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唯美

元代着名诗人陆继善《摹禊兰亭序帖》及三希堂法帖经典书法赏析

2024-02-11 17:05:05

我们一起欣赏元代着名书法家陆继善传世经典《摹禊兰亭序帖》书法作品

陆继善简介: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公元十四世纪后期,来自江苏甫里。字继之,号玄素。他曾随侍赵孟頫,习得了双钩填廓之法。他使用河北鼠毫笔,双钩其兄所藏的唐人摹《兰亭序》。本篇文章第十三图自题为至元戊寅(公元一三三八年)书,题中称此册在散佚后复得,既感欣喜又感慨万千,则可知其摹本的时间早于此题。幅后诸名家题识,称赞其摹本飘洒自然,内涵古意。而陆氏小楷自题部分,则在秀丽中透露出古拙。

将陆继善的版本与世传冯承素模本相对照,可以发现陆继善的功力并不亚于唐内府模书人。本帖也是了解元代诗人陆继善的重要一手资料。

“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虽然传世的真迹已不复存在,但后世书法家乐此不疲地进行临摹。在历史上众多大家的临摹版本中,唯独元朝陆继善临摹的《兰亭序》令人眼前一亮。它不仅形似,更具有神似之处,展现了“大王”的风范。是我们学习书法临摹的最好版本。

元代书法家陆继善《摹禊兰亭序帖》赏析

陆继善《摹禊兰亭序帖》之一。陆继善《摹兰亭叙帖》,元代诗人陆继善,将其兄所藏的唐人摹本作为母本,采用双钩填墨的方式摹写完成,这一版本与北京故宫“神龙本”一道,被认为是最为接近兰亭真迹、也最为精良的摹本。

陆继善《摹禊兰亭序帖》之二

(第一——七图)元代书法家陆继善《摹禊兰亭序帖》册纸本行书,纵24.5厘米横12.1厘米,纵24.5厘米横10.8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陆继善《摹禊兰亭序帖》之三

陆继善《摹禊兰亭序帖》之四

陆继善《摹禊兰亭序帖》之五

此贴用笔流畅自然,清新脱俗,尖锋入纸,几乎每一个字都是这样,入纸后迅速摆正笔锋,尤其是转折处,虽然是圆转,但是同样不是干净利落,没有一丝拖泥带水,而在收笔亦有同样的动作,从这样的处理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书之势,点画之间虽然没有明显的牵丝引带,但是实在则意连,前后呼应十分紧密,在字与字之间亦有同工之妙。

陆继善《摹禊兰亭序帖》之六

陆继善《摹禊兰亭序帖》之七

在结体上似乎要稍稍宽博了一些,从视觉上考虑更加入眼,在章法布局上节奏感十分强烈,犹如音乐的韵律一般,跌宕起伏,是真情实感的真情流露,他临的《兰亭序》还有一个特别的看点,那就是在字的大小上作了有效的处理,大小参差不等,为了更加像,也做了有意的涂抹,让视觉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差效果,行与行之间,字与字之间的排布,给人一种舒朗的感觉,在字势上作了一些小动作,让字的倾斜度稍大,显得有一丝活泼的感觉。

(第八图)柯九思跋(纵24.7厘米横10.3厘米)释文:右甫里陆继之摹右军兰亭叙。唐太宗既得蠒纸真本。命当时群臣能书者榻赐诸王。予平日所见。何啻数十本。求其弄翰能存右军笔意者。盖止二三耳。此卷自褚河南本中。

(第九图)(纵24.7厘米横10.7厘米)释文:飘撇酝藉。大有古意。一洗定武之习。为可尚也。今世学书者。但知守定武刻本之法。宁知蠒纸龙跳虎卧之遗意哉。蠒纸既不可复见。得见唐摹斯可矣。唐摹世亦艰得。得保兹卷。胜世传石刻多矣。当有精于赏鉴。以吾言为然。至元后己卯(1339年)岁三月廿二日。奎章阁学士院鉴书博士柯九思跋。

(第十图)揭傒斯跋(纵24.7厘米横9.2厘米)释文:右陆继之钩摹兰亭叙一卷。能以支遁道林爱马法观之。方可得其精神于笔墨畦径之外。此亦人间一清赏也。至元五年己卯(1339年)四月廿一日揭傒斯观。

(第十一图)陈旅跋(纵24.7厘米横10.5厘米)释文:昔余在京师见褚河南双钩兰亭叙。留数字不填。所以示摹本也。笔意飘动。后人犹足以见当时醉墨之在蠒纸者。盖若是尔。定武本人既少见。而褚公真迹尤不易得。继之其犹存永和之流风乎。陈旅识。

(第十二图)陈方跋(纵24.7厘米横10.5厘米)释文:钩填摹搨之法。盛宋时惟米南宫薛绍彭能之。盖深得笔意者。然后可以造此。否则用墨不精。如小儿学描朱耳。继之亲承姚先生。先生与赵文敏皆知书法。故今摹搨褚河南修稧帖。笔意俱到。非深得其法者。未易至此。但不入俗子眼也。至元五年(1339年)九月十五日。继之访予无锡村居。出此卷相示。展玩久之。遂题于后。陈方。

(第十三图)陆继善跋(纵24.7厘米横12.7厘米)陆继善小楷自题,则于秀妍中参有古拙。释文:先兄子顺父。得唐人摹兰亭叙三卷。其一迺东昌高公家物。余窃慕焉。异日兄用河北鼠豪制笔精甚。因念尝侍先师筠菴姚先生文敏赵公。闻双钩填廓之法。遂从兄假而效之。前后凡五纸。兄见而喜。辄怀去。已而兄卒。其所藏皆散逸。至元戊寅夏得此于兄故隶家。既喜且慨。吁。吾兄不复生。唐摹不复见。余年已中。亦不复可为。抚卷增叹。是年十月十又五日甫里陆继善识。

