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美苏的“貌离神合”如何坑死英法?

2023-10-23 17:05:07

当丘吉尔作为三巨头之一,出现在雅尔塔会议的现场时,他从未想到短短12年之后,英国就再也不敢在没有美国的支持下,采取任何重大的外交行动

而让英国彻底丧失战后三巨头地位的重要节点,便是发生于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
苏伊士运河

连接地中海与印度洋的苏伊士运河,是一条由法国人主导修建、英国人拥有股份的运河

这条运河在十九世纪末完工以来,不仅是英法在非洲殖民竞赛的缩影,同时也是英帝国连通欧洲与其亚洲殖民地的关键节点

上世纪中期的苏伊士运河

然而沟通两大洋为英国带来的巨额财富,却让运河的所在国埃及非常眼红,虽然埃及彻底丧失苏伊士运河的股份,要归咎于其于1874年因外债,将其所持股份卖给了英国

但是彼时的埃及还是英国的傀儡国,这一“愚蠢”的决定,并未受到全体埃及人的认可

于是在英国因世界大战而受到削弱之后,埃及人就开始计划着,如何将这棵埃及土地上的“摇钱树”,收回到埃及人的口袋当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英国人已经无力维持战前那个全球帝国,埃及人立即发难,要求英国人归还埃及部分主权

作为纵横世界数百年的老牌帝国,英国也很识趣,他们认识到大英帝国的解体是大势所趋,埃及独立已经难以避免

于是在1936年,英国同埃及缔结《英埃同盟条约》,终止对埃及的军事占领,归还埃及部分主权,并计划在二十年内支持埃及独立

英国控制下的苏伊士运河

兵不血刃就获得了独立许诺,本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再次削弱了英国,埃及觉得他们无需等待英国施舍的独立了

1951年10月,纳赛尔领导下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法鲁克王朝,建立埃及共和国

并单方面废除掉还未失效的《英埃同盟条约》,宣布埃及不再受任何帝国主义国家控制

对于纳赛尔单方面的行动。英国人依然保持着克制,毕竟《英埃同盟条约》就是在为埃及独立作铺垫

在殖民帝国解体以后,继续控制埃及的土地已经毫无意义,英国人在埃及最大的财产,就只剩下苏伊士运河

艾登领导下的英国政府在获悉埃及独立后,立即准备同纳赛尔展开谈判,他们认为,此时苏伊士运河的大半股份依然在英法两国手中,而且英国在运河区内依然保有驻军

只要英国承认埃及政府、分批撤走驻军,那么感觉到变化的埃及人一定不会急于收回运河,这样就能给英国人围绕运河进行资本操作争取时间

领导埃及独立的纳赛尔

对于英国而言,苏伊士运河的驻军本就是为了保护“印度到不列颠”的帝国生命线,如今印度早就独立了,埃及军队又不成气候,在运河区的驻军早就失去了意义

借着这个机会卖给纳赛尔人情,很明显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但是当英国人带着条件来到开罗时,得到的回答却是“苏伊士运河本就属于埃及”

1956年7月26日,纳赛尔签署《关于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的法令》,宣布没收英法殖民者的股份,直接国有化苏伊士运河

英国人对于埃及的单方面决定非常恼怒,在他们看来,1936年他们已经忍让一次了,1951年埃及单方面撕毁条约,他们也默许了

可两次退让不仅没有收获埃及人的感恩,反而让其得寸进尺,最终竟敢直接对大英帝国的遗产动手

纳赛尔宣布国有化当晚,恼羞成怒的英国首相艾登就宣布:“立即采取军事行动夺回运河,绝不能让纳赛尔卡住英国的脖子”

此时刚刚获得独立的埃及并没有什么像样的军事力量,纳赛尔虽然把自己打造成阿拉伯世界领袖,但埃及不要说想同英国对抗,几年前的第一次中东战争已经证明,这个国家连自己的邻居都未必打得过

英国前首相艾登

他在此时宣布“国有化运河”真的只是无谋的得寸进尺?实际上这位埃及领导人已经意识到

英国的敌人并非只有埃及,有两位玩家已经悄无声息地,坐在了苏伊士运河的棋盘上
美苏渗透

神秘的玩家,便是此时还并未完全称霸世界的美苏两国,雅尔塔协定虽然划分了欧洲与东亚的势力范围,但是并未协商如何处置英法等国的殖民地

当旧殖民体系于战后崩溃时,美苏为了抢夺刚刚从独立中醒来的第三世界国家,组织成立了一系列全新的部门

连接三大洲并拥有巨量石油资源的中东地区,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美苏争夺的焦点

1955年,美国率先与英国协商成立“巴格达条约组织”,意图在中东地区对苏联实现包围

但是美国虽然主导了该组织的成立,却并未成为“巴格达条约组织”的正式成员,仅仅以“观察国”的身份插足中东地区事务

美国人意识到,英国希望将“巴格达条约组织”缔造成由其主导的中东版本“北约”

