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李奇微设下圈套,10万志愿军被包围,毛主席反穿插战术拯救了全军

2021-07-06 09:36:56


+关注


X

1950年朝鲜战争全面爆发,面对强大的联合国军,中国人民志愿军义无反顾地奔赴朝鲜战场,打响了保家卫国的第一枪。联合国军拥有强大的海空军实力,而志愿军当时的海空军实力非常薄弱,以至于后勤保障十分艰难,但志愿军并没有畏惧,反而凭借着机智与勇猛,很快扭转了朝鲜战场的局势,牢牢把握住了战场的主动权。


朝鲜战场可以说是十分艰苦的,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因为一名士兵随身背负的物资是有限的,打一场大的战役,枪支弹药、吃饭穿衣就是头等大事。当时,中国的空军力量太过薄弱,卡车也没有多少,脆弱的后勤线很难支撑长时间的战斗,这个弱点一直困扰着志愿军。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胜利以后,志愿军继续高歌猛进向南突进,并发动了第五次战役。朝鲜战场局势瞬息万变,特别是最后阶段,很少有一方能长期处于优势局面。大到一条战线的攻守态势,小到一个山头阵地,往往都需要反复争夺,你一拳我一脚,你攻我守,你退我攻,攻守转换成为常态。

志愿军在第五次战役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敌人阴谋,一度陷入被动,十万志愿军被联合国军重重包围。即使是身经百战的彭大将军,面对如此局面,一时间也是焦急万分,可毛主席的一封电报却稳定了军心,化险为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在第四次战役结束以后,联合国军徘徊在“三八线”附近,为重新夺回战场主动权,打击敌人嚣张气焰。毛主席亲自下达指示发起第五次战役,将敌人赶回到“三八线”以南。所以第五次战役也是志愿军全线反击的一场战役,从战役一开始,志愿军各线部队就向联合国军防线发起了猛烈攻击。


1951年4月22日这天,战役正式拉开序幕,志愿军兵分三路,齐头向南挺进,东线进攻由宋时轮负责,中路进攻由王近山负责,西线进攻由杨得志负责。在战役开始阶段,无论是南朝鲜军队,还是美军,都未做出顽强抵抗便放弃了阵地,我军长驱直入,进展太过顺利,这一情况十分异常。

这与美军的实力完全不对称,这一异常之处很快便被毛主席发现,并及时给彭德怀发去一封电报提醒他:美军示弱一定有阴谋诡计,我军追击要适可而止,切勿中了敌人诱敌深入的诡计,一定要注意敌人动向。

彭德怀在收到毛主席的电报后,谨记毛主席的提醒,在我军全线取得反击胜利后,完成了既定目标,彭德怀便下令停止追击,固守胜利果实。苏联军事顾问和金日成都十分不理解,多次催促彭德怀尽快追击扩大战果,但都被彭德怀拒绝了。金日成有些生气,甚至提出要单方面行动,自己追击美军,被彭德怀好言劝阻住。


在第三次战役结束以后,毛主席曾说过一句话:“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场上很多反常的细节,不是没有原因的!一定要注意战场形势变化。”

毛主席在军事上的谋略是很厉害和独到的,预判战场形势的变化也是十分准确的。以致归国后的彭德怀都说:“如果没有毛主席几次关键的提醒,我们是要吃大亏的”

这次李奇微所用的诡计,果真又被毛主席言中了!战役前期的战斗十分顺利,尤其是对阵南朝鲜军,在迅速歼灭南朝鲜三个师后,美军便一接触就后撤,从未做出顽强的抵抗便放弃了阵地。在停止追击时,美军总体伤亡并不大,实力也并未损耗。

与前任主帅麦克阿瑟不同,李奇微更加沉稳、理性,也更善于研究对手,他通过观察后发现,志愿军的进攻周期往往在一星期左右,之后便要进行休整或者回防,其原因便是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只能支撑一个星期左右的作战周期。


