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速递

德媒:印交通部长曝光!解放军人员死亡至少为印军一倍

2020-06-22 03:01:34

印度交通部长辛格在接受印度电视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军队在印中边境最新冲突中至少损失了40名军人。《印度斯坦时报》报道称,印度军方获得完整自由,应对“解放军在实控线沿线做出的任何攻击性行为”。



拉达克地区的印军士兵

(德国之声中文网)据路透社报道,印度交通部长辛格(V.K.Singh)周六(6月20日)晚间在接受印度电视媒体TV News24采访时表示:"如果我们印度一方有20人牺牲,那么中方的伤亡至少会翻倍。"

辛格曾担任印度陆军总司令。昨天他在接受采访时没有拿出任何证据佐证他有关中方人员损失的判断。他说,中国向来就不承认有战争伤亡,这其中就包括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

6月15日,中印两国军队在加勒万河谷边境争议地区爆发了几十年来最为严重的冲突。印度方面称,至少有20名印军官兵在冲突中丧生,其中包括指挥官,此外还有众多伤员依然在接受治疗。中国方面也表示,中国军人也有伤亡,但是拒绝公布详细数字。

印度国防部发言人拒绝对辛格的言论发表评论。

另据《印度斯坦时报》报道,印度国防部长拉格纳特·辛格(Rajnath Singh)周日(6月21日)同国防参谋长拉瓦特(Bipin Rawat)以及军方三名高级别人士共同商议达拉克局势。

印度报业托拉斯援引消息人士的话称,印度军方获得完整的自由,应对"解放军在实控线做出的任何攻击性行为"。

两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别军官表示,这就给部署在实控线沿线的指挥官"完整的采取行动的自由","从战术层面处理应对局势"。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批评中国应该为中印边境冲突升级负责。

洪沙 / 文木 (路透社,印度斯坦时报)


中印边境冲突细节曝光 专家:印度境况比解放军更窘迫?

中国和印度在两国边界发生致死流血冲突后,试图缓和局势,但又继续指责对方应承担责任。在印度为死亡士兵举行葬礼之际,媒体披露了更多冲突的细节。

????



(德国之声中文网)印度周四(6月18日)为在印中边境冲突中丧生的20余名印度士兵举行葬礼。与此同时,据路透社报道,加勒万山谷的印度驻军保持高度戒备。

周三(6月17日),中国外长王毅同印度外长苏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就通了电话。双方同意避免采取任何可能激化势态的步骤,以维护边境和平与稳定。印度外长呼吁中方“重新审视其行动并纠正失误”,王毅则要求“印方对此开展彻底调查,严惩肇事责任人“。双方都认为对方应为冲突事件负责。

流血冲突细节曝光

印度官兵的遗体将被运回他们各自的家乡,并在当地举行葬礼。印度总理莫迪周三表态称,“士兵们在中国边境的牺牲不会白费......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印度都有能力做出相应的回答。”

中国官媒对边境冲突的具体过程及伤亡数字闭口不谈,而印度媒体则披露了这场“未发一枪一弹”,却造成数十人死亡的流血冲突的一些细节。英国《金融时报》援引印度媒体报道,冲突发生在海拔14000英尺的一条狭窄的山脊上,已是黑暗的夜间。

印度士兵在要求中国士兵从一个战略据点撤回后,想查看对方是否照做,遂发生了互殴。在混乱中,一些印度士兵失足坠落山谷。双方士兵展开了肉搏,中方还使用了自制武器,包括缠绕铁丝网的带刺棍棒。据印度媒体报道,中国士兵也有多人伤亡。



根据中印间1996年的一项双边协议,“任何一方均不得在实际控制线两公里内开火……进行爆炸操作或使用枪支或炸药狩猎”。

BBC援引印度军事专家阿贾伊·舒克拉(Ajai Shukla)称,还有一些印度士兵失踪,印度仍在努力,让他们从中方获释。另一名印度军方高级官员对BBC表示,参与打斗的有55名印度士兵和300名中国士兵。

印度更敏感?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蔡晶在新华社旗下的《亚太日报》撰文指出,“中印边界存在争议地区,两军部队在争议地区出现摩擦或冲突在所难免,应属偶发事件,边境整体局势应当是稳定、可控,于大局无碍的。”但作者认为,在中印边境问题上,印度“更为敏感”,表现在“一旦感受到来自边境地区的战略威慑或军事压力,印度便可能采取冒进的行为加以试探并试图改变现状”。

中印之间的边界之争自上世纪60年代绵延至今。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理事、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高志凯在接受德国之声电视采访时指出,中印边境纠纷长期得不到解决有历史原因:印度想沿用英国划定的中印边界,而中国政府从未承认过麦克马洪线的合法性。



印度Ahmedabad发生反华示威

据蔡晶分析,目前印度面临着境内的疫情持续严重的压力,因边境问题带来的国家安全情结又进一步催化了民族主义情绪。

德国科学与政治基金会(SWP)的南亚问题专家瓦格纳(Christian Wagner)此前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认为,印度国内的反华情绪会将印度推向美国一边。

