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后起之秀54军,为何能在历次裁军中幸存,成为“二号王牌”?

2023-03-18 17:05:02

在我军发展史上,有一个军堪称传奇中的传奇。

这个军的组建时间较晚,成立于抗美援朝中期。在此之前,我军已先后组建了57个军;

这个军的历史虽短,但是下属3个师的历史却非常久远;

这个军参加了抗美援朝、对印反击战和对越自卫还击战,外战保持不败;

这个军经历了百万大裁军、50万大裁军,一直到13个集团军,始终屹立不倒;

这个军在24个集团军的时代,就跻身全军七大甲种军之列;

这个军的装备水平,在全军中仅次于“万岁军”38军,位居第二;

这个军就是后起之秀,大杀四方、名将辈出的54军。

1962年11月14日,丁盛(前左)与韦统泰等指挥员亲赴航堆以南地区视察阵地

“军”这一编制,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

春秋时期的《周礼》记载:按照当时礼制,每12500人为一“军”。周天子有六军即75000人,其余的诸侯大国有三军即37500人,中等国家有两军即25000人,小国则只有一个军。

到了唐代,军事家李靖创立“七军”制,战时如果出兵超过2万人,就划分为中军、右厢前军、右厢右军、右虞侯军、左虞侯军、左厢左军和左厢后军。如果少于2万人,临时改变编制。

近代北伐军,曾有过8个军10万余人,一个军约1万余人。

我军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几大起义,也成立过“军”或“师”。如南昌起义对外番号“第二方面军”,秋收起义部队对外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广州起义部队番号“工农红军第4师”。

鄂豫皖的黄麻起义后,称“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后改称“工农革命军第7军”。

但是,红军时期的“军”并不规范,多的上万人,少的只有几千人甚至几百人。

全面抗战时期,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第十八集团军,南方游击队改编为新4军。

1979年,54军军长韩怀智在对越还击战中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在师、旅上面组建了“纵队”一级编制。

实际上,我军的纵队规模相当于军,但是几个野战军纵队兵力相差悬殊,少的仅万余人,多的超过5万人。三大战役后,全军纵队统一改编为“军”。1949年6月,四大野战军和华北军区共67个军。

一野3个兵团12个军,包括起义22兵团2个军和3个独立军;二野3 个兵团10个军,包括野司直属19军;三野4个兵团16个军,包括起义33、34、35军;四野4个兵团16个军,包括起义50军、51军;华北军区3 个兵团13个军,包括直属69、70军。

1952年10月,为了到三八线轮战,一个新的番号横空出世,这就是54军。

54军由44军的130师和45军军部、134师、135师合编而来。

54军组建虽晚,但是麾下3个师历史都很悠久。44军的前身是东野7纵,首任司令员是文武双全的邓华上将,政委是陶铸,贺晋年、吴富善、高体乾、袁升平等名将,都曾在44军战斗过。

130师的前身是抗战时晋察冀3纵,首任师长是开国少将徐绍华。

44军130师首任师长徐绍华少将

45军前身是东野8纵,抗战时期冀热辽部队、部分陕甘宁部队。

再往前追溯,则是大名鼎鼎的中央苏区的红军瑞金团,长征时发展为红3师,全面抗战时期,该部编入陕甘宁边区警1旅,后来是冀热辽独13旅、16旅和18旅(旅长丁盛,政委韦祖珍)。

东野8纵首任司令员黄水胜,政委刘道生,名将丁盛是135师师长。

54军合并后,由45军的军长丁盛、政委谢明出任54军的主官。

由于44军主要是130师替代了45军的132师,因此,44军军长方强、政委谭甫仁到军事学院学习。54军组建以后,赶上了抗美援朝最后一战金城反击战,虽然配属20兵团,但打得有声有色。

九年后,丁盛和130师迎来瓦弄之战。据说,丁盛希望自己的老部队、衡宝战役“虎扑羊群”的135师上阵,但是上级考虑到130师在平叛中的出色表现,最后还是指定130师参加反击战。

此前在西藏平叛战斗中,丁盛和130师、134师经受了高原气候的严峻考验。到了反击印军的瓦弄大捷,丁盛和54军130师快刀斩乱麻大出风头,虽然是配合张国华中将战斗,也打得印军没脾气。

韩怀智中将(1988年授衔)

改革开放之初,越军在南疆屡屡挑战我军忍耐的底线。

为了给边境的挑衅行为杀一儆百,也为了给老大哥百万大兵陈列北疆予以回应,更为了保障改革开放的外部环境,邓公力主东西线全面反击。

我军共动用4大军区9个军30万人,在南疆发起雷霆一击。

当时,驻地在河南新乡、隶属于武汉军区的54军,和同为四野系统的43军一起参战。同时参战的还有广州军区41军、42军、55军,昆明军区11军、14军,以及成都军区13军和50军。

在这次还击战中,表现最好的是55军和13军,以至于当时流传着“东有55,西有149”说法。55军是参战9个军唯一歼敌过万人的部队,而13军歼敌8000余人,俘敌数百人占全部俘虏四分之一。

而军长韩怀智指挥的54军打得也不错,歼敌4200余人,160师再立新功。

战前,军长韩怀智中将把儿子也送到前线,还特别向所在部队交待不准照顾。开战后,由130师改称的160师发扬优良传统,在高平地区19天歼敌854人其中俘77人,为54军再次赢得荣誉。

54军160师向越北地区机动

由于54军在外战中的突出表现,百万大裁军得以保留。

在新组建的24个集团军里,54军成为7支甲种军之一,和老大哥部队第1、13、21、27、38、39集团军并驾齐驱。不但如此,54军还和四野系统的38军、39军成为三大快速反应部队之一。

更重要的是,43军军部和“铁军师”127师的加入,以及装甲旅、高炮旅的升级,让54军的底蕴更加深厚,战斗力和装备水平一跃进入全军前列,成为仅次于第38集团军的现代化部队。

随后50万大裁军、20万大裁军,昔日王牌26军、64军、68军、23军、24军、63军等兄弟部队相继撤销番号。随后,20军、27军、40军等昔日王牌中的王牌部队,也陆续成为历史。

作为后起之秀的54军则非常幸运,继续在军改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纵观一路走来的军改之路,幸存下来的王牌部队除了历史底蕴、各个时期有过巅峰之作,还有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外战成绩。54军在三八线、雪域高原和南疆丛林都有上佳表现,在美韩联军、印军王牌、越军面前相继“亮剑”,所以能够后来居上。

厚积薄发的54军英雄辈出,除朱老总、林总等开国元勋,还有邓华、丁盛、韩怀智等中坚力量,更有何其宗、李九龙、张万年等后起之秀。而不断整合、增加新鲜血液,更让54军基业长青。

【瓦弄战役中,54军130师师长董占林(右三)带领部属在现地勘察,在后面持冲锋枪的是他的警卫员何其宗。这位在54军成长起来的战将,在对越作战中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