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红军时期的军政委,建国后为何只任副军职,仅授开国少将?

2023-06-15 17:01:54

1955年大授衔,李赤然被授予少将衔,很多人对此不解。

因为他有两段显赫的经历:一是担任过红27军政委;二是在抗战时期担任过延安警卫团政委。

我们不妨看一看,当年红27军部队的军事主官1955年授衔的情况。

红军时期有两个27军,一个是1932年成立在皖北的红27军,一个是1935年成立于陕甘苏区的红27军,我们说的是后者。

这个军成立于1935年初,是陕北红军的老底子,是谢子长和刘志丹麾下的部队。

可参照的例子是,红25军军长徐海东被授予大将,红25军的团政委刘震被授上将,营连级干部韩先楚也被授予上将。

同样是连级干部的林维先,也是开国中将。

当然,红25军和红27军有所不同。红25军是长征中唯一没有减员还增员的部队,出发时3000人到了陕北时变成4000人。而红27军的前身是红26军,只有400来人。后来这支部队因为错误的指挥,在清涧战斗中几乎覆没,只剩下刘志丹、王世泰等20余人。

谢子长

1934年,在谢子长领导下,重新组建了陕西红军,面貌大为改观,有了600余人。

1935年红27军成立时,下辖一个主力师,还有一个独立团,以及若干游击支队,总兵力也只有1000人。

因此有人认为,红27军兵力不多,无法跟25军相比,授衔也不能平起平坐。

但不管怎么说,红27军是一个军的建制,授衔的时候,必须考虑这一事实。

比如,27军参谋长李寿轩授开国中将,政治部主任李志民则是开国上将。

接替李赤然担任27军政委的王平,也授予了上将。

军长贺晋年战功显赫,还是东北剿匪英雄,理应授上将或者中将。

但他在革命早期是高岗的部下,解放战争时期又在高岗的领导下;新中国成立后,他曾经担任过东北军区副司令兼参谋长,成为高岗的副手,授衔受到高岗事件的影响,最终被授予少将。

再看看抗战时期,跟李赤然同时担任警备团领导的授衔情况。

闫红彦是上将,陈先瑞、张达志、文年生则是中将。

曾经担任27军政委的王平,这时候也是团政委,是开国上将。

按理说,李赤然怎么着也应该授中将。

李赤然

那么,李赤然只授少将军衔,原因何在?

表面原因是,在授衔的时候,李赤然担任防空部队高级防空学校政委,是副军级单位的主官,按当时的职务对应的是少将。

红军时期的军政委,建国后为什么会担任副军职呢?

有人说,是受到老搭档白志文的影响。

李赤然出生于1914年,陕西安定人,和陕西红军的创始人谢子长是同乡;白志文是河北易县人,满族,比李赤然大一岁。

李赤然跟谢子长同乡,一直跟随谢子长战斗。

白志文的经历更加丰富,他参加北伐时,结识了我方的连长郭子明,加入了红色阵营。

大革命失败后,白志文到了湖北,1929年12月参加了程子华等人领导的暴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先是在彭德怀任总指挥的红3军团,长征结束后又到了徐海东任军团长的红15军团。

在红军队伍,他参加了袭击汀泗桥的战斗,还参加了两次攻打长沙,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他一次没落下。

白志文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受到彭德怀的赏识,推荐到红军大学深造。

湘江战役中,白志文奉命阻击敌人、掩护红军主力,他勇敢顽强,圆满完成了任务,但身受重伤。

当时,白志文所在的红3军团5师在广西灌阳新圩镇,阻击兵强马壮、装备一流的桂系军阀3个师,打退了敌人多次冲锋,阵地上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在反击桂军发起的第四次集团冲锋时,一颗子弹从白志文的左肩窝射进去,将他的左肺击穿,还打断了两根肋骨,他当即昏死过去。

后来,他是躺在担架上过雪山、草地的。到了陕北,伤愈不久的他指挥了围困旦八寨的战斗。

旦八寨是陕北三大险寨之一,它建立在山峦之上,寨墙全是石头垒砌,高达十几米。周围都是绝壁,只有一条羊肠小道,像天梯一样,易守难攻,是名副其实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据守这里的,是蒋匪军。如果硬攻,肯定要付出代价。

