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李克农遇国军上校,打了个招呼,周总理怒斥李:他若暴露,你负责

2023-01-17 17:05:07

在上世纪那段动荡的岁月中,李克农将军潜伏在敌营中,为我党传递了无数消息,保护了无数革命战士。

新中国成立后,李克农担任着外交部副部长的职位,为国家外交工作劳心劳力。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更是拖着病躯前往朝鲜,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谈判。

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那样,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李克农的助力。

他虽然没有上过战场打过仗,却靠着出色的情报工作,一次次将我党的危机消弭于无形,他是当之无愧的情报之王。

然而严于律己的李克农在晚年时期,却常常想起自己在革命时期犯下的失误。

当年在抗战时期,他一时掉以轻心,在身旁有人的情况下,主动跟一位国民党军官打起了招呼。

虽然这个失误虽未造成任何实际损失,却令他耿耿于怀多年。

一想起这桩陈年往事,李克农总是显得心有余悸:“当年我真是差点犯下大错,要是因为我导致他暴露,那我真是没法跟周公和党组织交待。”

当年周总理在得知此事后,也曾斥责李克农:“你真是太不小心了,要是他暴露了,你是要负全责的。”

从周总理的话语中我们可以得知,此人正是我党安排在国民党中的一位隐蔽战线的同志。

那么这位同志是谁,他又是如何在艰难的岁月中潜伏到国军内部的?

参加革命

李克农将军所说的同志名叫谢和庚,他正是我党在革命时期,渗透到国民党内部的卧底人员。

1912年,谢和庚出生在广西桂林一个书香世家,受家世影响他自小就能写得一手好书法,读书时领悟力也比常人高出不少。

如果不出意外他会继承父辈的衣钵,醉心学术研究,成为一个教书育人的先生。

然而他所处的正是中国最为动荡的时代,对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对外西方列强虎视眈眈。

谢和庚在学校内便开始接触到革命思想,而真正促使他走上革命之路,则是受到了二哥谢铁民的影响。

谢铁民年长谢和庚7岁,在中学时期便开始加入到爱国运动中,后来还在桂林组建了“新中国学社”,与众多爱国青年共同商讨救国之策。

1925年谢铁民成为了一名共产主义的战士,他在投入到革命的同时,时常会给弟弟讲解革命思想。

谢和庚看着二哥为革命奔波心中动容不已,也开始萌发出了革命的种子。

然而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谢铁民一众党员遭受到国军疯狂的抓捕。

谢铁民被抓时怀里还抱着刚刊印的印有革命思想的读物,随着谢铁民被带走,这些读物也散落了一地。

三个月后,对革命事业忠贞不二的谢铁民,被处死在桂林丽泽门外,年仅22岁。

国民党残害这些革命战士,本意是为了震慑警醒平民百姓,与共党有纠葛之人都不会有好下场。

可未曾想谢和庚在得知二哥牺牲的消息后,心中对于革命反而有了更深刻的认知。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正在北平中国大学读书的谢和庚作出了人生中的重大决定,弃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

1933年3月,在冯玉祥部队里的中共人士宣侠父发现了谢和庚身上的潜能,他的学识、思想对于我党来说正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在宣侠父的带领下,谢和庚和二哥一样加入了共产党,就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潜伏之路

早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党就深刻认识到情报之于革命的重要性,周总理率领众多革命者在上海设立了中央特科情报组织。

