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唯美

陈继儒书法二十七幅欣赏:清健飘逸,自然洒脱,明朝名帖璀璨瑰宝

2024-04-18 17:05:10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出生于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是明代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生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二十一岁便获得秀才功名,然而二十九岁时他决然放弃这一荣誉,与家人一同隐居在松江小昆山的乞花场,后来又移居至东佘山。

在书法领域,陈继儒的造诣颇深。他的书法风格介于苏轼与米芾之间,尤其钟爱苏东坡的诗章文字。遇到苏东坡的墨迹,即便是残碑断简,他也必定搜采,亲手摹刻,最终编成了《晚香堂帖》及《来仪堂帖》。

陈继儒一生多才多艺,他的书法深受苏轼、米芾的影响,追求笔墨之外的意境和韵味。他的传世书法作品包括《行书半研斋诗》和《行书李白诗》等也藏于故宫博物院。这些作品充分展示了陈继儒的艺术才华和深厚造诣。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酒赋册》赏析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酒赋册》是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此册页中的每一笔、每一划都饱含着力量和韵律,仿佛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纸页上跳跃、舞动。陈继儒的字形结构独特,线条变化多端,既有雄浑壮阔的笔画,展现出豪放不羁的气势,又有细腻入微的描绘,流露出温文尔雅的风度。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充分展示了陈继儒极高的书法造诣和深厚的艺术修养。

《行书酒赋册》不仅是陈继儒书作中的璀璨明珠,更是其性格和修养的完美体现。他的书法作品中,洒脱与平和并存,学问与才情交融,每一笔都蕴含着深厚的心血和感悟。尤其是在晚年,陈继儒的书法逐渐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七十四岁时的《酒赋册》、七十九岁时的《行书册》以及八十岁时的《行书册页》,都是其晚年书法的杰出代表,展现了他日渐成熟的书法技艺和深邃的艺术境界。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张子房留侯赞轴》赏析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张子房留侯赞轴》是一件明代行书艺术的杰作,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此作品以金笺为纸,尺寸为纵35.7厘米、横147.7厘米,纵向布局,显得庄重而典雅。陈继儒的书法行笔流逸,字形体势深受米芾影响,既有米芾的豪放不羁,又融入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在明代,书法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依然受到国人的热爱与推崇。而陈继儒作为明代晚期极为活跃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书法艺术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他的书法作品以独特的风格、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内涵,成为了明代书法艺术的瑰宝。

《张子房留侯赞轴》作为陈继儒的代表作之一,充分展示了他的书法才华和艺术魅力。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跳动着生命的旋律,既体现了陈继儒对米芾书法的传承与发扬,又展现了他个人的创新与突破。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陈继儒的书法作品在明代书法界独树一帜,备受赞誉。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七言绝句轴》赏析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七言绝句轴》是一件备受瞩目的纸本行书作品,现藏于南京博物院。这幅作品的尺寸为纵146.5厘米,横33.7厘米,其独特之处在于立轴的形式,使得观赏时更具米芾书法的气质。

陈继儒的书法风格深受米芾影响,同时他也善于将这种风格融入立轴这一特殊形式中。不同于那些选择隐居田园、远离尘嚣的文人,陈继儒选择了一种隐于市的生活方式,既享受了世俗的乐趣,又保持了隐逸的清雅。他与许多名士交往,寄情山水,享受着悠闲自在的隐逸生活。尽管他绝意仕途,但并未放弃经世思想,其着述丰富,诗文书画作品广传天下。

在《行书七言绝句轴》中,陈继儒以其独特的行书风格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宁静与优美。释文中的诗句“小亭帖(贴)岸绿阴齐,望入云峯西转西。茶后香前图一觉,深松细雨叫黄丽(鹂)”款署:陈继儒。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细腻描绘。款署“陈继儒”则彰显了他的书法造诣和个性风格。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书薛文清语轴》赏析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书薛文清语轴》是一件珍贵的洒金笺行书作品,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该作品纵112.5厘米,横51.6厘米,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的目光。

作品所录内容为薛瑄的名言:“一字不可轻与人;一言不可轻许人;一笑不可轻假人。”这些话语不仅体现了薛瑄的为人处世之道,更展示了陈继儒对其的深深敬意和推崇。薛瑄因得罪宦官王振下狱,却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这种精神令陈继儒深感敬佩。通过摘录薛瑄的言论并为之书写,陈继儒不仅表达了自己对薛瑄的敬意,也借此表明了自己反对宦官专权、坚持正义的政治见解。

