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错过一次机会,痛失一百年?!

2020-02-16 12:00:59

2020/02/05 07:09历史的璀璨星空

哪怕乾隆后的一百多年,湘军依旧装备着火绳枪。当时即便是开明的曾国藩还在向手下灌输“军力强弱取决于才干,而非兵器”的混蛋逻辑。


为什幺火绳枪在清朝这幺受欢迎?

说到底火绳枪是我国古代伟大发明之一,据说在1355年,一个名叫焦玉的匠人向朱元璋展示了一款神秘武器,当时称它为“火龙枪”。它造型大致相当于:一根长木杆前头套着一个金属筒,主要用来发射弹丸。

 关闭

其实早在12世纪末,我国就已出土一门“西夏铜火炮”,可见在火绳枪领域,我国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大约在1300年前后,火器第一次登上欧洲的战场,这武器的持有人是阿拉伯人,当时人们称它为“马达发”。作为火龙枪的后辈,马达发无论是造型还是发射原理都脱胎于火龙枪,导致两者相似度极高。


但无论是火龙枪还是马达发,都无法进行进精准狙击。因为说白了,它们都是一根棍子,你想射击时,要一手控制杆子的方向,一手去点杆子前端的“金属帽”。

后来,人们发现直接将引火线作长,通过控制它来完成前端点火;若是把杆子做弯,有利人手握,将利于瞄准。

可惜这些改进,跟中国无关。在1450-1500年期间,中国的火绳枪还保留朱元璋时期那副老面孔。

等到了乾隆朝时期,因为先有康熙朝外国传教士的铺垫,那些老旧的火绳枪便自动更新,和西方流行的火绳枪一个样。

让乾隆第一次领略到燧发枪的威力,大约是在18世纪末,清廷与缅甸进行了一场长达7年的战争拉锯战。素来被当作“蛮夷”的缅甸人,在这次战争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原因是缅甸人使用东印度公司研发的高科技武器——燧发枪。它的射击原理:在于通过摩擦打火石点燃火药。而手持火绳枪的清军,无论走到哪,都需要带着一根点燃的火绳,在湿热多雨的缅甸丛林,让它不熄火,简直比登天还难!

于是人多势众的清军则龟缩不前,只能靠人海战术,来保存大清最后一点颜面。

最后因为战争消耗巨大,终于两国代表坐到一起,签下“和平协议”。而参与这次“清缅战争”的将领们纷纷向乾隆爷反映,说我们武器不行,要求向西方引进燧发枪。


此时的乾隆已是垂垂老人,早已没了当年的雄心壮志。作为一个已经一只脚踏进坟墓的老人,想做的就是保持现状,至于引进燧发枪,对部队装备进行大换血。还是留给后辈做吧,于是这位“十全老人”以“骑射为本”的祖训拒绝大臣们的建议。

没想到这一拒绝,让清廷被西方列强痛打了一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