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91年湖北地主出狱,写信给副主席王震:还记得我那1000担救命粮吗

2023-08-04 16:59:27

 

1991年,国家副主席王震收到一封特别的来信,这封信是一位刚刑满释放的地主写的,信中只有一句话

“你还记得我那1000担救命粮吗?”

王震很是震惊,在他的记忆里,从来没有向地主借过粮食,更何况对方还是一位恶贯满盈,刚从牢里放出来的地主。

正当王震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突然看见信封的落款处写着马希良的名字,马希良是王震的老战友,王震赶紧联系到了马希良,之后顺藤摸瓜得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


那么王震究竟有没有借过地主家的粮食呢?这位地主又为什么要写信给王震呢?这一切还要从1945年开始说起。

危难之时伸出援助之手

抗日战争后期,党中央根据当时的局势,决定派一支队伍南下建立革命根据地。

这项任务十分艰巨,因为南下途中不仅会遇到杀急眼的日军,还会遇到心怀叵测的国军,所以一时之间,党中央和毛主席还真没选出一个合适的人选。

这个时候,王震站出来了,他向党中央和毛主席保证,一定会圆满的完成这项任务。就这样,王震带着五千多人的队伍开始了南下的征程。

王震带着战士们一路上披荆斩棘,殊死搏斗,经常被敌人围困,战士们的人数也在不断锐减,由一开始的5000余人,最终只剩下1000多人。

其状况之惨烈让毛主席都惊呼是我党的“第二次长征”,但是王震毫无畏惧,带领着队伍克服艰难险阻,走过一座座城市。

而当王震率部到达湖北枣阳的时候,由于连日来的战斗,伤员人数逐渐增多,战士们全都筋疲力尽,急需休养,加上连日来的风雪不好赶路,后勤补给也没有跟上,所以王震决定在环潭一带就地休整,好好休息一下再进行战斗。

不料天气相较之前突然变得更加恶劣,暴雪突然降临,漫山遍野的积雪让行军队伍举步维艰,更让人担忧的是,队伍中的存粮根本就支撑不了多久,如果没有接济的话,恐怕过一两天,战士们就会饿死在阵地。

而党中央即使立刻安排运送军粮,恐怕时间上也来不及,更何况还下着暴雪,车辆根本就开不进来。

如今之际只有就地取材这一个办法了,然而当时很多的人都处在饥饿当中,老百姓家里根本就没有存粮,王震心急如焚,找到时任鄂北行政专员的李实,让他深入当地想办法。


李实在当地转悠了一天,发现当地老百姓一穷二白,连自己的日常生活都没有办法保障,怎么会有能力来接济我军,李实也想花钱从周边城市高价收购一些,但是军中的经费也不够。

李实左右为难之际,在与当地百姓闲聊的时候,得知了一个重要的信息,正是这个信息,圆满的解决了我军当时的危机。

原来在环潭镇,有一个大地主廖复初,廖家当时可以说是当地的首富。作为湖北一带的大地主,廖家已经绵延了几百年之久,民国时期开始从事实业,而它之所以发展壮大,与家中的一位老太太关系非常大。

老太太姓毛,嫁给廖临轩之后,她帮助廖家转型做实业家,大大扩充了廖家在当地的影响力和财富积累。


后来廖临轩去世,毛老太又继续协助儿子接管家族产业,并把大部分精力用来培养长孙廖复初,廖复初也比较争气,将廖家发展的更为壮大。

抗日战争爆发后,作为当地的首富,日军没少拉拢廖家,但最终都被廖家以各种理由搪塞了过去。更

重要的是当新四军在当地遇到困难的时候,廖家还给予了一些帮助,所以李实认为可以向廖家借粮度过难关,但他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毕竟当时是兵荒马乱的年代,廖家很有可能在这时候选择明哲保身,不愿意出借粮食。

就这样,李实忐忑不安的来到了廖家,将事情如实告知了接待他的廖家总管,然而总管却告知李实,老爷和少爷都不在家中,外出办事去了,不知道何时才能归来。李实心想这下完了,自己可以在这等,但是战士那边已经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等了。


正当李实万分失望,想要离开的时候,总管告诉李实,家中还有一个人可以当家做主,这个人正是毛老太,只是毛老太当时已经九十多岁的高龄了,轻易不会见客。

李实见到了希望,便请总管将他的来意告知毛老太。不一会儿,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太太被搀扶着走了出来。

李实正在心里想着如何跟毛老太开口借粮,毛老太便先开口了:“小伙子,军队需要多少粮食?”