中央特科由周总理直接领导,为我党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特工人员。

谢和庚在加入共产党不久后,就被组织选中安排他潜伏在国军队伍中,开启了特工生涯。

一开始,谢和庚在抗日同盟军中只是个三等兵,但他很快就凭借着敢拼敢闯,晋升为上尉秘书兼司令部教导队教员。

之后,他还凭借着惊人的军事理念先后担任冯玉祥、吉鸿昌的秘书。

在察绥抗日同盟军失败后,党组织对谢和庚下达了一项新的指令,潜入桂系部队的上层,想办法接近白崇禧、李宗仁等人。

谢和庚义不容辞接过了这个任务,他与入党介绍人宣侠父通过冯玉祥的安排,拿到了李济深的介绍信,开始去往了广西。

谢和庚的代号为“八一”,为保障他的安全,他直接受周总理和李克农的领导,不接触任何地下党员。

自来到白崇禧和李宗仁身边后,谢和庚为了能尽快获得两人信任,将自己精心撰写的分析军事、经济发展的文稿交了上去。

二人对谢和庚的才能颇为看重,将他视为自己的智囊团,经常会找他去共商大事。

后来谢和庚还得到了李、白二人亲自下发的特别出入证章, 有了此章后无须通报, 便可随意出入二人的住处。

等到谢和庚站稳脚跟后,他还将上级宣侠父介绍给李、白二人,表面上他们为李、白效力,私下无人时却商议怎样获得情报并传递到中央那里去。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急召白崇禧去往南京商议抗日大计,可白崇禧在收到电报后却显得犹豫不决。

白崇禧作为桂系将领,此前和蒋介石之间为了争夺权势有过不少摩擦,对于是否答应南京方面的邀约他踌躇不已。

谢和庚在得知此事后,连夜写了一封谏言送到了白崇禧身边,他在信中说明抗日问题的重要性。

日军在卢沟桥事变后,只会快速集结兵力,加速侵略的步伐,而作为国人当务之急就是要摒弃旧怨,以民族利益为重,一致对外!

白崇禧在看了此信后豁然开朗,他当即便决定前往南京,共商统一抗日战线之事,并且还带上了敢于谏言的谢和庚一同前往。

南京沦陷后,谢和庚也一路跟随白崇禧前往武汉国民政府根据地,在武汉谢和庚见到了周总理。

当时国共已经达成了一致抗日的统一战线,而周总理也作为中共方面的代表前往了国民政府统治区。

谢和庚作为白崇禧身边的机要秘书,很快就寻到了和周总理私下会面的机会。

他向周总理汇报了,自己潜伏在白崇禧身边所获得的情报,而周总理听完后像个兄长一般拍着他的肩膀:“你的工作展开的很好,现在抗日形势严峻,在展开工作的同时,也千万小心不要暴露自己。”

不久后,白崇禧交待给了谢和庚一个任务,撰写《军队政治与群众政治之关系》的演讲稿。

为了能妥善完成这个任务,谢和庚找到了李克农请他提供了一些相关材料,之后就开始埋头苦写。

在写完这份演讲稿后,谢和庚还特地将演讲稿通过李克农转交给周总理,请他作出一些修改。

周总理早在国共第一次合作时,就曾在黄埔军校里担任过政治部主任的职务,对于两党之间的政策方针都有不少见解。

周总理在拿到演讲稿后,便以国军将领白崇禧的立场对演讲稿进行了修改。

最后,白崇禧凭借着这份由中共特工撰写、周总理修改的演讲稿获得了满堂喝彩。

1938年10月武汉沦陷后,谢和庚再次跟随白崇禧撤回了广西桂林根据地,而李克农也在不久后前往桂林建立了八路军办事处。

在这里两人有了更多的机会传递情报,也正是在这里,李克农犯下了自己特工生涯中难以忘怀的差错。

周总理怒斥李克农

年末的时候,白崇禧为了激起民众们的抗日热情,募集更多抗日资金,特意邀请了上海抗战演剧二队来桂林开始抗战话剧表演。

等到剧团来到第五战区开始表演后,谢和庚便经常会被派去给剧团演员送资金。

一日,正当他找到了剧团里的演员金山、王莹时,却发现了李克农也在现场。

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谢和庚便想着和李克农保持距离,不能让剧团演员发现他俩相熟的事情。

可李克农在看到谢和庚后,却直接喊住了他:“谢秘书,你是来送资金的吧,有些日子没见到你了......”

