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曾经被唐帝国灭国的西突厥人,为何西迁之后就成为了一方霸主?

2020-07-04 18:00:40

引言

土耳其人原本为西突厥人中的一个分支,起初一直在中亚地区活动,曾一度建立起较为强盛的政权。然而到了公元657年时,因西突厥与唐帝国之间的关系破裂,遭到了唐代名将苏定方的围剿,西突厥人建立起来的政权便因此灭亡。战后,一部分并不想归降于唐帝国的西突厥人选择远离中亚地区,举族向西方迁徙。从此之后,土耳其人的祖先便将西亚地区视为自己的根据地。

西突厥汗国地理位置图

到了公元13世纪初期,土耳其人不得不再次放弃生活了百年的土地,继续向西部运动,这是因为蒙古人的势力正在不断向西亚渗透。当土耳其人来到小亚细亚地区之后,才终于安定了下来。

但随着蒙古人的扩张,小亚细亚地区也变得不再安全。因此土耳其人向塞尔柱突厥人抛去了橄榄枝,希望能够得到庇护。同为游牧民族的塞尔柱突厥人很快就应允了土耳其人的要求,并在小亚细亚地区规划了一片土地供土耳其人生活,条件是土耳其人要为其镇守边境地区,防止拜占庭人的突然袭击。或许塞尔柱突厥人永远不会想到,这个曾经依附于自身的弱小民族,最后竟然建立起了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

大破西突厥的唐代名将苏定方


奥斯曼一世率领土耳其人脱离塞尔柱突厥人的控制并获得独立地位

受蒙古人西征的冲击,塞尔柱突厥人所建立起来的罗姆苏丹国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中走向衰落。与此同时,土耳其人在奥斯曼一世的带领下开始崛起,通过武力征服的方式夺取了许多罗姆苏丹国的领地。

对于塞尔柱突厥人来说,奥斯曼一世的行为和叛乱没有任何区别,但此时的罗姆苏丹国早已经失去了平定叛乱的能力,所以在公元1289年时,苏丹不得不承认奥斯曼一世政权的合法性,那些被后者夺取的土地也以采邑的名义"敕封"给了奥斯曼一世。

领导土耳其人走向独立的奥斯曼一世

公元13世纪末期至14世纪初期,罗姆苏丹国走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国内军阀割据自立的现象层出不穷。同年,奥斯曼一世公开与苏丹决裂,建立起了土耳其人的国家,也就是后来奥斯曼帝国的雏形。对此,对此,新疆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阿米娜在《试论罗姆苏丹国的建立对小亚细亚的影响》一文中曾经提到:

“在以后几年中,小亚细亚除了西北角一块地方外,全部受到突厥军队的窜犯···塞尔柱国家的东半部仍几十年在蒙古人统治之下,并且继续向大汗纳贡,但在西半部以及新近获得的更西地区,突厥人宣布独立,而且很容易地保住了独立。有些强有力的首领逐渐把许多小的领地合并成了几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加齐公国,即埃米尔国。那时奥斯曼在厄斯基色希尔附近所建立的一个国家是微不足道的,最后,它征服或吞并了所有其他国家···”

西突厥人的后裔土耳其人

在笔者看来,奥斯曼一世所建立起来的国家更像是部落集合体。奥斯曼一世一直致力于带领土耳其人脱离罗姆苏丹国的控制,并扩大生存空间。此时的他并没有时间也并没有思考过要建立起一个封建等级制度,所以此时的奥斯曼一世更像是部落共主,土耳其人也依旧处于军政合一的简单社会组织之中。

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虽然奥斯曼一世夺取了许多罗姆苏丹国的土地,但却并没有做到将后者完全吞并。事实证明,当时的土耳其人还并没有这样的能力,甚至没有把握战胜从罗姆苏丹国分裂出来的诸多小国。不过这并不影响奥斯曼一世在土耳其历史上的重要性。毕竟如果没有他的领导,或许土耳其人会同塞尔柱突厥人一样,在蒙古人的打击下快速走向毁灭。

