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斯大林称淮海战役为奇迹,派尤金到中国“取经”,带走两张图

2023-02-22 17:05:02

 

1948年9月24日早晨7时,在济南战役就要结束的时候,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兼代政委、济南战役总指挥粟裕用4个A绝密等级,将建议举行淮海战役的电报发给毛主席。

粟裕嘱咐秘书,毛主席的回电要是来了,哪怕在睡觉,也要叫起来。

到了第二天下午,毛主席的回电来了:

我们认为举行淮海战役甚为必要。

粟裕看得很认真,重要的地方还圈圈点点。

看完电报后,粟裕说了一句话:这下好办了。

战前,蒋介石声称:徐蚌会战(国民党对淮海战役的称谓)是政权“存亡最大之关键”。

毛主席则两次发电报给华东野战军,指示准备以10万到20万人的伤亡代价,去夺取决战的胜利。

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国共双方在徐州、蚌埠地区展开了规模浩大的淮海战役。

国民党方面先后出动兵力达80万,而共产党方面先后出动兵力60万。解放军在兵力、装备都不占优势,战场情况复杂多变的条件下,最终取得辉煌胜利。

这次战役,解放军基本歼灭了蒋介石的南线精锐部队,解放了华东、中原广大地区,使敌长江防线和统治中心南京、上海都处于我军的直接威胁之下,成为取得解放战争决定性胜利的关键一仗。

此后,国军再无力与共军主力决战。

19491月14日,毛主席在《关于时局的声明》中指出:

现在,人民解放军无论在数量上、士气上和装备上均优于国民党反动派政府的残余军事力量。至此,中国人民才开始吐了一口气。

现在情况很明显,只要解放军向残余的国民党军再作若干次重大攻击,国民党统治即将土崩瓦解,归于消亡。

1月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引退,相当于“引咎辞职”。

美国驻华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将军在给美国陆军部的报告中说:

由于国民党政府在长江以北的失败所造成的耻辱……国民党的完全失败,已是不可避免。

南斯拉夫斯普利特市中心广场悬挂着大幅中国地图,小红旗钉满了长江以北。

保加利亚共产党领导人季米特洛夫盛赞中国战略决战“取得了一系列惊人的胜利”,对于改变世界力量对比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日本、意大利、英国、法国及美国等工人阶级报纸和领袖无不热烈祝贺这一决定性的胜利。


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斯大林毕竟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对淮海战役的结局有着职业习惯上的浓厚兴趣。

1949年1月中旬的某天,斯大林叼着沉重的大烟斗,在古朴典雅的克里姆林宫来回踱步。

忽然,斯大林停住脚步,坐到办公桌前,在记事本上写下这样一行字:

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

烟雾像思绪一样在眼前缭绕。

对斯大林来说,这简直是个不解之谜,尽管其指挥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已经足够经典到载入史册,但仍认为淮海战役可以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场的任何一场战役媲美。

1951年2月,斯大林找到了一个合适机会,指示尤金就“淮海战役”到中国“取经”。

但是,作为“老大哥”,斯大林对尤金交代任务还是保持“老大哥”的姿态:

你到中国帮我办一件事,就是收集研究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

斯大林说的是“收集”,好比是在收“作业”,而不是“取经”,不是向“小弟”学习。

斯大林觉得那样有失“老大哥”架子。

淮海战役1949年1月10日结束,为什么直到1951年2月斯大林才派人来取经?

箫吹明月这样认为,一是考虑到中国对此战总结也要有一个过程;二是中国当时战事繁忙,斯大林也不想添乱,还显得迫不及待;三是要有合适机会和人选,既不失面子,又取得解放军淮海战役胜利之经验。

而1951年,正是合适的机会。

这一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苏两国在对美军作战上已经进行合作,到中国“收集研究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就有各种冠冕堂皇的说辞,比如为了打好抗美援朝战争。

再就是尤金这个人选比较合适。

箫吹明月注意到,有的资料说这时的尤金是苏联驻华大使,其实,根据查证有关资料,尤金出任苏联驻华大使是在1953年,直到1959年,时间长达6年。

因此,1951年时,尤金还不是大使,其当时的身份是苏联科学院研究马列主义的院士,被斯大林派到中国帮助编辑俄文版的《毛泽东选集》,为斯大林“收集研究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是一项“特殊使命”。


斯大林

当时,苏联被我国尊称“老大哥”,而苏联也以“老大”自居,架子很大。

代表苏联“老大哥”的大使显然不适合做“收集研究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的差事。

因此,尤金的身份很合适。

尤金到北京向毛主席说了斯大林的要求。

毛主席答复说,这个战役是粟裕同志在济南战役快结束时提出来的,中央军委确定了方针、原则和战役的兵力部署,战役具体指挥是总前委的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五位同志,其中两位现在南京,一个是刘伯承,在军事学院当院长,一个是陈毅,在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当司令,你到南京找他们了解吧。

毛主席为此给陈毅、刘伯承打了招呼,要求做好汇报工作。

陈毅安排第三野战军司令部作战处负责这项工作的具体落实。

作战处长王德准备了汇报材料,并责成作战处战史科秦叔瑾组织测绘人员标绘大幅淮海战役经过图,供陈毅向尤金介绍淮海战役情况。

秦叔瑾准备了两张图,一张是战前敌我态势图,一张是战役经过图。

1951年2月11日下午2时,王德、秦叔瑾到达南京军事学院的一个会议室。

一会儿,刘伯承、陈毅来到会议室。

王德打开淮海战役标图,请示挂在哪一边,陈毅说,人不多,就摆在桌上看吧。

刘伯承一边看图一边说:“你们准备得这么细。”

刘伯承非常重视地图,这是其养成的习惯。

刘伯承又说“咳!这个战役主要还是靠华东野战军打的呢!”

