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毛主席隐藏了一个“秘密”26年,1990年整理毛主席遗物时才被发现

2023-04-04 17:05:04

1990年的一天,中南海的警卫员正在整理毛主席的遗物,准备挑选一些送到刚刚建成的韶山毛主席同志纪念馆珍藏。

突然,一位警卫员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柜子。打开柜子后,里面的东西让在场的人都泪流满面。

柜子里面的东西很简单:两件衬衣,一双袜子,一条毛巾,一顶军帽。

一开始警卫员以为是毛主席的衣物,可是发现不对,这尺码毛主席完全穿不了啊。

仔细看了看,才发现这是毛岸英穿的。看着这些衣物,一位警卫员忍不住内心的悲伤,哽咽的说道:“从岸英牺牲,到主席去世,中间相隔了26年,毛主席瞒了我们26年!26年来,主席至少搬了5次家。每次搬家,我们都没看到过这些东西。”


图 | 毛岸英衣物

这26年中,毛主席是怀着怎样的悲痛把儿子的这些衣物保存在身边的?这26年里,毛主席搬了这么多次家,他又是怎样瞒过所有的工作人员,没有让任何人经手这些衣物的?

这些衣物是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深地思念,毛主席以这样的方式怀念着自己的儿子。

翻开的不仅是衣物,也是感人的父子之情。

透过这几件衣物,让我们去还原一位伟人,也是一位普通父亲对儿子的爱与痛。

(一)苦难的童年

毛岸英1922年10月24日出生于长沙,是毛主席的长子。作为毛主席的儿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的人生要和苦难为伴。

图 | 毛岸英

从1922年到1927年,在这五年间他就和父母到过上海、武汉、广州。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对共产党人毫不留情,大肆杀害。汪精卫甚至放言:“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

在这样恐怖的时刻,杨开慧带着毛岸英和两个弟弟回到了长沙的板仓老宅。1927年8月,毛主席要去组织秋收起义事宜,不得不离开板仓,和一家人分别。

从此,父子天各一方。在白色恐怖之下,为了安全,岸英对外改随母姓,叫杨永福。

从1927年到1930年,毛岸英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直到母亲牺牲。

1930年7月和9月,红军两次攻打长沙,第一次在彭德怀的率领下甚至占领了长沙城。这让湖南军阀何健对毛主席,对红军恨之入骨。可是他又拿红军没有办法,只好把这个怒火发泄到杨开慧身上。

他悬赏1000银元捉拿杨开慧,杨开慧在群众的掩护下,几次都躲过了追捕。可是在同年10月24日,杨开慧潜回板仓看望母亲和孩子,被军阀密探发现后逮捕。

图 | 杨开慧

在狱中,毛岸英见母亲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十分心疼,用自己的小手抚摸母亲的伤口,还对杨开慧说:“妈妈,现在他们打你,将来我长大了要狠狠地打他们!”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惨遭杀害,年仅29岁。

刚刚八岁的毛岸英就经历了母亲的离去,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沉重打击。母亲被害后,他被舅舅、舅母保释出狱,随后被外婆送往上海,由叔父毛泽民安排进了党组织开办的一所幼稚园。

可是好景不长,因为顾顺章叛变,在上海的党中央遭到破坏,幼稚园也被发现,无奈之下孩子们都被撤离。而这个时候,毛岸英和毛岸青两兄弟在上海举目无亲,毛泽民夫妇早已安排到了中央苏区工作。

图 | 毛泽民

党组织又将他们两兄弟安排到一位党员董健吾家中,组织上每月支付30元生活费。可后来中共中央搬到瑞金,资金也断了,董健吾又被调到别处任职。

两兄弟就被董健吾妻子照顾,可是她有点嫌弃他们两个,有时还会打骂他们。于是两兄弟就离家出走,从此流落街头。

在街头流浪的几年,他们卖过报纸、捡过垃圾、卖油条,通过这些来赚取生活费。可这样他们还是填不饱肚子,饥一顿饱一顿。

尽管吃饭是个大问题,可还不是最痛苦的。有一次,一个特务见毛岸青在电线杆上写了“打倒帝国主义!”,将他打得死去活来,导致他两耳变聋,大脑严重受伤,从此落下终身不治之症。

在街头流浪的日子他们过了五年,这五年的艰辛,我们难以感受,但是想必一定很痛苦。

从后来毛岸英说的话就可以看出,解放后有一次在观看电影《三毛流浪记》时说道:“那个时候我和岸青在上海,过的和三毛差不多,除了偷东西和给资本家做干儿子,几乎都经历过。”