罗姆苏丹国极盛时期的疆域图

乌尔汗继位,掀起对外扩张运动

公元1326年奥斯曼一世因病去世,临死前指认其子乌尔汗为土耳其人的下一代首领。当时的欧洲盛行在国王死后,其继承者平分王国领土。乌尔汗本想效仿西欧人的做法将国家一分为二,和自己的亲兄弟阿拉丁·帕夏共同统治,然而却遭到了阿拉丁·帕夏的严词拒绝。

不仅如此,阿拉丁·帕夏还拒绝接受乌尔汗的任何赏赐,仅仅索要了一个小部落的征税权维持生计而已。虽然最终乌尔汗还是让阿拉丁·帕夏进入了政治核心,并统领整个土耳其人的军队,但这兄弟二人没有因对权力和财富的争夺而兵戎相见就已经十分难得了。

奥斯曼一世的继承人乌尔汗

在阿拉丁·帕夏的建议下,乌尔汗决定组建一支常备军,为以后的军事扩张提前打好基础。为了扩大兵源和提升军中的单兵素质,乌尔汗还招募了许多周边部落和国家的战士。

在此之前,土耳其的军事制度为征兵制。在爆发战事时,符合征兵条件的土耳其人就必须披甲上阵;当处于和平时期时,这些士兵又会继续从事生产,这样做的弊端就是军事力量一直无法得到质的提升。

早期奥斯曼土耳其的军队

在常备军组建完毕并完成训练之后,乌尔汗终于具备了发动对外扩张运动的基础,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与奥斯曼公国紧紧相邻的拜占庭帝国。此时的拜占庭帝国已经非常虚弱,甚至无法将土耳其人堵在国门之外,很快帝国内的多个大城市就遭到了乌尔汗的劫掠,不过此时的乌尔汗还没有能力一口气吞下整个拜占庭帝国。

到了公元14世纪中后期,拜占庭帝国的大部分领土已经都在漫长的时间里被土耳其人一点一点蚕食掉了,对此帝国皇帝约翰五世拿不出任何解决办法。因此,约翰五世选择以联姻的方式与乌尔汗缔结同盟,将帝国的命运寄托在土耳其人的身上。可惜的是,第二年乌尔汗就不顾两家的姻亲关系,再一次对拜占庭发动了侵略战争,好在这次拜占庭军队击败了土耳其人。

印有拜占庭帝国皇帝约翰五世形象的银币

公元1359年,七十余岁高龄的乌尔汗病逝。在乌尔汗先前的努力下,奥斯曼土耳其已经在亚洲站稳了脚跟,且势力正在逐渐向欧洲大陆渗透。同年,其子穆拉德一世继位为王,在父亲的基础上继续向西方扩张。对此,《Encyclopaedia Britannica》(大英百科全书)一书中曾经提到:

"Murad ascended the throne in succession to his father, Orhan. Shortly after Murad's accession, his forces penetrated western Thrace and took Adrianople and Philippopolis and forced the Byzantine emperor John V Palaeologus to become a vassal··· In 1371 Murad crushed a coalition of southern Serbian princes at Chernomen in the Battle of the Maritsa River, took the Macedonian towns of Dráma, Kavála, and Seres, and won a significant victory over a Bulgarian-Serbian coalition at Samakow ."