但蔡晶指出,印度“不应当寄望于在中美战略博弈中谋取现实利益。美国是在“美国优先”的前提下拉拢和利用印度,对印度而言,既不是一个可信赖的“全面的全球战略伙伴”,也不是一个会在印中关系上给予印度无条件支持和帮助的可靠盟友。印度在边境问题上频频动作,不仅无益于印度战略筹谋的实现,反而会分散印度处理国内疫情、经济、民生等主要矛盾的精力,使印度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受损。”

高志凯则认为,不幸中的大幸是,中印之间未发生交火。“从中国的角度看,当务之急是冷静下来,避免激化。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都不希望发生战争,一场战争对双方都将是有害无益的。我想最重要的是两国应该就和平解决边界冲突进行谈判。”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cgbhsSlq0sA"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边境冲突下一步? 印度反制中国的6大招

过去20年里,印度与美国的关系在军事和政治上都相当密切,美国总统特朗普甚至力邀印度总理莫迪出席下一届七国集团峰会,但印度也一直避免与中国强碰。现在,中印关系会不会因为边界冲突而急转直下?

????



路透社报导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印度正考虑提高160至200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并对另外100种产品施加非关税壁垒。

(德国之声中文网) ? 中印这两个核子大国在国力增长的同时开始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生冲突。虽然印度目前在军事和经济上都不敌中国,但外界预测,在此次边境冲突之后,印度将迅速转变外交和经济政策反制中国。主要的方式有以下6种:

1.拒绝华为5G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的学者潘特(Harsh Pant)说,印度可以取消中国电信巨头华为加入印度建设5G网络的计划。他说,目前印度已经禁止中国公司参加国家招标,中国在印度的投资也受到限制。他认为“所有事情只会加速发展”。

《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times)则引述匿名政府官员表示,在此次冲突之后,华为参与印度价值数十亿美元的5G项目机会变得很渺茫,因为“除了经济利益,这个项目还涉及严重的安全问题”。

2.抵制中国产品

《印度斯坦时报》报导,至少有100种中国产品被认定有倾销,印度将对之展开反倾销行动。除此之外,随着印度反中情绪高涨,民族主义等组织也发起抵制中国的相关运动,就连贸易商也一起加入。

全印度商人联合会(CAIT)是印度强大游说团体,其全国秘书马哈将(Ashwani Mahajan)表示,由7000万印度商人组成全印度商人联合会已决定在全国加强反对抵制中国商品的运动。

匿名印度官员表示,“北京的边境侵略对中国来说是不合时宜的”,因为现在新德里正积极推行自力更生的经济政策,降低对中国的依赖。

3.继续施压中国调查疫情源头

印度在4月就加入了以澳洲和欧盟为首的国家,要求调查世卫组织应对武汉肺炎疫情的作为。印度代表在5月也取代了日本担任世卫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任期3年。

在两国冲突发生之前,印度对于牵涉到中国的世卫组织改革议题和台湾恢复观察员身分出席世卫大会等,都持保守态度。但随着情势升级,印度也开始将世卫和疫情当做谈判的杠杆。

政治咨询公司欧亚集团的中国分析师布罗德里克 (Kelsey Broderick)告诉CNBC,北京这次针对印度态度强硬“是为了转移国内民众对国内问题的注意力”。

她认为,中国民众现在对中国的批评更加敏感,比如印度要求对新冠状病毒源头进行调查就引起许多关注。

在美国应对疫情不利时,北京正试图争取更大的全球领导权。若印度在世卫议题和疫情源头上对中国施压,可能会影响北京的企图。



虽然印度总理莫迪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过去6年中举行过18次会议,但终究还是无法避免这次的边境血腥事件。

4.抱团对抗中国

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副教授克拉布特里(James Crabtree)6月5日在CNBC的节目中表示,新德里可以与其他同样担心中国影响力扩张的国家巩固关系,例如澳大利亚、越南、日本,和英国。

虽然他警告印度要小心避免与北京对立,但他说:“印度有很多选择......这就是这个新的、略显混乱的国际环境的好处,很多其他国家都想和印度做朋友。”

《南华早报》也提到,新德里现在可能会考虑调整地缘政治关系。尤其是在中美紧张局势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华盛顿表示,计划在后疫情时代建立一个应对中国的全球联盟,将7国集团(G7)扩大到包括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和韩国。

近日与中国的冲突可能会促使印度接受美国的游说,进一步参与美国主导的印太战略,遏制中国在南海的扩张和军事活动。除此之外,印度也可能与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四国共同组成联盟反制中国。

5.扩大国际参与

“现代外交”评论网(modern diplomacy)认为,印度应该要向中国学习,选任适合的专家进入国际组织,并在学术界和私营部门中积极参与、争取话语权。

报导提到,印度在过去与越南和孟加拉的南海争端中都遵守国际仲裁,但中国却对相关仲裁表示“轻蔑和不尊重的态度”,认为所谓“和平崛起”只是空洞的词语。“印度需要利用其遵守规则的方式来对抗中国破坏规则的方式,以确保在国际大家庭中应对中国的外交优势。”

