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唯美

环肥燕瘦,中国历史上的美人观

2024-03-17 17:05:10

 

女人如花,装扮了这个世界,“红颜”更是花中的亮点。那么,女人的美丽有标准吗?答案是肯定的。当然,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人们的标准也有所不同。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五千年来的美人们或倾国倾城,或沉鱼落雁,或闭月羞花,或环肥燕瘦……

先秦时期——自然健康壮美人

中国远古的母系氏族时期,女性以高大、健壮为美;生殖和生产能力,是当时评价美女的主要标准。传说,极乐国女首领之所以能当上首领,不是凭其美貌而是凭其年轻力壮。据说,她食量惊人,一餐至少要吃掉九只烤鹌鹑和五条野兔大腿。她翻山越岭行走如飞,擅长飞石打猎,还能举起巨石将大貔砸得头破血流。新石器时期女神的画像,展现的基本都是女性健壮结实的体魄。

《诗经》、屈原和宋玉都以文学作品的方式描绘了女性的美,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人们对女性美的审美观念:温顺善良的性格、优雅大方的仪容举止和谈吐,飘逸娴雅的气质。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则简洁地界定了中国古代美女容貌标准:“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在水一方的美人若隐若现于芦苇荡;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在河之洲采摘荇菜;沉鱼的西施在河畔浣纱。先秦诗歌中表现得自然、健康的劳动美,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女性审美的初步诉求。


秦汉时期:内外兼修的瘦美人

秦汉以来,女性“三纲五常”的伦理体系逐渐成为主流。《列女传》从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和辩通等几个方面来要求和评价女性,强调女性的内在美。汉代乐府诗中出现了大量歌颂女性内在美的作品:《陌上桑》中“采桑城南隅”的罗敷仁智;《迢迢牵牛星》中“札札弄机杼”的织女贞顺;《孔雀东南飞》中“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的刘兰芝节义。

汉代除了重视女性的美德,也非常重视修饰的美。从战国时期起,女性修饰的风气日渐流行。一种方法是借粉黛、赤丹等来增添面部的美貌;另一种方法是束身,使身段苗条。赵飞燕瘦的“能作掌上舞”,反映了当时轻盈飘逸的纤秀型审美倾向。女子高髻广袖长裙,成为当时社会的时尚。“建安中,女子好为长裙,而上甚短”“明德皇后美发,为四起大髻,尚有余,绕髻二匝”。


魏晋南北朝:妩媚妖艳的狐美人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人们用毁弃礼法的方式来表现对现实政治的不满。这一时期文学上出现浮华雕藻的“宫体诗”“诗赋欲丽”“诗缘情而绮靡”。曹植在《美女赋》中开篇就描写“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都从侧面烘托出魏晋时期推崇的是妖艳玄迷的审美取向。这种妖媚艳丽的美女代表就是貂蝉。据说貂蝉为了引诱吕布与董卓反目还发明了一个类似耳坠的东西,压耳垂显的耳朵大。

女性的内在美被边缘化,外在美开始得到广泛的欣赏和珍视。荀粲曾说:“妇女德不足称,当以色为主。”女性开始自觉追求外在美。这一时期的女子,大多穿着广袖短襦、曳地长裙:腰部束以“抱腰”,并且用衣带来装饰。当时,还流行在头上插戴花钗和“步摇”,走起路来衣袂飘飘、环佩叮当,进一步强调了女性的温婉妩媚、婀娜多姿;在化妆方面,最盛行的是在额间点上一个红色或黄色的 “花子”作装饰。花木兰从军后回到家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就是这种妆扮的体现。


唐代:雍容华贵腴美人

各民族文化的交融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广泛吸收,使唐代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风格与雄健豪放的时代精神,造就了千姿百态的唐代美女。唐代以前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美女们走的都是纤细的病态美的路线。唐朝人摈弃了这种扭曲的审美观,开始崇尚雍容富态、健康自然之美,这被视为中国女性审美标准的重大突破。

唐代女子以丰腴的体态为美,呈现出了雍荣华贵的景象。杨玉环就是“素有肉体”,至于一代女皇武则天,《资治通鉴》则说她是“方额广颐”。丰腴的体态加上高耸的发髻,飘扬的披帛,显得华丽大方,充分体现了女性美上的“盛唐气象”。这种非常大气的打扮在唐代名画《簪花仕女图》中可得到印证:高髻簪花、晕淡眉目,露胸披纱、丰颐厚体。唐代女性着装自由,宽袖窄袖,华服胡服,女装男装,皆从其便。


宋朝:阴柔娇弱病美人

宋朝鼓励功臣们“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对外政策上多以妥协苟安为主。南宋王朝更是偏安江南,“直把杭州作汴州”萎靡不振,哀怨缠绵。与此相对应的,程朱理学则走向另一个极端,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禁欲主义思想,强调女性的贞操纯洁。这种社会氛围使得女性审美标准完全不同于盛唐时期。

自宋代开始,盛唐时期的健康之美让位于阴柔之美;开阔豁达的心胸被代之以哀婉幽怨的柔肠;体态丰满、仪容典雅的丰硕之美,让位于孱弱纤细的清癯之美。


 

当时女性的心灵和外貌,都染上时代病态的忧郁症。宋词中的美女形象都是杨柳细腰、慵懒无力、哀怨愁闲的。病态美,起于齐梁宫体诗,于宋代尤烈。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齐梁、两宋积弱不振、偏安苟且、淫靡浮浪的时代特点。


明清时期:从头到脚新美人

明代以来,人们开始注重女性形体的完整美。明代才女叶小鸾着有《艳体连珠》,分别吟咏妇女的发、腰、足和全身。当时女性头、腰、足三者皆美,则整体形象就是美的。黑而长的秀发、柔软纤细的腰身、纤细窄小的脚,就构成了明代标准的美人。

明清,特别是晚清时期,以女子小脚为美的畸形女性美观念已充斥于全社会。“小红鞋儿二寸八,上头绣着喇叭花……就是典了房子出了地,也要娶来她。”的民谣可作佐证。鸦片战争以后,男女平等观念传入中国,逐渐形成了兴女学、不缠足的思想。从此,新的女性道德美、形体美观念形成并发展起来。


 

纵观历史上的美人,美的标准大相径庭。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女性对美的追求更是各有所爱。但无论如何,追求美依然是女性不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