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铁锤子团参战老兵王勇口述历史:我的军旅情怀

2023-05-16 17:03:21

口述人:王勇,文学笔名海娃、北风。生于1966年3月,中共党员,陕西子洲人。榆林市作家协会会员,原第21集团军61师182团工兵连对越参战老兵。

1983年10月,我从子洲县光荣参军,服役于原兰州军区独立守备第二师。当时是一支肩负着守卫祖国西北部边防线重任的守备部队,常年驻守在祖国最荒凉的西部戈壁滩上。在这个极其艰苦的防线上我服役了两年。

1985年9月,兰州军区派部队参加对越防御作战任务。可我部常年担任西部边防线上的战备值班任务。所担负的军备职责不同,正常情况下根本不可能有参战的机会。所以,战争似乎与我并没有任何关系。

尽管如此,我依然感到热血沸腾、兴奋不已,因为从小爱英雄、敬英雄、崇拜战场上舍身报国的军人。所以,从穿上军装的那天起,就立志要当一名有血性、有志气的真正军人。因此,上战场对我来说有着巨大的诱惑力,要是不能参战,对我来说是非常不甘心的。觉得自己当一回兵如果能有幸参加一次保卫祖国的战斗那该有多好。就从心底里非常渴望这样可以报效祖国的机会。军人的豪气由此骤然升腾不已,从骨子里深藏的那些英雄情结一下子全激发了出来,恨不得立即奔赴战场去杀敌立功。

后来,我就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立即给领导写了一封坚决要求上前线参战的请战书。因为是非常时期,这封请战书很快就逐级转到了师领导的手中。让我没想到的是,这份请战书竟然成为了战前政治教育和鼓舞士气的榜样,就这样,我的申请参战报告意外地获得了上级的批准。

当时由于参战部队被快速提升成了机械化部队,急需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的补充,我作为专业汽车兵分队的汽车兵更是最急需的兵种,所以,我的愿望实现了。

不过,我的选择很多人并不理解,他们认为我是在做傻事,因为这是躲都躲不及的事,我却冒着极大的风险去争抢这个可能会送命的机会。

面对好友们的善意和劝阻我非常感谢也理解,但我心里并不支持他们的观点。所以,我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因为我是军人,要当就当好军人,当最优秀的军人!

之后,由于战事的紧急,我被快速调入奉命参战的第21集团军61师182团。这是一支有着光荣历史和光荣传统的英雄部队。这时,各参战部队已经展开了高强度的临战训练。战友们在“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口号下刻苦训练,一切为了战争。不久,我突然又被调入新成立的团直属队工兵连。10月初,我荣幸地成为先遣队成员,提前3个月奔赴了战区。

抵达战区后,面对战区内紧张的战争气氛,我依然保持着兴奋的状态,与战友们一起做大部队到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全然没有因为进入战区和即将要进入战场的事实,而产生一丝一毫的胆怯和恐惧感,为祖国上战场的热情和勇敢精神丝毫未减。因为杀敌报国、流血牺牲是军人应尽的职责,我觉得没有什么可犹豫的。就想着早一点进入一线战场杀敌立功体现自己的价值。

在这种时刻依然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与军营里两年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摸爬滚打的严格训练是分不开的。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部队确实是一所大学校,是最能锻炼人的地方,两年时间让我学到了很多、懂得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成熟了很多。所以,面对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从心里愿意奉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

大部队抵达战区后,先要进行三个月适应性战前训练。然后再从济南军区轮战部队手中接过战场防务,正式进入战场。

这时的我不愿意呆在机关单位,希望去一线参战连队。于是,又主动要求回到了工兵连。这时,连里的司机班已经解散,人员都已分配到工兵班在学习工兵业务。于是,我也立即开始转换角色,跟着工兵班学地雷知识等专业。

不久,换防时间就要到了,按照成都军区前指和军前指命令:我部61师将全面接收八里河东山战场防线,我团负责八里河东山防线中段阵地群的防御任务。这也是战线最长、双方接触面最大,战斗最频发的一个防御地段。

1986年4月9日早晨,换防行动开始,部队兵分两路,一路走便道去八里河东山战场接防,主力走另一条大路,大张旗鼓地开进,去离前线有几十公里的二线大本营驻地。这样做目的是吸引对方的注意力,掩护另一路接防部队顺利进入战场。

