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大宋王朝十八位皇帝盘点

2022-10-17 17:05:06

有很多人对宋朝的皇帝,除了赵匡胤、赵光义哥俩,其他都不熟悉,今天就做个科普。

大宋算上北宋和南宋共计存续319年,共计十八位皇帝,北宋有九个,南宋有九个,很平均。

今天来捋一下,普及一下这18位皇帝的人物关系和生平主要事迹。

第一位,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立宋,定都汴梁,当然他也想过定都洛阳,但是被群臣否了。对于他,如果详细地说,一个小时都说不完。赵大哥给普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杯酒释兵权,重文抑武,埋下了弱宋的祸根。

但站在大哥的立场,从小看着五代十国的藩镇之乱长大,武将篡位跟玩一样,换做任何人应该都会这么做。只是任何事情都容易矫枉过正,是大宋对于文武平衡实际操作上的问题。

赵匡胤

第二位,宋太宗赵光义,赵家二哥。对于他热度最高的关键词无疑就是“斧声烛影”。把大哥杀了,自己上位的这种阴谋论,轮不到我今天来辨真假,但是我主观上觉得不太可能。我的理由就是大哥赵匡胤武将出身,当了那么多年老大,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威严在,只要还没有闭眼,相信给文弱的二弟一百个胆子,也是不敢在大哥面前抡斧子的。

五代十国的彻底结束其实是在二哥手里,本来想一鼓作气攻辽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奈何实力不够,“高粱河”一战惨败,乘着牛车逃跑,成就了二哥“高粱和车神”的美名,同时导致宋朝面对辽国就一直处于守势,相对军事上的薄弱。

二哥打仗不行,但在民生,科举等方面的许多举措还是要亮眼很多的,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为最后的富宋打下了一个非常不错的地基。

赵光义

第三位,宋真宗赵恒,“澶渊之盟”的签订者。自此后,大宋开始每年向辽国进贡岁币,对于这个事儿,主流观点是将之视为一大污点的。但是也有不少人觉得“澶渊之盟”的岁币数量并不多,相对大宋的国库而言,不会对大宋造成伤筋动骨的效果,反而换来了之后几十年的太平,并不亏。具体怎么评价,反正我不做评价,因为怎么说都是错。

真宗期间,北宋开始驶入了经济繁荣的康庄大道,被称作“咸平之治”。不过赵恒本人比较迷信,沉迷“封禅”这种事情,说实话,签了“澶渊之盟”这种进贡的条约,也不知道他哪来的脸去泰山封禅?不过宋代的皇帝挺有意思,虽然迷信,但不随便修仙,不像唐朝的皇帝好多是自己吃丹药,被丹药毒死的。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就是真宗提出来的。

第四位,宋仁宗赵祯。这是一个广受网络好评的皇帝,虽然也被很多人认为是碌碌无为,但仁宗期间百姓安居乐业,自己也非常的宽厚,知人善任是事实。

仁宗一朝名臣和文人辈出: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包拯、苏轼、苏洵、苏辙、曾巩、柳永、黄庭坚、米芾、周敦颐、沈括等。好家伙,这些人的名气甚至比仁宗还大。但同时仁宗期间也开始每年向西夏进贡,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也是虎头蛇尾。国内起义呢,也是有的,所以大家对于仁宗也不用无脑吹,如果真的非常的厉害,北宋早就雄起了。

第五位,宋英宗赵曙。仁宗没有儿子,收了作为侄子的他为养子,说赵曙这个皇位是路边捡来的,那是一点问题没有。但捡来的就不长久,在位仅仅五年就驾崩了。英宗对于追认自己的亲爹作为皇帝这件事情,跟群臣闹得非常不愉快,但是最终还是得偿所愿。作为一个经典案例,这件事也被几百年后差不多处境的明嘉靖朱厚骢给重新走了一遍流程。

英宗虽然在追认爹的名分上很犟,但在治国上还是很不错的,延续了仁宗时候的方略。在位期间,大宋并没有经历非常大的战端,可惜命不长,算得上是壮志未酬了,不过也为自己的儿子打下了基础。

第六位,宋神宗赵顼。神宗在位18年,这18年是真热闹,是真折腾,甚至有种说法,北宋亡于神宗治国这块。

神宗从小就是一个非常有抱负的人,喜欢看韩非子。年少的时候看过一篇王安石的奏疏,从此,就成了王安石的迷弟了。继位之后第二年就开启了“王安石变法”这条大剧情。结局大家都知道,整个朝堂鸡飞狗跳,苏辙、韩琦、司马光等守旧派和王安石大战300回合,王安石两度罢相,新旧两党轮番登场,朝令夕改,大大阻碍了北宋前进的步伐。

同时,在对外方略上,神宗重启战端,五路大军进攻西夏,但最终宣告失败。总体来说,神宗励精图治,是一个非常有能耐的人,但是,他性格不够刚毅,少了点一往无前的决心,才导致他这18年来回折腾的乱局。

第七位,宋哲宗赵旭。这是一个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人,九岁即位,幼年听命太后和守旧派权臣司马光,就是那个砸缸的司马光,。17岁清政把司马光、苏轼、苏辙一帮人都给贬了,成就了苏轼吃遍大江南北的神奇经历。重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多次出兵西夏,打得西夏俯首称臣,让大宋真正扬眉吐气了一把。但是因为太年轻, 24岁就挂了,导致朝堂新旧两派矛盾激化,自己也没有留下成年的子嗣,间接促成了后面那个艺术家宋徽宗上台。

