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1937年,刺杀蒋介石的华克之来到延安请求留下,却被毛主席拒绝

2023-04-03 17:05:03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革命形势一度急转直下。而造成这一局面的很大原因,就是蒋介石。

1926年3月18日,中山舰事件爆发,蒋介石藉由此大肆监视、软禁共产党人。

而在随后北伐军占领南京,其在巩固了地位之后,野心更是昭然若揭。

1927年他发动了“四一二事变”,这直接导致国共第一次合作失败,大批的共产党员遭到杀害。在被杀害的共产党员中包括了南京的共产党员肖楚女、侯绍裘等人。同时在国民党内部对于反对他的左派也被他清理出党。


被清理的左派人员中也包括了一个人——华克之。面对蒋介石的高官厚禄他拒绝了;眼见华克之不从蒋介石又将他下狱,幸得国民党元老保释,华克之才被释放。

眼见蒋介石不顾民意,违背孙中山先生联共的政策,违背三民主义,华克之也意识到必须除掉这个导致困局的“庆父”。于是,他多次参加了反蒋运动,可是却屡屡失败。

必须要除掉蒋介石,实在不行就选择刺杀,为此他也联合一众左派人员,制定了“五步流血”计划。

而在这一时期,华克之接触到了马列主义思想,更是与共产党员陈处泰相熟。尽管陈处泰对于他的刺杀计划并不认同,但华克之心意已定。

与此同时,国内的环境也在急剧恶化。一方面,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断调集军队围剿中央苏区等革命根据地;另一方面,日本人在九一八事变后占领了东北三省,并进一步向华北地区推进,并于1933年强迫中国签订了默认日本侵略东三省、热河合法性的《塘沽协定》。同时,国民党内部汪精卫也日渐表现出亲日态度。

必须要尽快除掉蒋介石!于是,华克之制定了详细周密的计划。

机会就在1935年要在南京召开的四届六中全会上。华克之担任总指挥,孙凤鸣负责刺杀。


刺杀蒋介石不成,汪精卫中枪

1935年11月1日当天,连续三声枪响打破了南京城的宁静。

这一天,国民党召开了四届六中全会,因为是事关重大,几乎所有重量级政客都会到场。

不过其中作为国民党军委主席的蒋介石,却在摄影时迟迟不肯出来。是以,也就由行政院主席的汪精卫作为代表与一众人等合影。

眼见刺杀蒋介石已经不可能,于是孙凤鸣将目标选在了汪精卫身上。

"严惩国贼,诛杀汉奸!"

“砰砰砰”三声枪响,分别打中了汪精卫左眼外侧、左胳膊和后背胸脊椎,汪精卫随即倒地。场内秩序大论之下,汪精卫侍卫随即开枪击中孙凤鸣。

直到此时,蒋介石惊慌失措赶紧从楼上跑下来查看。可是,这一举动实在是太过巧合了。联想到汪精卫以前与蒋介石就有嫌隙,汪精卫的妻子陈碧君直接质问::"你不要演戏了,分明是你派来的杀手。为什么照相时只有你不在场?"

这种场合蒋介石不便多说话,下令将汪送上救护车、去往医院抢救。


对于这种“巧合”,其实若非知道真相谁敢相信不是蒋介石所为?为此李宗仁和白崇禧等国民党高层都纷纷指责蒋介石,怀疑是蒋介石策划了这起针对汪精卫的行动。

为了自证清白,缓解被动局面,蒋介石下令特务头子戴笠全城彻查,必须尽快找到真凶。

对于孙凤鸣的身份,特务们很快便查实,他是晨光通讯社的记者。特务们便从孙凤鸣的工作单位下手,把他的同事都抓去审问,没问出结果后干脆就把凡是和孙凤鸣打过交道的都抓了。

但有一个人特务却一直没抓到,他就是晨光通讯社的社长胡云卿。当然戴笠也已经查实胡云卿的真名其实叫华克之,也是此前的国民党左派成员。

直到一年后,华克之在香港公开发表文章,表示这场刺杀行动的策划人是他,而且刺杀目标不是汪精卫,是蒋介石。

只是奈何蒋介石的迟迟不出来照相救了他一命。是以孙凤鸣才随机应变,果断向汪精卫开枪。


华克之到延安

华克之的人生历经坎坷,非常传奇。

1902年,他出生在江苏宝应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华小东曾考上了晚清秀才。

饱读诗书,同时又满怀热血的华小东还早早地就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意图推翻清政府。为此他常年四处奔波,也没有时间照顾儿子,于是从小华克之便在其婶母家里被抚养长大。

虽然和父亲很少交流,但他的婶母同样优秀,他在婶母的影响下,华克之也立志成为了和他父亲一样的人。

从小华克之便刻苦学习,小学毕业的时候凭借第一名的好成绩进入南京一中,中学的学业继续名列前茅,校领导直接保送他去了金陵大学,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大学。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民国的建立,新思想的传播,华克之也深受影响。

1920年,只有18岁的他便当上了学生会主席,借助这个平台他成立了爱国团体,不久又加入了国民党也结识了国民党内的高级干部。

之后他又认识了东南大学的宛希俨,此人的暗中身份是中共南京市委负责人。两人一见如故,他因此接触到了马克思写的一些着作,开始亲近共产党。

1924年,孙中山在大会上阐释了三民主义,毛主席等人这一年也加入了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在孙中山的引领下,开始和军阀势力斗争。

1925年,有日本靠山的军阀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华克之作为进步青年积极支持抗争行动,鼓励罢工罢市,期间认识了不少共产党员。

但是,就在革命形势似乎一片大好之时,蒋介石却成为了那个阻拦者。

为了权利,为了排除异己,中山舰事件、四一二事件次第发声。华克之的好友宛希俨等人也都被捕壮烈牺牲。


此后,国民党在蒋介石、汪精卫等人领导下又进一步滑向深渊。

于是也就有了这次的刺杀活动。

在刺杀案发生后,他前往香港短暂的停留了两年,1937年初又来到了延安,见到了毛主席。

毛主席当时非常忙,但依然抽出时间同他见面。毛主席赞赏他为抗日救亡付出的巨大努力,尤其敬佩他密谋刺杀蒋介石的非凡勇气。

于是他向毛主席提出请求,想留在延安,但主席却说“你不宜留在这”。至于理由,主席说现在延安有很多敌特在暗中行动,一旦你在延安的情况被发现,会造成很大麻烦。如果蒋介石要求交人,延安肯定不会交,但如果不交,又不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令我党很是被动。


对于毛主席的建议华克之也瞬间明悟。他听从了毛主席的建议,去往了李济深等国民党元老身边工作。如此一来,既能保证自身安全,还能联络好两党。

期间,经由潘汉年、廖成志介绍他加入了共产党,并被派往上海成为了一名地下工作者,多次立功。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经坎坷,最后在平凡的岗位上安度晚年,1998年,96岁去世,结束了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