1935年,毛泽民托人寻找他们兄弟二人,直到1936年夏天,董健吾才从一间破庙中找到他们。可是这个时候,毛主席等人在陕北领导革命,情况也不太好,无法送他们到毛主席身边。

只好委托东北军将领李杜送他们到国外,之后又被辗转送到莫斯科。

(二)父子相见

毛岸英1937年到达莫斯科后,就开始学习俄语,还取了一个谢廖沙的俄罗斯名字。

1938年3月,因为有人前往苏联,毛主席给他们兄弟写了第一封信,信中表达了深深地思念之情。过了一个月,恰好刘亚楼前往苏联,又让他带了一封信,信中还有一张毛主席的照片,为的就是让儿子知道自己现在的模样。

难以想象,毛主席和儿子之间竟然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认识。这是时代的悲哀之处,可正是先辈们的拼搏、牺牲,才让我们这个时代如今可以随意地和家人见面。

不久后,毛主席收到了儿子的信件,已分别十年的父子,终于恢复了联系,这让毛主席喜不自胜。后来毛主席又托人给他寄过去很多书籍,希望他多看看书,丰富学识。

1946年1月7日,在苏联学习了9年的毛岸英回到了延安。在听闻儿子要回来时,毛主席不顾自己的病体,坚持要前往机场接他。

当时毛主席刚从重庆谈判回来不久,身体就病倒了,紧张的时候他还会手脚发颤,大汗淋漓,头晕目眩。可是当儿子回来后,他的病情似乎一下就好多了。

图 | 毛主席和毛岸英

其实毛主席这个时候患的是植物神经失调症,虽说有儿子回来高兴的因素,但也有跟随毛岸英一起回来的两位苏联医生的功劳。两位医生为毛主席检查后,认为只是操劳过度的原因,只要好好休息,保持心情愉快就好了。

可以说,儿子就是毛主席的一方良药。

毛主席和毛岸英从1927年到1946年此时回来,已经整整有19年没有相见了。

毛主席也知道自己对儿子亏欠了很多,在他们最需要父爱的时候没有陪在他们身边。对于毛岸英而言,他曾经也很想像其他的孩子一样有父亲的疼爱与照顾。

他多想向父亲诉说一下自己这些年所受的委屈,所吃过的苦,可是他没有。他也不责怪自己的父亲,而是尽力把弟弟照顾好,做到一个兄长的责任,不让父亲操更多的心。

图 | 毛主席

他长大后渐渐明白,父亲所在做的,是让千千万万个像他一样的孩子有父母陪伴,不再流离失所,一家人团团圆圆的生活。

这么久没见,毛主席会给儿子什么“特殊照顾”呢?

毛主席给了毛岸英两条“特殊的照顾”!

第一条就是改变他的着装。

在苏联生活多年,毛岸英穿衣的风格也偏向苏联。刚回来的时候,他穿的是一身光鲜亮丽的苏联军官制服,穿在身上显得人又精神又威风。

他这样穿其实在苏联是很常见的,而且在苏联他也是这样穿的。再说了,这次回来见自己多年未见的父亲,穿得好一点也理解。

可在毛主席的眼里,他穿的这么光鲜,延安的同志们却还是穿破的棉衣和棉裤。

毛主席让他换下那套苏联军装,换了一身自己的粗布衣服。毛主席这样做是为了告诉他,回国了就要和其他同志一样。

第二条“特殊照顾”,就是针对他的胃。

有一天聊天时,毛主席问他:“你吃的什么灶?”毛岸英答道:“中灶。”毛主席说道:“你应该和战士们一样吃大灶。”

因为当时在延安有特灶、小灶、中灶、大灶之分,中灶是普通干部吃的;大灶是普通的战士灶。

毛岸英作为毛主席的儿子,又是从苏联回来的,在苏联他也是个中尉,所以吃中灶也不奇怪,可是毛主席却不允许。

毛主席还提醒他:延安虽然“土”了点,但这里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到处都有“真人”,不要“显摆”自己。

这就是毛主席给儿子的“特殊照顾”,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敦敦教诲,其中饱含做人做事的道理。

(三)农业大学

有一天,毛主席叫毛岸英过去,对他说道:“岸英啊,你在苏联生活了多年,对国内的生活还不熟悉。在苏联你上了大学,那是洋大学,中国还有一个大学,那就是农业大学。”