李奇微

志愿军的这个弱点被李奇微发现,便决定发挥己方机动和后勤的优势,采用诱敌深入的计策,在志愿军粮弹消耗殆尽之时,快速反击,利用机械化部队快速穿插,将已处于疲惫状态的志愿军包围,一举消灭志愿军。这样的军事部署是十分高明的,操作性和成功率都很高。

这个场景其实是很熟悉的,在志愿军刚刚入朝的时候,发动的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使用的就是这个策略,示弱诱敌深入,然后穿插迂回包抄敌人,形成围歼的态势,不但粉碎了麦克阿瑟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妄想,还接连让麦克阿瑟损兵折将。

如今的战场上的角色双方互换了一下,志愿军追击,美军诱敌。李奇微很聪明,也是一个很好的学生,但这套都被我们玩“烂”了的战术,又怎么能瞒得住毛主席的眼睛。所以,在第五次战役开始不久,毛主席便看穿了李奇微的诡计。


同时,身经百战的彭德怀也认为,志愿军这样轻易地拿下一个又一个战略目标,推进速度之快让人“惊喜”,但这却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彭德怀考虑到,对面的美军毕竟是经历过二战洗礼的军队,战斗力绝对不至于如此不堪一击,而且现在的美军更像是撤退,与之前的败逃还是有明显区别的。种种迹象都太过反常,不得不让人警觉。

因此在志愿军完成了既定战略目标后,便不再向敌人腹地深入,而在“三八线”附近进行全军休整。李奇微看到我军没有中计,便派出小股部队前来引诱,企图诱使志愿军继续向南追击,但我军将帅早已洞悉敌人的意图,岂会轻易上当。

虽然我军此时已经停下了追击的脚步,但毕竟已进入敌方区域,而且战线拉得也比较长,阵地之间的间隙也未能及时填补上,后勤问题也日益凸显,隐患依然巨大。


就在我军全线休整的第三天,前线侦察发现,战场东线地区发现美军大部队北进的踪迹。彭德怀赶紧查看地图,很快便意识到,大事不好,美军在进行大规模的迂回穿插,意图要将我军东线军团全部包围。彭德怀不由得感叹道:“毛主席真是未卜先知,果然被他老人家言中了!”

就在我军停止追击之后,李奇微也在苦思对策。最终在东线战场发现了志愿军阵地仍有缺口的问题,便下令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率美军主力迂回东线志愿军侧翼,进行迂回包抄。美军的机械化程度很高,因此美第八集团军的行军速度很快。


美军

彭德怀发现美军意图以后,迅速下令志愿军三路部队快速撤退。由于命令及时,西线和中线部队反应迅速,虽然也遇到不少敌军围堵,但敌人的包围圈还未形成,少数阻击也都成功地化险为夷,圆满完成后撤任务。

范佛里特不愧是美军有名的山地战专家,对于山地作战十分精通。而且范佛里特还将炮弹的使用数量,从原来的标准基数提升到原来的十倍,至此军事理论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范佛里特弹药量”。

范佛里特利用美第八集团军超强的机动性,迅速向志愿军防线纵深穿插了四十公里,穿插到第九兵团第二十七军和第十二军的后方,并构筑坚固防线,拦腰截断了东线战场上第九兵团的撤退路线。

美军的穿插导致东线宋时轮的第九兵团与中线王近山的第三兵团失去联系,东线部队形势危急。由于美军速度太快,整个东线部队外围几乎被美军包围,第九兵团的第十二军、第二十七军及第三兵团的第六十八军一八零师约十万部队深陷重围。面对如此情形,彭德怀一反往日沉着冷静的常态,变得十分焦急起来,背着手在指挥部里不停得来回踱步。


此时志愿军十万大军已陷入了美军的包围之中,而且经过前期战斗,部队还未得到及时补给,粮弹所剩不多。这是志愿军入朝作战至今,遇到的最危险的情况。如果美军意图得逞,志愿军十万部队被全歼,朝鲜战场的胜利天平将完全倾向美军。

面对如此紧急情况,彭德怀立刻召开了紧急会议,但大家对这样危机的情形都没有太好的办法。但是这十万人必须得救,如果这十万人被全歼,完全可以决定朝鲜战场形势的走向,最终可能导致前几次战役的胜利成果功亏于溃。

