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歼灭日军3500,自身亡7人:如此悬殊的战损比,有无可能?

2022-10-12 17:05:05

作者:相忘于江湖

2014年7月,“镜泊湖连环战”这个尘封已久的大捷浮出水面:

1932年3月,东北自卫军和抗日救国军在镜泊湖连续伏击,先后取得“墙缝”伏击战、火烧松乙沟、关家小铺伏击战和高岭子车站伏击战的胜利,几乎将关东军第15旅团7000余人覆没。

如果此战的战果可以核定,那么甚至可以超过马占山江桥决战,堪称“抗战第一大捷”。

但是由于“镜泊湖连环战”胜利太过辉煌,也引发质疑。

尤其是第一战“墙缝”伏击战,东北自卫军补充团700余人和抗日救国军一个营300余人,在仅有5里长的“墙缝”山道激战一天,仅靠手榴弹和步枪就让日军付出了3500余人的巨大代价,而东北自卫军补充团的阵亡人数却只有7人。

质疑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镜泊湖连环战”是不是真的存在?如此悬殊的战损比有没有实现可能?这样一个大捷,为何战后没有向南京当局上报?除了李延禄的回忆录,为何不见于各方史料?

镜泊湖连环战示意

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镜泊湖连环战”。

1932年2月,日本关东军第15旅团步兵、骑兵、炮兵、辎重部队7000余人,对外号称“万人”,直指镜泊湖南端的王德林的抗日救国军。意图消灭这支数千人的武装,然后从南向北横扫“吉东”。

面对敌我众寡的情况,抗日救国军的参谋长兼东北自卫军补充团团长李延禄巧设埋伏,利用地形优势充分发挥手榴弹近战威力,在“墙缝”激战一天歼敌3500余人,而补充团只有7人牺牲。

首战告捷之后,李延禄又在草木繁茂的松乙沟利用火攻,将日军15旅团残部大部烧死,旅团长天野少将在上风头烧出一片空地,这才避免了全军覆没,但也仅剩400余人和十几匹马。

第三战关家小铺,李延禄借来援兵:原东北军21旅600团张振邦的张宪廷8连。李延禄补充团和张宪廷8连在半山腰伏击歼敌百余人,张宪廷等60余人阵亡。第四战山市,双方各有伤亡。

第五战高岭子车站,伏击主力是亚布力站附近的李延青铁路工人游击队。他们破坏了铁轨导致火车翻车,再次歼敌200余人,至此,天野第15旅团基本被全歼,残部逃生回去的只剩100余人。

李延禄

正因为“镜泊湖连环战”的战绩太过亮眼,所以也让人难以置信。

尤其是在双方力量差距如此巨大、武器装备完全不对等的情况下,抗日武装和关东军的战损比又如此悬殊,难免令人生疑。而无论抗联、南京还是日军的资料,也对“镜泊湖大捷”只字未提。

但是,仅仅用靠谱和不靠谱来对这一战例下结论,似乎为时过早。
问题之一:“镜泊湖连环战”是不是真的存在?

关于“墙缝”等5战4胜的伏击战,最早见诸于李延禄《过去的年代》。

李延禄的回忆始于1960年,历时19年之久,由骆宾基记录、整理,然后出版。由于抗联另外两位元老周保中和冯仲云已去世,李延禄也是当时仅存的抗联元老,因此他的回忆有一定史料价值。

根据李延禄的回忆,为了运送手榴弹,补充团先后用20辆马拉的大车,往返多次清空了抗日救国军的库存。1932年3月13日晨,猎户陈文起把日军带进埋伏圈,勇士们三五人一组投手榴弹,给关东军巨大杀伤。战后根据缴获枪支数量和日军焚尸情况,估算歼敌至少3500人。

李延禄的回忆得到了一些佐证,如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李延禄秘书和开国少将彭施鲁,东北抗联史编撰者谭译,以及战场周边村庄一些当事人,从不同侧面提供了一些证明。

开国少将彭施鲁

质疑之二:如此悬殊的战损比有没有实现的可能?

对“镜泊湖连环战”质疑较多的,当属双方悬殊的战损比。尤其是5战4胜的第一战“墙缝伏击战”和第二战“火烧松乙沟”,分别歼敌3000余人,自身损失则少得夸张。

对比马占山江桥抗战,1.3万人对战两倍余日军,歼敌5000余人阵亡6000余人。

第一战“墙缝伏击战”东北自卫军补充团700余人,利用“墙缝”地貌投手榴弹,日军被动挨打无法靠近石缝后面的自卫军战士。这和神头岭伏击战相似,充分利用地利优势和日军的司空见惯。

此战,日军先头部队和后续人马,仅在“墙缝”山道就被分割成30几段。

第二战“火烧松乙沟”,则类似《三国演义》的“火烧博望坡”。此战,抗日救国军总司令王德林,给李延禄增派了姚甲航的一个营半夜时分赶到阎王鼻子,点燃几处篝火作为“疑兵”。

然后,李延禄把其他队伍的手榴弹和步枪,优先集中到伏击松乙沟的队伍里,而且每人携带一盒火柴,战斗打响后一起在上风头点火,初春的枯草和榛木丛很快点燃了日军所处空旷的大草甸子。

火攻不乏案例,《三国演义》有上方谷火烧司马懿,《第一滴血》有兰博火烧越军。

日本关东军资料照

质疑之三:这样一个大捷,为何战后没有向南京上报?

按理说,如此巨大的一个抗战胜利,尤其是在“九一八”事变以后,14万东北军面对2万关东军不战而退,成为国人唾骂的焦点。马占山在江桥抗战后,东北军撤入关内130万平方公里国土沦陷。

联想到全面抗战时期,大到打破日军神话的平型关、歼敌上万的台儿庄,小到炸毁日机24架的阳明堡、歼敌250余人的香城固战,重庆都给予通电嘉奖。镜泊湖这样的大捷,没有理由不予嘉奖。

但是,“镜泊湖连环战”这样的大捷,当时南京方面居然毫无反应。

李延禄《过去的年代》一书对此的解释是:王德林和老3营起义后,和南京方面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东北自卫军总司令李杜,拿出一万大洋和一个团的编制要收编王德林的抗日救国军。

李延禄拿李杜一万大洋组建了一个东北自卫军补充团,自己兼任团长,也算向李杜交了差。但是,大捷后以谁的名义上报双方争执不下,而大功率电台掌握在李杜手里,上报一事最后不了了之。

日本关东军资料照

质疑之四:除了李延禄的回忆录,为何不见于各方史料?

对“镜泊湖连环战”最大的质疑,就是缺少中日各方史料的支撑。

目前的主要证据还是李延禄、周保中的回忆录,而李延禄是抗联4军军长(实际由李延平指挥),周保中是抗联5军军长、第二路军总指挥,所以从理论上都属于东北抗联单方面的证言。

而很多当事人的回忆和口述,由于主观性和记忆问题其真实性也打了折扣。

目前,对这一大捷的质疑除了证据不足,还有一些人引用日军资料来推翻李延禄的回忆。在关东军的资料中,天野旅团没有到过镜泊湖地区,而且“讨伐”抗日救国军的日军仅有1000余人。

李延禄的回忆存在着特殊年代的痕迹,但与之相比关东军的资料更加不可信。

东北抗日武装

很早就有研究人员提出:关东军的资料存在造假、毁匿的可能性。联想到日军在抗日战争历次战役都有数字缩水问题,而对侵华战争也从未进行彻底反思,因此这种可能是存在的。

尽管年代久远,但官方和民间考证一直没有停歇。或许,这段历史终会揭开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