眼看着金山和王莹还在场,而李克农却毫不避讳和自己打招呼,谢和庚心下了然,看来这剧团的两位演员也是我党人士。

谢和庚在得知两位演员是地下党员后,心中松了一口气,几人简单谈论了下演出表的事后便分离了。

在李克农看来,金山和王莹都是他直接领导的地下党员,自然是十分安全的。

可当周总理得知此事后,一向和善的他却显得尤为愤怒,他喊来了李克农一顿训话。

“你怎么能当着金山和王莹的面跟谢和庚打招呼。”

当时党内地下工作者有着严苛的规矩,只能单线联系,即使是对日夜相伴的伴侣也不能透露自己的身份。

这种要求在现在看来或许严苛,但背后都是血淋淋的代价。

而谢和庚在国军中身担要职,潜伏多年,他的身份只有周总理和李克农知晓,现下多了两人知道,就多了几分危机。

李克农此时也知道自己犯下大错,他当时只想着身边都是自己人就掉以轻心了,现下也是懊恼不已。

周总理显然还没消气,他斥道:“要是谢和庚因为你而暴露,你要负全责!”

虽然谢和庚后来并未暴露身份,但这事始终是李克农心中的一根刺,他经常自省,要是害得谢和庚暴露,那可怎么和党和周总理交待啊。

然而正是李克农这次的无意之举,竟促成了谢和庚和王莹同志的一段姻缘。

原来,当时谢和庚和王莹早已在长时间的接触中,萌生了男女之情,可两人在不知道对方身份的情况下,只能将爱意深埋心底。

自从意外得知两人竟是统一战线的同志后,两个人来往更加密切,很快便确立了恋爱关系。

可不知晓实情的人,却对两人的相爱颇有微词,组织里的人提醒她:“这谢和庚可是白崇禧的人,军阀的人可厉害了,你可得小心了。”

“你可千万不要被他迷惑了,到时候一失足成千古恨。”

组织上的其他人并不知晓谢和庚的身份,还以为王莹是被这军阀的花言巧语给蒙骗了。

王莹心里是有苦说不出,地下工作再艰难她都没有过害怕的时候,可同志们的误解却让她心如刀绞。

周总理在得知此事后,制止了这些举动,他对王莹表示:“同志们是关心则乱,你的终身大事你自己做主,我们一起静待时机,等待光明到来的那天。 ”

谢和庚和王莹的相爱也极大地迷惑了敌人的视线,在敌人看来一个是军官,一个是风花雪月的女演员。

这两人站在一起,怎么也不会有人想到,他们竟是中共安排的地下党员。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派出了众多留学生前往美国留学,谢和庚和王莹以国民政府海外部海外视察员、学习员的身份一同赴美。

周总理在临别前面见了二人,希望二人在去往美国后,能尽快来争取国外各界对我国抗战工作的支持。

两人在去往美国留学后,也没有忘记组织上的任命,谢和庚接手了美国华侨报纸《纽约新报》,拿起笔杆子在报纸上宣传抗日救亡思想。

王莹参加了世界青年学生代表大会, 到美国各地的工厂、学校演讲, 极大激发了海外华侨们的爱国热情。

在万众一心的情况下,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当谢和庚和王莹在美国得知了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后,两人拥抱在一起流下了喜悦的泪水。

1954年两人结束了在美国的学业,准备加入到新中国的建设时,却被美国当局发现了两人的身份。

彼时的二人在美国已有不小的影响力,美国当局逼迫他们加入美国国籍为美利坚效力,却遭到了他们的严词拒绝。两人宁愿被困在美国监狱,也不愿放弃中国公民的身份。

周总理在得知此时后,立即出面与美方交涉斡旋,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抓获的俘虏才换回了谢、王二人。

回到祖国的两人终于可以对外宣称两人的身份,他们夫妻俩开始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与众多革命者共同谱写壮丽的凯歌。

如今距离那段动荡的岁月已过去了几十载,可那些为了家国奋战的革命者事迹一直回荡在后辈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