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2011年卡扎菲临死前状态:被拖行40多米,手抹眼泪,士兵手机拍照

2023-10-10 17:05:04

前言

1969年,卡扎菲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一时风光无两。

可谁又能想到,一时风光过后,等待他的居然是下台、殒命,以至于他在去世前丑态毕露、抹泪求饶,被拖行了40多米不说,还惨遭对方拍照留念。

一国领袖,为何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卡扎菲有着怎样复杂的经历,又能够给我们带来哪些启迪呢?

一 、“非洲雄狮”崛起

1942年,卡扎菲出生于利比亚沙漠一个普通部落家庭。

那时利比亚还没有独立,卡扎菲平日里要么是与骆驼相伴,要么就是听父母讲反殖民的故事。

或许正因为这种“家庭教育”,卡扎菲才会对西方霸权国家深恶痛绝,反倒是对埃及这种具有强烈阿拉伯民族主义色彩,同时经历相似的国家很有好感。

尤其是埃及领导人纳赛尔,更是被卡扎菲奉为“指路明灯”,《革命哲学》中的种种内容,简直是为卡扎菲“量身定制”的——

书上写着如何组织“自由军官”,推翻君主制政府政权,而这恰好是卡扎菲后来所走的道路。

当然,想要走好这条路并不容易,起码得满足形势、才能、靠山三个条件。

首先是形势,俗话说得好,“乱世出英雄”。

只有局面够混乱,卡扎菲才有混水摸鱼的可能性,而他崛起那几年中东形势的确十分复杂。

从中东战争到埃及革命,再到苏伊士运河危机、阿拉伯合众国成立,中东地区简直是乱成了一锅粥,利比亚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迫切想要改善。

其次是才能,从底层民众到一国领袖,卡扎菲毫无疑问具备着一些政治才能,这从他的一系列言论和决策中也能看得出来。

卡扎菲求学时,当地有不少组织想拉拢他,比如说穆兄会、阿拉伯社会主义复兴党以及民族主义者运动联盟等等,不过卡扎菲都拒绝了。

卡扎菲说,“政党是新的专制统治工具”,这些政党不足以帮助他实现目标,所以他拒绝了。

而要想在利比亚推翻君主专制政权,唯一的办法就是掌控军队。

因此,卡扎菲后来才会选择班加西皇家军事学院,并仅用两年就搭建起了自由军官组织框架,筛选出十一名骨干成立了革命指挥委员会。

后来,卡扎菲还曾去英国深造,他的个人能力在深造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大提升,这是卡扎菲在1969年能够夺取政权的根基。

当然,光靠自己卡扎菲依旧很难上台,就算侥幸上台,也很快会被推翻。

只有背靠“靠山”,卡扎菲才能在飘摇的局势中站稳脚跟,并争取时间积蓄力量。

最后,卡扎菲选择了英美等西方国家。

因为利比亚石油储量丰富,英美等国都想和卡扎菲打好关系,分一杯羹,而卡扎菲也不吝于许诺,双方一拍即合。

在形势、才能和靠山的三重加持下,卡扎菲在1969年成功推翻原先政权,缔造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就此开启一个属于利比亚的全新时代。

二 、利比亚流星,卡扎菲陨落

卡扎菲在上台初期,为了博取支持,对英美等西方国家是做出了一定让步的。

可是等他地位稳固之后,迅速和英美国家翻脸,迅速将石油控制在手中。

在卡扎菲的逼迫下,当地石油公司不得不通过削减产量来提高石油价格。

这已经严重损害了英美等国家的利益,更别说他还主张关闭通往欧洲的石油管道。

对于阿拉伯国家来说,卡扎菲是英雄也是魔鬼。

说他是英雄,是因为他死死抓着石油资源,为广大阿拉伯国家争取到了利益;

说他是魔鬼,是因为他的做法打开了西方世界潘多拉魔匣,战火自此点燃。

在卡扎菲等人的操作下,石油价格在短短几个月内就飙升到原先三倍以上,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利比亚的人均GDP就超过了工业国家意大利。

