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位于缅北克钦邦的野人山和江心坡,是怎么丢失的?与乾隆有关

2023-12-28 17:05:03

文/万物君

近日缅甸内战引发了国人对克钦邦的关心,尤其关心野人山和江心坡是怎么丢失的,本文对此进行了梳理,以期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1

野人山,又叫克钦山、枯门岭或胡康河谷山。

很早的时候,野人山就居住着景颇族先民。唐代的时候,他们被南诏人称为“裸形蛮”、“野蛮”。生活在野人山南边甘高山的景颇先民被称为“祁鲜蛮”。生活在野人山东边高黎贡山的景颇先民被称为“高黎共人”。野人山东南有寻博城,生活着“寻博蛮”。

相关记载见于唐代樊绰所着《云南志》:

“裸形蛮,在寻传(应为寻博)城西三百里为巢穴,谓之为野蛮。”

“丽水城、寻传大川城在水东……丽水(伊洛瓦底江)渡西南至祁鲜山。山西有神龙河栅。祁鲜已西即裸形蛮也。”

“从腾冲过宝山城,又过金宝城以北大赕,周回百余里,悉皆野蛮。”金宝城即今天缅甸克钦邦境内的密支纳。

根据《南诏德化碑》的记载,南诏君主阁罗凤以永昌为据点向西开拓,“择胜置城”,以至于“城邑绵延”,对“寻博诸蛮”起到了震慑的作用:“裸形不讨自来,祁鲜望风而至”。

南诏时期的地图

阁罗凤“西开寻传”后,设置永昌节度和镇西节度,对当地各民族进行军事管制。镇西节度在永昌节度的西边,驻镇西城,后移驻丽水城(今密支纳南部),改为丽水节度。

根据《云南志》的记载,南诏设七个节度:“云南、拓东、永昌、宁北、镇西、开南、银生”,镇西为七节度之一,可见其重要性。

事实上,南诏在镇西(丽水)节度和永昌节度管辖的“寻博诸蛮区”设置了很多城市,主要有丽水城、安西城、宝山城、镇西城、摩零都督城等。它们与今日城镇的对应关系如下:

丽水城,克钦邦的达罗基

安西城,克钦邦的勐拱

宝山城,云南德宏卡场、苏典一带

金宝城,克钦邦的密支纳

金生城,克钦邦的青蒲

牟郎城,克钦邦的晚莫

门波城,克钦邦的昔董

镇西城,克钦邦的谬迪

苍望城,克钦邦的八莫

摩零都督城,克钦邦的蛮莫一带

广荡城,位于永昌节度区,在克钦邦的葡萄

可以看出,除了宝山城在云南德宏外,其它城市都在今日缅甸的克钦邦。相关位置请见下图。从中可以看出江心坡一带属于永昌节度区。
2

据统计,丽水、永昌两节度内城镇的数量为南诏辖境全部城镇数量的三分之一,其驻兵也占了三分之。何以如此?原因有二:

一、丽水节度区和永昌节度区位于吐蕃到南诏的交通要道上。常有“河赕贾客在寻传羁离”,河赕即南诏首都。另外,“往往有吐蕃至赕(此赕,即大赕,在野人山、江心坡一带,见上图)货易”。可见,吐蕃和南诏的商人都到“寻博诸蛮”的土地上进行交易,因为这里是吐蕃和南诏的交界地。

关于这条要道,通常认为是从西藏察隅县过大雪山,沿高黎贡山西侧的梅开恩江至永昌。既然如此,则“寻博诸蛮”当年从青藏高原到达丽水节度区和永昌节度区时,走的应该就是这条路。

二、丽水节度区有金矿。相关记载有很多。例如让俘虏去淘金:南诏攻破“弥诺国、弥臣国”后,“掳其族三二千人,配丽水淘金”。再如让当地土着淘金:据《云南志》卷七记载,“长傍川界三面山并出金,部落百姓悉纳金,无别税役、征徭”。最后,让南诏国的罪犯去淘金:按照南诏法规,“男女犯罪,多送丽水淘金”。
3

纵观伊洛瓦底江上游的“寻博诸蛮区”,只有在南诏国统治的时候,才最繁华。在此之前和之后,它都没啥存在感。

西汉时,“寻博诸蛮区”为哀牢国的边远之地。此时“寻博诸蛮”可能还没到达这里。

东汉时,中央政府在西南地区设置永昌郡,经历东汉、蜀汉、晋、宋、齐、梁各朝。“寻博诸蛮区”为其管辖,但也仅是偏远之地。

唐代时,南诏国“西开寻传”,设置政区并建立众多城镇,使其成为商贸交通要道和淘金之地。所以,此一时期,“寻博诸蛮区”最为繁华。

宋代时,“寻博诸蛮区”为大理国管辖,这里曾经存在的众多城镇早已被废弃,只剩乞蓝部一个聚落村邑羁縻遥控。乞蓝部属腾冲府,在今缅甸克钦邦西南部莫宁。

到了元代,情势稍好,盈江以西的区域有蒙怜、蒙莱、蒙光、云远几个路治。

16世纪,缅甸东吁王朝多次进犯,控制了木邦和孟养。1583年,明军大破缅军,收复被缅军占领的全部领土。1604年,缅军攻占孟养。1606年,木邦失陷。此后,孟养、木邦、孟密等地都处于缅甸控制之下。

