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毛泽东逝世后王海容看望李敏,孔冬梅喊她阿姨,李敏:要叫她姐姐

2022-08-24 17:05:02

1979年,毛主席已去世三年了,可李敏还沉浸在丧父之痛中没有缓过来。

这天正恰逢周末,一向平静的小院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李敏打开门一看,不由一阵惊喜,门外站着一位四十出头的中年妇女,李敏一把拉住女人的手:“海容,快进来,你还好吗?”

在一旁玩耍的孔冬梅听到了动静,跑到妈妈身边,看到王海容,孔冬梅有礼貌地说:“阿姨,您好!”

李敏赶忙纠正道:“冬梅,不要叫阿姨,要叫她姐姐。”

原来王海容,毛泽东的表侄孙女,李敏的表侄女来看望李敏了。
王海容初见“主席公公”

王海容193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她是着名爱国教育家王季范的孙女,而王季范是毛泽东的表兄,毛泽东称呼他为九哥。

王季范与毛泽东自小关系就很密切,而且为人很开明,对那个时代年轻人的一些爱国运动很是支持。

毛泽东自上学开始,不仅在经济上受到表兄王季范的资助,在学业上也受益颇深,更重要的是王季范对表弟后来的革命活动也是大力支持。

最初,毛泽东在长沙组织革命活动时,多次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搜捕,都得到了表兄无畏地帮助顺利避过了危险。

而王季范更是义无反顾地把独子王德恒送上了革命的道路,不幸的是独子在1945年执行一次任务时被反动派秘密逮捕,不久就惨遭杀害,年仅三十岁。

此时的王海容仅仅七岁,她一岁时就与父亲分别了,所以她对父亲并没有什么印象,她更多的记忆都是与祖父、母亲和弟弟在一起的日子。

祖父王季范特别喜欢孙女王海容,同时也对孙女充满了期望,他承担起了王海容的教育工作,所以王海容一边在学校接受新式教育,一边在家中接受爷爷授予她的古典文学教育,而少年的王海容也在文学和语言方面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

1950年时,王季范接到了表弟毛泽东主席的邀请,邀请他进京小住。

王季范在孙女王海容等二人的陪同下心情激动地来到北京。

当王季范一家到达北京时,毛主席热情地款待表兄一家,他还自己出费用,让秘书把表兄一行四人安排到北京饭店住下,这是以往其他亲戚来京时都没有享受过的待遇。

主席还特意为表兄一家举行了家宴,以示对表兄一家的欢迎。

在家宴上,毛主席望着年逾六旬的表兄、还未成年的海容姐弟俩,暗暗叹了口气,他知道他今天必须得告诉表兄表侄早已牺牲的消息,他无法想象这一家老小听到此消息会怎样,但是他不能再隐瞒下去了。

“九哥,”毛主席低沉地开口了。

他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九哥,我对不起你,德恒五年前就牺牲了,是我没照顾好他,他是好样的,他是个英雄。”

只看王季范手轻轻一抖,一双筷子已从手中滑落,而老人的眼睛也湿润了,两行热泪随即涌出眼眶,但只是瞬间,这位坚强的老人就止住了眼泪,他沙哑着嗓子说:“润之,革命肯定是要有牺牲的,德恒不是唯一的,你的亲弟弟、妹妹、还有开慧不是都为国捐躯了吗?他们都死得其所,是光荣的。”

毛主席哽咽着对表兄说:“九哥,德恒没有白牺牲,你看,新中国不是建立起来了嘛,您一定要节哀,德恒的一双儿女今后就是我的亲孙女孙子,您放心吧!”

“爷爷,您别伤心了,今后我会好好照顾您的。”一声清脆的女声打破了此时充满着悲伤的气氛,说话的是王海容,她又问爷爷:“爷爷,我该怎么称呼……?”

她用手悄悄指了下毛主席,王季范含着泪,说:“海容,你就叫他主席公公吧(湖南话称祖父为公公)。”

“主席公公”王海容叫了主席一声,主席看着这个初次见面的十几岁的表侄孙女,很是喜欢,他跟表兄说:“九哥,我很喜欢海容,以后有时间就经常带海容来玩吧。”
主席家的“编外成员”

祖父王季范在表弟毛主席的建议下,同时也是为了王海容姐弟俩能接受更好的教育,举家搬到了北京生活。

此后,王海容就经常跟着祖父出入中南海去看望毛主席,而毛主席对天真活泼的王海容也是真心喜爱,他还经常特意留出时间跟王海容探讨古典文学。

那段时间,李敏和李讷都在中南海居住,李敏和李讷都是很内向的性格,而王海容正好相反,她非常的外向、开朗。

虽然王海容要比李敏姐妹小一辈,要喊李敏姐妹姑姑,但三个年龄相仿的姑娘在一起相处的很是融洽,时间一长,三个小姑娘成了好姐妹。

在寒暑假期间,王海容还会与李敏姐妹一起住在中南海,而主席也待王海容与李敏姐妹一般无二,所以工作人员和经常来主席这里的周恩来总理等人都把王海容称为是毛主席家的"编外成员"。

在王海容即将高中毕业时,毛主席特意跟她谈过一次话,主席问她:“海容,你快要参加高考了吧?有什么想法吗?”