在书法风格上,《书薛文清语轴》展现了陈继儒独特的艺术魅力。字形伸张有力,用笔骏快而富有节奏感,既有米芾“沉着飞翥”的神韵,又融入了苏轼“敦庄沉着”的笔意。整体风格刚健峭刻,既体现了陈继儒对前人书法的传承,又展现了他个人的创新精神和艺术风格。这种独特的书法风格使得《书薛文清语轴》在明代书法作品中独树一帜,备受赞誉。

值得一提的是,此作品系陈继儒五十八岁时于白石山所书。这一年龄阶段正值他艺术创作的巅峰时期,因此该作品也代表了陈继儒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通过这幅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陈继儒精湛的书法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更能感受到他对正义和真理的坚定追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深深热爱。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自书诗轴》赏析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自书诗轴》是一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珍贵绫本行书作品,尺寸为纵130.1厘米,横48.6厘米。陈继儒在晚明社会声誉卓着,不仅因其广博的学识和卓越的文才,更因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而在朝野产生深远影响。他的着作丰富,涵盖了多个领域,同时他又热衷于书画和博物,广泛的社交圈子也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学术和艺术地位。

这件《行书自书诗轴》不仅体现了陈继儒的书法才华,更是他文学造诣的展现。释文中的诗句充满了诗意和韵味,展示了陈继儒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艺术感知力。在书法风格上,陈继儒的行书既有古法的传承,又独具一格,展现出他独特的艺术个性。

释文:诏客归娶主恩私。不比盈门百辆时。顾影彩鸾窥宝镜。啣书青鸟下瑶池。侍儿烛引燃藜火。宰相衣传补衮丝。珍重千秋惇史笔。绿窗曾否画双眉。款署:陈继儒。钤印:眉公(白文)、陈继儒印(白文)。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霜天晓角”词扇面》赏析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霜天晓角”词扇面》尺寸为纵18厘米,横51厘米,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作不仅是陈继儒书法艺术的缩影,更是他独特审美与文人情怀的集中体现。

陈继儒的书法,深受苏轼与米芾的影响,但他并未完全拘泥于前人,而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融合。他的行书既有苏轼的沉稳与厚重,又不失米芾的飞扬与洒脱。在《行书“霜天晓角”词扇面》中,这种融合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笔画之间流露出豪放与婉约并存的气质,笔墨流畅自如,气韵生动,仿佛能听到山间的风声和水流的潺潺声。

从释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陈继儒山居生活的恬静与惬意:“背山临水。门在松阴里。草屋数间而已。土泥墙、窓糊纸。方床曲几。四面拥书史。”这种简单而质朴的生活方式,正是陈继儒所追求的。他在山居中与自然为伴,与书为友,享受着那份宁静与自由。

款署中的“灌园者陈仲子”与“不衫不履,短发垂双耳”等描述,进一步展现了陈继儒的隐士形象。他与邻叟交往密切,品尝着菱香酒美,醉倒在芙蓉底,这种生活状态无疑是陈继儒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此外,作品上的两枚印章“陈继儒”(白文)与“眉道人”(朱文)更为此作增添了几分雅趣。它们不仅是陈继儒身份的象征,更是他艺术成就的见证。

释文:背山临水。门在松阴里。草屋数间而已。土泥墙。窓糊纸。方床曲几。四面拥书史。若问主人谁氏。灌园者陈仲子。不衫不履。短发垂双耳。邻叟偶来尔汝。七寸鲈三尺鲤。菱香酒美。醉倒芙蓉底。旁有儿童大笑。唤先生看月起。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东佘结夏僧”五言诗扇面》赏析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东佘结夏僧”五言诗扇面》

这件纸本行书作品《行书“东佘结夏僧”五言诗扇面》,尺寸纵19.5厘米,横55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陈继儒的书法成就备受赞誉,众多书评家常常将其与董其昌相提并论。他的书法风格清健飘逸、自然洒脱,明显继承了“二王”的传统。

扇面上的释文为:“东佘结夏僧,竟日茶声飧。担拐入空山,登山打松子。松子敲来常数百,半杂飞花半空核。活火新泉发异香,相对煮泉兼煮石。咫尺松烟迷不见,但具竹鑪无羽扇。明朝更上碧峰头,拾(误作舍)取鹤翎三四片。”诗文叙述了僧人在东佘山结夏(指夏季居住在山中寺庙修行)的生活,其中打松子、煮茶等细节,展现了山居的清雅与闲适。

陈继儒在这件作品中的书法表现尤为出色。字形结构紧凑而又不失洒脱,笔画之间流转自然,既有古人的风韵,又显露出自己的个性。整体观之,既能感受到“二王”书法的清健与飘逸,又能体会到陈继儒个人风格的独特魅力。