(译文:穆拉德继承了父亲乌尔汗的王位。登基后他的军队就渗透到了色雷斯西部,占领了阿德里亚诺和菲利浦波利斯,并迫使拜占庭皇帝约翰五世帕里奥洛古斯成为附庸···1371年,穆拉德在马里察河战役中,在切尔诺曼粉碎了塞尔维亚南部王子的联盟,占领了马其顿的德拉、卡瓦拉和塞雷斯等城镇,并在萨马科大胜保加利亚—塞尔维亚联盟。)

进一步扩大奥斯曼领土面积的第三代君主穆拉德一世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穆拉德一世的扩张运动还是非常高效的。不到三十年,他就已经将奥斯曼的领土面积扩大了几倍有余,不仅多次击败了欧洲国家组成的联军,还进一步打击了拜占庭帝国,使其不得不放弃之前和奥斯曼之间平等的外交关系,转而向奥斯曼称臣纳贡。可惜的是,在一次西征活动中,穆拉德一世不幸死于一场刺杀活动中。

在笔者看来,奥斯曼土耳其的领土面积之所以能够得到成倍扩大,最大的功臣并不是乌尔汗和他的继承者,应当是阿拉丁·帕夏。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还并没有一个完整的国家的概念,且尚未从部落联盟制从走出来,所以乌尔汗想要将奥斯曼土耳其的控制权一分为二应当不是为了试探阿拉丁·帕夏的野心。也就是说,乌尔汗确确实实是想要与阿拉丁·帕夏共治的,这也符合当时奥斯曼土耳其的社会背景。

无论是西方史还是中国古代史都不止一次的告诉我们,分裂永远都是弊大于利的。如果当时的奥斯曼土耳其因乌尔汗一人的意愿就分裂为两大部分,两个分裂的王国或许还会因对利益的争夺而陷入无休止的战争之中。一旦这一结局成为现实,那幺奥斯曼土耳其就无法在后来颠覆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进而形成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雄伟帝国。

奥斯曼帝国极盛时期的领土范围

穆罕默德二世完成中兴,毁灭拜占庭帝国

在土耳其人击溃了由德国、法国、英国、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多国组成的十字军后,欧洲国家已经明显感到无法将奥斯曼土耳其的势力从欧洲驱逐出去,所以也变更了外交政策并转向全面防守。

由多个基督教世界国家组成的十字军联军

然而好运不会永远眷顾土耳其人,此后不久奥斯曼土耳其就开始快速走向衰落,社会危机也越来越严重,大有一副要直接走向灭亡的征兆。直到公元1444年穆罕默德二世的继位(当时的穆罕默德二世虽然没有正式即位,但已经成为帝国的实际统治者),才使奥斯曼土耳其的历史迎来了一个反转的机会。

穆罕默德二世继位后,先是重点解决了奥斯曼土耳其内部的社会危机和民族矛盾。在此之前,许多民族因土耳其人的扩张而被划入了帝国的统治之下。但当时的统治者并没有处理好民族关系,导致居住在帝国内的各个民族互相敌对、不愿融合。与此同时,因帝国的扩张进程放缓,导致经济也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现象,这些都是促使奥斯曼土耳其在公元15世纪初期走向衰落的重要因素。

奥斯曼帝国的中兴之主穆罕默德二世

在穆罕默德二世的努力下,这些问题都一一得到了解决,帝国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在内部问题都得到了安定的情况下,穆罕默德二世开始着手准备发动对外扩张运动。和他的先祖一样,穆罕默德二世的目标依旧是摇摇欲坠的拜占庭帝国。对此,芝加哥大学历史名誉教授Halil Inalcik(哈利尔·伊纳尔奇克)在《Mehmed II》(穆罕默德二世)一文中曾经提到:

"His mind was filled with the idea of the capture of Constantinople···Neither was his authority firmly established within the empire. But he was not long in showing his stature by severely punishing the Janissaries who had dared to threaten him over the delay of the customary gift of accession. Yet he reinforced this military organization, which was destined to be the instrument of his future conquests. He devoted the utmost care to all the necessary diplomatic and military preparations for the capture of Constantinople."