我个人主观上,总会把哲宗和康熙放在一起类比。康熙早年20多岁的时候也很忙,非常的急功近利,随着之后的磨砺才变得有大将之风,可惜,赵旭24岁就没了,没能等到自己成熟起来的那一天,不然宋朝多一个盛世也未可知。

瘦金体

第八位,宋徽宗。一个伟大的艺术家,“瘦金体”书法的发明者。投错胎是对他最中肯的评价,不想多说,这个人闹心。

第九位,宋钦宗赵桓。 15岁被老爹禅让,第一年做得还不错,罢免了蔡京等一群混蛋,任用李纲抗金,还赢了一场。可惜第二年金军卷土重来,钦宗徽宗一起被俘,从17岁开始一直到57岁去世,钦宗一直是一个俘虏的身份,非常的可怜。

北宋也就自此画上了句号,南宋开启。

南宋相对北宋整体局势非常的平稳,毕竟一直都是在防守。南宋的几个皇帝除了高宗以及末代的小皇帝,其他人我之前是一个人不认识,整理完以后发现南宋的这几位还是有点意思,各有特点。

第十位,宋高宗赵构,岳飞、秦桧的老板。这哥们儿是真能活, 20岁即位, 55岁退休当了太上皇,然后又活了26年, 81岁才挂了,我也是无话可说。

相对于他对北方敌人“主和”方方面的情况,为人所诟病,但在发展经济,修养民生方面,赵构反而是一把好手。迅速将南迁的百姓安顿好,并发展海洋贸易,促使了南宋虽然地方不大,但经济实力和繁荣程度依然不容小觑。

第十一位,宋孝宗赵昚。注意了,到这位,赵匡胤这条血脉又悄悄回来了,作为宋太祖的七世孙,在赵构无后的情况下,远方侄子赵昚继承了大位。上台后的赵昚为岳飞平冤昭雪,肃清秦桧一派,一度性格非常刚烈,坚决主战,然而还是打不过。赵昚对内做得也非常好,发展经济,积极变革,减轻百姓赋税,被许多学者评价为南宋最杰出的皇帝。

第十二位,宋光宗赵惇, 43岁接受父亲孝宗禅让。可惜的是仅仅就过了六年做皇帝的瘾。光宗一生围着老婆转,最后被老婆逼疯, 54岁禅让给了自己的儿子。一个乱七八糟的人,我都不知道怎么评价他。

第十三位,宋宁宗赵扩。在自己亲爹被亲妈逼疯以后,接受了禅让,在位30年,是一个非常忠厚的君主。在这个期间,南宋的人口达到了峰值。宁宗期间大事不多,常规操作的北伐,该伐还是伐,习惯性该败还是败,然后就埋头弄经济,卓有成效。我们熟悉的朱熹就是在宁宗手下当差的,然而并不非常的受待见。庆元年间,朱熹被罢黜,理学被定义为伪学,甚至禁止朱熹一脉参加科考。但世界就是这么奇妙,没过多久,朱熹的理学不但强势回归,更成为了明清一代科举的唯一标准答案。

第十四位,宋理宗赵昀,被称为平民皇帝。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他是赵匡胤小儿子的九世孙,血脉已经非常稀薄了,可以参考刘备的“中山靖王之后”。他爹也就是县衙里的一个小官,基本就和老百姓没有区别了,原本距离皇位可以说是十万八千里远,而且当时宁宗有九个儿子,按理说怎么也轮不到他。然而神奇的是,这些皇子一个个不慎全部夭折,作为太子的宁宗养子又被权臣给废了,最后没人来,白捡的皇位一坐就是40年。

这是一个非常传奇的人物,白捡的皇位,他不一定是好事。前十年被拥立自己的权臣视作傀儡,自己纵情享乐。 28岁开始亲政,本想着励精图治,联盟抗金,然而30岁那年,窝阔台撕毁盟约,全面侵宋。晚年任用大臣贾似道,朝堂群魔乱舞,死后多年,他的头骨更是被制作成了杯子,直到明代才能够入土为安。

第十五位,宋度宗赵禥。这位没有什么好说的,他上位后沉迷后宫不可自拔,在位十年,心思基本都在后宫上面了。贾似道把持朝政,南宋在蒙古铁骑面前摇摇欲坠。

第十六位,宋恭宗赵?。他五岁的时候被谢太后抱着向忽必烈投降,被忽必烈送到吐蕃,主要修习藏文和佛教,长大后出家,享年52岁。

第十七位和第十八位都是之后南逃福建的南宋遗孤。宋端宗赵昰,因为路途颠簸,惊吓过度,半路夭折,时年九岁。最后的崖山海战,八岁的末代皇帝赵昺被名臣陆秀夫背着跳崖坠海,君王死社稷,大宋就此落幕。

末代皇帝赵昺

大宋到底弱不弱,不是我有资格说的,但是经济繁荣,没有宦官当政,历代君主不管能力如何,绝大多数都是心怀仁慈之心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没有石敬瑭,大宋可能会更好吧。

南北宋十八位天子合集在此,看完别忘记点个关注我,以后聊天吹牛增加点素材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