此外,作品中的款署“苍云扈芷二上人。结夏佘山房。打松子供爨。赋以记之。陈继儒”和两枚钤印“一腐儒(白文)、眉公(朱文)”不仅增加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身份的宝贵信息。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霜飙飒然”五言诗扇面》赏析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霜飙飒然”五言诗扇面》以其精湛的书法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书法爱好者和艺术鉴赏家的目光。该作品采用纸本行书,尺寸为纵17.4厘米,横50.4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陈继儒的书法深受宋代苏轼和米芾的影响,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幅作品中的用笔骏快而有力,意趣雄浑,展现出陈继儒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同时,他的书法还体现了端凝紧炼的特点,笔画圆腴而富有张力,体势颀长,显得既大方又秀气。

从释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陈继儒的诗意情怀:“霜飈飒然来,山气澹而冶。参差枫叶林,高高复下下。中有茆茨人,闲缓频道者。新酒倾数瓢,菊花握盈把。非病亦非贫,一榻自潇洒。”这段文字描绘了秋日山间的宁静与恬淡,以及茆茨人闲适自得的生活状态。这种生活态度与陈继儒本人的性格和追求相得益彰,也反映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在款署中,我们看到了“陈继儒”三字,字迹潇洒而不失端庄。同时,两枚钤印“眉公(朱文)”和“继儒(白文)”更为作品增添了艺术价值。这些印章不仅是陈继儒身份的象征,也是他书法艺术成就的体现。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霜华飒然"五言诗》赏析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霜华飒然"五言诗》扇面,现今珍藏于上海博物馆。此作不仅体现了陈继儒卓越的书法技艺,更展现了他独特的书学观念与艺术追求。

陈继儒在书学观念上主张以“神”为主,不为形拘。他认为书法作品所展现的“神采”应当因人而异,避免千人一面。在这件作品中,他将自己的这一理念付诸实践。每一个字都仿佛拥有独立的生命与灵魂,或挺拔如松,或飘逸如云,彰显出独特的个性与魅力。

同时,陈继儒还强调书画同源,虽然两者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区别,但引书入画也别有一番趣味。在这件扇面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书法与绘画艺术相互融合,相互映衬。笔画之间的流转与气韵的营造,既有书法的流畅与韵律,又有绘画的构图与意境。这种书画结合的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加深厚的审美体验。

从释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陈继儒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向往:“霜华飒然来,山气澹而冶。参差枫叶林,高高复下下。”这些描绘秋天景色的诗句,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也反映了陈继儒内心的恬淡与闲适。

此外,作品中的款署“似元清词丈正”和书家的署名“陈继儒”更是为作品增添了几分文雅与书卷气。这些文字不仅记录了作品的创作背景与目的,也体现了陈继儒对前辈书家的尊敬与敬仰。

释文:霜华飒然来,山气澹而冶。参差枫叶林,高高复下下。中有茆茨人,闲缓频道者。新酒倾数瓢,菊花握盈把。非病亦非贫,一榻自潇洒。似元清词丈正。陈继儒。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诗卷》赏析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诗卷》(局部),藏于上海博物馆的陈继儒《行书诗卷》(局部),是他77岁高龄时的杰作,展现了一种倔强而秀丽的书法风格。陈继儒的书法作品,融合了苏轼的豪放与米芾的婉约,同时又不失其个人独特的韵味。每一笔、每一划都透露出他深厚的学养和无尽的艺术韵味,使人在欣赏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沉浸在他那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中。

陈继儒少年时便才华横溢,不仅擅长诗歌和绘画,更与董其昌齐名于当世。尽管他出身于诸生,但两次科考失利后,他选择了隐居生活。从二十九岁开始,他先后在小昆山和东佘山过上了隐居的日子。在这段时光里,他专注于诗歌创作和书法练习,尤其深受苏轼和米芾的影响。他的书法学习并非简单地模仿,而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创意。

陈继儒的隐居生活并未使他与世隔绝,相反,他的名声逐渐传扬开来。朝廷曾多次下诏征用他,但他都以身体有疾为由婉拒了。这种淡泊名利、坚守自我的精神,正是他书法作品中透露出的那种超然物外、洒脱不羁的气质所源。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六言祝寿诗轴》赏析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六言祝寿诗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和鉴赏家的目光。此作品为纸本行书,纵142.3厘米,横35.5厘米,尺寸适中,既便于观赏,又易于保存。

陈继儒的隐居生活并非如传统隐士那般清苦无闻。相反,他在隐居之后依然备受朝廷和名公大臣的尊重与推崇,常有朝廷征召,名公大臣争相拜访举荐。这种生活状态使他能够在享受隐居的宁静与自由的同时,也拥有了贵人的荣华与尊重,无需承受繁忙公务的辛劳。这种既有隐士之名,又无清贫寂寞之苦的“隐逸”生活,无疑为陈继儒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与宽松的艺术环境。