我参加去一线战场接防的这一路,我们走的是山区简易小道。为了保密,所有车辆在行车中严令车厢里的人员不得随便下车,不得随意把头伸出车外,驾驶室里也不能再坐人。还要严格控制行车速度,等待天黑后进入战场接防。同时,为了隐蔽,一路上到处都是哨兵,还时不时地来点敌情通报提高一下部队的警觉性。

因为,换防是一个薄弱环节,是新部队不熟悉战场环境,战斗力最弱的时候。

我们这一路接防部队越过县城后就等于进入了一线战区,该地距一线阵地仅有40几公里。

因为在1984年收复老山的战役中,越军的炮弹就曾落到过县城边上,所以,这里就成了一线战场和二线战场的分界线。战区规定:过了此界的军人都必须荷枪实弹。因此,沿途已经是一派战场景象了,全副武装的军人随处可见。什么炮火封锁区、小心地雷、注意防炮、暴露地段等等警示牌,都非常醒目地竖立在路旁和一些较高的显眼位置。还有隐蔽在两侧的部队、炮阵地、战地医院、军火库,工事、简易营区、检查站、巡逻兵等等都随处可见。经过伪装的各种武器装备和军事设施,顿时增添了许多神秘感和压迫感。

第一次亲眼目睹真实的战场,原来和电影上看到的有些相似,但又有很大的区别。

慢慢地,随着离真正的一线战场越来越近,我的心态也从兴奋渐渐转变到了些许紧张、不安和害怕,恐惧感也慢慢地一点一点随之袭来。

尤其看到临近八里河东山的简易路,是一条唯一可以进行车辆补给的崎岖小道,道路建在山腰的崖壁上,山下的一切在云雾的笼罩下深不见底。路面只能容下一辆车通行,每隔一段就有一个车辆交会点,有哨兵在那里指挥,我们看到哨兵的通行信号时必须快速通过。

接着, 我们进入了炮火封锁区。这时,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可车辆不许开灯,怕暴露目标。

一时间,我也顾不上去想什么害怕不害怕的事了,眼睛紧盯着前方微弱光线下的路面,非常谨慎地驾驶着车辆,一丝一毫也不敢大意。同时,还时不时地摸一摸放在身边的自动步枪,防止出现什么紧急情况。

车队最后停靠在我方一个阵地下的侧面,这是越军观察不到的一个位置。部队就在这里下车集结,我们的运送任务也就此完成了,接下来所有车辆要立即转移到二线驻地。因为,战场上车辆太过于集中会暴露目标,一旦引来越军的炮火覆盖,对车辆和人员来说,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

这时,由于换防的部队较多,战区内显得比较凌乱。大家都是第一次上战场,紧张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怎么都无法控制住紧张的情绪,握枪的手心在不停地出汗,额头上的冷汗也在不停地冒出,整个神经是绷得紧紧的,一丝也不敢松懈。

由于我是工兵连唯一参加这一路行动的单车,事先没有人安排我接下来应该去哪里?加上天色已晚,不让开灯行车非常不安全。我就向领导打听了一下我们连所在的阵地位置,我希望去连里凑合一晚上,等天亮了再下山。

于是,在一位领导的指示下,我按方位很快就找到了连队刚进入的阵地。

我们连就设在团部旁边的一个石坑中,连长他们也是刚接收阵地不久。他们正在忙着构筑工事。由于一切都在忙乱之中,根本没有我的安身之处。再说我的被服等物品都被拉到二线营地了,要啥没啥的情况下,我只能赶紧下山。

这时,连长也提醒我,说:“你要走就快点走,不走就和大家凑合着将就一晚上,再晚就要戒严了,等路一封锁你就出不去了。”

我想了一想觉得还是下去吧!万一找不到,可以在车上打个盹也要比阵地上安全,就赶快驾车离开了连队。

在下山的路上,我遇到了换防的炮车,由于小道太窄,我只好停在一边让炮车先过。一路上走走停停让了几次换防的车队。就在我快要驶出炮火封锁区的时候,老旧的军车出现了故障,不过,好在没有把路面全堵上。于是,我赶紧下车检查了一下,发现毛病不大就赶快进行紧急检修。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爆炸声。我连忙抬头一看,前方已经火光冲天,爆炸声响成了一片。对面不远处的小山上也开始零散地落下了炮弹。