6.增加军力

“现代外交”评论网(modern diplomacy)也提到,在经济实力不平衡下,“印度需要按照俄罗斯和以色列的思路灌输‘国防文化’,加强本土国防工业。”

目前中国军事力量远胜印度,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最近的一份报告估计,中国拥有320枚核弹头,而印度只有150枚。两个核武邻国之间若发生全面的军事冲突后果将不堪设想。


中印边境冲突:中、印、国际主要观点汇总


中国印度继1962年爆发过边界战争之后,几十年来在争议地区时有摩擦,并相互指责对方。最新摩擦之后也不例外,双方都站在己方视角总结出对方应该负责的观点与论述。

2020年原本是北京与德里正式建立外交关系70周年纪念。在这种两国关系重大年份里,中国方面惯例要开展的友好促进活动,但眼下不断见诸媒体的却是双方边境冲突的消息。

迄今为止,仅半年时间里,中印边境线上的军队摩擦、对峙、肉搏的消息不断,甚至出现了1962年边境战争以来最严重的伤亡事件。中国、印度以及一些第三国的分析与观察人士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双方发生冲突的可能动机。

中国观点中国方面以及少数国际学者认为,最新边境摩擦是由印度挑起。他们论述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在西太平洋,中国和美国摩擦不断增多,朝鲜、台海、南海紧张形势不断,一直对中国意图和实力有猜测和疑虑的印度乘机“发难”,判断解放军或无力西顾,或无力陷入两线作战困局。与此同时,美国加大拉拢印度力度,使印度成为美国再平衡战略中“印太地区”力量均衡的关键战略伙伴,也促使印度增加了信心。

二、从印度自身有多重政治经济战略需要,主要包括:

1、印度莫迪政府未能控制好新冠疫情,在经济衰退前景面前,迫切在经济上需要吸引国外投资从中国转向印度,特别是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呼吁美国制造业撤出中国的背景下,转移到印度。但西方经济界人士目前并不看好印度。惠誉国际评级6月份刚刚将印度经济前景从“稳定”调整为“负面”,投资调整到最低级。高失业率和负债迫使印度亟需加强和西方特别是美国的关系。

美国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印边境冲突扩大了印度与美国的军事情报和资源交流。2017年,美国在中印洞朗边界事件中就向印度提供了情报。如果边境再次发生类似洞朗的长期事件或意外升级事件,印度将会再次希望美国提供外交和情报支持。



图片版权GETTY IMAGESImage caption

印度军队的武器装备主要依靠进口。2、印度国防武器主要来源基本都是国外采购,印度近年来成为亚太最大的武器进口国。俄国分析人士认为,印度2019年军费支出为711亿美元,超过了俄国。考虑到预算赤字,如果没有迫切国防需要,印度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被迫减少军费支出。因此,印度军方通过不断制造边境冲突,避免军费被削减,同时也方便扩大国外采购,特别是增加对美制武器的采购。

西方武器出口商也有同样需求,2017年中印洞朗边界事件期间和之后,美国帮助印度军队采购了美国制造的攻击直升机、侦察机、重型运输机和火炮。此举也拉近了美印关系。

3、目前印度官方公布的疫情及死亡人数远远低于实际情况。印度执政党印度人民党一直宣扬民族主义,很早就宣称已经控制新冠疫情。但在每日新确诊人数过万的压力下,需要转移公众和媒体的注意焦点。

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库雷希6月中旬表示,印度政府应将重点放在解决内政问题上,而非像扩张主义国家一样四处引发边境争端。


图片版权AFPImage caption

印度为在中印边境冲突中丧生的士兵举行葬礼。印度观点印度方面及不少国际分析人士则认为,这次边境冲突由中国挑起。主要论述如下:

一、中国近年来经济迅速发展,军事实力大增,推行战狼式外交,到处扩张。

二、随着新冠疫情的打击和中国经济的萎缩,中共一党专制的合法性下降,中国军队四处挑衅,除了在南海和东海的军事行动外,也“侵犯”印度,借此转移国内矛盾焦点。

三、印度有分析人士认为,因为印度自2020年5月22日起担任世界卫生组织(WHO)执委会主席,北京希望逼迫印度配合中国关于台湾问题和国际冠状病毒评估的立场,在边境制造摩擦警告印度。

对比起中国媒体相对低调报道边界摩擦,印度媒体则最早大幅报道,并且持续跟踪。印度各界很多人都主张强硬反击“中国侵略”,民间也有人发起抵制中国产品运动。

国际观点从欧美各国的主要媒体上发表的有关中印冲突的报导与评论来看,认为中国“强势”和“扩张”的观点似乎占据多数。

不过,也有相对中立的欧美学术界人士发表文章指出,两个崛起中的核武大国,如今有分别赶上希望利用民族主义情绪来统揽民心的领导人,因此双方谁也不愿意被内部和外部世界认为“软弱”,因此尽管双方都没有真正开启战争战略意图,但是目前这种各执己见、相互指责,甚至边境摩擦不断的情况估计一段时间内难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