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给慈禧梳头的太监,因涉政被处死,梁启超却为何称他为烈士?

2020-09-12 17:05:05



太监也称宦官,原是一种官职,后来逐渐演变成专门侍候皇室成员的下人。明朝时期,太监权势日增,甚至出现了干政,扰乱朝纲的情况。诸如冯保、魏忠贤、汪直、刘瑾等人。

到了清朝,沿用了明朝制度,但明朝宦官之祸严重,所以,清朝在宦官这块管理的比较严格,曾多次调整。但唯一不变的是,太监严禁涉政。

提到清朝的太监,很多人可能想到顺治时期的吴良辅,慈禧时期的李莲英、安德海、小德张等人,因为他们当时都算是统治者身边的红人。

但慈禧时期,还有一位太监,与李莲英他们不同,虽也是跟前的红人,但此人却爱国忧民,最后因敢于谏言,被拉到菜市口刑场处决。


此人名叫寇连材,原名寇成元。虽生在农村,但家境也算小康。父亲叫寇士通,有点文化水平,粗通文墨,性格直爽,好打抱不平,常常为穷苦百姓出头。在父亲的熏陶下,寇连材也读过几年私塾,性格耿直,也曾读过一些维新派、洋务派的一些文章书籍。

15岁的时候娶有一妻,生了3个孩子。后来父亲为帮朋友出头,和一财主打官司,岂料财主家里有人在官府当差。最后官官相护,不仅打输了官司,还被人反告,财主还乘机抢走了寇连材家里糊口的田产。寇士通愤懑难平,最终卧病不起,含恨而死。

横祸接踵而至,寇连材为了生计,最终决定到北京寻找出路。后来在一个太监的介绍下,寇连材净了身子,进皇宫做了太监,负责给慈禧太后梳头。因为聪明能干,做事认真仔细,甚得慈禧的喜欢。“侍西后久,颇得力”。

后来更是历任奏事处太监、会计房太监等内廷要职。可见在慈禧的眼里,这个小太监还是很值得信任的。当时虽然皇帝是光绪,但真正的统治者却是慈禧,光绪只是一个傀儡。

20多岁的寇连材为人机灵聪明,做事细致,慈禧很信任他,便将他派到光绪身边当差伺候。名义上是伺候,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在监视光绪的一举一动。

寇连材早年读了几年书,也接触过维新派和洋务派的一些文章,思想。从内心上来说,他还是很支持光绪皇帝的变法,救民于火,图强救国,但对光绪的处境也十分同情和无奈。

所以他并未将光绪的一言一行报告给慈禧,相反,对慈禧铺张浪费,奢侈享乐的作为十分不满。也曾多次向慈禧劝谏,但都遭到呵斥。

可能慈禧自己都没想到,伺候自己梳头的寇连材,为何敢向自己谏言?但尽管如此,慈禧还是念其“少而贱”不去追究,只是对他严加痛斥。

1894年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马关条约》。当时康有为与梁启超等人集结603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提倡变法维新,此事件也称“公车上书”事件。


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保守派,坚决反对变法,除了赔款,就是一味的搜刮,供自己享乐,置国家与人民不顾。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慈禧“别令太监李莲英及内务府人员在外廷造谣言,称皇上之失德,以为废立地步。又将大兴土木,修圆明园以纵娱乐。君(寇连材)在内廷大忧之,日夕皱眉凝虑,如酵如痴”。

寇连材眼见于此,忧患民族和国家的危亡,整日忧心忡忡,最终下定决心,以死向慈禧进谏。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初十,西后(慈禧)方垂帐卧,君(寇连材)则流涕长跪榻前。西后揭帐叱问何故?君哭曰:国危至此,老佛爷即(使)不为祖宗天下计,独不自为计乎?何忍更纵游乐生内变也!西后以为狂,叱之去。

寇连材跪在慈禧的床前,痛哭流涕。慈禧被一阵哭喊声惊醒,怒问道:哭什么哭?我还没死呢!寇连材边哭边说道:如今国家面临危难,老佛爷即使不替祖宗和天下人打算,也该为自己打算,怎么还能贪图享受,难道不怕发生内乱吗?慈禧以为寇连材疯了,在疯言乱语,于是呵斥他滚出去。


慈禧自己都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梳头太监,竟也敢对自己说出这样“不敬”的话,莫不是疯了?

寇连材眼见还不行 ,便决心以死书谏,试图唤醒这个老佛爷。于是请了5天假,回家和亲人诀别,再将记事册交给弟弟保管。回到宫里后,又将部分积蓄二一添作五,分给了下面的小太监们。

做完这些事后,2月15日,寇连材便将早已写好的奏折,递交给了慈禧。谁知慈禧一看,尤为大怒,当即派人将寇连材抓了起来。但始终都不敢相信,这是自己很宠爱的梳头小太监一人所写,便怀疑背后定有人指使。

于是责问道:“汝之(奏)折汝所自为乎,抑受人指使乎?”

寇连材回答得斩钉截铁:“奴才所自为也!”

慈禧还不相信,便让寇连材口述奏折内容,谁料寇连材回答的几乎一样,滴水不漏。慈禧实在想不通,一个梳头小太监,怎么会有如此大的胆子,敢向自己问责?


不禁怒火中烧,问道:“本朝成例,内监有言(政)事者斩,汝知之乎?”

寇连材答:“知之。奴才若惧死,则不上折也。”

慈禧问寇连材,可知内监人员讨论国事者,当斩?寇连材回答说知道,如果怕死,就不会上这一道奏折。

最终慈禧以“内监言事者斩”的朝例,加上“私通宫外,泄露宫内事”的罪名,将寇连材移交刑部,择日处决。


至于寇连材折子里究竟写了什么内容,我们无从得知。但有人曾在清宫档案里看到《寇连材死谏折》,据说有10条内容,大概就是让慈禧归政光绪;不修圆明园和幽禁光绪;不动用军费去修建颐和园;赎回被割地,宁赔款 不割地;皇上没有子嗣,应早日立贤等等。

从这份内容来看,虽然寇连材身份低微,只是一个梳头太监,但他爱国忧民,敢于抗争腐朽的封建势力,不畏生死。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十七日,寇连材被押到北京菜市口刑场处决。据一些目击者回忆,寇连材临行前,“神色不变,整衣冠,正襟领,望阕九拜,乃就义”。还坦然地说:“如此足千古了!”

梁启超甚至还作《烈宦寇连材传》,附列于《戊戌政变记》之后,赞扬他是“烈士”,并感慨道:“寇监不朽矣!”

参考资料:《戊戌政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