在这幅《行书六言祝寿诗轴》中,陈继儒以圆润流畅的笔触、潇洒自如的行书风格,表达了对某位老先生的诚挚祝福。诗文中提到的“明月正当十五,清醪合饮十千”寓意着在中秋佳节之际,与友人共饮美酒,共度佳节的美好愿景。而“西口湖中逋客,蓬莱海上神仙”则表达了对老先生高尚品德与超脱尘世的赞美。整幅作品用笔骏快而意趣盎然,既有陈继儒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又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此外,作品中的款署“陈继儒”字迹清晰可辨,字迹间透露着潇洒与自信。同时,作品还钤有陈继儒的印章,为作品增添了真实性与艺术价值。

释文:明月正当十五,清醪合饮十千。西口湖中逋客,蓬莱海上神仙。寿斗悬老先生六十为。崇祯元宵吉旦。陈继儒。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楷七律诗轴》赏析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楷七律诗轴》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陈继儒《行楷七律诗轴》,以其纸本行楷的独特韵味,吸引了无数书法爱好者的目光。该作品纵237.8厘米,横54厘米,尺寸适中,既便于悬挂观赏,又易于细致品味。

此诗轴所书七言律诗,内容描述了重阳节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感。从“小春节物过重阳,忽送黄花到草堂”开始,便展现了诗人对重阳时节的独特感受。随着诗句的深入,“秋色门篱犹自绮,孤松三径未全荒”等句,不仅描绘了秋色的美丽,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与思绪。

陈继儒的书法风格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他的行楷字体风姿绰约,飘逸潇洒。运笔之间,轻快流畅,既有简约精细之处,又不失生动灵秀之气。笔锋的起伏变化、顿挫转折都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整幅作品韵味幽淡自然,充满了文人雅逸的风采。

此外,作品中的印章“麋公”和“雪堂”为作品增添了几分古朴与典雅。而收藏印“季平珍藏”则见证了这件作品的历史传承与文化价值。

释文:小春节物过重阳,忽送黄花到草堂。秋色门篱犹自绮,孤松三径未全荒。茱萸带紫方成酿,枫叶初丹薄有霜。思向尊前辞酩酊,诗人自此夜偏长。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风中柳词轴》赏析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风中柳词轴》藏于山东省博物馆的陈继儒《行书风中柳词轴》,以其纸本行书的独特魅力,吸引了无数书法爱好者和艺术鉴赏家的目光。这幅作品纵120厘米,横39厘米,尺寸适中,既便于展示,也利于细致品味。

陈继儒的书法在历史长河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其造诣之深厚、笔墨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在这幅《行书风中柳词轴》中,他以流畅而潇洒的行书,书写了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风中柳词》。每一笔、每一划都蕴含着陈继儒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展现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作品中的文字“燕燕于飞,补葺旧巢堪宿。草庵宽,何须华屋?水儿一曲,山儿一幅。翠微中,须眉皆绿”等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物的美丽与宁静,更透露出陈继儒对简朴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他以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形象,将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艺术境界。

此外,作品中的款署“眉公陈继儒”字迹清晰可辨,字迹间透露着陈继儒的自信与潇洒。同时,整幅作品布局合理、气韵生动,展现了陈继儒精湛的书法技艺和深厚的艺术修养。

释文:燕燕于飞,补葺旧巢堪宿。草庵宽,何须华屋?水儿一曲,山儿一幅。翠微中,须眉皆绿。拄杖敲门,有客来看修竹。但家怀、园蔬□簌。菊花酒足,松花饭熟。日三竿,图些清福。款署:眉公陈继儒。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阿含经句轴》赏析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阿含经句轴》藏于南通博物苑的陈继儒《行书阿含经句轴》,以其洒金笺行书的独特魅力,成为书法界的一颗璀璨明珠。这幅作品纵112厘米,横30厘米,尺寸适中,既方便展示,又便于细致品味。

陈继儒的书法风格俊朗而独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他的名字一度被人遗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书法艺术逐渐被世人认可,并散发出独特的光辉。这种书体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被誉为文人书法的范本,为后世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借鉴的资源。

在这幅《行书阿含经句轴》中,陈继儒以流畅而潇洒的笔触,书写了《阿含经》中的经典语句。作品中的字迹既有行书的飞动之势,又不失其内在的沉稳与厚重。字里行间透露着陈继儒深厚的书法功底与对佛教经典的深刻理解。

此外,作品中的款识“出《阿含经》”与署名“陈继儒”字迹清晰可辨,印章“麋公”与“雪堂”更是为作品增添了真实性与艺术价值。这些细节之处不仅体现了陈继儒对书法的严谨态度,也为我们提供了鉴别与欣赏书法作品的宝贵线索。