再看那弹道火光不停地在天空中划着弧线,落地的炮弹炸起一个个巨大的光团,炸起的一些土石和弹片在空中肆意横飞,落在周围的树上,使树木也被震动摇晃得沙沙作响,弹道火光和爆炸火光一闪一闪地照亮了天空。这是我方炮兵换防后校炮时,招来了越军的疯狂还击,双方最后演变成了一场炮战。战斗就这么不经意间打响了。

这时的战场气氛骤然紧张了起来。我下意识地握紧了钢枪,目视着眼前炮火硝烟的战场。

由于我所处的位置,正好在师野战医院所在地的半山腰间,能看得清野战医院内的一切。

很快,就见有车辆出动了,是往阵地方向疾驶而去。我想一定是阵地上出现了伤亡情况,这应该是去接伤员的。

猛然间,我想起自己的位置还在炮火封锁区内。如果越军的炮火一延伸,那就是危险之地。于是,连忙开车离开了。

可刚走几十米,车辆故障再次出现了,这次停车的位置周围全是一人多高的草丛和灌木,成片的杂草和树木随风不停地晃动,时时发出“沙沙”的声响,加上临战训练时对越南特工的过分渲染,总觉得草丛里会冒出越军特工来偷袭。于是,我谨慎地把枪放在了身边,可自己忙着修车真有了情况也来不及拿枪。后来,干脆把枪刺卸了下来拿在了手里,硬着头皮,好不容易才修好了车。然后,发动起车就赶快离开了这个让人心慌的地方。直至能看到设在路边的部队野战营地和哨兵时,心里才感觉踏实了许多。

这条通往战场的简易公路,都是由前期的工兵部队冒着枪林弹雨抢修出来的,只有在县城边有一小段柏油路面。

整个战场为多雨水的亚热带雨林气候,原本就坑坑洼洼的路面常常泥泞不堪,车辆行驶中稍有不慎就随时有掉下山崖的危险。所以,我们驾车通过的时候是绝对不可以停车的,必须在越军的炮火下与死亡赛跑,稍有不慎,加上运气不好那就会献出生命。

战争是综合实力的较量,打仗需要诸兵种协同作战方能取得理想的战果,这是降低伤亡率、减轻损失的重要基础。因此,在军队里有很多专业不同的兵种,它们都担负着各自不可替代的使命,如平日里大家眼中令人羡慕的汽车兵,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兵种。尤其负责一线战场保障的驾驶员们,要冒着极其大的危险去完成任务。所以说,战场上的汽车兵一点也不轻松。因为给前线补给时经常要通过越军可以直视到的暴露地段,冲过这些路段随时都有生命危险。面对冷枪冷炮的袭击,简直就是在和死神做游戏。没有过硬的技术和超常的胆量根本完成不了这项任务。

尤其在晚上,紧急情况下(正常情况晚上禁止车辆通行)出入战场的车辆必须闭灯驾驶,在这样复杂和视线不清的道路上行车,本身就有着极大的危险性。所以,驾驶员的工作在前线只能听天由命。

可战场上每天的消耗非常大,大量弹药和生活给养等物资,都要驾驶员们不停地补给才能维持战争的进行。

可是路面情况和战场环境又极大地增添了补给的难度,于是,部队为了降低损失率,要求一线投入的保障车辆就必须是越少越好。这样就无法进行一次性大规模补给,保障的压力就非常大。

加上战斗太过于频繁,通往一线战场的道路又非常复杂难行,何况还是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硬闯,根本不敢一次性投入太多的车辆。于是,每个团在前线固定的日常生活和弹药等物资保障车,一般情况下限定两辆。只有遇到大一点的战斗准备和战斗频繁时,才会临时增加一部分车辆。因为,就只有一条简易补给线,要保障三个步兵团加上炮团及军区炮旅等很多单位,每个团两辆大车加上一些领导的指挥小车和特勤车,每天通行的车辆也不会少于几十辆,有时候会更多。因此,就经常会招来越军的炮击。

为提高保障队伍的战斗力,驾驶员都是从各单位抽调各方面素质过硬的老驾驶员,车辆也是调用车况较好的,来执行这项任务。因为,经常出入战区的驾驶员,对路面情况、敌情较为了解,并且胆子大、心理素质好、作战经验丰富。

车辆每次都要通过炮火封锁区、暴露地段和几百米生死线,新手很难完成任务还会增加损失。所以,这支队伍只有出现减员时才会再补新人进来。

我很荣幸能成为全团一线保障车辆的驾驶员。同时,还要完成工兵连的其他任务。

在首次执行任务前,我向领导写下了“勇敢作战、不怕牺牲、坚决完成任务……”的保证书。在那一刻起,我就把自己的生命真正交给了国家和军队,已经完全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心理准备。因为我明白,每次闯炮火封锁区的时候,那就是在一次次冲锋陷阵。这样频繁地出入生死线就是在和死神玩游戏。牺牲是正常的,幸存那才是运气。        