毛岸英明白了父亲的意思,高兴地说道:“我愿意向农民学习。”

不久后,毛主席把毛岸英带到了延安劳动模范吴满有的家中,让他跟随他学习农业,上“劳动大学”。毛主席对岸英说道:“这就是你的大学校长,你以前吃的都是面包牛奶,回来就要吃小米。”

毛主席又接着对吴满有说道:“满有,我给你带来一个洋学生,他没有上过咱们中国的农业大学。”

听到毛主席这样说,吴满有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疑惑地问道:“咱是什么大学,咱也不懂啊。”

毛主席笑道:“你就当他是个娃娃,教他怎么种地,怎么收粮食,让他体验一下中国农民的辛苦。”

“这没问题!” 吴满有爽快地笑着应道。

几天后,毛岸英脱掉了皮鞋,换上了布鞋,穿着父亲打了好些补丁的衣服,背了个包,包里装着随身衣物、小米等,走了20多里路,来到了吴家枣园。

在临行前,毛主席对儿子说道:“你要和老乡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要从开荒一直到收割了再回来。”

毛岸英来到了这里后,的确是每天和农民一起同吃同睡,每天一起干活。他来的时候没有公开他的身份,只是说是一个派来学习农业的。

吃惯了面包牛奶,刚来到这里他并没有不习惯,每天吃的都是普通农民吃的东西。向农民学习种地、开荒,还学会了犁地,种洋芋。

他把每天学来的东西都记在一本本子上,农闲的时候,就和农民朋友探讨。晚上的时候,他还会教一些小朋友看书识字,和小朋友相处得也很愉快,所以大人和小孩都喜欢和他交流。

1946年夏,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全面发动了内战。他命令胡宗南准备进攻延安,形势顿时很紧张。村干部征得毛主席同意,决定将毛岸英送回延安。当他离开的时候,男女老少都来送行,依依不舍地和他告别。

图 | 蒋介石

毛岸英经过了50多天的农业学习后,回到了延安。毛主席见到儿子后,先细细打量了一番,说道:“好啊,从一个白胖子变成黑胖子了。”

毛主席又见到他的手磨出了茧子,说道:“这就是你劳动大学的毕业证。”

(四)冲在一线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第二天,毛岸英就和华北军区的工兵排出发了。 他们此行的任务就是要排除北平的地雷炸弹,保障水电的畅通。

3月24日,已经连续工作了50多天的毛岸英已经精疲力竭,累得只想躺下去。可是突然接到通知:毛主席等中央首长明天就要到北平,安排在颐和园休息。

可是颐和园的排雷工作还没有完成,园内外还有不少潜在的隐患,时间紧迫,只有一个晚上的时间。

可是颐和园那么大,就算走一圈也得18公里,按照以前那样排雷根本来不及。最后他们商议,决定每5个人一组,大家手牵着手,胳膊挽着胳膊,用自己的身体去排雷,走完颐和园的每一个角落。

图 | 颐和园

这一夜,他们都没有休息,一直奋战到第二天早晨,才算完成了排雷工作,保证了党中央、毛主席的安全。后来,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感慨的说道:“岸英是个好伢子!”

作为毛主席的儿子,他没有享受什么特殊的待遇,和普通的战士一样,他也要做最危险的工作。其他战士吃的苦,他一样要受。

可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毛岸英请求父亲为他开一次“后门”!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多次派飞机越过鸭绿江,在中国的领土上轰炸,造成大量百姓伤亡。

经过中央的商讨,决定出兵支援朝鲜,抗美援朝,由彭德怀挂帅出征。

图 | 彭德怀

当时毛岸英正在北京一个机器厂当工人,下定决心要在这里干十年。可是当他听到抗美援朝的消息后,他再也坐不住了,他也想上战场。

毛岸英主动找到了彭德怀,表明了自己也想加入志愿军入朝参战。彭德怀哪里肯答应他,他对毛岸英也是非常的疼爱。他自己久经沙场,明白战争不是闹着玩的,子弹、炮弹更不会长眼睛,要是出了什么事可不得了。

彭德怀以及李克农还有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都不同意这件事,他们明白毛主席一家已经为革命牺牲了太多。而且,这次出国作战面对的是世界装备最好的美军,危险系数很高。