释文:人寿万岁时,此阎浮州极大丰乐,多有人民村邑相近,如鸡一飞。余有田园诗云:嫁娶十牛内,近如一鸡飞,盖本此也。款识:出《阿含经》。陈继儒。钤印:麋公(白文)、雪堂(白文)。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七言诗轴》赏析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七言诗轴》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陈继儒《行书七言诗轴》,以其绢本行书的独特形式,展现了明代文人书法的风采。作品纵141.6厘米,横55厘米,尺寸适中,既便于悬挂展示,也便于细致品味。

陈继儒作为明代着名的书法家,不仅提倡文人书画的发展,还重视画家的修养,支持书画同源的理论。虽然陈继儒在名气上可能不如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等书画大家,但论其实力,却不在他们之下。这一点在《行书七言诗轴》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该作品书写了一首七言诗,字里行间流露出陈继儒的深厚文学功底和书法造诣。诗文中所表达的意境与情感,与陈继儒的艺术理念相得益彰,展现了文人书法的独特魅力。

在书法风格上,陈继儒的行书既有行云的流畅,又有流水的韵味。每一个字都经过精心构思,笔画间既有连贯性,又不失独立性。作品中的款署“陈继儒”字迹清晰可辨,印章“庶才公”和“陈继儒印”更是为作品增添了真实性与艺术价值。

此外,该作品还体现了陈继儒对书画艺术的独到见解。他认为书画同源,绘画与书法在技巧与意境上应该相互借鉴、相互融合。这种理念在《行书七言诗轴》中得到了完美体现,使得作品不仅具有书法艺术的价值,还具有绘画艺术的韵味。

释文:蕙兰风转草絪缊,莫怨王孙别路分。新向凤池夸振彩,旧曾麟阁画麒麟。两行烛引桃花绶, 五色泥封薤叶文。 有诏自天颁宝册, 少年承宠不如君。款署:陈继儒。钤印:庶才公、陈继儒印。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帖》赏析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帖》陈继儒,明代杰出的书法家,擅长行草,其书法笔划自然洒脱,清秀隽逸,深受苏轼、米芾的影响,风格独特。他的《行书帖》不仅展示了其卓越的书法技艺,更体现了其深厚的人文情怀。

陈继儒的书法风格流畅自然,每一个笔划都仿佛是从心底流淌出的清泉,既有苏轼的豪放不羁,又有米芾的俊逸清新。在《行书帖》中,他巧妙地运用了墨色的浓淡、笔划的粗细,使得整幅作品既富有动态之美,又不失静态之雅。

除了书法艺术的卓越成就,陈继儒的人生态度也值得称道。他一方面享受着闲适的隐居生活,另一方面却并未消极避世。他自如地周旋于隐逸与应酬、清高与世俗之间,与显贵交游,利用自己的声名和影响为民请命。这种身处山林而不忘济世之心,使得他在书法之外的领域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在《行书帖》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陈继儒精湛的书法技艺,更能感受到他那种超脱世俗、却又心系民生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与他的书法艺术相得益彰,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更加深远的意义。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小窗幽记》赏析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小窗幽记》亦名《醉古堂剑扫》。此作存世七卷,为格言警句类小品文集。原着者为明朝的陆绍珩,他大约生活在1624年前后,生平事迹不甚明晰。陆绍珩曾在北京寓居,并编撰了这部《醉古堂剑扫》。《小窗幽记》全书精心编排为十二类: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从“醒”的启迪开始,至“倩”的雅致终篇,内容主要围绕涵养心性与处世之道展开。字里行间流露出隐逸文人淡泊名利、乐居山林的超然情怀。

陈继儒《小窗幽记》局部

这部作品的文字风格清雅脱俗,格调高远。陆绍珩在论述各种事物和道理时,总能切中要害,发人深省。在批判世俗的浇漓风气时,他展现出了一种哲人的冷静与深刻。书中的格言警句玲珑剔透,短小精悍,不仅令人警醒,更能启迪人心智。

值得一提的是,《小窗幽记》与《菜根谭》、《围炉夜话》并列为修身养性的三大奇书。自问世以来,它一直受到读者的广泛推崇和喜爱。对于希望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修养心性的读者来说,这部书无疑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通过阅读《小窗幽记》,读者可以在古人的智慧与情感中寻找到心灵的慰藉与启迪,进而提升个人的修养与境界。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峨眉行诗册》赏析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峨眉行诗册》创作于1633年,是一部以水墨金笺写就的精美册页,共计八开十六页,每页纵22.2厘米,横14厘米。观其作品,不难看出他对苏轼与米芾的深厚师承,某些字的体势直接承袭自这两位书法巨匠。

