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幸好没有发射,否则几个亿就不见了!

2022-12-11 17:05:03

"幸好没有发射,否则几个亿就不见了!"2020年,当"北斗3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即将发射之际,一名质检员却叫停了发射工作,而事后的检查也让专家们大吃一惊,这是怎么回事?
 
事实上这也是质检员临时的发现。因为“北斗3号”原定于2020年6月1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发射。
 
[月亮]当质检员在发射前一天晚上,正做着最后一轮的例行检查时,突然检测到减压阀的数据有明显的异常。
 
明明离正式发射不到十个小时,按理来说一切条件都应该具备了。为何这个减压阀还会显示异常数据呢?
 
质检员也很纳闷。他再三检查各个零部数据,确定唯一有问题地方只有这个减压阀。
 
要知道减压阀的阀门是装在火箭内部的,如果想要查出问题根源所在就必须拆开火箭内部进行大检修。
 
这种情况非质检员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所以眼下他唯一能做就是向上级汇报情况,然后再评估需不需要叫停发射工作。
 
要说这个减压阀和火箭关系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减压阀只是用来调节火箭运行时的压力,并不会影响火箭的发射。换句话说哪怕是减压阀失灵了,火箭照样还是可以正常飞行的。
 
可如今发射在即,难道说真的就可以暂时无视这个异常的存在吗?
 
对于火箭这种高精密仪器来说,虽然它的原理用的是燃气助推,可火箭的任何一件装置都是环环相扣,容不得马虎的。
 
但凡有半点的偏差或者漏洞就极有可能导致火箭在上升途中发生爆炸,到时候不要说整支火箭,只怕是上面搭载的卫星都会被一并摧毁的。
 
要知道打造一颗卫星并不容易,尤其是像"北斗3号"这样全国产的自主研发和组装的卫星装置,更是凝结我国科研人员几代人的无数心血。
 
它是我国经历25年的航空研究后最新研发的第三代产品。
 
不同于前两代,"北斗3号"完全采用全国产的零配件,各种技术以及制造过程全都是我们自己国人在一点点的开发和摸索。
 
倘若"北斗3号"能顺利登上空间站,也就证明了我国拥有完全自主开发卫星的能力,其实力基本可以媲美发达国家。
 
不仅如此,打造这么一颗卫星光光是耗材就花费了数亿元。一个费钱费力的项目倘若因为火箭上的一点小小的失误就此毁于一旦,简直得不偿失。相信也没有人能接受得了这样的结果。
 
为此,基地工作人员都不敢大意行事。当质检员将情况汇报给上级后,大家一致拍板决定立即叫停第二天发射任务。
 
虽然这样的临时决定,不仅瞬间浇灭很多拭目以待的热情,而且惹来外界的诸多非议。有人甚至开始质疑是不是中国团队没有能力开发“北斗三号”。
 
但本着慎重起见的原则,发射中心还是坚持暂停了任务,并且安排质监站对火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拆开做了一个全面的“体检”。
 
三天体检一查下来,最终的问题源头也找到。减压阀之所以会出现异常,是因为上面有一条3cm的裂口。这样的裂缝如果不是经过细致的检查,用肉眼确实很容易忽略。
 
而会产生裂痕的原因,竟然是和当地的天气有关。
 
原来火箭发射时节正值炎热的夏天,像西昌这种地方中午能达到近三十度、晚上只有几度。
 
昼夜温差过大,导致了火箭内部材料在不停地热胀冷缩,最后不甚挤爆了减压阀,这才最终造成这条3cm的裂痕。
 
倘若裂缝没有得到及时的修补的话,相信火箭上升之后,随着气压的增强裂缝会越来越大,到时候燃料就会里面泄漏出来,极有可能会造成的不可估量的后果。
 
所以在查到问题后,我们发射基地工作人员也长吁一口气。庆幸自己及时发现问题,也庆幸该火箭没有强行地发射出去。
 
不然,不仅这个造价几个亿的卫星保不住,而且我们还要被外界给嘲笑一番。
 
没想到一条小小裂痕都可以威胁到火箭的发射进度,可想而知这样航空器材容不得半分的闪失。
 
经此一遭,我们的基地科研人员也就更加谨慎了,每个零件和器材都需要经过层层把关方可安装运作;对于发射的天气和环境更是精挑细选。
 
至于被暂停的“北斗3号”项目经历了一个星期的检修和部署后,终于在6月23日重新启动发射任务。
 
这一次因为有了充足的准备,我们的火箭缓缓升上天空,卫星也按照计划送入空间站,一切看上去既完美又壮观。
 
那一瞬间曾经登上世界的头条,也成为了我们国人的骄傲。因为“北斗三号”的成功发射,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也因此进入一个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