下党党员

康乃尔,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曾任中共成都市委学生委员会书记、青年部部长,川康特委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1940年5月,康乃尔与其他地下党员将于下午6点在重庆某茶馆召开秘密会议的消息,被国民党特务侦知,当时在军统局任职的王化琴内心一片焦灼,恨不能立刻进行营救,偏偏碍于军统局的纪律无法外出。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眼看马上就要到开会时间了,王化琴急中生智,忍着剧痛咬破了自己的舌尖,口吐鲜血,被当成内伤紧急前往医院治疗。

到了医院,王化琴借上厕所之名摆脱了两名随行人员,争分夺秒奔赴茶馆。

康乃尔正在茶馆的二楼与人打牌,王化琴径直走向前,去拍了拍他的肩膀,一边用眼神示意其离开,一边用随意的口吻说:“你起来,让我来打。”康乃尔迅速明白了她话里的深意,一众人等迅速从后门离开茶楼,让国民党侦缉大队扑了空。

离开茶馆后,康乃尔装成叫花子离开了四川,历经险阻到达了延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青年团西南工委副书记、团中央秘书长、西南行政委员会秘书长、四川省副省长、四川大学校长等职;康乃尔的弟弟康克明则跑到了王家当管账先生,以躲避追捕。

帮助康乃尔等人逃脱的王化琴,由于生病的时间太过凑巧,且在就医途中去向不明,被当成头号嫌疑人带回军统局进行审查,专案调查组对其进行了严苛的审讯,但由于找不到实质性的证据,审讯迟迟没有进展。

当时的国民党审讯,惯常连坐,即如果一个国民党党员出了问题,其入党介绍人也需要接受审查。

在这次事件中调查王化琴的专案调查组组长,恰好是她当年的入党介绍人,对方非常害怕惹祸上身,极力为王化琴开脱,如此自查自纠的作风加上未找到关键性证据,王化琴又出身地主家庭,其父与军阀关系密切,最终王化琴活了下来,但仍受了六个月的禁闭处分。

接受过军统特务训练的人营救地下党员,最难的不是胆识和勇气,而是信念,在接受特务训练和日常工作时,军统局会对特务进行一系列洗脑式的心理教导,灌输“仇共心理”,军统特务几乎不会做出不利于任务的行为。

身为军统特务的王化琴甘愿涉险营救地下共产党员并非偶然,一切得从她的家庭和教育经验说起。

巾帼不让须眉,富家小姐立志报国

王化琴,1914年9月生于广元市的一个大地主家庭,其父是四川刘氏军阀门下的一名军需官,他在白朝、大朝、昭化等地坐拥良田千亩,商铺数家,还在外开办了两家丝厂、一家铁厂、两家钱庄,因生意缘故结识了康余山(康乃尔之父),两人结拜为异姓兄弟。

王家经济实力雄厚,王父更是极其重视儿女教育,王化琴五岁便进入私塾,随后被送到父亲在南充的老友康余山家寄宿读小学,几年后考入上海正风高中,由于是世交,被委托由当时在上海暨南大学读书的康乃尔照顾。

王化琴的父亲拜托康家照顾自己的女儿,而他则一力承担了康家两兄弟自初中到大学的学费。

王康两家交好,王化琴和康乃尔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随后,王化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国立暨南大学,肄业后就在法国的教会学校里面学习了两年时间的外语,期间学会了法、英、日、俄四门语言。

此后,在1935年,她远赴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学习,在经过一个学期的日语训练之后,便转入了东京帝国大学的外国文学系,身处经过明治维新变革逐渐强大起来的日本,王化琴深受冲击,她不断思考如何改变中国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窘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王化琴归国;此时,康乃尔也在成都,他以在四川大学读书为掩护,从事地下党工作。

两人在成都重逢后,王化琴深受康乃尔爱国思潮的影响,开始大力宣传抗日主张,深入工农群众筹款赈灾。

因缘巧合,抗大进步青年误成军统特务

1937年8月,一批进步青年从成都出发,到达延安进入抗大进行学习,王化琴也在其中。

抗大的第一课是挖窑洞,同学们不分男女,挥舞着手里的镢头,手心磨出了血泡便唱着红歌互相鼓劲直到打出新窑洞,

王化琴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她参与了所有的劳动和课程,是进步青年的典型。

六个月后,由于国共两党交流不畅,国民党内部产生了矛盾,国民党司令长官阎锡山要求中共派遣工作人员前往第二战区进行宣传工作,以安军心。

王化琴与共产党员陈云洁被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派往国民党二十七师任政治教官,“王教官”在这儿组建了红军宣传队,向国民党士兵们宣扬共产党的功绩和付出,力求将两党拧成一股绳,协力抗日。

1938年初,日军为了扩大侵略,意图从南北两端打通津浦铁路夹击徐州。

3月,国民党二十七师奉命前往徐州,沿途山河破碎、人民流离失所,但幸不辱命,中国军队打赢了这场台儿庄战役,守住了山河,王化琴在这场战争中存活下来了。

但不幸的是,在部队撤离徐州时,王化琴和陈云洁和部队走散了。

从徐州到延安是一条漫长的道路,用双腿丈量更是艰辛,沿路河道纵横,漫过双脚的泥地、浸过膝盖的水路,沿途尽是逃难的百姓。

靠着双腿,从山东到江苏,经宿县越津浦,穿铁路直达皖北,从凤阳过淮河,又辗转安徽、河南,硬生生徒步了一个多月,王化琴和陈云洁到达西安,一路艰难险阻,缺衣少食,全靠到延安去、到红军队伍中去这个信念支撑着。

