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唯美

南宋书法家朱敦儒四幅横斜颠倒充满意趣传世经典书法名帖考证赏析

2024-03-20 17:05:08

南宋时代从帝王到文士,均保持着极高的书法热情。这种书法热情是当时社会文化热情的集中表征之一。甚至可以说,南宋朝野对待书法文化的热情,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北宋。

南宋的书法文化,主要表现在以收藏与鉴赏为核心的书法活动与学术活动上。这其中,内府与士人的法书收藏与鉴赏、金石学与方舆学着作对历代石刻的研究与重视、历代法书与法帖的辑摹与翻刻、以《兰亭序》历代刻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兰亭学”的形成,均是值得后世重视的几个方面。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南宋时期书法家朱敦儒经典书法作品。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号岩壑,洛阳人,时称洛川先生。志行高洁,屡辞荐辟。绍兴五年(1135),台谏言其深达治体,有经世才,召为迪功郎。既至,奏对称旨,赐进士出身,为秘书省正字,累迁两浙东路提点刑狱,后被劾罢归。工诗及乐府,婉丽清畅,亦善书,书史称其书横斜颠倒,几若杨少师。元人谓宋人善钟繇法者五:黄伯思(1079-1118)、朱敦儒、李处权(?-1155)、姜夔(1155-1220)、及赵孟坚(1199-约1264)。岩壑传世书迹多为行体,然于敧侧错落中,可窥钟法。

朱敦儒诗词尤“独步一世”,有“中州遗老,百年一人”之美誉。朱敦儒的书法以小楷、行书最受称道。行书结字姿态多横斜颠倒,充满意趣,自成一家。

朱敦儒行草墨迹流传下来的非常稀罕,可考的似乎不过三,除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尘劳帖》、上海博物馆藏《潇湘图卷》后的题跋外,仅《暌索帖》1件为市场拍品示人。此外,《定武兰亭拓本题跋》拓本后的小楷题跋被东京国博馆收藏。

南宋着名书法家朱敦儒《尘劳帖》赏析

南宋着名书法家朱敦儒《尘劳帖》纸本行书 31.3×43.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朱敦儒《尘劳帖》之一

朱敦儒《尘劳帖》之二

朱敦儒《尘劳帖》之三

朱敦儒《尘劳帖》之四

释文:敦儒再拜。别后尘劳。都不果寓书。亦寂不蒙寄声。第勤尚想。比日想诸况安适。向者李西台书。久尘文府。乞付示。久不见此书。日夜梦想。告密封付此兵回也。必不以煎迫为罪。媿悚。媿悚。偶作书。多不能字图缕。何日得相从于黄岗怀玉间。临书神驰。敦儒再拜。

本幅行书,凡十一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九十八字。此通尺牍因首句为“别后尘劳,都不果寓书”,故亦称《尘劳帖》。又以文中“告密封付此兵回也”句,如此牍当书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任。通幅以行体书写,而纵横挥洒之气势大有草书意。

南宋着名书法家朱敦儒《潇湘图卷题跋》赏析

南宋着名书法家朱敦儒《潇湘图卷题跋》上海博物馆藏。

南宋米友仁《潇湘图卷》(局部)所写的三湘九嶷是屈原的故乡。湘水与漓江同源,其上游合漓江称为漓湘;中游和潇水合流,称为潇湘;下游与蒸水合流,称为蒸湘。九嶷山,一作九疑山。

南宋米友仁《潇湘图》卷卷此图又称《潇湘白云图》纵28.5厘米,横296.7厘米,素笺本。墨画云山蒙浑、树木萧疏之景,远处冈峦连绵相继,近处林木葱郁,雾气氤氲,溪桥屋宇隐约可见,呈现超妙绝尘、变幻无尽的意象。

图写夜雨将止、正欲放晴的情状,意态天成,别开生面。款署“元晖戏作”四字。是米友仁传世绘画中的杰作,作者除在画末落款之外,又在别纸上一题至再,深自珍惜。

题记的书法,结体紧密,笔势峻拔,深得米芾用笔“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之妙。在前一则题记中,录有自作《白雪词》(亦称《念奴娇》)一阕。

此卷自绍兴五年至淳熙丁未,先后有十六人于卷后题跋。其中除关注、谢伋、韩浒、朱敦儒、温革、林仰、时佐七人各题一跋外,余则洪适、洪迈、朱熹、曾惇、曹筠、尤袤、袁说友、钱闻诗各题二跋,官至观文殿学士的钱端礼前后共题四跋,共计跋27则,为传世宋人画卷中宋人题跋最多的一件作品。

南宋着名书法家朱敦儒《暌索帖》赏析

南宋着名书法家朱敦儒《暌索帖》纵34.5厘米横46.2厘米。作为朱敦儒行草墨迹在市场中仅见的一件书法信札,全文不过一百余字,这件信札在当时也就一封书信,并非刻意而为的书法作品,时隔八百余年后成为炙手可热的瑰宝,想必其中蕴藏着不凡的信息!