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

一旦美国承认并默许了这个组织的稳定存在,那么同时也意味着美国承认了英国在中东乃至第三世界的特殊地位

虽然包围苏联很重要,然而维持美国在西方世界的统治地位则更加重要,“巴格达条约组织”与其说是美国在中东的立足点,更像是白宫安插在中东的监视器

这台监视器存在的目的,就是在合适的时机抓到英国的破绽,将由英国主导的中东,趁势转移到美国名下

正因为如此,在英国全面退出中东以前,美国从未想过帮助英国维持最后的体面

而在另一端,苏联同美国的想法,也有些许相似之处

对于苏联而言,第三世界归属的未定,作为雅尔塔协定的最大漏洞,是破局美苏争霸的一条捷径

并且同钟情于西方国家的美国相比,更加关注穷国弱国的苏联,显然与这些刚刚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在五十年代初期,几乎每一个刚刚独立的第三世界国家,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苏联的物资援助

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的阿拉伯军队

纳赛尔主政的埃及,因为预感到早晚会同英国爆发冲突,也在1955年接收了大量来自苏联的武器装备

当针对苏联的“巴格达条约组织”出现之后,苏联支持中东第三世界国家的动力,便愈发充足起来

在苏联的支持下,未加入“巴格达条约组织”的埃及在1956年3月,同叙利亚与沙特建立了针对该组织的“南层联盟”,为下一步的全面对抗做准备

当时间来到1956年6月,美苏两国虽然依然把对方视为头号对手,然而在中东地区的战略意图却出现了重叠

两国都希望赶在对方之前抢占中东地区,而这里原有的主人英国,便在莫名其妙之间就成为了美苏共同的敌人

此时美苏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将压力转化为战争的借口,而这个借口,便是埃及国有化苏伊士运河
不败而败

1956年7月26日,埃及宣布国有化苏伊士运河,不过让埃及做出这个决定的理由既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苏联的支持,而是西方自己的出尔反尔

埃及的世纪工程阿斯旺大坝

埃及在独立之后面临一项世纪工程,那就是修建能成功开发尼罗河的“阿斯旺水坝”

不过埃及自己没有修建水坝的资金,于是纳赛尔开始寻求外国的帮助,1956年6月,苏联首先承诺为埃及提供4亿美元的无息贷款

而西方在听闻苏联人的意见之后,也一改之前一毛不拔的态度,表示也愿意提供修建水坝的一期贷款

同苏联相比,英美虽然心怀鬼胎,但财力无疑更加强大,不过还没等纳赛尔做出选择,美国便率先出尔反尔,收回了资金支持埃及修建水坝的承诺

美国的这个决定最终坑死了英国,在纳赛尔看来,这种出尔反尔就是对埃及赤裸裸的羞辱,为了回击西方,他最终做出了收回运河的决定

纳赛尔的决定,几乎在一瞬间就激怒了运河的实际拥有者英法两国,英国在当天晚上就宣布反对,并准备向埃及宣战

然而美苏两国在这时却玩起了欲擒故纵的套路,在苏伊士运河危机爆发之后,美苏两国一方面都不希望,对方会抢在自己之前渗透中东

另一方面却又希望英法能同中东爆发大规模冲突,为自己介入此地创造更大的空白区域

第二次中东战争期间的纳赛尔

两国建议英法将该问题上诉至联合国大会,但却仅仅讨论埃及如何保证苏伊士运河地区的国际化,并不想讨论埃及应该把苏伊士运河归还给英法

特别是苏联,他们自始至终坚持苏伊士运河的主权是埃及主权的一部分,为支持埃及对苏伊士运河的合法控制,苏联不惜在联合国动用一票否决权,否决英法的提议

认识到跟美苏玩文字游戏,是永远不可能收回苏伊士运河的英法,最终决定武力解决苏伊士问题

而埃及则比想象中的还要孱弱,两天时间,以色列军队就占领了西奈半岛,兵锋直抵苏伊士运河地区

英法两国在则在此时,假惺惺地要求埃及在劣势战线下与以色列停战,不然就同埃及开战

埃及连以色列都打不过,对英法更是无力抵抗,战争爆发不到一周,埃及就选择将这件事捅到联合国,而这,正是苏联与美国都在等待的机会

11月5日,在英法顶着多数反对,连续使用一票否决权拒绝停战后,苏联向英法以三国递交最后通牒,如不停战,苏联将武装干涉中东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

英法两国立即拿着北大西洋公约,求助美国的支持,可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美国不仅没有支持英法抵抗苏联的威胁,反而抢先一步做空英镑,通过实际行动威胁英法在埃及向苏联退让

美国的态度让英法意识到一个可怕的前景,即使他们下定决心同苏联开战,那么美国不仅不会支持自己,反而会在背后拆英法的台

两国最终不得不在战场上占尽优势的情况下选择撤退,并于1957年3月8日,彻底消失在埃及的土地上


参考文献:

苏伊士运河危机与美苏对策 马祖杰

印苏在1956年苏伊士运河危机中的政策及战略考量 刘名望

苏伊士运河危机前期的法美关系研究(1956年7月~10月) 杨帆

从协调到胁迫:苏伊士运河基地危机中的美国对英外交政策及其影响(1952—1954) 肖文超

利益决定立场——英美应对苏伊士运河危机的外交政策 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