两人没有预料的是此时红军的队伍早已转移,身无分文,无依无靠这些一路走来早已经历过,但失去了方向的两人,此时分外无依无靠。

踌躇不前之际,一则“战干团”的招生简章吸引了她们的注意力,经历过国共友好期的王化琴此时并未想到,去了国民党将会与八路军为敌,也并未想到这一去将成为她此生无法洗刷的污点,命运在咫尺间发生巨变,这个姑娘还天真地以为跟随着战干团能随时去找共产党。

战干团,全名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加入的学生将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入伍训练,在训练结束后加入国民党。

据说,参与训练的学员们要经过一场特殊的入组仪式:半夜,在寺庙的青灯下,学员对着蒋介石的画像鞠躬,宣誓忠于三民主义,宣誓在组织需要的情况下献出生命。

以优异的成绩结业后,因有着出众的学识,会一口流利的外语,王化琴被国民党内部的一名少将专员介绍至军统局第一处从事日语密码研究,甫一加入即被授予上尉军衔,为了生存,王化琴别无选择,只得化名王坎恳在军统局工作。

此后,她被派往自贡、成都邮电检查所任副所长、所长,负责检查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人士的往来信件、报刊。

再一次回到成都,王化琴又遇到了康乃尔,两人恢复了往来,康乃尔曾多次在王化琴的父亲家中居住,凭此多次逃过追捕,化险为夷。

彼时,王化琴为军统工作,康乃尔为地下党员,王化琴未曾深究过康乃尔的政治立场,直至她了解到军统将对康乃尔等地下党在茶馆实施抓捕,于是有了她奋力营救中共地下党的那一幕。

离开军统重归校园,政治风波不息

1947年,对政治风波深感厌倦的王化琴辞去了职务,离开军统前往泸州,并在泸州中学任教导主任期间与校长陆长明结为伉俪。

婚后的生活,偶有波折但幸福仍在,1948年秋,王化琴生下了第一个女儿,可惜不到几天女儿便夭折了,1949年7月,王化琴生下了大儿子陆勇,夫妻感情极佳。

不久,这个家庭举家重返广元,陆长明改任昭化县立中学校长,王化琴任主任导师兼中英文教员,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人民群众的生活眼看着越来越有奔头了,不用再担惊受怕了。

然而,王化琴的处境却急转直下,1951年,国民党特务成了人人喊打的角色,王化琴的地主家庭出身,更为她的境况雪上加霜,不久便因在军统特务组织任职被判处死刑。

由于认错态度好,加之曾冒着生命危险保护过地下党员,危难关头,王化琴被康乃尔等人救下,改判为管制三年。

王化琴的丈夫陆长明1927年参加了革命随后加入了共产党,这样一个根正苗好的老革命,经不起组织上一而再,再而三的谈话,迫于压力违心地与王化琴离了婚,自此对王化琴和孩子不管不顾。

离婚的那年,王化琴37岁,大儿子陆勇仅2岁,在狱中生下的小女儿陆英还不到1岁。

从家财万贯到接受进步教育,从投身抗战到加入军统,王化琴传奇般的人生在37岁化作一地鸡毛,她得养育这一双嗷嗷待哺的儿女,在一张张吃饭的嘴面前,精通外语起不上丝毫作用,反而极易被扣上资本主义的帽子。

为了给孩子找一条活路,1961年,王化琴嫁给了宝轮大队贫农罗顺才,一双儿女改姓罗,从此与罗顺才相伴到老。

离开讲台后,王化琴开始操持家务,下地劳作,饥饿是常有的事,即使树皮、空谷壳、玉米芯子等所有能吃的都下了肚,仍吃不饱肚子,这为她后来患上食管癌去世埋下了健康隐患。

与世长辞,功过留与后人说

1983年,王化琴重新站回了讲台,成为了宝轮中学的英语教师,月薪54元。

双鬓斑白的王化琴喜欢阅读英文书籍和看报,《红与黑》《茶花女》中的佳句信手拈来,《人民日报》《四川日报》更是期期不落,除此之外,和所有隔代亲的老人家一样,王化琴开始教两岁的孙子学认字,不出半年,她的孙子就会读报纸上的新闻了。

然而好景不长,1984年春节前,王化琴的身体开始出现问题,被宝轮第二人民医院确诊为食管癌,不久与世长辞,1985年,罗顺才也因疾病过世,王化琴带到罗家的一双儿女接连为两位老人送终,泪流不止。

据说,去世前3天,奄奄一息的王化琴断断续续地吟诵着林黛玉的“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历经数次战争,多次死里逃生,生死对王化琴来说,并非玄妙之事,为国出生入死之际,她早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在儿孙绕膝,国泰民安之时,以清白之身故去,可以死而无憾矣。

如今,在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宝轮镇老关山公墓右侧,有一座没有墓碑的孤坟茕茕孑立,但王化琴的后人知道,她就葬在这里,在满山苍翠之间青山埋骨,功过留与后人说。

2022年,再去寻找王化琴生活的足迹,十分困难了,只是隐约听当地的老人提起过几句关于子女的消息,但或许因为母亲一生的起落,她的孩子都选择了隐姓埋名,安静的生活。

王化琴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