卡扎菲虽然凭借这种手段谋求到了经济发展,但是无疑得罪了英美等西方国家。

而利比亚快速发展,卡扎菲开始膨胀后,这种得罪人的事情,他干了不止一次。

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到底有多招人恨?我们不妨举例来看。

1980年,卡扎菲带领利比亚干涉乍得内战。

和法国产生矛盾后,疑似在尼日尔上空炸毁了一架巴黎飞往布拉柴维尔的客机,飞机上有65名法国人遇难。

后来法国想让利比亚加入“地中海联盟”,卡扎菲果断拒绝,并且还直接推动非洲联盟的成立,严重损害了法国的利益。

或许是为了“新仇旧恨一块算”,2011年利比亚战争爆发后,法国第一个出兵。

而同样被卡扎菲激怒的还有俄罗斯、英国和美国。

苏联还在的时候,利比亚曾经获得大量军火支持,结果苏联解体、美国独霸后,卡扎菲居然带领利比亚向美国靠拢,去当了叛徒。

更令俄罗斯痛恶的是,利比亚竟然以交出洛克比空难嫌凶,以及全面取消同俄罗斯军火合同、支持车臣独立为“投名状”,这直接将俄罗斯推到了对立面。

英国和美国之前就因为在“石油问题”上被卡扎菲反捅一刀而愤恨,后来又发生了“伊冯·弗莱彻警官事件”,这让英美对卡扎菲的排斥达到了一个顶点。

这个事件要从1980年说起,当时一个利比亚官员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口出狂言,说卡扎菲正在策划对居住在英国的联名阵地展开刺杀。

毫无疑问,这是对英国的挑衅,该名官员被驱逐出境,而利比亚也被英国警告。

可谁也没想到,恐怖袭击还是发生了,而且卡扎菲还给英国分裂组织提供军火。

卡扎菲这次突破了国际外交下线,也让利比亚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流氓国家”。

后来美国袭击卡扎菲的时候,英国还提供了军事基地,可见英国的态度。

英国作为美国“小弟”,屡屡被挑衅,美国自然也感觉没有面子。

再加上卡扎菲强烈抵触以色列,当年在美国和苏联之间摇摆不定,所以美国也生气。

不过最让美国无法接受的,还是卡扎菲执政时,利比亚囤积了140吨黄金,准备借此建立泛非货币,和现行全球的美元体系相抗衡。

卡扎菲在国际上四处树敌,看起来威风,实际上却是取祸之道。

后来战争爆发,利比亚遭到猛烈打击,卡扎菲的故事也逐渐拉下帷幕。

那么问题来了,卡扎菲到底去了哪?他的下场如何呢?

三 、卡扎菲的下场

2011年,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爆发动荡,局势顷刻间陷入混乱之中。

其实,这并不是当地民众第一次游行示威,只不过这次成员人数太多,卡扎菲又逐渐失去了对军队的掌控,自然无法武力镇压。

短短几个月后,美国大兵就带着“国际逮捕令”来了。

虽然卡扎菲已经提前逃离,但是在美国高科技手段侦查下,他的行踪还是很快暴露了。

眼看敌人已经搜索到了苏尔特,卡扎菲再度慌忙逃离。

在某天夜晚,他带着亲属和几名保镖乘上了一辆逃亡的汽车,中途被侦察机网络驱赶得相当狼狈。

眼看敌人就要追上,卡扎菲不得不选择弃车躲藏。

恰好当时有一枚炮弹落旁边,掀起了大片灰尘,卡扎菲趁势躲进了一个农场的排水管道里。

很快,军队就搜索到了那辆被弃置的汽车,大概确定了卡扎菲的藏身范围,通过地毯式搜索,很快就将卡扎菲等人从管道里拎了出来。

几天下来连续赶路,卡扎菲早已萎靡不振,不仅蓬头垢面,就连衣服都是破的。

这时候卡扎菲还抱有幻想,向围着他的当地士兵喃喃道:

“我是你们的父亲,我拯救了这个国家,你们不能这么对我……”

卡扎菲话还没说完,就被啪啪甩了几个巴掌,一脚踹倒在地上。

紧接着士兵们便一窝蜂地涌了上来,对卡扎菲的言论不闻不问,只是对他拳打脚踢。

没一会,卡扎菲就被打得几乎没有气了,他的眼泪不自觉落下,用手都擦不完,而士兵们把他绑在车后,拖行了几十米才将他枪杀。

这时可能会有人问,当地人对卡扎菲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恨,以至于要这么羞辱他?

这还得从卡扎菲的统治时期讲起。

卡扎菲在位期间,嘴上喊着“财富均分”,实际上一家人都占据高位,通过压榨民众的方式,疯狂揽取财富。

比如说,卡扎菲的大儿子掌控着利比亚邮电和电信业,卡扎菲的大女儿垄断了酒店和能源行业……

在疯狂挖掘石油贩卖,利比亚人均GDP能达到一万美金的时候,普通居民的工资水平却只有三百美元,剩下的财富基本都被卡扎菲等“上层人”捞取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用这句诗来形容利比亚的状况,实在再贴切不过。

这还是在有石油卖的情况下,近些年利比亚可开发石油资源逐渐枯竭,又接连遭遇战争,普通人生活得更难了。

利比亚人民除了吃不饱、穿不暖的痛苦外,还有被卡扎菲欺骗、背叛后的无尽愤恨,这就难怪卡扎菲最终沦落到那般下场了。

2012年,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宣布:

“禁止赞美颂扬卡扎菲,凡有赞美他以及他儿子政权、思想和行为的,都要被判刑,如果性质太过恶劣,可以判处终身监禁!”

堂堂曾经的一国领导人,被立法羞辱,卡扎菲走到这一步,属实是咎由自取。

那我们究竟该如何评价他呢?又能从他的故事中得到怎样的思考?

四 、关于卡扎菲的评价与思考

目前关于卡扎菲的评价,主要可分为两种,一种认为他是枭雄乃至于英雄;另一种则认为他是彻彻底底的“疯子”。

第一种观点不难理解,卡扎菲在1969年上台后,和西方国家斗争了数十载。

期间成功领导利比亚这个拥有六百万人口的国家率先脱离贫困,而且卡扎菲领导的利比亚也一直在帮助非洲人民进行斗争,可这种观点也存在不少争议。

比如说有人指出卡扎菲执政时期,利比亚之所以能摆脱贫困,靠的主要是石油资源和部族势力推动,和卡扎菲没有太大关系。

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卡扎菲没能掌握部族,导致部族离心,最终才会让利比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经济也开始倒退。

由此衍生出第二种观点,卡扎菲为转移国内矛盾,故意把其他国家渲染成敌人,并且动用警察和情报部门,在国内随意暗杀持有不同意见的人。

这是相当搞笑的,因为卡扎菲自诩为“革命导师”,上台后却严格限制民间发声,只会打压异己、残害民众。

与其说他是英雄枭雄,倒不如说他是个狂徒。

即使是对同样反对西方霸权主义的我国来说,卡扎菲领导下的利比亚也很难算作是“朋友”,毕竟当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卡扎菲就曾对我国横加污蔑。

如今,卡扎菲已经离世多年,关于他的评价,各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卡扎菲统治时的那种“暴君模式”不可取。

凡是想通过这种高压模式来逼迫民众屈服的,最后大多难以得偿所愿,甚至反过来还要承受凄惨的下场。

典型例子就是阿富汗前总统纳吉布拉。

作为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纳吉布拉的下场比卡扎菲还惨,不仅被车辆拖行,而且还被割掉生殖器官,枪毙后挂到城头曝尸,最后被抛尸黑水沟里。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下”,这是不变的道理。

希望大家都能从这个故事中吸取教训,警醒自身的同时也互相鞭策,在建设祖国之路上共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