(译文:他脑子里满是夺取君士坦丁堡的念头···他的权威在帝国内部也没有稳固的确立。但他很快就显示了自己的地位,严厉惩罚了那些胆敢威胁他推迟按惯例赠送入盟礼物的人。随后他加强对军权的控制,这注定是他未来征服的工具。他极其小心地为夺取君士坦丁堡做了一切必要的外交和军事准备。)

电影中的君士坦丁堡

公元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亲率主力进攻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此时的他才刚满二十一岁,可谓是年少有为。穆罕默德二世深知君士坦丁堡的城防不可能会被轻易攻破,所以在战前就花费了大量时间打造最为先进的火炮。然而在实战应用时他才发现,这些火炮依旧无法撼动君士坦丁堡高耸的城墙。

在陆军攻击受挫后,穆罕默德二世要求土耳其海军前进至金角湾中,与陆军相互策应共同击破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当他提出这一设想时,几乎遭到了所有高级军官的反对。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穆罕默德二世的这一计划想要实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我们无法得知当时的穆罕默德二世承受了大的阻力,才劝服了各级军官向金角湾内调动海军;也无法得知,这些土耳其人是经历了怎样的千辛万苦才突破了拜占庭人安置在金角湾入口的防线。最终土耳其海军的三百艘战船,只有八十艘成功抵达了预定地点。

5月29日,在战船火炮和陆军火炮的轮番轰击下,君士坦丁堡的城墙终于损毁。穆罕默德二世随即调动最为精锐的预备队交替攻入城中,很快就对君士坦丁堡实行了军事占领。与此同时,苟延残喘了千年的拜占庭帝国也宣告了灭亡。

君士坦丁堡地理位置图

君士坦丁堡之战结束之后,穆罕默德二世对该城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改造,拆除了许多具有拜占庭风格的建筑物,同时建立起了许多具有伊斯兰风格的土耳其建筑。不仅如此,他还将此地更名为伊斯坦布尔,是为奥斯曼帝国的新都。

君士坦丁堡之战的胜利无疑是穆罕默德二世人生的光辉时刻,在此之前还没有多少人能够真正逾越过君士坦丁堡的防御工事。让他更为骄傲的是,曾经继承了罗马帝国光辉的拜占庭帝国亡于他的弯刀之下,这也让穆罕默德二世的名声立刻传遍了整个欧洲。与此同时,奥斯曼帝国也进入了一段高速发展时期。

需要额外提到的是,在拜占庭帝国灭亡之后,俄罗斯帝国的沙皇便自称是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也等同于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对此许多人应当都有所耳闻。这是因为在公元1472年时,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庭帝国的索菲娅公主为妻。但实际上在穆罕穆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后,历代苏丹也将自己视为拜占庭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继承者。或许在这些君主看来,将自己誉为"帝国的继承者"是彰显雄厚的国力和威严的一种方式。

君士坦丁堡沦陷后,圣索菲亚大教堂就被改造成了清真寺

结语

自乌尔汗继位开始,奥斯曼土耳其就几乎没有停止过扩张。虽然在公元15世纪初期时曾经放缓了扩张运动的进程,但帝国的领土面积却并没有因此缩水太多。即便如此,后世也并没有将奥斯曼一世和乌尔汗认定为奥斯曼帝国的缔造者,而是认为穆罕默德二世才是使奥斯曼帝国走向辉煌的第一人。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奥斯曼帝国确实是在穆罕默德二世统治时期才真正走向了繁荣。不仅领土面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文化艺术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

但是到了穆罕默德二世执政生涯的末期,奥斯曼帝国又一次出现了衰落的迹象。为了保障自己和后代苏丹的权力和地位,他允许继位的苏丹可以杀死具有潜在威胁的王室成员,这便激化了他与宗室亲贵之间的矛盾。到了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基本上已经被贵族集团所架空,帝国也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内乱之中,从而慢慢走向衰落。

实际上真正使奥斯曼帝国进入巅峰时期的既不是乌尔汗,也不是穆罕默德二世,而是公元1520年继位的苏丹苏莱曼一世。在苏莱曼一世的统治下,奥斯曼帝国的国力和影响力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一度让欧洲各国君主闻之色变。但是如果没有先前几代苏丹的努力,想来苏莱曼一世和整个奥斯曼帝国也不会有如此辉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