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甲午战争中,被日军俘虏的中国军人是什么下场?

2024-01-17 17:05:07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赛艇队长

策划:赛艇队长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000字 阅读需要10分钟

去年年初的时候,有一个在日本的留学生去给甲午战争中去世的中国战俘献花。

◇ 甲午战争中清军战俘在日本的墓地

这些人在甲午战争中被日军俘虏,关押期间病死,所以日本人把他们就地埋葬,墓碑的周围还为了一圈砖,意思是人死了还要蹲监狱,有点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死时候“棺木涂满黑漆,箍三道铜锁,与原籍村口砌转停放,不得下葬“的意思。

在我的专辑《近代中国海军》里,甲午战争是占篇幅最大的一块,这场战争具体经过和影响我在这个专题中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在这儿不多说,今天想多说点的是这场战争中鲜为人知的部分。甲午战争中的双方战俘都是什么结局?

先说被清军抓获的日本俘虏,在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俘虏的地位极其卑贱,“俘”乃军之所获,“虏”为奴仆也。

在传统中国的文化环境里,俘虏是可以随便处置的对象,自古以来“屠俘”,“屠城”都是顺理成章,处理起来丝毫没有罪恶感。在甲午战争中清军就在各地发布告鼓励清军杀敌,平壤战役时左宝贵军中曾发悬赏状,缴获一杆洋枪赏银12两,上缴一颗日军首级赏银30两。

◇ 在古代,大量降卒除非能有胃口消化,不然对自身来说不仅是一个沉重的包袱,而且随时可能面临降卒临阵反叛。虽然自古杀降往往被认为不仁不义不祥之举,但在现实战争中,降卒往往没有什么好果子吃。图为电影《投名状》剧照

这种悬赏令还是古代那种“重赏之下有勇夫”的逻辑,但中世纪军队面对现代军队,你是怎么赏也无法抹平这层战斗力差距的,最后清军在战场上屡战屡败,萌发出变态的复仇意识,士兵个体开始用杀戮来泄愤。

不管是清军文书还是日本随军记者,都提到过清军虐杀战俘的记录,比如说第二军的随军记者在进军旅顺的时候就提到过,沿路发现几具被剁碎的日军尸体,尸体身上有绳子,很显然是被俘之后才被大卸八块的,这些战友的惨状被日军看到,一方面令他们恐惧,另一方面更是刺激了日军的仇恨,这也成了后来旅顺大屠杀的原因之一。

◇ 日本浮世绘中的日军军官问讯清军俘虏的场面

◇ 日军救治清军战俘的照片小川一真/摄

相比之下当时的日军对俘虏就相对文明一些,他们在1886年加入了国际红十字会,履行文明战争的职责和义务。1894年8月1号中日两国宣战,3天后明治天皇就颁布了敕令,日本境内的中国人,只要是从事和平行业,身体和财产都受法律保护,日本民众不得骚扰,一旦骚扰就被视为违法。8月底,陆军大臣大山岩公布战俘处理规则,把日本国内寺庙设置成战俘收容所,并规定每日生活费标准。在马关会谈期间,日本又在辽东半岛的日军占领地设置战时收容所,俘虏待遇和国内的一样。

日本人这么做也是有自己的利益考量,他们经过明治维新这么多年,为了向国际社会证明,我们现在也是文明国家,既然是文明国家,那就和大家一样优待俘虏。不过,日本走向文明的过程里没有观众,这显然是不划算的。为此日本前外相青木周藏被“下放”到英国和德国担任公使,在担任公使期间,青木周藏还承担一个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就是影响欧洲舆论。因为欧洲是当时世界文明中心,只要能对欧洲舆论产生影响,那日本在步入文明国家的过程中,就不缺“观众”证明。

当时很多西方媒体向中日两国提交随军采访申请时,两国政府和军方都不批准。但在青木的推动下,日本军方最后同意西方媒体随军,所有日军部队中有100多位随军记者。

◇ 平壤日军野战医院,为清军战俘提供医疗帮助

◇ 在平壤战役中俘虏的清军士兵

与此同时,日本在战争中也做了很多新闻策划,比如组织西方媒体看日军怎么优待俘虏,如何照顾战地的百姓等,像是在威海卫战役结束后,刘公岛5000多守军悉数向日本联合舰队投降,日军在英美记者面前,给每位战俘都进行一遍体检,并通过船只运到岸上进行遣散释放。这一套也确实有效,一些英国的国际法专家就说过,甲午战争是日本走向文明的标志之一。

