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贪官是什么历史时期出现的?古人又是如何跟他们斗争的呢?

2024-03-12 17:05:04

转发自历来现实

如果要问这个世界上,人民群众最惹人憎恶的东西是什么?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贪官污吏都是当之无愧的排名前列。

人民群众在提到这个群体时,无论男女老幼,可以说是清一色的憎恶鄙视,往往还会让无辜的狗子躺枪一次,饱含深情的骂一句:“狗贪官”或“狗官”。

贪官这个群体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古人又是如何跟他们斗争的呢?

原始社会与贪贿

人类是群居性动物。我们的先祖既没有狮子老虎的凶猛,也没有大象犀牛的强壮,却能够淘汰无数动物成为地球上的万物之灵,主要靠的就是使用工具和团体合作的智慧。

这种智慧让我们的先祖在长达几十万年的时光里,在危机四伏,猛兽横行的远古时期存活下来,整个族群也不断的发展壮大。

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贪贿行为存在呢?

毕竟在群体合作的情况下,就必须面临集体劳动成果分配的问题。而这个分配的过程,是存在贪贿的土壤的。

虽然原始社会没有什么资料存留下来,根据当时物质条件来分析,那个时代应该是不存在贪贿行为的。

因为原始社会的时候物质太过匮乏,十几号人抡着棒槌追赶猎物,好不容易打到猎物,大家连填饱肚子都难,想贪也没有啥东西可贪,最多也就是多吃几口和少吃几口的差别而已。

换句话说,贪贿也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太过贫乏的物质条件之下,只能产生特权,不足以产生贪贿。

那么,贪贿是在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的呢?

在原始社会晚期父系氏族出现的时候,人类社会发展壮大到有一定的物资剩余,原本执掌公共财产和公益事业的人,逐渐变成事实上的官吏,部落集体外出的时候不仅打猎,很多时还会打人;氏族部落之间为了抢地盘和猎物,经常会发生战争,而战争之后的战利品也更加复杂,不仅仅是食物,还包含战俘和其他财富。

当然,更重要的是频繁的战争,让部落内部的青壮年成为了武装力量的同时,出于战争的需要部落战争中的战俘,通常都会被转化为奴隶,这些奴隶虽然归部落所有,但却归首领和执掌部落公益事业的官吏所支配。

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时候,剥削和压榨已经产生,贫富差距和贪贿,也自然而然的随之出现了。

换句话说,贪贿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证明,有一定的基础才能有贪贿,不然最多也就是产生特权;贫穷限制的不止想象力,还有贪贿的产生。

我国上古时期有四大凶兽:混沌、梼杌、穷奇、饕餮。

实际上这四大凶兽,最初是四个部落的首领,只是办的事儿太牲口了,才会被骂成凶兽。

混沌的父亲是帝鸿氏,他的罪行主要是不许别人赞颂良善之人,更不许别人说他的罪过。

穷奇的父亲是少皋氏,他的罪行主要是听不进去良言忠告,专听小人胡说八道。

梼杌的父亲颛顼氏,他的罪行主要是不懂好赖话,愚蠢且冥顽不灵,待人接物骄傲又凶狠。

饕餮的父亲是缙云氏,他的罪行就比较有意思了!

《左传》中是这样描述饕餮的: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缙云氏有个不成器的儿子叫饕餮,他好吃懒做,无法无天的收受贿赂,自己生活奢侈,还贪得无厌地聚集了大量财物,根本不管族人的穷苦。

而且更有趣的是,饕餮在成为凶兽之后最大的特点,就是只吃不拉。以至于到后来,赌场都喜欢用饕餮来当所谓的“镇物”,以求只赢不输。

如果我们把《左传》和神话故事中的饕餮结合起来,你会发现,饕餮几乎是贪官污们吏完美的“代言人”。他们也是贪得无厌,生活奢侈,不顾百姓的穷苦;有趣的是他们最大的共同点,也是对社会危害最大的地方,就在于都是“只吃不拉”。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来说,富人多了不是坏事,反而是可以促进消费带动致富的好事。因为正常人有了钱,肯定是要拿出来花的,比如宅院得盖好一点吧?日常的吃穿用度得高级一点吧?要想维持有钱人的生活,他得把钱拿出来投资点什么或办点实业吧?

