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唯美

南宋时期着名书法家朱胜非《杜门帖》传世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2023-11-27 17:05:04

宋朝历史从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开始,一直到1279年赵昺跳海殉国为止。共计将近320年。

宋于1126年-1127年发生靖康之难,徽、钦二帝皆被金人掳去,宋室被迫南迁临安(今浙江杭州),与入侵的金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史称南宋,此前建都汴梁时期的宋称作北宋。1276年,都城临安陷落,南宋亡于蒙古可汗忽必烈建立的元帝国的征服。

在中国书法史上,南宋的书艺成就并不算十分显着,但在高宗赵构的示范作用下,南宋士子的书法热情颇为高涨,名家辈出,留存于世的书帖亦颇为丰富。了解南宋书法的整体状况,有助于书法史的贯通,亦有助于了解有元以后书法的发展。

南宋时代从帝王到文士,均保持着极高的书法热情。这种书法热情是当时社会文化热情的集中表征之一。甚至可以说,南宋朝野对待书法文化的热情,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北宋。

南宋的书法文化,主要表现在以收藏与鉴赏为核心的书法活动与学术活动上。这其中,内府与士人的法书收藏与鉴赏、金石学与方舆学着作对历代石刻的研究与重视、历代法书与法帖的辑摹与翻刻、以《兰亭序》历代刻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兰亭学”的形成,均是值得后世重视的几个方面。

下面我们一起分享北宋知枢密院事朱胜非书法作品。

朱胜非(1082-1144),字藏一,蔡州(今河南汝南)人。崇宁二年(1103年)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仆射。朱胜非与秦桧不和,废居八年。

着有《绀珠集》、《秀水闲居录》等。

南宋知枢密院事朱胜非《杜门帖》赏析

南宋知枢密院事朱胜非《杜门帖》也称《向过帖》,纸本 行楷书,纵28.7厘米 横28.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朱氏在绍兴五年(1135)“引疾归”,《宋史》称他“废居八年, 卒”,故此帖或作于1135至1144年间,是其晚年作品。书法略仿苏轼,稍欠工稳。

鉴藏印记:“子京”(朱文)、“天籁阁”(朱文)、“项元汴印” (朱文)、“项墨林鉴赏章”(白文)、“退密”(朱文)、“墨林 山人”(白文)、“项子京家珍藏”(朱文)、“儁李项氏上家宝 玩”(朱文)、“士奇之印”(朱文).“杨氏家藏”(朱文)。

释文:胜非顿首.胜非忧患余生,杜门养□。人事旷绝。独蒙。记存,垂问曲折,区区又以刻荷,人还叙。谢率略,尚幸。情照。胜非再拜。胜非上问,门中眷集均安。胜非上问。

绍兴三年(1133年)11月,岳飞建议出兵收复襄阳等六郡,恢复中原。收复建康后高宗召见岳飞,特赐“精忠岳飞”的军旗。岳飞连续上疏建议乘胜北伐进取襄樊,身为宰相的朱胜非和参知政事赵鼎全力支持。高宗迫于形势派岳飞北伐,但规定:只准“收复襄阳府、唐、邓、隋、郢州、信阳六郡”,敌军“若逃遁出界,不须远追,”“亦不得张皇事势,夸大过当,或称‘提兵北伐’”,或言“‘收复汴京’之类,却致引惹”。规定事毕,大军复回江上屯驻。后遇长期大雨,灾难沉重,朱胜非多次上书求免职,并自责11条罪状,皇上才准其奏。

南宋朝廷长期处于战乱局面,民不聊生。南宋的文人书法成就因而并不显着,文人书家的学问和笔墨功底已不能和北宋五家相比了。但因高宗赵构的爱好示范作用下,南宋士子的书法热情颇为高涨,名家辈出,留存于世的书帖亦颇为丰富。其中成就最高的要数赵佶、米友仁、吴说、陆游和张即之了。

宋代文人书法是继盛唐书法诸体法度完备之后的百花齐放与个性纷呈,整体呈现出奔放浪漫的朝代审美特征,以五家为突出代表,集体表现了追求自由书写的尚意精神,演绎完成了中国文人书法史上的又一审美流变。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历代名家留下的无以计数的墨宝犹如一颗颗珍珠点缀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画卷中,熠熠生辉,光照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