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这门240mm巨炮,东北军要是仿制成功,日本还敢发动九一八吗?

2022-11-29 17:05:05

曾经被视为攻破北大营利器的日军240毫米攻城炮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有各种各样的大炮,其中口径最大的是哪一门呢?答案是,除了“没良心炮”那样的怪物,就要算日制的240毫米攻城炮了。

军博地下一层展出的日制240毫米攻城炮,在目前军博展出的火炮中,论单发炮弹的威力它是没有对手的。

炮弹威力如何呢?这么说吧,美军的155毫米加榴炮当年在菲律宾绰号”长汤姆”,在马尼拉巷战中一炮就摧毁一座楼,240毫米,您就想吧。

这是一门日本侵华战争中被留在我国东北的重炮,曾属于关东军。实际上,在日军的火炮中,还有比它更大更强的,比如在虎头要塞着名的“亚洲第一巨炮”口径就达到410毫米,不过那门炮早已不复存在。这门240毫米巨炮在博物馆中已然堪称庞然大物。据说,由于大炮十分沉重,以至于在军博安装它的时候还专门找了一个承重梁所在处,才算安置妥当。

日军从日俄战争时期就崇尚重炮。

日本明治45年式攻城重炮。

向军博的专家请教得知,这种明治45年式240毫米重型攻城炮是日军的作战利器,炮弹可以重达200公斤,十分笨重。这也证实了关于它安装时的秘闻——专家说,在军博安装时,的确曾仔细选择本馆的承重梁,否则有塌方的风险。至于地下一层为何还有承重梁,我们就不细作追究了……反正,这座代表人民解放军历史的场馆,1959年修建时都是按照军事要塞的标准构建的。

该炮采用240毫米口径,身管长3.89米,全重38吨,正面带有一面巨大的护盾。和当时的岸防炮一样,该炮组装状态下并不能机动,射击灵活性也比较差,它采用一个九人制炮组,射击时炮兵需要先将炮管放平,然后装弹手将弹头搬到炮尾的小推车上,再依次将弹头、发射药包和引信装入,再调整火炮角度进行发射。该炮可以发射爆破弹和化学弹,炮弹初速度387米/秒,最大射程约10千米。

这样的大炮,在军博中一共两门,其中一门则是和九一八有关。

起初这些重炮都被用于日本的海岸防御——不过这样一来也没什么建树,毕竟在上个世纪早期的亚洲,能对日本海岸构成威胁的国家实在不好找。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理解日本的扩军备战和自卫没什么关系,就是实打实的侵略扩张。

在1931年日本关东军设计发动九一八事变时,有两门这样的攻城火炮被秘密地运送到神户,并从那里转运至旅顺,最终在位于沈阳的关东军司令部架设完毕,他们要这种重炮准备干什么?又是怎么运送的呢?

原来,这两门炮中有一门保留到军博已经很多年了,它便是打响九一八日军进攻北大营的罪魁祸首。沈阳北大营是东北军的重要阵地,由张学良最为信任的王以哲、王铁汉等将领率领边防第七旅据守。发起事变前,日本关东军认为北大营建筑多年,十分坚固,担心东北军依托其防御工事抵抗而打不下来,于是石原莞尔等关东军参谋设计从东京将两门240毫米大炮运到沈阳作为攻击武器。

这番运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因为它十分笨重,故此采取拆卸成零件分头运输的方式。对两门大炮而言,需要先用火车运到神户,再用货轮运到大连,然后走铁路运到沈阳。关东军以建造游泳池的借口构筑发射阵地。

结果战斗打响后,由于东北军采取不抵抗政策,轻易丢失北大营,实际上这两门日军费尽苦心运进的大炮除了用炮声作为信号外,也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北大营陷落后日军一部突入沈阳城,另外一部分则分散占领沈阳军火库、沈阳兵工厂等地。进入沈阳兵工厂的日军看到了惊人的一幕——

东北军沈阳兵工厂。

在这里,日军惊讶地发现,东北军仿制该240毫米重炮已近成功,却因为不抵抗政策被敌军缴获,由此可见,国民党军队并不缺乏好武器,但没有用武之道。曾听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唐处长介绍,在日军攻占的东北军沈阳兵工厂,仿制这种重炮的工作已经到了尾声,令人心痛。

这种重炮在日军此后的作战中使用频繁,但损失严重,而且日本自己也无力继续建造,所以在二战中陷入了打一门少一门的尴尬境地。

至于日本在本土部署的那些用于海岸防御的大炮,面对美军的飞机轰炸,大部分也损失掉了。

说起来,抗联也是有火炮的,不过都是轻型的,这么大的火炮对中国军队来说实在奢侈。哪怕是关内的国军在抗战中使用的大炮,最大口径也只有150毫米——德国造150毫米榴弹炮,至少打了八年,到胜利的时候,炮膛已经磨损得不像样子了。

而苏联红军发动的远东战役,在抗联配合下避实击虚,使日军的240毫米火炮在作战中没能发挥威力,最终成了中国军队的战利品,直到新中国建立,才被搜集最终成为了军事博物馆中的展品。

与诸多曾为这个国家而战的兵器相比,这门大炮并没有什么功勋,但它却让我们记忆起中华民族屈辱的一页,成为一件历史的证物。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实力有强弱,但弱者未必没有取胜的机会,可如果没有抵抗的决心,那就一点胜利的希望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