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将军捡到一仓库好东西,打了一个漂亮仗,立下抗战中一件奇功

2022-10-08 17:05:09

曾在国军阵营潜伏长达21年的廖运周将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一生中最引人瞩目的时刻,可能就是淮海战役期间带着一个师的部队临阵起义,对国军名将黄维兵败被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如果将时光再往回溯十年,就能发现廖运周将军还有一段值得大书特书,那就是他用捡来的一批炮弹给打了一个漂亮仗,为抗日大业立下了一件奇功,被誉为抗战史上的一次神操作。
手下喜滋滋地报告:我们发财了!

这件奇事发生在1938年10月,时任国军第13军110师328旅656团团长的廖运周,奉上级命令参与了武汉会战期间的瑞武公路保卫战。

廖运周与日军有过两次小规模的交锋之后,正准备大干一场,狠狠地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没想到就在这时接到军部的命令,要到后撤到30里外的二线阵地。

军令如山,廖运周虽然心中有万分不甘,也只得遵命行事。

有意思的是,就在后撤途中,手下一名军官喜滋滋地跑来报告:“团座,咱们发财了!”

“发什么财?”

“原来驻扎在这里的友军某部听说日军打过来了,飞也似地逃走了,给咱们留下一座军火库,里面全是好东西!”

“军火库?”廖运周忙问,“里面有什么好东西?”

“报告团座,里面是清一色的迫击炮弹,足足有一万多发!”

廖运周大喜,亲自跑到军火库一看,果然是这么回事。

要干就干一笔大买卖!

他当团长以来,还是第一次“”捡到这么多迫击炮弹,当即决定用这批炮弹狠狠地揍日军一顿。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要干就干一笔大买卖!”

这也难怪,廖运周一心求战,之前打鬼子直没打过瘾,现在能打个“富裕仗”了,他当然希望把这一仗往大里整。

一万发炮弹需要足够多的炮来发射,否则威力不够。可是全团只有八门迫击炮,廖运周决定向友邻部队求援。

驻扎在附近的655团团长也是廖运周的好哥们儿,他的团里也只有8门迫击炮,却毫不犹豫地把一半借给了廖运周。

黄维慷慨相助,借炮又借兵

廖运周还不满足,听说黄维的第十八军就驻扎在附近,又去找黄维求援,同时请黄维支招——怎么对付日军的坦克。

黄维对于抗日是坚决主战的,他说那很简单,用反坦克炮对付鬼子。

廖运周故意装傻,愁眉苦脸地说:“这个主意好是好,可我哪儿去找反坦克炮呀?”

黄维说:“你小子别在这儿哭穷,我能不清楚你打的什么歪主意?不过打鬼子是好事,我借给你四门反坦克炮吧!”

廖运周得寸进尺,又说:“我手下没有反坦克炮手,怎么办?”

黄维说:“我就早知道你会唱一出!得了吧你,我再借给你一个反坦克炮连!”

廖运周大喜,千恩万谢而去。

插一句题外话,就私交而论,黄维对廖运周还是很不错的,从借炮又借兵这件事就能看出来。可是黄维万万没想到廖运周是个潜伏多年的共产党,因此在廖运周淮海战役临阵倒戈之后,黄维每次见到他都怒不可遏。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迫击炮借来了,反坦克炮也借来了,连专业的反坦克炮连都借来了,廖运周心想: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什么是东风?在廖运周看来,就是要等着日军主动出击,因为自己手头这么多炮和炮弹,需要采取以逸待劳的作战方式,那就需要让日军先发起进攻,最好是打他们的伏击。

没过多久,廖运周手下的侦察兵果然打探到了大批日军即将出击,而且搞清楚了时间和行军路线。更让人喜出望外的是,日军这次的确出动了不少坦克和装甲车,还有几十辆汽车。

廖运周大喜,当即在日军的一处必经之地选定了伏击战场,并把武器弹药都运了过去。

一开始廖运周还没什么经验,把反坦克炮阵地布置在日军的正面。还是借来的那个反坦克炮连的连长有经验,说这样打不行,必须把反坦克炮摆在日军的侧翼或后方,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威力。

廖运周听了连连点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就按你说的办!”

重新调整火力配置后,果然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日军出现后,几门反坦克炮从侧面发起攻击,第一轮轰击就把日军最前面的三辆坦克和几部装甲车给炸瘫了。

以零伤亡重挫日军的神操作

接下来的打法其实非常简单——廖运周把早已架设好的12门迫击炮对准被堵在坦克后面的日军车队一顿疯狂输出。

后来廖运周回忆时,那个场面实在太过瘾了:12门迫击炮轮番喷射出愤怒的火焰,几千发迫击炮弹如同狂风骤雨,朝着日军的车队倾泻过去,炸得他们根本没有任何还击的能力,只有挨揍和嚎叫的份儿!

战后经过清点,发现这次战斗共消灭了600多名日军,还把日军的16辆装甲车、9辆坦克全部摧毁,还有40多辆汽车也被炸毁或缴获。

而中国军队几乎完全靠炮火攻击,竟无一人伤亡,而且一发多发炮弹还没用完。

需要指出的是,日军方面伤亡人员或折损装备的数字没有一点夸大,而是经日本一家名叫《Male》的杂志报道过的,应当没有什么水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军当年侵占东北三省伤亡的总人数还不到600人,而此役就被廖运周的部队用捡来的一批炮弹,以零伤亡的代价消灭600多人,确实是扬眉吐气的一仗。

这次战斗在抗日战争史上被称为“小坳伏击战”,堪称是一次痛击日军的神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