陈继儒,作为明代万历至崇祯时期最为着名的隐士代表与文学家,与董其昌交情深厚。他的《峨眉行》被收录在《媚幽阁文娱》中,而“媚幽阁”原本是晚明文人郑元勋所建的影园中的一处景致,后来成为他读书会客之地。值得一提的是,《峨眉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游记,而是作者“梦游峨眉”后的追记,其中对个人体验的细致描述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在书法技艺上,陈继儒的《行书峨眉行诗册》展现了其精湛的书法造诣。纸精墨妙,笔法上强调撮笔裹锋的灵活使转与猛烈的顿挫,实践着“提得起笔,与转处着力”的书法要义。在章法排布上,他特别注重字组的设计与行距的舒朗,成功地将苏轼书法的厚重朴拙转化为俊逸灵动,同时融入米芾书法的跳宕多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自然随意、萧散秀雅的艺术风貌。

这部作品不仅体现了陈继儒的书法才华,更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文学家对于个人体验的敏锐捕捉与浪漫表达。通过《行书峨眉行诗册》,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陈继儒的书法艺术魅力及其深厚的文学造诣。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宝晋斋法帖中陈继儒的题跋》赏析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宝晋斋法帖中陈继儒的题跋》宋拓的《宝晋斋法帖》,这部作品曾是明代书法家陈继儒的旧藏。更值得一提的是,陈继儒为这部法帖留下了题跋,这些题跋不仅体现了他的书法造诣,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窥其艺术品味和文化思想的窗口。

陈继儒的题跋分为小字书跋和大字书跋两种。其中,小字书跋的风格与苏东坡的行书颇为相似。他运用中锋书写,笔势从容不迫,字字错落有致,向右斜扁的字势和自然的欹侧,都透露出苏轼小行书的典型特征。不难看出,陈继儒在书写小字时,深受苏轼书法的影响,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而又与苏轼风格相呼应的书法面貌。

陈继儒的题跋不仅展现了他在书法上的高超技艺,更体现了他在文化上的深厚积淀和独特审美。他的书法风格,既是对前人传统的继承,也是个人艺术追求的体现。通过这些题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陈继儒的书法艺术和个人魅力,也为我们欣赏和学习书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陈眉公书画册陈继儒自书诗画》赏析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陈眉公书画册陈继儒自书诗画》陈继儒的《陈眉公书画册陈继儒自书诗画》展现了其独特的书法风貌。在此作品中,字体大小参差,既有挺拔高大的字形,也有矮小精致的笔触,长短扁阔之间流露出自然的韵律。相较于苏轼和米芾的复杂笔法,陈继儒的用笔显得简洁许多,线条变化虽不剧烈,却流露出一种淡雅之美。在墨色的运用上,陈继儒偏好淡墨,偶尔以浓墨点缀,形成了浓淡相宜的艺术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字与字之间未做明显的牵丝映带,但整体气息依然贯通流畅。与董其昌的书法相比,陈继儒的线条更为厚重,少了些许妍媚之态,多了一份质朴与率真。在字形结构上,陈继儒展现了极高的造诣,通篇字形既有丰富的变化,又不失整体的和谐统一。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草书李白望庐山瀑布》赏析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草书李白望庐山瀑布》以其精湛的草书技艺和深厚的文学底蕴,展现了明代书法艺术的魅力。这幅作品采用了扇面形式,以草书的形式再现了唐代诗人李白的经典诗篇《望庐山瀑布》。

陈继儒对笔法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他提出的“要诀在提得笔起,于转处着力”的书法理念在这幅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所谓“提得笔起”,指的是在书写过程中要有提按的变化,使得点画轻重起伏,产生节律感,笔随意动,从而体现出书者的内在情感。而“于转处着力”则是指在笔画转折之处要用力,这样可以防止点画流滑,使字迹充满张力的遒美。

在这幅《草书李白望庐山瀑布》中,陈继儒以其精湛的草书技艺,将李白的诗句表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感和动感,仿佛在纸上跳跃起舞。同时,他巧妙地运用了草书的特点,将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此外,陈继儒在书写时还注重了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和连贯性,使得整幅作品气韵生动、浑然一体。这种精湛的书法技艺和深厚的文学造诣,使得陈继儒的《草书李白望庐山瀑布》成为了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对于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来说具有极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陈继儒跋安焘批答四帖》赏析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陈继儒跋安焘批答四帖》陈继儒,一位典型的明代文人,隐逸于山林之间,其书法艺术正是其文人气质与隐逸生活的完美融合。书法对于陈继儒而言,不仅是日常修身养性的行为,更是其思想精神的直接体现。尽管其书法外表看似平淡无奇,但细品之下,却能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内蕴之美,这种美不仅打动了观者,更展现了陈继儒深厚的学养、见识与风骨。