而且,前线附近前去支援的部队,也都被美军的阻击阵地给阻挡住了,一时间难以有效突破,无法打开美军的包围圈。一时间身经百战的彭德怀也犯了难,紧急给毛主席发了电报,详尽地汇报了战场形势。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志愿军还没有发现,范佛里特的另一支快速部队已经穿插到了铁原附近。而铁原是志愿军前部的后勤基地和交通枢纽,同时也是东线和西线战场的连接点,一旦被美军攻占,东西两线的部队将完全断绝联系,整个前线部队将得不到后勤补给,后果将不堪设想。


毛主席看到电报后也是眉头紧皱,思考良久后对身边的周总理说道:“李奇微是在学习我军的战术战法,迂回穿插几乎将我军十万部队给包围了,情况很危急啊!而且我断定李奇微一定还留有后手。”

周总理详细地看完电报内容后,十分认同毛主席的说法,说道:“此战,出现这样危险的情况,根本原因是我军战线拉得太长,各线战场的连接点又太少所造成的!”

周总理的话让毛主席愣了一下,又一次查看地图,思考良久后突然说道:“不好!恩来啊!快给彭老总发电报,让彭老总一定要注意铁原这个地方,这可是我军东西线战场唯一的连接点啊!”

彭德怀收到毛主席的电报后,加强了对铁原附近的注意,果然在铁原附近发现了美军的踪迹,彭德怀急调离铁原附近休整的第63军,前去阻击美军的前进。随后长达15天的铁原保卫战打响,63军以顽强拼搏的精神,胜利完成阻击任务,毙伤美军1.5万余人,粉碎了李奇微摧毁志愿军后方补给基地和交通线的企图。

毛主席继续思考着破敌良策,说道:“如今看来,常规的突围战术很难打破美军设下的包围圈,只有搞点不一样的战术,才能有希望突围成功。置之死地而后生!美军能够迂回穿插,我军就可以反穿插,反其道而行,直接反穿插到美军正在运动的部队之间,这样一定能打破敌人的包围圈!”


之后,毛主席将思路整理成电报内容,发给了彭德怀。首先救援部队放弃救援,改为穿插接应;包围圈内的部队立刻寻找敌人部队运动间隙,全线进行反穿插迂回,不必拘泥于穿插方向;还可出其不意往回攻击,拉扯敌方防线,打乱敌人的部署。毛主席的这个出其不意反穿插,创新十分大胆,后来的结果也证明,毛主席的这个战术效果十分成功。

彭德怀收到主席的电报后,茅塞顿开,也走出了以前固化的思考方式。领会了毛主席的核心部署,总结制定出放弃救援,以攻代守的作战计划。

突然间,我军的行动就让范佛里特摸不着头脑,志愿军在美军运动间隙中穿插迂回,甚至向美军腹地发起攻击。一时间草木皆兵,处处有战事,搞得美军一片混乱。而其它战线部队集中全部精力,对联合国军发起了猛烈反击。这样一来,美军既要重兵围困志愿军东线的十万部队,又要防止其他战线被志愿军突破,压力巨大。

反穿插战术打出来以后,效果甚好,成功化解了朝鲜战场上的危险情形。也让美军意识到,即使拥有很大的优势,也不能打败志愿军。随后朝鲜战争总体局势进入了运动战、拉锯战的阶段,此次战役也为后期停战谈判,打下了良好坚实的基础。


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任何细节与战机的把握,都可能改变战局的局势。毛主席能够提出反穿插、以攻代守的战术,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建立在极高的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情况下,所得出的结论。

这一次毛主席的反其道而行之,置之死地而后生,不仅拯救了10万志愿军战士的生命,更是挽回了朝鲜战争的局势。毛主席对朝鲜战争局势的把握,着实让人佩服。以往的历史多次证明,每在最危急的时刻,远在千里之外的毛主席总能以高超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军事指挥艺术,拯救志愿军于危难之中,更让世人见识到了伟人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