他们的这些消费和投资,无可避免地会带动就业和经济发展。

可是贪官污吏不一样,他们的钱见不得光,不能正大光明地拿来消费或投资,他们只要还在位置上就可以一直贪,也不用投资什么,相当于只吃不拉。这就造成了一个让社会很难以接受的现象——财富到了他们那儿之后,就无法在社会上流通,成了“死财”。

一个社会有多少财富本是有定量的,当大量的财富“死了”之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都会受到影响。

明末时的“白银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贪官污吏们把大量的白银藏在家里,以至于市面上没有足够的白银流通,导致物价飞涨,整个大明都出现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由此可见,上古时期人们就对贪贿这种事情的危害,有了相当深刻的了解。

那么上古时代的人,是怎么应对贪贿的呢?
华表和登闻鼓

作为中国人,相信每一个人都听说过华表。

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两对华表,在很多照片和视频中都出现过,以至于大众都以为它是我们国家的庄严象征。

谁知道华表最初是干什么用的?

其实在远古时期,华表和登闻鼓就是古人反腐的两大利器。

华表最初并不是石头做的,而是木头做成的。相传在舜执掌天下的时候,下令在交通要道和部落议事的明堂旁边立一根竖起来的木头,然后再加上一块横着的木板。

那时候还没有纸,这块横着的木板就是让大家在上面写字的,因为这块木板通常会有花纹装饰,看起来跟花一样,所以被称为“花表”,古代汉语中“花”和“华”是相通的,所以传到现在就成了华表。

华表在接受个人针砭时弊的同时,同样也接受对部落首领的投诉或举报,所以又被称为“诽木”。

华表从远古时期到秦汉时期,一直都是作为监察工具来使用的,相当于一个针对民众的意见箱。

直到秦汉时期,华表才从议事的地方被搬进了宫廷,成为了一种装饰品,虽然后来宋代的时候,华表又被搬了出来,时间隔了那么久,大家都不知道怎么用了,所以它最终仍然沦为了装饰品。

华表虽然事实上已经沦为了皇权的装饰品,但它在古代知识分子心目中的份量,却依然很重要。

明代成祖朱棣“靖难”造反起家,夺了侄子朱允炆的江山,方孝儒不服,相传被朱棣株连了十族。

方孝儒人虽然很刚,但看到族人被诛杀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哭了。而这时候他的弟弟方孝友在临死前,给他写了一首诗:

阿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

华表柱头千载鹤,旅魂依旧到家山。

方孝友在这首诗词里,很明显就已经把华表当成了国家和正义的象征,死了也要化成飞鹤围着它转上一千年,控诉朱棣的罪恶。

除了华表之外,远古时期还有一个重要的反腐场所,叫做“明堂”。根据史学大师顾颉刚的考证,远古的原始社会时期,部落酋长们开会的地方就叫明堂。

这个明堂的外边有一个鼓,叫做“登闻鼓”。

原始社会的时候一个部族的人并不是很多,酋长和居民都是互相认识的,如果觉得酋长在处理部落事务的时候有私心,做了损公利己的事情,就可以到明堂外敲响登闻鼓,把部落里的人聚集起来,公开跟酋长辩论,让大家来评判是非。

北方有句俗语叫“当面锣,对面鼓”,就是从这里演化过来的。

这种登闻鼓和华表一样,在我国的历史极为悠久,从原始部落时期一直持续清朝灭亡,民国时才退出历史舞台。

只不过登闻鼓的命运,比之华表更加值得玩味。

最早期敲响登闻鼓可以直接跟酋长对质,到了秦汉时期,衙门口的登闻鼓一般只能状告平民了,到明清时期的时候,衙门口的登闻鼓已经不敢乱敲了,因为“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没钱莫进来”,已经成了令人痛心却又无奈的常态。

看过电影《让子弹飞》的朋友们,应该都记得这样一个片段:张麻子让六子去清理登闻鼓上因为太久没有使用而长出的藤蔓,汤师爷劝阻时就说:“哪儿有冤呐?谁敢有冤呐?”

结果鼓掉下来的时候,小二为了躲鼓,撞坏了武举人的酒坛子,被当成鼓锤打的头破血流。可是小二到了大堂上不但不敢为自己喊冤,反而要痛哭流泣的替打他的武举人喊冤。

电影的这一段,就是以登闻鼓为道具揭示了地方豪强的强势的同时,也暗示了民众在权势的面前,已经没有任何反制手段,连原本用来表达不满的登闻鼓,都成了豪强们欺压平民的玩具。

结语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纵向来看,从远古社会到封建社会,民众对贪贿的监督其实一直是被弱化的。

官吏们从最早的社会公仆,发展成为骑在民众头上作威作福的“主人”,这种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其实一直都是威权扩张的历史,到明清时期威权发展到极致时,老百姓已经连喊冤叫屈的资格都没有了。

然而物极必反,历经清朝灭亡短和暂的民国之后,新中国终于成立了!在强调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官吏集团的威权早已烟消云散,官员也回归了公仆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