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唯美

法国卢浮宫名画让.库赞《潘多拉魔盒前的夏娃》传世世界名画赏析

2023-12-11 17:05:03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风格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注重对自然和人性的描绘,追求真实和动态。画家们开始运用透视和明暗对比等技巧,使画面更加立体和生动。同时,法国画家也注重对情感和心理的刻画,通过细腻的笔触和色彩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在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作品的题材也更加广泛和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宗教和神话主题外,画家们开始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创作出反映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的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总之,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风格注重对自然和人性的描绘,追求真实和动态,同时也注重情感和心理的刻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审美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本文将为您展示让.库赞的生平事迹,并对他的艺术风格进行评价。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法国文艺复兴时期让.库赞经典绘画作品

让·库赞(1490-1560)是法国早期画家,深受文艺复兴时期艺术风格的影响。这幅《潘多拉魔盒前的夏娃》(1550)是他的代表作。更是法国绘画史上第一幅女性裸体画像。

法国画家让·库赞《潘多拉魔盒前的夏娃》赏析

法国画家让·库赞《潘多拉魔盒前的夏娃》1550年作, 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藏。

夏娃与潘多拉原本是两个神话体系里的人物;夏娃出自《圣经》,而潘多拉则是希腊神话里的人物,风马牛不相及,比关公战秦琼更不沾边!可是仔细想来,她们俩还是有很大的共同点:她们都是各自神话体系里的第一个女人,前者是上帝创造的,而后者是宙斯塑造的。上帝创造夏娃原是一片好意,给亚当找个旅伴(不是伴侣);而宙斯打造一个潘多拉,那是存心为了祸害人类的!当然结果都一样,都是红颜祸水,给人类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大概库赞就是想到了她们俩这一共同点,所以才别出心裁地创造了这幅画。好奇的夏娃就像好奇的潘多拉一样,正把手伸向那只可怕的魔盒,藏在盒子里的贪婪、妒忌、诽谤,种种人世间邪恶的根源,都将在下一瞬间被释放出来,就像恶魔似的,让人间永远不得安宁。这跟亚当夏娃的“原罪”也差不了多少。

这幅油画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让.库赞的作品,在西方作品中,只要赤身裸体的女性一出现在画布上时,就会被人们常规化的误认为是雅典娜。但其实这幅作品中的女性是潘多拉,也是夏娃。她拥有着希腊典型风格的鼻梁和凌厉的眼神,小臂下的骷髅、手臂上的苹果、左臂上缠绕着的蛇,以及她左手按住的白壶,都显露出一股诡异的罪恶与暧昧感。

有没有注意到她的脚趾头看上去有些不舒服,甚至有点畸形。在西方神话体系中,据说只有恶魔的脚会呈现一种马蹄形。这个有点畸形的女性的脚是不是也有一点马蹄状呢?这个女性将潘多拉和夏娃两个女人融合于一体。作为潘多拉,她从白色盒子中放出了灾难、痛苦、饥饿、衰老、疯狂、疾病等,而唯独在匆忙按住盖子后,将“希望”留在了盒子里。

她双目盯向画面之外,露出的眼白较多,眼神中透着凌厉、严肃与一丝紧张,也许她正盯着蔓延开来的灾祸,却束手无策。而作为夏娃,画面中的苹果和蛇还不能说明一切吗?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让.库赞是法国枫丹白露画派的代表画家,这幅《曾是潘多拉的夏娃》不但是让.库赞的代表作之一,更是法国绘画史上第一幅女性裸体画像。

法国画家小让库赞《最后的审判》赏析

法国画家小让库赞《最后的审判》1585年作,纵1.45米横1.42米,1793年进入卢浮宫。

小让.库赞(Jean COUSIN the Younger,1522-1594),枫丹白露画派画家,老让.库赞的儿子,也是生于桑斯。在他父亲的熏陶下,展示出比其父更高的天分和才华,他们父子俩的作品有时几乎很难区分,还有人拿他与同时期的德国着名画家丢勒相提。

观赏让·库赞的作品《潘多拉魔盒前的夏娃》和小让·库赞《最后的审判》的感受如下:

《潘多拉魔盒前的夏娃》中,画面中央的夏娃被描绘成一位美丽而神秘的女子,她的身体被蛇环绕,而蛇在神话中常常被视为欲望和诱惑的象征。夏娃的背后是浓密的森林,她的手中握着一只盒子,这个盒子被视为装有各种灾难和疾病的源头。整个画面给人一种神秘而恐怖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人类刚刚获得知识时的无知和盲目。

相比之下,儿子小让·库赞《最后的审判》则更加复杂和震撼。画面中耶稣高举右手,像是在宣布审判的开始,而圣母则躲在耶稣身旁,双手交叉环抱胸前,似乎在保护自己。画面中男女老少都有,暗示所有人都要接受审判。天使们拿着书和号角,向地面上的人宣布审判结果,而画面下方的人则显得黑暗狰狞,甚至有小鬼和死神出现。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审判和拯救交织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和冲击。

总的来说,让·库赞父子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深刻的内涵。他的作品不仅让人感受到人类刚刚获得知识时的无知和盲目,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罪恶和拯救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