在这篇《行书陈继儒跋安焘批答四帖》中,陈继儒的书法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其字迹既有东坡制草的豪放与不羁,又似争坐位与祭侄豪州等帖的沉稳与大气。而那些楷书作品,虽然细小,但每一笔每一划都如颜平原的告身与朱巨川的告洁会史一般,精致而有力。陈继儒不仅将这些风格融入自己的书法中,更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与理解,使得整篇作品既具有传统书法的韵味,又不失个人的独特风格。

陈继儒在跋文中提到了自己对东坡书法的理解与欣赏,他认为东坡的制草风格与争坐位、祭侄豪州等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这种理解与欣赏也正是他书法创作的灵感来源之一。此外,他还提到了自己所收藏的晚香堂刻本中的制草作品,以及金沙王伯弢所藏的褒父所藏苏书中的珍品,这些都为他的书法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借鉴。

识文:东坡制草极类争坐位与祭侄豪州等帖,其楷而细小者,皆院吏行依笔如颜平原告身与朱巨川告洁会史填入此可例推也,制草余已入晚香堂刻中,金沙王伯弢所示于褒父所藏,乃苏书中之煊赫者敬题数语心志得观之自。丁巳二月晦日眉道人陈继儒记。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陈继儒跋韭花帖》赏析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陈继儒跋韭花帖》展现了他对书法的精湛造诣和对用墨的独到理解。在这幅作品中,他巧妙地运用了枯湿浓淡各种墨色,使得整幅作品层次丰富,韵味无穷。他的用笔精到,笔笔中锋,既展现了书法的端庄稳重,又流露出文人书法的平淡天真之气息。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陈继儒的书法作品中少有拙笔和偃笔,但当他偶尔运用这些笔法时,也能拙中带秀,展现出别样的艺术魅力。这种在细节处理上的精湛技艺,使得陈继儒的书法作品既具有整体的美感,又不失局部的精致。

此外,从识文部分我们可以了解到,这幅作品是陈继儒在八十岁高龄时所书。他在老眼昏花之际摩挲着杨少师的韭花帖和米元章的题跋,感慨万分。这种历经岁月沉淀的感悟和情感,也融入了他的书法作品中,使得整幅作品更具深度和内涵。

识文:杨少师韭花帖,米元章一见,得正书之变。余与董思翁见之秀州项鉴台斋中。今年丁丑八十,子毗携过山中,老眼摩挲顿觉一番明净。陈继儒记。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陈继儒跋曹娥洛神补帖》赏析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陈继儒跋曹娥洛神补帖》陈继儒的书法在明代独树一帜,其《行书陈继儒跋曹娥洛神补帖》更是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这篇作品中,陈继儒的中锋用笔技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每一笔都力道十足,力透纸背,展现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

在陈继儒的书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书风俊逸而不失骨力,既有晋朝书法的古朴自然,又融入了苏东坡的端庄沉着。这种独特的风格使得陈继儒的书法作品既具有传统的韵味,又不失个人的创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陈继儒在这篇跋文中提到的“意在笔先,转腕轻松自如,顺畅无比”,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他强调书法创作不仅要有精湛的技艺,更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特的审美观念。这种观念使得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具有形式美,更具有内涵美。

此外,陈继儒在这篇跋文中还表达了自己对曹娥、洛神二帖的深厚感情和高度评价。他认为这两篇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这种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也是陈继儒书法作品魅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识文:崇祯元年清明日,思翁邀余于北门别宅同观,社会云:今日始悟书法,觉从前皆未得正龙正脉,今观曹娥、洛神补二帖,始信非诳语,此贴所在非吉祥云覆之,当有天雨花其上,陈继儒。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刘敬仲先生册页》赏析

陈继儒《行书刘敬仲先生册页》之一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刘敬仲先生册页》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尺寸纵30厘米,横15.6厘米,现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陈继儒卓越的书法技艺,更是他突破当时主流书体——台阁体的有力证明。

陈继儒《行书刘敬仲先生册页》之二

陈继儒《行书刘敬仲先生册页》之三

陈继儒《行书刘敬仲先生册页》之四

陈继儒《行书刘敬仲先生册页》之五

台阁体,作为明朝时期的主流书体,曾受到数代皇帝的推崇。这种书体强调楷书的共性,以严谨规范为标准,追求整洁、大方的根基。然而,陈继儒在书法艺术上并未满足于这种共性的追求,他敢于突破传统,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创新。

陈继儒《行书刘敬仲先生册页》之六

陈继儒《行书刘敬仲先生册页》之七

陈继儒《行书刘敬仲先生册页》之八

在这幅《行书刘敬仲先生册页》中,我们可以看到陈继儒的行书风格独具特色,既有传统的韵味,又不失个人的创新。他的书法既有力度又有韵律,每一个字都充满了生命力和动感。这种独特的书法风格,使得陈继儒在当时的文人雅士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一位备受瞩目的书法家。