那么实际上清军战俘的生活真的如此么?恐怕不见得,甲午战争第一仗是丰岛海战,在“济远”号逃跑、“广乙”号重伤退出战场后,运输舰“操江”无力抵抗,成了日军的战利品。“操江”舰舰长王永发以下72名海军官兵是那场战争中最早一批成建制被俘虏的中国军人。

◇ “操江舰”被俘官兵抵达日本

当这些战俘到达日本后,日本人不将他们直接关入监狱,反押着他们在佐世保的各条街道游行,且召集民众围观,这让随船一起被俘的外国顾问,丹麦人弥伦斯感觉到莫大的耻辱。

但因为他是洋大人,所以在提出建议后很快就从集体监狱转移至单人监狱,且可享受“每日之餐较前略好,门不加锁,得以散步”的特殊待遇。如此这般关押了十天后,弥伦斯被释放,条件是他承诺在中日战事未结束之前,不前往高丽,也不前往上海以北的中国各地。

根据清军战俘的记载,普通俘虏的生活比洋大人差远了,他们是“一日三餐,入口者无非霉烂萝卜。数月间遍身尽是腌脏衣服。似僧而有发,如道而无冠。月暗风凄,频洒思家之泪。”简单来说便是:有饮食和衣物但质量很差;会遭遇人格上的侮辱,但无须被迫从事苦役。

◇ 北洋海军“操江舰”被俘清军官兵八十余人列队被押入佐世保镇守府监狱

在此基础上,日军还会为患病战俘提供一些医疗救助,允许战俘传递书信,给死者提供墓地安葬。这些行为虽然不算虐俘,但绝对不算对俘虏好,不过对于不了解国际公约的清军士兵来说,这些已经是难以想象的待遇了,毕竟日本俘虏都是要被剖腹剜心,剁成肉沫的。

所以这些清军俘虏“惊异之下落泪者有之,合掌作揖施谢者亦有之”,不被杀,不去干苦力就千恩万谢,从这个侧面,也能想象清军上下愚昧到什么程度。

除此之外,日本也在一些事件中彻底暴露出自己野蛮的一面,丰岛海战中日军公然违背红十字宪章,在击沉运兵船后不但不施救,反而对水里已经丧失战斗力的清军士兵射击,让一千多人葬身海底。

在平壤战役里,清军有500多人被俘,有一些战俘在深夜实施越狱,最终激怒了日军,他们对参与越狱的俘虏严加追究,有60多位参与者被日军集体砍头处死。要是按照国际法,战俘越狱肯定是要追究谁是主犯,谁是从犯,谁杀了看守谁跟着跑,不一样的犯罪程度判罚轻重肯定不一样,但你不分青红皂白把人全斩了,然后还自诩自己不是野蛮人,不虐待俘虏,那你是扯蛋。

◇ 在平壤战役中俘虏的清军士兵 小川一真/摄

在甲午战争中日军最大的罪行是旅顺大屠杀,日本第二军第一师团长山地原志下达对清军格杀勿论的命令,全城百姓收到株连,死伤有两万之众。这些行为无论怎么看都是赤裸裸的违反国际法,只是后来日本政府紧急采取危机公关,通过媒体大力将自己描绘成仁义之师,同时宣传清军如何残暴,日军所处决的不是俘虏或平民而是罪犯,再加上日军一直在想办法在随军记者面前摆拍,所以这些行为后来也就没人追究,不了了之了。

◇ 旅顺大屠杀

总的来说,日本通过甲午战争给战俘的待遇,确实让自己的国际形象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随着日本在亚洲崛起,以及后来连续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日俄战争、一战先后取得胜利,日本人彻底改变了“他国观”。

到了昭和时期,随着日本社会逐渐战狼化,彻底褪去了明治时期倡导的文明精神,不再把其他国家的认可看作是自己走向强大和文明的标准,而是自认大和民族是优于其他民族之上的优等民族,他国人都是劣等的野蛮人。而在对待俘虏的问题上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

◇ 南京大屠杀中,日方“百人斩”报道

◇ 巴丹死亡行军

他们相信,皇军对他国的军事行动那是为了东亚的未来,大和民族是未来东亚的领导者,他国民众和俘虏在他们眼里是卑贱的种族,根本就不是人。当然,英米鬼畜处处和大和民族做对,更该死。因此,当日本军人杀起这些“卑贱的人”和手无寸铁的俘虏,一点负罪感都没有,反而从心底升起“很有精神”的自豪感。

直到二战,日本以彻底的失败者姿态迎来了美帝的现代化改造,终于摆脱了身上了狼味儿,成为一个现代的正常的文明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