李实听了后喜上眉梢,立即表示需要一千石大米,随后李实还将提前写好的借条拿了出来,表示日后肯定会还的。

谁知毛老太拿过借条就撕了个粉碎,她坚定的说:“我听说过你们共产党,为老百姓做了不少的好事,如今你们有困难了,我们理应伸出援助之手,这一千石粮食是我们廖家捐赠的,不需要你们偿还。”


毛老太的一席话说的李实热泪盈眶,不知道说什么好。随后毛老太就安排人手将这一千石粮食送到了我军阵营,除此之外,廖家还送来了猪肉羊肉,还包括一些新鲜的蔬菜,这让李实感动的无以复加。

当王震看到这一车车的物资时,心里面更是兴奋不已,直夸李实工作做的好,但是王震并不知道这些粮食是从地主家得来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解救我军于危难的地主家庭,在建国后,廖家的长孙却被诬陷关进了大牢,而且一关就是四十多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廖家后人的冤屈

廖家的无私帮助解决了我军的燃眉之急,之后,王震率领我军重振旗鼓,在吕梁战役等战役中大败国民党军队,本来国军还以为我军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如今他们看到我军势如破竹,心中也是十分疑惑。

后来王震又挥师西进,解放了甘肃、新疆等地,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廖家却出现了重重危机,当时国军被我军打的落花流水,节节败退,因此国军就大肆捕杀我党地下工作者。后来廖复初得知我党有几位地下党成员被国民党逮捕了,便通过各种关系将他们营救了出来,并将他们送到了安全的地方避难。

这下可得罪了国民党,国民党立刻将廖复初关进了监狱,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廖复初才得以从狱中出来重见天日。


然而好日子没过几天,在1951年一次整风运动中,廖复初被仇家举报残害我军战士。事实上,廖复初当初确实做过一段时间的自卫队队长,但是在此期间廖复初并没有做过任何对共产党不利的事情,反而还为我党提供了许多帮助。

但是当时形势严峻,任凭廖复初怎么辩解也没有人相信他,随后他再次被逮捕入狱,还被判了无期徒刑。

直到1990年,廖复初因为在狱中表现良好,而且他的年纪已高,在狱中待了将近40年的廖复初终于被放了出来。

出狱之后的廖复初想着去武汉与家人团聚,但是因为刚被放出来,廖复初能够活动的范围只能在环潭镇,这让廖复初心情十分的复杂。


与家人分别了将近四十年,如今出狱了依然不能见面,加上这些年,廖复初始终对自己被冤枉的事情耿耿于怀,于是他决定为自己的平反做些事情。

然而事情已经过了近四十年,当年的很多人都已经离开人世,他去了政府的很多部门为自己申诉,但是最终都没有任何成效。

很多当地老乡都劝廖复初不要再为这件事情东奔西走了,毕竟年纪已经大了,不如就待在老家颐养天年。

但是廖复初不死心,他发誓要在自己离开这个世界之前为自己洗脱冤屈,否则就算到了九泉之下也不能瞑目。但因为这件事情发生的太久了,廖复初始终未能如愿。

直到有一天,廖复初偶然间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名为《我为三五九旅筹军粮》,写的正是当年李实奉王震将军之命,向廖家筹借军粮的事情。


李实借粮的时候,虽然廖复初与父亲在外办事,但是回到家中也听祖母说到了这件事,廖复初异常兴奋,心想这说不定是洗脱自己的契机。

但经过多方打听,廖复初得知当年前往廖家借粮的李实已经去世了,他有些失望,难道这辈子就这样认命了吗?

