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背着68公斤机器走完长征的“傻子”谢宝金

2023-05-07 17:03:47

1976年的一天,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里来了一位参观的老人。

老人身材高大,走路却很缓慢,一件一件看着馆里那些记载了革命光辉岁月的展品。

突然,老人在一台手摇式发电机前停了下来,很仔细地看着。

随后,老人竟向前几步,要伸手去摸机器。

工作人员看到这样的情景,急忙走上前好心提醒说:“老大爷,这些展品已经是革命文物,很珍贵的,不能摸的。”

被拦下的老人停住了伸出去的手,等回过头看向工作人员时,眼睛里已经噙满泪水,他指着发电机颤声问着:“这台机器,是我背着它走完的长征路,现在连摸都不让我摸吗?”

他的话震惊了所有人。

这个老人是谁?他和这台珍贵的发电机之间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连陪他前来的家人,似乎也是第一次听老人这样说,而老人却不再说话,似乎陷入了深深的回忆……

光荣任务 生命捍卫

时间回到1932年,江西赣州于都铁山垅钨矿矿场内,工人们都在紧张地忙碌着。

这时,一个身着长衫的中年人走在矿场里,边走边四下寻找着什么人。

这个人,就是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他当时担任中华钨矿公司的总经理。

毛泽民拉住一个矿工问着:“谢宝金在哪儿?”

矿工还没有回答,毛泽民就听到身后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我是谢宝金,谁找我?”

回头一看,一个足有一米九的大汉正在身后。

毛泽民仔细打量着大汉,眼睛里满是欣喜之色。

“走,我们找个地方聊聊。”毛泽民拉着大汉朝边上走去。

原来,当时的红军正在招人扩军,毛泽民利用自己的身份,经常在矿山之中宣传革命,吸纳战士。

而这次他专程来找谢宝金,就是因为听别人说起,认定他是个“好苗子”。

谢宝金就是于都本地人,他生于1898年,家住岭背镇的谢屋村,穷人家的孩子都是从小吃苦受累地干活。

但谢宝金却长成了一副高大的身躯,一个人能扛起三百多斤的东西,这让他到矿区打工后,很快就小有名气。

毛泽民就是看中了他的身强力壮,要知道红军是穷苦人的队伍,有这样体魄的人并不多,如果谢宝金肯加入红军,那无疑是个“宝贝”。

谢宝金也没有让毛泽民失望,不等一番革命道理讲完,谢宝金毅然说:“我知道红军是替穷人说话的队伍,我跟你走。”

就这样,谢宝金在自己33岁那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红军的领导看到谢宝金的个头力气,也是喜欢得不得了。

他因材施用,安排谢宝金和另一个战友一起,负责电台的手摇发动机。

“这是啥?”谢宝金看着眼前的大家伙有些好奇。

“这是手摇发电机,是用来给发报机供电的。有了电,才能发报,能发电报,党中央和毛主席才能指挥咱们打胜仗啊!”

领导耐心地解释。

看谢宝金似懂非懂地点头,领导又说了一句:“你负责的就是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耳朵和眼睛,少了这个大家伙,我们的队伍可就成了盲人聋人了!”

这次谢宝金懂了,他大声说:“放心吧,只要我在,这个发电机就在!”

谢宝金说到做到,用他的话说,他要像“对儿子一样对待这机器”,在反“围剿”的战斗中,红军的指挥部在哪里,他就背着这整整68公斤的机器跟到那里,没有一次耽误。

转眼两年时间过去,随着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决定开始战略转移,北上长征。

那台手摇发电机,是红军队伍中唯一的一台发电机,也必须带走。

但领导把发电机的重要性告诉谢宝金时,他毫不犹豫地拍着胸膛说:“请首长放心,我一定用我的生命去保护它!”

可是,万里征途,艰难跋涉,带着重物,并不是光有力气就能做到的,有时候,面临的是鲜血和生命的考验。

雪山草地 不辱使命

不能摔坏机器,不能被水弄湿机器,不能被敌人的枪炮碰到机器。

谢宝金和战友们就这样带着发电机踏上征途,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地守护在机器旁,以防出现任何意外。

其实,不只是谢宝金把发电机视同生命,中央军委的首长们同样对它的安全极其重视。

为此,派出了一支足足128人的队伍,保护包括发电机在内的通讯设施。

当时,红军的艰难是众所周知的,强敌在前,追兵在后,敌人的飞机也不时轰炸袭击,携带笨重设备的护送队伍更成敌人的首要目标。

等到过草地的时候,开始还被抬着走的发电机,已经到了谢宝金一个人的肩上,而那128个革命战士,仅仅剩下了3个人。

过草地的头一晚,谢宝金久久难眠,他为牺牲的战友悲痛,也为肩上的重任担忧。

对于草地的情况,谢宝金是有一些了解的,里面到处都是沼泽,很容易就把人陷进去“吞噬”掉。

如果自己扛着机器前进,自己的体重再加上机器的重量,那必然是寸步难行。

该怎么办?谢宝金脑海中响起了那天自己庄严地保证,“只要我在,这个发电机就在!”天快亮的时候,他终于想出了办法。

谢宝金找来一些竹子,做了一个简易的竹排。

他把发电机放在上面拖着往前走。

或许,谢宝金并不懂什么“接触面积越大压强越小”的原理,但他穷苦出身,丰富的劳动经验给了他启发吧。

一步一步,谢宝金拉着竹排弓着腰小心地前行,不时还要回头看看自己的“宝贝”。

凶险无比的草地,终于就让他这样把发电机“拖”了过去。

但更艰难的情况也随之而来,雪山横在了红军的队伍面前。

过雪山的路陡峭崎岖,一个人走就已经凶险无比,如果抬着机器前进,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谢宝金看了看身边一筹莫展的战友,他缓缓站起身来,示意战友帮着把发电机放到自己背上。

随即,他深吸一口气,朝着雪山走去。

“老谢,这不行的!”