可是毛岸英决定要去,他找到毛主席,请求让他向彭德怀说说情,为自己开个“后门”。毛主席听到儿子这样说很欣慰,答应了他的请求。

毛主席找到了彭德怀,向他说了这件事。彭德怀当即拒绝,表示战场上太危险,而且岸英还是主席的儿子。

图 | 毛主席和彭德怀

毛主席一听这话,立刻说道:“我的儿子怎么了?我毛泽东的儿子就不能上战场吗?他不去谁还去?这件事就这么说定了。”

彭德怀见毛主席都同意了,也只好答应了毛岸英的请求。并且嘱咐毛岸英一定要注意安全,毛岸英也一口答应下来。

就这样,毛岸英如愿以偿地前往了朝鲜战场。

(五)英勇牺牲

因为毛岸英懂俄语、英语,以前也从事过情报工作,考虑到这个情况就让他留在了志愿军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

对于毛岸英的真实身份,除了彭德怀几个领导,其他人都不知道,只以为他是一个普通的秘书。

战场上的情况又岂是人能料到的,意外还是降临了。

1950年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打响。由于志愿军指挥部在那几天发报的频率过多,被敌人侦听到。敌人推断发报的地址大榆洞是一个重要目标,于是派出了飞机前来轰炸。

11月25日,这一天刚好是毛岸英值班。突然,几架美军飞机出现在上空,这一次美军飞机来得非常隐蔽,直接投下了几颗燃烧弹。

当时毛岸英与另一位机要秘书高瑞欣正在收拾作战地图和一些文件,燃烧弹就在他们身边落下。两个人顿时就被上千度的燃烧弹吞没,壮烈牺牲。事后,根据手上戴的苏联手表残壳,才判断出了毛岸英的遗体。

这件事发生后,彭德怀立刻就告诉了周总理。由于毛主席此时正在患病,而且指挥第二次战役,所以周总理没有告诉他。

直至1951年1月2日,当第三次战役取得胜利后,毛主席才得知了这个消息。

当毛主席秘书叶子龙将电报拿给毛主席看时,他正在看一份报纸。一封简短的电报,毛主席看了好几分钟,身边的卫士都不知道怎么办,一个个低下了头。

毛主席的眼圈泛红,含着泪光,却没有流下来,过了许久,毛主席叹了一口气,说道:“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

缓过来一会后,毛主席又安慰自己道:“战争嘛,总会有伤亡。”

毛主席是一位伟人,可是他也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他也有感情,他对自己的儿子也倾注了太多的爱。

毛主席青年时,失去了父母;中年失去了妻子,如今已近晚年,又失去了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世间又有多少人明白?

毛主席的痛苦,我们又怎能体会呢?毛主席一家为革命牺牲了太多太多,这一生,毛主席经历很多亲人的离去,没想到如今儿子也离自己而去。

毛主席身边的人都为他感到难过,让人更加心碎的是,毛主席怀着巨大的悲痛,做出了两个决定。

第一个决定:将毛岸英留在朝鲜。

毛岸英牺牲后,彭德怀将他先就地安葬了,立碑纪念。后来有人建议将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这也没有什么问题,毕竟是为国牺牲,回国安葬很正常。

可毛主席听到后却不同意,坚持把遗体留在朝鲜。

图 | 毛岸英之墓

他说:“别人的孩子也牺牲在朝鲜了,他们的遗体怎么办?我把岸英的遗骨带回国安葬,那牺牲战士的家属怎么办呢?就让他留在朝鲜吧。”

在随后给彭德怀的电报中,毛主席写下了那句着名的诗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作为父亲,谁不想再看看儿子的遗体呢?谁不想把他安葬在国内,时常可以去祭拜一下呢?毛主席自然也想,可是他不仅是一位父亲,还是国家主席。

毛主席一想到其他千千万万的战士遗体留在了朝鲜,自己又怎能搞特殊呢?

第二个决定:暗自保留毛岸英的遗物。

而这也是文章开头发现的一幕。根据毛主席老家韶山的风俗,人死了,生前的遗物,尤其是衣服,都要烧掉,以免引起生者的悲伤。

可毛主席却自己偷偷留了26年!

他没有把这些交给儿媳,即毛岸英的妻子刘思齐,为的就是怕会引起她的悲伤。

我们不知道,在那26年的日日夜夜里,毛主席在想起自己儿子的时候,会不会拿出那些衣物看一看,抚摸一下,也不知道那上面是不是有一位父亲留下的眼泪。

毛主席没有把这份悲伤和他人分担,所有的痛,所有的苦,都由自己默默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