由于任务的特殊,很多时候我们要不停地在前线和军火库及物资储备点间来回奔波,这样我们就只能在车上吃车上住,所以,我平时在车上就放几件换洗的衣服、再放块毛巾被,驾驶室就成了我的生活空间。有时候任务紧了长时间吃不上一顿正饭,天天喝凉水、吃压缩饼干,使胃越来越难受。可进入炮火封锁区后,由于不允许也不能停车,我只能拿起子(一种工具)顶着胃部,这样能稍好一些。可是,东山的路面就没有几处可停车的地方,路上一般是一段路中间有一个会车点。你停在路上别的车就没法通过了。所以,胃再怎么痛也要坚持将车开出炮火封锁区。

因为,枪声和炮声就是命令。保障前线是汽车兵的职责和使命。我们绝对不能让阵地上的战友们缺粮、缺弹。为了这些就是拼了我们的命也值了。

在繁重而又危险的保障任务面前,我从来没有叫过苦喊过累更没有过怨言,常常为能完成这样的任务而感到自豪。



战地生活



工兵连的阵地位于八里河东山“八十年代上甘岭”主峰阵地下方约50米处,是与兄弟部队防区的结合部。

连长安排我住在一个天然小石壁里面。里面空间一个人住是比较宽敞的,不过里面很潮湿,条件还不如地堡工事里面,但这里要比工事安全得多。

由于洞里太潮湿,老鼠就特别多,经常肆无忌惮地排着队在我的面前招摇过市,赶都赶不走,所以,在前线被老鼠咬伤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

有一天,我打开提包准备换衣服的时候,发现包里的衣服全成了绿色,上面长满了长长的绿毛。再看外面挂的衣服,领口处也是绿的。后来是战友告诉我说这个洞里太潮湿,这些东西根本就不能放在洞里,只要不下雨就一定要挂在洞外面,这样会好一些。这时我才明白过来,这个洞在我上来之前一直没人住的原因,是大家都嫌弃洞内太潮湿才空着。我还一直以为是连里为照顾我,特意把我安排在这里的。

可在战场上,比这条件还差的地堡和猫耳洞工事多的是,生存才是第一位的,我只能将就着继续住。

所以说,当时战场上的生存环境是非常恶劣的,皮肤病非常严重,几乎人人都出现了烂裆和流脓水情况。没办法,我也一样,有时候只能穿着裤衩开车,艰辛程度真是无以言表。所以,大家在阵地上光着身子是常有的事,也是很普遍的现象。



勇闯生死线



开战一段时间后,我军防守工事极不完善的问题凸显了出来,很多伤亡就是因为工事的防护能力差,阵地建设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于是,部队及时发起了阵地建设高潮,我的任务就是拉构筑工事所需的材料。每天要去对面老山脚下的河边拉一趟沙子,别看就是山上山下一个来回,这可是穿越八里河东山和老山两个战场,单程就有40多公里的路程,全部在越军的炮火封锁区内,多一半是暴露地段,对面的越军可以清楚地看到,路还不是一般的难行。最危险的暴露地段有三个,是我的必经之路,都是S型盘山弯道,越军的直瞄火炮平时就对准着这里,经常炮击通行的车辆和人员。所以被称为汽车兵的生死线。

当然,危险的路段其实远不止这三处。我每天要在越军的炮口下跑,挨炸是常有的事。

有一天,上级通知防炮。连里的通信员接到通知后,连忙放下电话首先跑到外边来通知我,可惜晚了一步。他跑出来的时候,我像往常一样刚开车离开。

当我驾车驶入暴露地段后,越军的炮弹就打了过来,车周围爆炸声顿时接连响起,危急时刻我脑子里就想着快快将车开出危险地段,根本没想到把车停下来先去躲炮,就知道一脚油门踩到底玩命地跑。

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最后用了多长时间,才跑完这场生死冲刺的。因为S型盘山路上,车速根本就跑不快。所以说,我和车上的几位战友是幸运的,躲过了一劫。等我将车开到一个炮火的死角处后停了下来,战友们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相对苦笑着谁也没有说话。其实,战场上光荣不光荣很大成分要看命,完全要看自己的运气好不好。

