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中俄两国只可结伴不可结盟,历史上曾有3次结盟,都是惨痛的教训

2024-03-06 17:05:03

引言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中俄结盟的呼声由来已久。特别是最近几年,主张中俄结盟者搬出了一套一套的大道理。

似乎一结盟,美国对中国的围追堵截就立即土崩瓦解了。

先不说俄罗斯还有多少实力能够为中国分忧解难,仅仅从法理上来说,中俄结盟的可能性都没有。

2001年,中俄签订了一个条约《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确立了两国的关系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

这个条约2021年到期后,又延续了5年,所以,中俄结盟论可以先一边凉快去。

再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与彼时的沙俄和苏联,曾经有过三次结盟。

但是,中国都被沙俄和苏联耍了,下面就说一说这三次结盟,各位看了之后,内心就豁然开朗了。
一、结为军事同盟仅仅4年就侵略我国

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来势汹汹的农民大军把政府军打得东躲西藏,朝鲜政府立即向中国求救。

(网络图片)

作为宗主国,清廷发兵朝鲜帮助平乱。日本以保护日侨为名,也同时出兵。

中日随后因为在共同管理朝鲜上面没有达成一致,双方大打出手,大清北洋舰队被日本团灭。

清廷战败后,把台湾和辽东半岛,以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同时赔偿2亿两白银和向日本开放4个通商口岸。

辽东半岛本来是沙俄心心念念修建欧亚铁路企图经过的地方,沙俄看见辽东半岛被日本拿去了,内心十分不满。

(网络图片)

在会同美英得解决日本侵占大清领土和赔款事宜的时候,沙俄假意帮大清说话,说日本应该归还辽东半岛。

日本迫于英法德俄的压力,大清花3千万两白银从日本手中赎回了辽东半岛。

大清拿到辽东半岛后,沙俄在1896年4月提出了亚欧铁路经过辽东半岛的建设方案。清廷看出了沙俄计划控制中国的企图,直接否定了这个方案。

沙俄铁了心要中国地盘了,第二个月就盛情邀请李鸿章参加尼古拉二世的登基典礼。

(后来改道的连通欧亚的西伯利亚铁路)

李鸿章到了俄国,俄国按照国家元首的礼仪接待了李鸿章,李鸿章有些飘飘然。

酒酣耳熟之后,沙俄外交大臣趁热打铁拿出事先拟定的《中俄密约》草稿,同李鸿章进行“借地接路”密谈。

李鸿章看完后,有些犹豫,这不是之前清廷已经否定了的方案吗?

李鸿章随后一字不改地就把《中俄密约》草稿发给了清廷,清廷让李鸿章在沙俄签约。

(李鸿章)

该密约有六条,核心的两点就是中俄结成军事同盟和借地接路。

但是四年后,英法德日美意澳侵略中国时,沙俄撕毁同盟条约,加入了侵略者行列。

俄军先在海兰泡残忍地杀害了中国几千人后,又推进到江东六十四屯,砍杀枪杀了中国无辜民众一万多人。

到10月份,俄军几乎把黑吉辽三省全部抢到手中,所到之处,烧杀掠夺无恶不作,把木材、卖炭和金矿等等一车又一车地拉回国。

(二战三巨头漫画)

俄国还想一劳永逸地霸占东北三省,要求签一个条约合法化,在清廷的努力和其他列强的干预下,才不了了之。

1922年,沙皇被推翻,其它什么都变了,只有专坑盟友这点没改变。

二战时期,如果说日本是豪夺中国,那么,苏联就是巧取中国,本质上都是侵略行为。
二、以加盟的名义侵吞我国土地

二战打到1944年,6月份,日本空军几乎全军覆没,10月份联合舰队也荡然无存,12月份,希特勒惨败。至此,协约国战败已经成为定局。

(合影)

第二年,英国不想过问亚洲战场,美军担心美国死太多人会引起国内民众反对。

罗斯福和丘吉尔在2月份把斯大林叫到雅尔塔,让苏联在亚洲给日军最后致命一击。而且从同盟国的战区分工来说,苏联战区本来就包括了我国东北和朝鲜地区。

也就是说,按照二战各战区目的,苏联能名正言顺在我国东北和朝鲜攻打日军。

但是斯大林也不是傻子,顺势在雅尔塔漫天要价。

(我国的第一大岛是库页岛)

斯大林提出的第一个要求是,战后北方四岛的所有权让给苏联。但是斯大林接下来提出的要求就十分过分了。

斯大林提出让外蒙古独立,苏联提的这个要求,还有些遮遮掩掩自己企图占领中国领土的野心。

而当时的罗斯福和丘吉尔并没有吱声,因为苏联提的这些要求,根本不会损害他们的利益。所以斯大林便得寸进尺提出了第三个要求。

中国境内的南满、中长铁路由中苏共管,苏联利益优先,这是中国境内的铁路,你苏联凭什么来共管,而且还利益优先。

(合照)

苏联租借旅顺港,大连港开放为国际港,库页岛给苏联。

这三点已经是赤裸裸地抢占中国了,罗斯福和丘吉尔依然没有反对,出卖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就这样签订了,而中国还毫不知情。

苏联拿到了自己想要的,才同意出兵在我国东北攻打日军。苏联随后便通过西伯利亚这条欧亚铁路,把军队拉到了东方来。

苏军拉到东方后,并没有立即投入战斗,而是先跟蒋介石谈判。毕竟苏联的要求实在过分,就算是老蒋,也不能随意答应这些卖国的条例。

(蒋介石)