廖复初回到家中反复看着《我为三五九旅筹军粮》这篇文章暗自神伤,想着廖家是忠义之辈,从未做过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情,如今却因为自己被贴上了反革命的标签。

廖复初抚摸着报纸上的文字,猛然间看到这篇文章的最下面写着一句话,原来这篇文章当年是由李实口述,359旅当年的“笔杆子”马希良代写的,这说明马希良这个人肯定知道这件事情。


于是廖复初又打起精神,几经辗转打听到马希良的联系方式,随后给他写了一封信,讲述了自己这些年的遭遇,并在信的末尾处写着希望马希良能够帮助自己洗脱冤屈。

马希良收到廖复初的来信很是震惊,他没想到当年义薄云天,救359旅于危难之中的廖家后人这些年竟生活在如此困境中。

马希良决定帮一帮他,但是怎么帮他才好呢,自己这些年深居简出,没有什么人脉,而当年历经此事的人要么已经离世,要么就联系不上,而洗脱冤屈并不是一件小事,一般的小官还真是帮不上忙,马希良想来想去,终于想到了一个人,当时已经是国家副主席的王震。

在革命时期,马希良与王震两人结下了深厚的战友之情,王震曾对马希良说过,如果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跟他说,不必按照流程层层上报。


但是马希良这么多年来一直谨守本分,从不给王震添麻烦,就算是当年被无故下放到五七干校,被停掉党籍,马希良都没有找过王震,因为他不想给王震添麻烦。如今为了帮助廖复初平反,马希良决定写一封信给王震请求帮助。

迟来的平反昭雪

1991年的一天,王震正在办公室里处理公务,警卫员突然进来交给了王震一封信,说是从湖北寄来的。

王震心中疑惑,自己在湖北并没有亲戚朋友,怎么会有人给自己写信。正想着,王震打开了这封信,信中只有一句话:“你还记得湖北地主家那一千石救命粮吗?”

王震更是疑惑,他在脑海里不断回忆,却怎么都没有向地主借粮的记忆。当初革命时期,毛主席曾三令五申,不要拿人民群众的一针一线,即使接受了老百姓的帮助,之后也一定要还回去,所以王震怀疑这封信肯定是寄错了。


王震又拿起一旁的信封看下这封信是不是寄给自己的,结果发现信封上的落款是马希良。王震一看马希良三个字,顿时感慨万千,脑海里不禁回忆起革命时期,与马希良并肩作战的岁月,那时候虽然生活困苦不堪,但也总是充满着希望。

而建国之后,不知道什么原因,马希良竟与自己断了联系,这些年来都杳无音信。如今马希良寄过来这样一封奇怪的信,究竟是何意呢?王震百思不得其解,决定联系马希良问个清楚。

在联系马希良的过程中,王震忽地想起当年在湖北环潭一带,349旅被大雪围困,弹尽粮绝之时,确实借过粮食,当时是李实去借的,但是因为当时战况紧急,王震并没有问清楚是跟谁借的,难不成是李实向地主家借的粮食吗?


王震立即下令调查此事,得知当年李实确实是向廖家借的粮食,而作为廖家后人的廖复初却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扣上了反革命的帽子,待在监狱中将近四十年。

王震对此十分自责,他想着若是当年他知道廖家在我军危难之时倾囊相助,事后肯定会回去拜访道歉,而如今说什么也已经晚了。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帮助廖复初洗脱罪名,随后王震立即下达指示,要求当地法院对廖复初的事情进行复审,在王震的过问下,廖复初的事情很快得到了解决,应城县人民法院经过审理,在1991年10月份做出了廖复初无罪的判决。

廖复初得知此事后喜极而泣,时隔四十年的冤假旧案终于平反昭雪,廖复初十分感谢王震和马希良,特地写信感谢他们。

这件事情也在当时的社会轰动一时,当年在环潭一带的三五九旅战士,都曾吃过廖家的粮食,他们得知这件事后,都自发前去探望廖复初,廖复初心中深感慰藉。


廖家虽然是地主出身,但是他们在我军遇到困难时鼎力相助,廖复初还曾经解救过我党被关押的地下党员。

他们为党和人民做下的好事不应该被历史湮没,我们要永远铭记革命时期,为了革命胜利而无私奉献的人民群众。

来源:历史揭秘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