这场生死冲刺中,我和几位战友侥幸地毫发无损,可我的战车却一侧被炸成了麻子脸,但只是一点无关紧要的皮外伤而已。

一直等到炮战结束之后,我还要继续出发,每天的任务必须完成。

过了几天,又是在这个地方,我拉了一车弹药通过的时候又遇到了炮击,可这时我根本不能停车,因为我牺牲了事小,这车弹药要是被打着了后果将不堪设想,一车弹药的威力完全可以将这段好不容易抢修的简易路完全炸毁,那整个八里河东山唯一的补给线就断了。所以,我没有选择,只能开着车拼命跑,哪怕是车开到沟里也不能让这车弹药在路上爆炸。

好在这次通过时是下坡段,车速可以提起来,只要车速快了炮就不容易打中。但完全要靠运气。因为,如果对方的炮兵部队的侦察员坐标计算的准确,是完全有可能被一炮打中的。

在这个过程中,炸起的弹片和小石块等杂物,不断地落在车身上,打得噼里啪啦地直响,我根本管不了这些,一心想着赶快把车开出炮火封锁区,保住这车弹药。

最终我成功地冲过了炮火硝烟中的生死线,保住了弹药,自己只是被划破点皮并无大碍。

所以说,战场上的生与死确实时时刻刻在考验着自己。因为,谁也不知道哪一发炮弹会落在自己的头上,哪一发子弹会飞向自己。



火线入党



在部队,战士们一般都有两个愿望:那就是入党和提干。因为,入党是进步的象征,只有先入了党才可能有晋升的机会。所以,大家把入党看成是首要的奋斗目标,也是进步的基础。因此,党员在军队中的地位和形象是非常重要和高大的,每个人都希望在自己的军旅生涯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可愿望归愿望,能在退伍之前入党的毕竟是少数。因为,部队的入党名额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竞争也异常激烈。我入伍两年多了也没能获得这样的机会。

有一天,我正在阵地上执勤的时候,通信员突然通知我快去连指挥所。当我急急忙忙跑进连指挥所时,发现除了连领导外还有团直属队的领导也在。我当时以为是领导要给我布置什么重要任务才会有这样的阵势。可团部来的领导却很严肃地问起了我对党的认识,和一些高深的理论知识,以及对党的忠诚等等话题。在战场上谈论这么严肃的问题我感觉一定不是一般的任务,可什么重要任务需要上升到党的高度?这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瞎猜的时候,领导突然拿出了一份“入党志愿书”,当即宣布:“经过组织慎重研究决定,接收王勇同志火线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即要求我填写入党申请书和一些必须的表格手续。

就这样,我在特殊环境、特殊情况下履行了入党手续,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随后,我和同时火线入党的几位战友一起,在简陋的工事外面,在一面党旗下宣誓入党。

在这个严肃的时刻,我和一起入党的几位战友非常庄重地整理好军装,面对着党旗,举起右手,在领导的引读下,开始庄严地对党旗宣誓:

“永远忠于祖国、忠于党、忠于人民、永不叛党……”

小时候无数次在电影中,看到地下党员和战场上入党的场景就此呈现在了自己的眼前。这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入党方式,我不敢相信自己也会在这样的情景下加入中国共产党。顿时觉得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去冲锋杀敌,报效祖国。那份激动的心情真是无以言表。

由于战场环境的原因,入党仪式很简短,但庄重而又神圣。这是一次特殊情况下的入党过程。

入党后,我的干劲更大了,好像一下子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完成任务更是积极主动,事事不落后于人。

从此,我真正懂得了信仰的力量。正是党员们有了这份为共产主义献身的信念。所以,才会有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等众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为了信仰而视死如归的精神永远值得我去学习。我为自己能如愿以偿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感到无比的荣耀和自豪。

因为从参军以来,我亲眼见证了党员们吃苦在前、冲锋在前,处处体现着党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一点大家都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现在,我也成为了这个先锋队中的一员,一下子觉得自己懂得了好多的道理。

在随后的执行任务中,我又荣幸地被师党委授予了,“火线模范党员”荣誉称号!我没有辜负党对我的培养和教育。

就是这份精神鼓励,支撑着我在前线不怕牺牲、不怕艰难困苦,英勇战斗在炮火生死线上,我坚信别人能坚持的我就一定能行,因为,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主动让功



