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1979年一副师长回国时被打黑枪牺牲!军区大怒:禁止越南百姓靠近

2023-12-10 17:05:03

就算背靠苏联,拥有精良的武器装备、训练有素的正规军队,越南还是被解放军给“收拾”了,这就是1979年的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

这次战斗中,在只有兵力优势的情况下,解放军仍然掌握着战场进退的主动权,给嚣张跋扈的越南上了一课。

可战争胜利之后,我军返程途中,意外突发。

就在我军回国的路途中,一名副师长竟然被“暗算”了。军区得到消息后大发雷霆,并且立下了一个规矩:不允许和越南人接触。

这究竟发生了什么?
副师长被打黑枪?

1979年3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用了十六天的时间完成了占领谅山的核心目标。而后中国做出重大决定:撤军。

为了安全撤离,解放军采取从前线到后方的顺序撤离,即后面的部队负责掩护前面部队后撤。

首批撤退的是最前线的46军126师,由其副师长赵连玉担任撤退总指挥。

撤退实际操作起来需要前面的撤退部队与后面的掩护部队密切协作:

撤退部队需要对后撤的沿路的地形进行侦察分析,制定周密的撤退计划,然后在掩护部队的配合下安全撤离。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撤退部队要扫清撤退路线上的所有安全隐患,比如埋伏的越南军队、布置的地雷等。

为此,每一段撤退路线副师长赵连玉都亲自带人进行侦察,并进行“障碍”清理。

在撤退到高平一带时,赵连玉发现他们撤回三四公里外的国境内只有一条路可走。

而这条路穿过茂密的山林,是越南军队埋伏的绝佳地点。

考虑到撤退路线的风险系数颇高,赵连玉决定增派兵力在沿线进行布防。

为了减少暴露的机会,赵连玉特意在夜里带领各连长进行实地侦察并讨论战略布防。

可就在大家集思广益,讨论布防战术的空挡,一声刺耳枪响打断了讨论。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突然倒下的副师长赵连玉身上。

副师长遇袭了!还在众人眼皮子底下!

这件事惊动了军区领导,领导下令一定要抓到打黑枪的人。

126师立即展开地毯式搜索,最终抓到了袭击副师长的人。

这个人原来在越南军队担任狙击手,退役后一直务农。彼时俨然一副人畜无害的农民模样。

军区领导得到消息后大为震怒,当即下令:撤退途中,禁止越南老百姓靠近!

经过这一次惨痛教训,再加上军区下达的命令,撤退部队开始提防一切越南军民。

对此,有人感慨:越南军队这是在战场上没有占到便宜,所以在解放军撤退时也要疯狂伏击,这是有多不甘心啊!

这种想法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至少从中越战场上看,越南军队虽然有苏联支援,武器比解放军先进,但确实没占到什么便宜。
在战场上教训一下越南

战前,中越双方的边境力量在数量上是解放军占优势(3:1),但如果从军队的训练素质和武器装备的先进程度看,解放军没有什么优势。

也就是说,解放军的优势在于人多,而这也反映出中国在这次自卫反击战中的战略指导总方针:人是胜败的决定性因素。

1979年2月反击战打响,这场战斗是总目标是给越南以军事震慑,让其停止军事扩张(从柬埔寨撤军),停止挑衅。

战时,中国军队分东西两路向越南发起进攻。

东路军队派出三支部队从龙州出发由三条不同的路线分别向谅山方向进攻,目的是攻下谅山。

西路军队派出三支部队分别从河口、文山、金平向老街进攻,目的是拿下老街。

但越南境内的山区地形给解放军的进攻带来了严重挑战:

当地地势崎岖不平,非常不便于解放军大部队及其机动车辆行进,而后勤运输补给部队的装备落后,又无法提供空运等高效运输保障。

面对这样的困境,唯一的办法就是大部队打散化成小部队行进,后勤运输回归畜力和人工。只是这样一来势必影响行军速度和进攻时效。

越南军队抓住了战机,采取了相应的牵制策略:

他们派出民兵和地方武装埋伏在边境沿线给解放军进攻制造困难,派正规军驻守谅山等边境省份的城市据点。

此外,越南军队将传统的地道战、丛林战与激光武器等现代化武器相结合,使得解放军进攻受阻,损失惨重。

而后中国军队进行了战略调整:把战线保持在越南境内50公里以内,同时采取两军“轮班作战”。

即把一部分军队放在中国境内休整,而后替换前线作战部队,以避免疲劳作战,提高作战效率。

另外,解放军在战术上也做了修改:

将原来的正面对抗变为灵活的游击战,比如地雷爆破、突袭、小规模围歼等,尤其是火力波与人力波配合效果显着。

解放军的进攻逐渐打开,向前推进了至少16公里,占领了一些边境城镇。

然而,在继续向前推进时,解放军遭遇越南军队的殊死抵抗,战事陷入胶着。

解放军在正面对抗中几乎占不到优势,只能靠游击战、奇袭战、爆破战等小规模的局部战斗把战线向前推进。

虽然战事进展缓慢,但解放军还是占领了谅山的东登、黄连山的孟姜等地。

其中夺取东登的战斗尤其激烈,在这场战斗中,解放军与驻守的越南正规军展开殊死较量。由于越南正规军装备精良,因此解放军虽然取胜了,但也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代价。

由此,历时9天的自卫反击战第一阶段结束,解放军以比较大的伤亡代价占领了一些越南边境城镇,并继续在既定目标区域老街、谅山等地区展开进攻。
有序结束反击战

在第二阶段,解放军的主要任务是全力实现既定目标,控制老街、谅山等地区,其中谅山是核心目标。

但随着战事的推进,双方的争夺越来越激烈,战斗也越来越惨烈。

除了东登战斗,芒街地区的战事也陷入胶着,一时你退我进,一时你进我退,而伴随着双方僵持不下的是双方惨重的伤亡。

就在这个时候,另一边的谅山争夺战突然战事扩大了。

根据中国军队的战略部署,拿下谅山是战斗的核心目标。

这主要基于谅山的战略地理位置考量的:

谅山地区面向中国这边是山地,面向越南腹地,比如河内那边是平原,从地形上来说凉山地区是越南首府河内的天然屏障。

由此,如果拿下谅山,即便不继续进攻,也可以对河内构成战略威慑,给越南造成一定的压力。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中国军方高层决定派兵增援谅山进攻部队。

中国派出两个师的兵力,再加上其他战场转移过来的作战部队,大大增强了谅山进攻部队的整体战斗力。

但越南军队也对这一战略要地部署了大量的正规军和民兵力量,因此战场的激烈与惨烈不言而喻。

在这场战斗中,中国军队采用经典战术:

以网状从偏僻的农村逐步向城市收拢,最后夺取城市据点。

而实际作战中,这边坦克与步兵密切配合,那边地雷、地道、突袭等游击战一波接一波,另外一边又打起巷战……最终解放军攻下了谅山。

这场战斗双方伤亡惨重,比如谅山西南部某个交通线上陈尸上千具,而这连小规模的战场都算不上。

在谅山之战结束后,中国做出重大决定:撤军。

为了安全撤离,解放军采取从前线到后方的顺序撤离,即后面的部队负责掩护前面部队后撤。这样用了十余天的时间,解放军全部安全撤回到了国境内。

至此,历时一周左右的反击战第二阶段结束了,这也标志着整个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结束。那么,如何评价这场自卫反击战呢?

毫无疑问,中越边境冲突是越南一手造成的,中国针对越南的挑衅而采取了惩罚性回击。

从展开反击到结束战斗,前后历时不到二十天,可以说这场惩罚战斗有理有节,给越南上了一课。
结语

必须认识到,从整个亚太地区以及全球战略角度讲,中国发动对越自卫反击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且在美国的战略支持下达到了应有的效果,还获得意外的收获。

一方面,虽然当时越南并没有从柬埔寨撤军,但在国际上明显已经失道寡助,尤其是在中国反击战撤军之后的联合国大会上,它和苏联已经陷入孤立。

另一方面,对越反击战之后,中美进一步加强了军事合作。在此背景下,中国国防事业发展取得很大的进步。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算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因此,可以说,这次对越反击战为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铺平了道路。


作者:本草纲目编辑:夜雨声烦参考文献:1.柴因斯.1979——中越边境之战内幕[J].发现,1989(Z1):83-93.2.陈俊宇. 老山战役研究[D].云南大学,2019.3.宫力.1979年中越边境冲突中的美中苏三角关系[J].国际观察,2004(03):6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