(第十四图)黄潜跋(纵24.7厘米横8厘米)释文:旧见冯承素米礼部及赵文敏公所临稧帖。未尝茍同。今观此本。笔势翩翩。风神峻发。又绝异。欲以参较之而不能。不以四者之难并为恨也。至正元年(1335年)冬十有二月庚申黄溍书。

(第十五图)倪瓒跋(纵24.7厘米横8厘米)释文:兰亭蠒纸。固不可得见。茍非唐世临摹之多。后之人宁复窥其彷彿哉。今观陆玄素双钩一卷。笔意具在。展玩不忍舍置也。至正二年(1336年)正月十日句吴倪瓒。

(第十六图)董其昌跋(纵25.1厘米横6.1厘米)释文:唐摹下真迹一等耳。此卷得唐摹遗法。赵吴兴所谓专心学之。遂可名世者。宋时聚讼。可谓多事。天启四年(公元一六二四年)九月晦日董其昌观于苑西因题。

(第十七图)沈荃跋(纵25.1厘米横8.5厘米)释文:历观诸跋。想见元时唐摹禊帖尚多。不止褚中令一种。加以善书之家。钩填精玅。几欲乱真。如甫里陆继之此本是也。米老尝评中令抚本云。率意落笔。咸清润有秀气。转摺毫铓备尽。与真无异。此册洵足当之。康熙九年庚戌初秋。堂邑张子上虹携至都门。余与施研山。季沧苇。陆笏田。孙赤崖。冯纬人。高尧臣。同观于西厂寓舍。漫识一时之幸云。华亭沈荃。

(第十八图)清高宗封面题签: 陆继善摹稧帖。内府鉴定珍藏。

元代书法家陆继善《临摹兰亭序》清拓三希堂法帖赏析

清拓三希堂法帖陆继善《临摹兰亭序》之一

元代书法家陆继善《临摹兰亭序》清拓三希堂法帖。清拓《三希堂法帖》陆继善双钩本兰亭序,木面,乌金精拓,经折装,半开纵27.9厘米,横15.3厘米,四开。

清拓三希堂法帖陆继善《临摹兰亭序》之二

《三希堂法帖》,全名《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三十二卷,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梁诗正等人编集,宋璋等人摹刻。采自魏晋至明历朝法书。帖名隶书。该帖刻于《三希堂法帖》第二十六卷,有隶书签,钤有“乾隆御览之宝”“避暑山庄”印,单帖名为楷书“陆继善双钩本书”。有揭傒思题跋:“右陆继之钩摹兰亭叙一卷……”;又有陆继善、柯九思、黄溍、董其昌等题跋及“陆继善印”“奎章阁鉴书博士”“敬仲书印”“黄溍”等刻印。

清拓三希堂法帖陆继善《临摹兰亭序》之三

陆继善摹本,清宫旧藏,着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卷一,称“宋笺本”,今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从跋文中可知,陆继善曾得唐摹兰亭三卷,陆继善所摹者是“东昌高公物”。陆继善曾从姚式、赵孟頫游,知双钩廓填法。陆继善书法用笔法度谨严,肥瘦适中,达到了端重、秀媚两全的境地。其书法作品有摹《兰亭序》、跋赵孟頫《水村图》、跋赵孟頫《右军四事》、跋倪瓒《秋林野兴图》等。

清拓三希堂法帖陆继善《临摹兰亭序》之四

陆继善对《兰亭序》有深入的研究,所以在用笔上干净利落,没有半点阻涩,也体现了《兰亭序》的书圣风范。

陆继善的书法作品在结体上似乎要稍稍宽博一些,从视觉上考虑更加入眼。在章法布局上,他的作品节奏感十分强烈,犹如音乐的韵律一般,跌宕起伏。这是真情实感的真情流露。

陆继善临的《兰亭序》在字的大小上作了有效的处理,大小参差不等,为了更加像,也做了有意的涂抹,让视觉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差效果。行与行之间,字与字之间的排布,给人一种舒朗的感觉。在字势上,他作了一些小动作,让字的倾斜度稍大,显得有一丝活泼的感觉。

陆继善临摹的《兰亭序》堪称传世佳作,不仅形似,更具神似,展现出“大王”风范。其用笔流畅自然,清新脱俗,尤其在转折处,虽为圆转,却干净利落,无一丝拖泥带水。收笔处也有类似的处理方式,使得整篇书法呈现出一种内在的势,点画之间虽无明显的牵丝引带,但意连气贯,前后呼应紧密。在结体上,他的书法似乎更为宽博,更符合视觉审美。在章法布局上,节奏感强烈,如同音乐的韵律一般。他特别注重字的大小处理,大小参差不等,有意的涂抹也增强了视觉的反差效果。行与行、字与字之间的排布都显得舒朗而自然。可谓是传世佳品,使我们学习书法临摹的最好版本。

元朝是个短命王朝,从入主中原到顺帝被逐,不足百年。元代文物流传至今的较为稀少,字画、古籍、陶瓷、货币都有较好的市场价位。作为完整保存下来且有明确纪年的书画作品,它的珍罕性是可以想见的。

总体来看,元朝这些书家的书风,都是个性突出、意态瑰奇,与赵孟頫、鲜于枢及奎章阁书家的相对平和稳健的风格有较大差异,形成了元代书法的另一面貌。从精神上说,他们的风格,与宋代“尚意”的诉求有相似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已经开启明代晚期行草书风的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