由于之前一段时间里我的突出表现和成绩,上级给我批了一个二等功名额。能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荣立战功是一直以来我梦寐以求的心愿,如今能得以实现,我的心情是无比激动的。可经过短暂的兴奋之后,我觉得自己火线入党不久,又被师政治部授予“火线模范党员”称号,荣誉不能让我一个人得了,我应该把这个有限的军功让给战友才对,于是,我果断地做出了要主动让功的决定。并当即向连领导提出了让功的想法,希望把这个二等功让给连里别的战友。

其实在前线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战友之间主动让功让荣誉的事经常有。所以,我不是不珍惜这个到手的二等功荣誉,是入党后的觉悟使我觉得自己应该这么做。

我的让功举动让连领导们非常感动,因为这是我们连第一例出现让功情况,如果这样的事情多了,连队的工作就非常好做了。因此,他们再次确认我的决定后,非常高兴地接受了我的请求。当时在场的团直属队领导也当场赞扬了我的做法,并和连领导们一起鼓励我继续努力,再立新功。

此后,我又先后参与了数十次重大保障任务,阵地上连续值勤就超过6个多月,数不清穿越过多少次生死线,一次轻伤、两次获得连嘉奖、一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还被团政治处授予“优秀老山战士”荣誉称号,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在我的军旅成绩单上添写了永远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一笔。

1987年6月,我部完成作战任务后返回西北驻地。10月,我光荣退伍回到了家乡,因为荣立战功的原因,政府给我安排了正式工作。可新的生活并没有冲淡我对这段难忘的军旅岁月的记忆,尤其是那段刻骨铭心的战争经历成了永生无法忘怀的情结。



回味人生、诠释战争



2001年开始,我利用业余时间,陆续开始收集和整理参战人员事迹。经过对各种资料的收集和积累,以及与全国各地无数参战人员的接触,我对这场战争意义有了更高更深的认识理解。并陆续用纪实散文的手法在网络上发表了大量对越作战短篇文章,引来了众多网友和战友们的阅读和转载,其间还有很多人向我提问有关中越战争的问题,我就不厌其烦地一一给大家进行解答,时而也用短文来向大家一次性解答,后来时间长了,就想起用长篇纪实作品来让更多的人真正了解这场战争、理解这场战争。于是,这就成了我最大的愿望和意义,也就此开始了我对这场战争的研究和文学创作工作。

2013年,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参战经历为基础,第一部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人生有迹》正式问世。41万字的作品从宏观的角度下笔,用各兵种的突出事迹和一些重要战例为穿插内容,较为全面地讲述了这场战争。并且在回顾战史的同时,把战争问题也做了警示性的暗述,使整个作品涵盖的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讲述战争而描写战争,目的是让大家懂得每场战争所包含的政治、军事、国威等重要意义,对回顾历史、警示后人有着较为深远的教育意义。

2014年,第二部27万余字的对越题材作品《不该忘记的战争》创作完成。

此后,我一度停下了文学创作工作,事实上却开启了一部更大、更宏伟的作品,那就是为战友策划和筹建以对越作战纪念馆为主题的军旅文化项目。由于战友不仅是参战人员,还是战斗英雄一等功臣,所以,我们都对这段历史和军旅经历有着很深的情结。于是,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对越作战主题纪念馆和榆林籍参战人员事迹的专题相继建成并向社会开放。所以说,这项工作和成绩,其实就是我向广大参战老兵和社会献上的第三部大作品。

2016年,完成第三部长篇作品《侦察大队》。

2021年开始,先后完成系列丛书《榆林好男儿·子洲篇》、《榆林好男儿·佳县篇》,以及长篇榆林革命史题材作品《红色榆林》,《永不褪色的人生》。成为全国对越作战题材作个人品较多的作家之一。

回顾二十余年来对这场战争的专注和文学创作历程,我几乎走遍全国各地,访谈过数不清的各部队战友,他们中有老将军、老首长及战时的各级指挥员、突击队员、伤残人员、英雄模范人员等等,还七次重返昔日的老山和八里河东山战场旧址,回访老部队、教育新战友,就此在心里延续着自己不一样的军旅人生。

所以,我虽然已经是一名脱下军装的老兵,可军人的脊梁,军人的衷肠不会变。我会用毕生的精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将整理、研究、记载历史片段这项有意义的工作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用文学作品来真实记录这场正义的战争、记录这段不可忘记的历史,让国人真正了解这场战争的贡献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