其实,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粟裕负责歼灭黄百韬兵团。刘伯承负责远调张淦、黄维兵团,一个引向大洪山,一个引向伏牛山,使其不能救援黄百韬兵团。而后刘伯承率领中野主力占领宿县,把小淮海演变成大淮海。

在第二阶段,由于长期在外线作战,兵员装备均未得到及时补充,刘伯承又主动请缨围歼黄维兵团,而使淮海战役取得了完全胜利。

从中可见刘伯承功劳也很大。

但是,刘伯承非常谦虚,说这个战役主要还是靠华东野战军打。

陈毅顺着刘伯承的话题正欲开口时,尤金由秘书引入会议室。

刘伯承、陈毅迎接,迎客入座。

双方寒暄之后,刘伯承直入主题。


毛泽东

刘伯承在讲话中强调,淮海战役是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指挥和部署的,中央军委的指示非常及时具体。

刘伯承建议陈毅介绍这次战役的具体情况,因为既是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又兼华东野战军司令兼政委,对两个野战军情况都熟悉。

陈毅则让王德先汇报。

王德首先介绍淮海战役概况。

接着介绍战役特点。王德引用了刘伯承在战役第二阶段打黄维兵团时比喻:“吃一个(指黄维)、夹一个(指围困杜聿明)、看一个(指阻止李延年、刘汝明)”。

刘伯承则说:“讲全战役特点还是用毛主席的一句话来说明恰当,毛主席说,淮海战役好比一锅夹生饭,硬是被你们一口一口地吃下去了。”

翻译把这句话译完,尤金赞誉“比得妙”。

王德接着介绍战役经过。

首先讲第一阶段,围歼黄百韬兵团于碾庄圩地区。

徐州敌军两个主力兵团向东增援黄百韬兵团,我军3个纵队,顽强抗击敌人5个军猛烈进攻,在60公里的正面上连续10个昼夜,杀伤敌人万余,敌军只前进了15公里,保证了我主力围歼黄百韬兵团的成功。

翻译之后,尤金赞“了不起。”

第二阶段,围歼黄维兵团。

北面徐州敌人3个兵团弃城向西南转向黄维兵团靠拢。

这时,尤金在图上测量其前锋离黄维兵团是60余公里。

南面蚌埠敌军两个兵团向黄维兵团增援。

尤金又在图上测量其前锋仅距30公里。

我军对北面围堵半个月,对南面阻击20天,敌军进展甚微,保证了中间攻歼黄维兵团的成功。

尤金称赞“很成功。”

王德继续汇报第三阶段,围歼杜聿明集团。

黄维兵团被歼后,由蚌埠北援之敌连夜逃往蚌埠及淮河以南布防;北面被围的杜聿明集团已被歼10万,尚有16万人处于饥寒交迫之中,惶恐不安,全无斗志。

1948年12月24日,杜聿明集团前进指挥所副参谋长文强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大雪未止,天气更寒。定投(注:指国民党给被围部队空投粮弹)绝望,闻各军第一线士兵为饿寒所迫,竟有少数逃入敌阵者。若再连续三五日降雪,而定投不能接济,则三军祸生肘腋,非战之罪,乃天亡我军矣。

尤金说:“这是天意!”


淮海战役

王德最后汇报淮海战役胜利的基本原因:

一是中央军委、毛主席的英明领导;

二是总前委结合战场实际情况,积极提出建议,上下密切协调,使两个野战军始终处于主动地位,有效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三是发挥人民军队军政夹攻方针,争取了敌军5个师起义,迫使1个师投降,执行即俘即补,即俘即教、即教即打方针。

淮海战役中,粟裕直接指挥华东野战军共歼灭敌人一个"剿总"前线指挥部、四个兵团、18个军共44.3万余人,占淮海战役歼敌总数80%。华东野战军越战越强、越打越多,由战前的36.9万人发展到55.1万人。

尤金说:“这也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四是发挥了人民解放军政治觉悟,坚决勇敢,百折不挠、顽强战斗的精神和群策群力的战争智慧,在战斗中不断创造新的战术与技术;

1948年11月,陈赓带领第四纵负责阻击黄维兵团,主动背靠浍水,“背水一战”,变身“土拨鼠”,挖壕堑走地道,一夜包围了敌军。

工兵英雄发明的“飞雷”,用自制的土发射管把二三十公斤的炸药发射到200米开外到阵地,国民党军都说这种炮威力比榴弹炮都大许多。

五是解放区人民的大力支援。人民群众不避风寒,不辞辛苦,不怕牺牲,运粮弹,送伤员,押俘虏,维持社会治安与战场勤务。60万解放军后面是几百万人民的大力支援。

陈毅插话说:“我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尤金说:“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障,这是反动军队不可能得到的。”

王德汇报完毕。

刘伯承在最后总结中指出:

这个胜利,主要是上有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有广大指战员的英勇善战,加上解放区各级政府和人民的全力支援。我们总前委5人和两个野战军前委以及指挥机关在上下协调方面均未出现大的差错,可算圆满完成任务。

刘伯承讲完话后,问尤金还有什么要求,尤金说没有了。

尤金又想了想问:“这两张标图能否借给我学习研究。”

陈毅说:“完全可以,送给你吧!”

尤金说:“谢谢你们!谢谢大家!”与大家握手告别。

至于后来尤金如何向斯大林汇报“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斯大林又作出什么指示,不得而知。

但是,可以知道的是,后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把“淮海战役”写进了教科书,称这是战争史的经典。

其实,淮海战役也被美国西点军校写进教材,1980年代,美国西点军校专门派出考察团来到淮海战场旧址进行实地考察,对这一结果的评价是“不可思议”。

淮海战役被俘国军高级将领后来在功德林推演,也认为输得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