红军之所以要攻打,一是因为这里存放大量粮食,二是因为它处于通往延安的要道。

此前,我军曾经三次攻打该地,都以失利告终。

在白志文的指挥下,红军四打山寨,终于攻破了这个堡垒,既解决了部队的吃饭难题,又扫清了通往延安的道路。

白志文一战成名,受到包括主席在内的首长们的称赞。

对于此战,主席记忆深刻,后来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文里,还专门提到了这一战例。

由于在这场战斗中的出色表现,白志文被主席记住了,在西安事变之后,白志文担任“延安城防司令”。通俗地说,白志文就是“钦点的御林军首领”。

1937年1月,白志文所在部队改编成为陕北独立师,白志文担任师长。

1937年10月,八路军开赴前线,为了保卫延安的安全,3个主力直属营和原陕甘宁地区一带活动的地方部队及115师和120师一部,改编为延安留守兵团,总兵力为9000多人(后期一度达到1.5万余人),萧劲光任兵团司令员兼政委,曹里怀担任参谋长。

当时兵团一共有8个警备团,白志文是5团团长,团政委是李赤然。

警备5团官兵合影

有文章载,白志文在此期间因受到上级批评,带着警卫员离队回了老家。抗战胜利后,他才归队,影响了授衔,被评为少将。而作为政委的李赤然,也受到此事的影响。

事实真的如此吗?仔细分析,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

如果白志文将军真的不辞而别,命运肯定是要受到很大影响的,能保留军职就不错了,遑论评少将。

这一说法是不靠谱的。不过在抗战时期,白志文将军确实有一段空白期。这段时间他去哪了呢?

原来,1943年春,白志文将军肺部的旧伤重发,疼痛难忍,严重影响战斗和工作。

在组织的安排下,白志文到医大附属医院养伤。

1944年6月,伤情好转之后,转入干部休养所。

当时医疗资源紧张,白志文将军不想长期占用病床,说要给前线下来的伤员。他对领导说:“我还是到老乡家保守治疗吧!”组织上经过研究,批准了他的请求。

这年秋天,白志文和妻子郭长春带着一名警卫员、一名通信员、一名马夫以及3个年幼的儿女,来到距离延安西北十多公里地远的小砭沟老乡家休养。

他离开岗位的时候,是1944年,伤情好转后归队,抗战已经胜利。

白志文在老乡家,生活艰难,但他没有向组织开口,他很清楚整个边区军民都很艰苦。

为了糊口,白志文拖着病体,带着警卫员开荒种菜。

组织也没有忘记他,彭德怀、罗瑞卿等首长不止一次来看望他,勉励他好好养伤,恢复健康,重返工作岗位。

时任总政组织部副部长的胡耀邦也专程到小砭沟看望白志文,询问了他有没有困难,白志文将军说没有。

胡耀邦还留下来吃了午饭,这一吃饭看出了端倪,午饭竟然是玉米糊。

胡耀邦悄悄问警卫员:“怎么不吃小米饭?”

警卫员答:“我们已经四个月吃不上小米了。”

胡耀邦沉默了,他心情沉重,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当他了解到,白志文将军的妻子郭长春和孩子在生病的时候,眼泪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

“这怎么行!你现在是在养伤啊,一定要补充营养。”胡耀邦说。

“同志们的日子都不好过,听说有人还在吃野菜,我现在啥事不干,还要啥营养!”白志文说。

“养伤是为了更好革命,再说了,郭长春同志和孩子们的健康也不能不考虑。”

回去第二天,胡耀邦让人送来了一袋小米,并反复交代:“他不收下你们不能离开,就说这是组织的决定!”

白志文

看着金灿灿的小米,白志文夫妇很感动,他们把孩子叫到身边,说:“这是组织上送来的,长大了要好好工作!”

以上情节,源于传记文学《满族开国少将白志文》。

那么,李赤然将军授衔为何偏低?这跟他的工作性质有关。

抗战时期,李赤然一直担任机关的警卫工作,没有在前线指挥作战。事实上,警备团的团长、政委中,不光李赤然和白志文,王兆相、李宗贵等人也是开国少将。

让人感动的是,无论是李赤然还是白志文,都胸怀宽广,对于授衔从无异议,表示“非常知足”,展现了真正的革命者的高贵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