但是,江心坡等地处于中国的里麻土司和茶山土司的控制之下。

1662年,康熙元年,清政府要求木邦、孟养与缅甸分开,并向他们征税。康熙13年(1691年)的《云南通志》记载了各夷府州交银数目:“木邦宣慰司银1400两......孟养宣慰司银750两”。

1758年,缅甸贡榜王朝攻陷木邦,此后又入侵各地。

1762-1769年清缅战争期间,清政府恢复对孟养、孟拱、木邦、孟艮、整迈等土司的统治。

1790年,乾隆80大寿,缅王入贺,乾隆封他为“阿瓦缅甸国王”。缅甸成为清帝国的属国。此时木邦、蛮暮等地已处于缅甸控制之下。

1793年,清政府正式承认木邦、蛮暮属于缅甸。此时,江心坡等地已经不属于清朝。

4

1885年,英国侵占缅甸首都阿瓦(曼德勒),1886年1月1日,英国正式宣布缅甸成为英女王领土。云南巡抚唐炯、驻英使臣曾纪泽等人担心英国威胁我国,要求收复八暮。八暮是缅甸商货汇集之地,是滇缅通商巨镇。英国不愿把八暮归还中国,“但允于大盈江北让一股归我,使我得到伊江,且得通于海”。

曾国藩之子曾纪泽

1886年,曾纪泽与英国达成协议:萨尔温江以东之地,并英国克缅时所得掸人之地归让与中国;伊洛瓦底江上立一中国码头;伊洛瓦底江为中英两国公用之江。

1892年9月2日,中英双方在英国外交部举行边界谈判,薛福成主张:以力争野人山为第一要义,至少须以伊洛瓦底江为界;伊洛瓦底江为公用之江;中国于伊洛瓦底江畔八暮附近设立商埠,征收关税。然而英国不愿意把伊洛瓦底江上游东边之地划给中国,并出兵占领腾越边境的昔马。清政府此时衰弱不堪,无力应对。

1894年3月1日,经过三年多的交涉,中英双方签订《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条约规定迈立开江和恩梅开江一带暂不划分。实际上,这一带明代是里麻土司和茶山土司辖境,清代恩梅开江以东小江流域属登埂土司管辖,根本与缅甸毫不相干。当时缅甸管辖最北之点为北纬25°24′的密芝那。

《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规定这一地区暂不划分,待将来查明稍详再定界线,为之后英国侵占这一地区埋下伏笔。
5

1910年,英国照会中国,将片马各村寨称之为“缅属”,将片马人民称之为“缅民”,要求中国撤出该地。并于当年12月,出兵侵占片马地区,驱逐中国居民,是为片马事件。

片马于1961年回归

当时正处于辛亥革命,清政府无暇顾及此事,饬令云南官员,要“审时度势”,不可“轻启兵端”。此后中英两国就此问题交涉多次,但英国立场强硬,要求必须以高黎贡山为两国界线,不过,英国人同时也承认片马、古浪、岗房三地确属中国,表示可以以“银钱相抵”。

1926年秋,英国人占领江心坡,并实施软化政策,派受过英化教育的土民潜入坡内宣传,告以此地非中国所有,中国不会出兵等语。土人久候中国援军不至,遂在英人积极煽动蛊惑下投顺。

1931年,国民政府内政部、外交部派尹明德作为中英会勘滇缅南段界务委员会的中国委员前往江心坡地区调查。在对野人山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后,尹明德建议中国的国界线应该西至印度边界的巴特开山。这条线后来被称作“户拱—巴特开山线”。

巴特开山线见缅北争议区

1941年,英国乘当时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所面临的危急情况,以封闭中国战时生命线滇缅公路作为压力,同国民政府于6月18日用换文的方式在佧佤山区划定了一条对它片面有利的边界,这就是所谓“1941年线”。

1942年10月,国民政府下令,此后以“巴特开山线”为中国地图的唯一正确画法。因此,此后各种中国地图,皆遵循了这一画法。但中方不仅没有实际控制该地区,也没有照会英国方面。

1948年,缅甸独立,江心坡为缅甸克钦邦的一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基本上以“1941年线”为准划定中缅双方领土。
6

做个小结:

一、缅北的野人山和江心坡一带,一直为中国所有。虽然有时候弃置不顾,但缅人从未出现过那里,他们统治的最北段也不过是在密支纳。

二、1793年,乾隆政府正式承认木邦、蛮暮属于缅甸,等于变相放弃了野人山和江心坡等地。

三、英国侵缅引发中国人担心英国侵滇,开始把注意力放到八暮、野人山一带。经过多轮谈判,1894年中英双方决定伊洛瓦底江上游一带暂不划分。然而,1926年,英国不守信用擅自出兵侵占江心坡等地。

四、1941年,英国在中国抗日战争危难之时,趁火打劫,同国民政府划定“1941年线”。

五、新中国成立后,基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基本上承认了“1941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