战友明白了,谢宝金要一个人把机器背过雪山,急忙大声劝阻。

“行!有啥不行!”

谢宝金回头笑了一下,继续坚定地走着。

要知道,走了这么久的路,饥饿、疲劳侵蚀着每个战士的身心,很多战士甚至倒下去,就没有人能够起来,可谢宝金却要背着机器去爬,道路打滑、空气稀薄的雪山!

但是,战友们也知道这台机器的重要性,不能有任何闪失。

他们快步跟上谢宝金,眼睛里满是关切和心疼。

谢宝金成功了!

他靠着对革命事业的热忱和一个红军战士坚强的意志,把发电机背过了雪山,又背到了延安。

“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主席《七律长征》中的这句诗,说的是革命者的乐观与豪情,但对谢宝金来说,支撑他走下来的,却是那种“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吧。

功成身退 安于平凡

1952年,岭背镇的一户人家正在盖房子,很多人都来看热闹。

这时有人认出了这户人家的主人,那比常人高大许多的身躯,不正是当年参加红军的谢宝金吗?不是说他后来升官了,去了北京吗?

有人过去打招呼,那穿着一身旧军装的人,竟然真的是谢宝金。

原来,到了延安后,谢宝金一直留在军委工作,后来又担任过延安合作社主任。

再后来随着部队一路前进,解放后来到北京,又在总参谋部工作。

就在谢宝金准备为党和国家做出更多贡献时,他不幸染上了肺结核病,身体不行了。

于是,他主动提出转业回到家乡。

谢宝金就这样带着自己“两百担稻谷”的转业费回了于都,然后用这笔换来的钱盖房安家。

谁也没想到的是,房子才住了几年,乡里成立了供销合作社,谢宝金被安排担任合作社副主任。

可是,当时的供销社初创,房子紧张。

谢宝金就把自己家里的房子让出来使用,自己拿着很少的一点补偿又重建了一间屋子。

而他这个副主任,在工作上还兼职了收购员,具体工作就是收购废品和一些皮毛、杂物,不但又脏又累,还要从早干到晚地忙碌。

时间长了,老伴偶尔也会抱怨几句,说他不顾家,谢宝金总是说:“这是革命工作,有了大家,才能有咱们的小家啊!”

看到谢宝金窘迫平凡的日子,外面的人说起话来就有些“怪”了。

有人说一个老红军,过着和老百姓一样的日子,有功劳也不知道享受,真是傻到家了。

谢宝金听到这些,总是一笑,说:“这样的傻子有什么不好?我就当这样的傻子吧。”

在外人看来,谢宝金的“傻”,就傻在了不知道向组织“伸手”要待遇。

但他们不知道的事,“不向组织伸手”,正是谢宝金的“家规”。

谢宝金一个人的工资,养活着全家十几口人,日子的艰难自不必说。

有一年,春节的餐桌上也只有一碗霉豆腐。

他的孙子知道爷爷有很多老战友在北京,就悄悄写信求助,结果收到了300元钱。

谢宝金知道后大发雷霆,要求把钱退回去,但看着眼巴巴望着自己的晚辈,终于还是妥协了。

那是他唯一的一次伸手,还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后辈儿孙 继承传统

但谢宝金的战友们,都没有忘记他。

他在总参时的工作是管理“金库”,他曾经的下属,有人已经做了江西农行的行长,老战友马文波,还担任过外交部副部长。

当战友们知道他年岁渐大、肺病复发的时候,就请他去北京治病。

也正是因为治病,他才有机会去了军事博物馆,见到了那台“儿子一样”的发电机,有了开头所写的那一幕。

而这次治病,又发生了一件让谢宝金恼火的事情。

原来,谢宝金的孙子陪他来到北京,看到招待所里的地毯很软,想到爷爷床上铺的稻草,就想带一张回去给爷爷铺床。

所长很快就准备了四块毯子包好,谢宝金却说:“东西是公家的,你凭什么送我”——严词拒绝后退了回去。

别看谢宝金说发电机是自己的“儿子”,他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们却从来没有表现出“疼爱”,有的只是严格要求。

谢宝金有三个儿子,除了参军红军牺牲了一个,剩下的两个就在家乡做木匠和务农,谢宝金从来没有去为他们找一份“差事”。

这个规矩,甚至对自己的五个孙子也没有破例。

即使孙子们去求自己的爷爷,谢宝金也总是一句话:“都去上班了?谁来种地?”

无论自己的境况,还是儿孙的前途,都是只要开口说一句话,就能改变的事情。

谢宝金几十年来从未说出,甚至自己背发电机的功劳,家里也是因为那次军博之行才知道。

谢宝金到七十多岁才退休,连续二十多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但始终拿着每月三十八的工资,后来涨到一百元时,谢宝金却因病离开了大家……

也许,在很多人眼里,谢宝金确实“傻”,但是这份“傻”,应该是一份尊重和敬意,是对一个老前辈真英雄的赞美吧!

这就是一位老红军和一台发电机的故事。

发电机承载着红军艰苦卓绝顽强奋斗的光辉与荣耀,也铭记了老红军的英勇奉献和无私坦荡的情怀与信仰。

信仰的力量,也必然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英雄人物,在新的建设与征程中,牢记初心,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