而斯大林一向都不是善茬,他清楚明白老蒋的弱点在哪里。斯大林明确表示,虽然日本已经是战败无疑,但是国民党还是没有实力,将日本赶出中国;而且蒋介石不愿意合作的话,苏联还可以和中国共产党谈谈嘛。

老蒋一听,咬牙切齿答应了苏联的过分要求。

但是斯大林却没有立即派兵援助中国,而是在美国向日本扔了两颗原子弹之后,中国代表在14日前往苏联,正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后,苏联才正式向日本宣战。

第二天,日本正式宣布投降,剧本到这里似乎已经结束了,苏联也用不着再攻打日本了。

(网络图片)

如果真正按照这样演下去,苏联就十分尴尬了,已经到嘴边的几块肥肉也无法吞下去了。

视土如归的苏联肯定不会这么做,反而可劲地进攻日军,表演给全世界看。《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内容,直到1946年元月份才传到国内。

而这个月月底,也是苏军完全撤出我国东北的最后期限,但是苏联却以撤出后,以防该地区会被占领为借口,赖在东北不走了。

国民党的委曲求全,再加上之前的种种,于是中国人愤怒了。2月22日,两万多重庆师生走上街头,让苏联滚回去的呼声响彻云霄。

(抗议)

24日,成都师生走上街头声援重庆,随后,全国各地爆发了更大规模的声援重庆学生运动。

在中国学生强大的示威游行压力下,苏联才在3月7日把部分苏军撤回苏联,然而我国领土却一直没有收回来。

中苏第二次同盟,苏联侵占了我国这么多领土应该满足了吧?不,看了第三次中苏同盟,你就会发现,苏俄就是一条喂不饱的狗。

(周总理在苏联签约)

三、成为盟友后下狠手包围中国

客观地说,苏联即使是履行二战义务,在我国东北攻打日军,也应该得到一定的好处。

但是这种好处,应该是从战败国去获取,以及由我国自愿给予,苏联却采取了同日德同样不齿的手段获得。

赶走日本鬼子后,我国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最终成功解放并建立新中国。新中国一成立,决定废除以前所有的不平等条约。

经过中苏双方协商,中苏关系也应该进入新的历史阶段。1950年,两国决定签署新的同盟条约。

(毛主席和斯大林)

2月14日,新的条约签订,新条约没有收回外蒙古、库页岛,但是收回了大连、旅顺和中长铁路,还拿到了3亿美元的贷款。

协议签订后,苏联开始对中国进行援助,资金、技术和专家陆陆续续进入我国。整个援助计划有156项,涵盖了工农交科文5个领域。

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南京、武昌长江大桥、成南、成昆、广昆等铁路,都是在苏联援助下建立起来的。

尤为可贵的是,苏联帮助中国人民大学编写了一百多门学科的教材,把156个项目的技术资料免费送给了中国,同时派遣了5千多名技术人员来中国指导。

(访华)

如果按照这样的剧本走下去,我国也会投桃报李,中苏关系确实也能够翻开新篇章。只是动机不纯的开始,不会带来好的进程和结果。

苏联援助中国的动机,在斯大林时期,不过是让中国成为自己的小弟而已。而赫鲁晓夫上台后,动机就越来越不纯粹了,不仅想从大哥变成大爷,还想直接控制中国。

1958年,赫鲁晓夫访问中国,这种野心彻底暴露出来。

(毛主席与赫鲁晓夫)

在台湾、西藏和中印边界问题上,赫鲁晓夫有些拉偏架。我方对此给予了纠正。

随后,赫鲁晓夫提出在我国境内共同建设长波电台,苏联出技术资金,我方出固定资产和人员。

电台的所有权归苏联,双方都有使用权,苏联优先。中国没有同意,赫鲁晓夫又提出在我国南方成立联合舰队,由苏联指挥。

这不是引狼入室吗?我方更不会答应,因此双方这次谈崩了,赫鲁晓夫回去之后,就制定了一个4面包围中国的计划。

(勃烈日涅夫)

赫鲁晓夫撕毁盟约,停止对我国的援助,撤走了技术人员和相关设备,并要求中国立即偿还援助款、购买军火贷款等共计86亿多美元。

彼时我国正好遇上自然灾害,但是还是咬紧牙关在1962年把这些钱还上了。我国这边前脚把钱还清,苏联后脚就教唆印度同中国开战。

没想到印度不经打,一个月时间就败下阵来。苏联不甘心,在蒙古和中苏边境大量增兵,准备亲自下场。

1969年,苏联侵略我国珍宝岛,不仅没有讨到便宜,还被我军缴获了一辆T-62坦克。灰头土脸的勃烈日涅夫赶紧拉拢我国东边的日本,计划成立亚安组织制衡我国。

(网络图片)

日本没有答应,勃烈日涅夫觉得自己这张老脸以后在国际上没法混了,便把数百枚核导弹瞄准了中国。

后来,在中美联手下,苏联最终没有实施罪恶的核打击中国计划。没咽下这口气的苏联,在1979年决定双线围堵我国,这一年离中苏同盟条约还有一年到期。

在我国西面,苏联亲自下场入侵阿富汗,希望通过阿富汗堵死我国西面;在我国南方,苏联支持指使越南同中国开战。

(结伴不结盟)

越南比印度更不经打,我军半个月就拿下大凉山直指河内,但是我军随后就撤回了。而苏联自己却深陷阿富汗,并最终把自己给拖死了。

我国在第二年盟约到期后,决定不再续约,并在2001年同俄罗斯签订了新的不结盟条约《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中国同俄国三次结盟,都是血泪教训。即使要共同对付美国的围追堵截,结伴不结盟也许才是更加灵活和更加有效有力的方式。

(中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