陈继儒的突破和创新,不仅体现在他的书法风格上,更体现在他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追求上。他没有被台阁体的规范所束缚,而是根据自己的审美和理解,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书法语言。这种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的精神,正是陈继儒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诗赠董其昌册页》赏析

陈继儒《行书诗赠董其昌册页》之一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诗赠董其昌册页》是明代书法家陈继儒的杰作,现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此册页以纸本制成,纵21.9厘米,横29.8厘米,不仅是陈继儒精湛书法的体现,更是他与董其昌深厚友谊的见证。

陈继儒《行书诗赠董其昌册页》之二

陈继儒《行书诗赠董其昌册页》之三

陈继儒《行书诗赠董其昌册页》之四

陈继儒《行书诗赠董其昌册页》之五

陈继儒的书法在明朝书法界中可谓一股清流。他的书法作品常常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创新,突破了当时书坛的某些规范。在这幅《行书诗赠董其昌册页》中,陈继儒的书法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字体疏朗,字与字之间的间距虽远,却巧妙地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这种风格与杨凝式的韭花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出一种既疏散又不失整体感的艺术效果。

陈继儒《行书诗赠董其昌册页》之六

陈继儒《行书诗赠董其昌册页》之七

陈继儒《行书诗赠董其昌册页》之八

陈继儒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够在保持字体疏朗的同时,确保整体的和谐统一。这种巧妙的处理使得每一个字都如同星辰般闪耀,而整体则如同浩渺的星空,既有个体的独特魅力,又有整体的壮观气势。

此外,这幅册页作为陈继儒与董其昌友谊的见证,更增添了其历史和文化价值。两位书法大师的交往和互赠作品,不仅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李白南轩松》赏析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李白南轩松》此作品不仅是一件珍贵的书法作品,更是一次深刻的艺术和思想交流。在这篇作品中,陈继儒巧妙地运用行书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李白《南轩松》一诗中的精神内涵。

李白以孤松自喻,借物抒怀,表达了孤松高洁、挺拔的品性。陈继儒则通过精湛的书法技巧,将这种品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行书风格承袭了晋人的风韵,同时又融入了苏东坡端庄沉着的笔意,使得整篇作品既古朴自然,又不失端庄稳重。

字体舒朗,转腕轻松自如,每一个字都仿佛有着自己的生命和灵魂。书风俊逸而不失骨力,既有晋人的风雅,又有明人的创新。这种独特的书法风格,不仅展示了陈继儒卓越的书法技艺,更体现了他对李白诗歌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赏。

此外,陈继儒在这篇作品中还表现出自己刚正不阿的品格。他借孤松之口,赞颂了“凌云霄”的孤松,也间接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这种借物抒怀、借孤松自喻的手法,使得整篇作品更加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陈继儒的《行书李白南轩松》是一篇集书法、诗歌、思想于一体的艺术佳作。它不仅展现了陈继儒卓越的书法技艺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更是一次对李白诗歌精神的深刻诠释和高度赞扬。这篇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和欣赏陈继儒书法艺术及明代士大夫书风的重要资料。

释文: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幕。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阴生古绿苔,色染秋阴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陈继儒似志闻兄。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致天池手札》赏析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行书致天池手札》展现了他独特的书法艺术特色。尺牍与小字题跋虽有相似之处,但手札更显自由散漫,笔触轻盈,仿佛不受法度束缚,信手拈来。这种风格的形成,与手札的交付对象密切相关,每一封手札都因应不同的接收者而展现出各异的风格特点。

在这件作品中,尽管整体风格拘谨严肃,却不乏细腻与精致。与此同时,陈继儒致董其昌的手札则更显烂漫,多运用草书笔意,流露出更加率真与潇洒的艺术气息。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陈继儒书法艺术的多样性,也反映了他与不同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陈继儒的艺术特色在于他善于运用水墨的韵味和笔墨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活力。他的行书作品气韵生动,意境深远,追求心灵的自由和表达的真挚。在《行书致天池手札》中,这些艺术特色得到了充分体现。他巧妙地运用水墨浓淡干湿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古朴的艺术氛围,使得整幅作品充满了生命力和活力。

明代书法家陈继儒的书法以清健飘逸、自然洒脱着称,其书风承袭了"二王"一脉,强调以"神"为主,不为形拘,书法作品所展现出来的"神采"因人而异。陈继儒在书学观念上,还强调书画同源,引书入画也别有一番趣味。

陈继儒的书法作品在明代书法界中有着很高的声誉,许多书评家将其与董其昌并列。他的书法作品既表现出个人的独特风格,又体现了传统书法的精髓。陈继儒的书法成就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书风上,更体现在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