释文:“敦儒再拜:益谦提宫郎中亲友。暌索岁月如此,彼此患难之余,徒勤怀想。夏暑方盛,伏惟尊履,万□。敦儒比蒙误恩,今已到官。力小任重,增以愧惧。才到,尘劳纷集,应接不暇,神疲力勚,如沉浮波浪中,不知身之为谁也。拨冗作启,不展万一。□晓须一到三衢,款晤有期,唯冀尽珍重理,不宣。敦儒再拜上。益谦提宫郎中亲友坐下。十四日。”

《暌索帖》顾名思义,“暌索”具有离散、分离的意思。暌索帖就是作者在与友人离散后书写的一封信札,这封书信,格式规范,有较准确的时间和明确的人物。当时作者写这封信,表达对友人“益谦”多时不见的怀念之后,较详细地交代了自己的境遇,宫门中人自是很忙的!并告诉友人,忙里偷闲,昨晚已到了衢州,估计很快就会见面的。

这件信札虽仅有百余字,但在其现存墨迹中是书写最为精彩的一件,也是尺幅最大、字数最多、面貌最典型的一件。书写年代从作者落款日期看,并无年号!若从信札内容中提供的信息推测,当为致仕之前所书。朱敦儒从52岁入仕到69岁致仕也就近二十年时间,他的书法应在其入仕前就有较高成就了,写《暌索帖》时,当是他的书艺成熟期了。

朱敦儒生于官宦之家,家境优越,入仕前一直生活在山水、醇酒、诗书与美人之间。毛笔字对于古代名士就如我们今天写钢笔字那样简单,只不过悟性高、用功深的写得更有水平!古代的科考是要拿诗文书画说话的,因而人人都会在毛笔字上下功夫,何况朱敦儒这样的家庭。从朱敦儒行草书中用笔轻灵,结构大开大张的书风中我们可看到黄庭坚的遗韵。

不仅如此,其跌宕放逸又完全落入杨凝式《神仙起居法》的格辙中了,而横扁之势则反映出曾学锺繇的遗意。难怪有人说这是向五代杨凝式学的,也有人说他善于表现锺繇法度。因此,可想而知,朱敦儒那姿态横斜颠倒,充满意趣,纵横挥洒,自成一家的精湛书艺,其用功非一日之寒!因而《暌索帖》的书法艺术价值毋庸置疑。

《暌索帖》除了自身的艺术价值外,背后还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及重要学术、人文价值,有专家学者推论“益谦”为另一位历史人物范仲熊,这值得人们进一步探索。同时《暌索帖》的价值还体现在稀和纯等方面。物以稀为贵从来都是藏家所钟;而纯粹的不掺杂质的艺术品价值会更高。总的来说《暌索帖》无论是艺术、人文,还是稀有和纯粹等方面都从其整体价值中体现出来了。

南宋着名书法家朱敦儒《定武兰亭拓本题跋》赏析

南宋着名书法家朱敦儒《定武兰亭拓本题跋》小楷题跋被东京国博馆收藏。

附:独孤残本:《独孤残本》定武兰亭拓本后朱敦儒题跋(现藏东京国立博物馆 )。是本为赵孟頫旧藏“孤独长老本”,也是5字已损本,后有着名的赵氏《兰亭十三跋》,今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本赵跋前后尚有吴说、朱敦儒、钱选、鲜于枢、柯九思、徐霖、董其昌等人题跋或观款,又经冯铨、梁清标、安歧诸家收藏。嘉庆十三年后,此本及诸家题跋遭火毁,《定武兰亭》残存3片,赵跋及临本残存14片,各家题跋残存10片。残卷改装成册,近代流入日本,为高岛菊次郎所藏,后捐赠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对朱敦儒,从儒家入世的角度,应该如陆游、辛弃疾一般一生致力于收复北地,盼九州大同;从道家出世的角度,应该一生寄情于山水,跳出红尘之外。可他哪一样都没有做好。

如今来看,他颇有几分利己享乐主义,因不想得罪皇帝而入仕,因慈悲激愤而出仕,因不想儿子被为难而入仕,他虽有议政的实力,但没有议政的坚定信念与精神支柱。

他是一个纯粹的诗人,所以他年轻时的作品清高疏放,中年时的作品慷慨激昂,晚年时的作品清新淡雅。他做到诗人会做的事情,抒写本心,抒写现实,抒写人生。

他本质上缺乏坚守,沉迷享乐,他和南宋那些沉迷最后狂欢的人没有不同。所以,他诗红人不红,为文人所不喜,不冤。

总之,南宋的书法文化表现出两大时代特征:一是加紧对前代书法资料的整理,二是重视当代遗存的着录。

南宋的理学家对书法本身的艺术性同样不甚关心,他们对于书法的态度完全围绕着理学展开,书法成为他们阐述自己理学观念的一个工具,这必然会使在书院学习的生徒对书法的认识产生影响。当时的人们对书法崇拜的标准也由书法本身转移到了对书写者的学问、地位的崇拜上,这实际上也是变相的“趋时贵书”。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历代名家留下的无以计数的墨宝犹如一颗颗珍珠点缀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画卷中,熠熠生辉,光照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