王海容说:“主席公公,我是要高中毕业了。可我成绩不是很好,考大学估计有些困难,但我会尽力的。 ”

她迟疑了一下,又说:“主席公公,要是我没考上,去当工人,您会失望吗?还有,我成绩不好,即使侥幸考上了,会不会是浪费国家的钱呢?我不想浪费国家的钱。”

毛主席不由得仔细打量着这个十几岁的姑娘,他没想到,这个高中还没毕业的姑娘竟然会有这么高的觉悟,主席不由得对旁边的王季范说:“九哥,你培养了一个好孙女啊,小小年纪就知道以国家利益为重,真不简单。”

接着又对王海容说:“海容,不要有负担,好好考。主席公公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

1957年,王海容果然如自己所料高考落榜了。

王海容一开始还想着复读一年,明年再重新参加高考,但是,当时“大跃进”风头正劲,全国上下都在大搞建设,好多年轻人都积极投身到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在这种大环境下,年轻的王海容也选择了放弃复读,背着家人到北京化工厂报了名。

因为王海容只是一名高中毕业生,所以她只能先从学徒做起。

化工厂的工作环境是非常艰苦的,但是坚强的王海容没有放弃,她牢记着祖父的话:“既然你选择了这条路,你就要坚持走下去,还要走好。”

所以,她咬牙坚持着,这一坚持就是三年。

这三年间,王海容也意识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于是她重新拿起了课本,经过一番苦读,她终于在1960年考入了北京师范学院俄语系。

引人瞩目的外交女王

进到学院后,王海容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她把一切能利用的时间都用来学习,她同寝室的室友说:“大学四年,我们几乎没有见到过王海容,我们醒来时她已经走了,她回寝室时我们已经睡着了。”

就这样,经过四年刻苦的学习,王海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

但此时,俄语几乎已经没有用武之地了,在主席的建议下,王海容又到北京外语大学进修了一年英语。

1965年,王海容进修结束后,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安排下,她被安排在办公厅秘书处综合组工作,最初就是负责一些基础的文秘工作。

工作之余,为了能让她的英语尽快达到外交水平,毛主席甚至让曾经教过自己英语的章含之老师来给王海容补习英语。

王海容凭借着扎实的外语功底和不断进取的工作态度,很快就被周总理提名负责外交部礼宾司,在这里,王海容和毛主席有了很多相处的时间,毛主席会见来访的各国政要、毛主席出席所有的外事活动,王海容几乎都会陪伴左右。

王海容优秀的工作表现使她在外交部连续得到晋升,在她三十六岁那年,王海容已经是外交部副部长了。

可以说,王海容在外交部任职期间的业绩是可圈可点的,她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但她却秉承了毛主席的家风:低调做人。

虽然王海容与主席的关系在外交部并不是秘密,但王海容从来就没有因为这层关系而在工作中搞什么特权,而是更加尽心尽力,兢兢业业的工作着。

同时,由于王海容这些年跟主席接触很多,所以对主席的家庭情况也更加了解,她跟李敏来往比较多,经常也是能帮一把是一把,虽然李敏是她姑姑,但更多的是作为侄女的王海容在照顾李敏。

1979年,毛主席已经逝世三年了,但李敏却一直沉浸在失去父亲的悲痛中无法自拔。

因为李敏婚后不久就因故搬出了中南海,结果导致无法经常去看望父亲,甚至是在父亲病重时也无法看望,最终李敏在主席临终前都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

因此,对父亲的去世李敏一直无法释怀,而深知内情的王海容很担心李敏,她的审查一结束,她就马上到李敏家中看望李敏。

那时,年仅七岁的孔冬梅刚刚从上海外婆贺子珍那里回到北京。

那天,当李敏打开被敲响的家门时,就看到了王海容,据孔冬梅回忆:“当妈妈打开门的那一刹那,我看到门口站着一位与妈妈年龄相仿的女士,妈妈看到她很高兴,一直拉着那位女士的手,又哭又笑的。”

孔冬梅以为是妈妈的朋友,有礼貌地叫道:“阿姨,请进屋坐吧。”

李敏一下笑了,她跟女儿说:“冬梅,这是海容姐姐,你们俩同辈,你要叫她姐姐的。”

后来,王海容又多次去看望李敏,而孔冬梅也逐渐与这位年长的姐姐相熟起来,在不断地了解中,她知道了这位姐姐曾经光辉的过去,不由得对这位姐姐肃然起敬。

王海容从在外交部工作起就与毛主席长期相伴,一直相伴了十余年,她终身未嫁,在职时她把精力都献给了外交事业,但在事业之余,她也收获了家人的温暖,她幸福的晚年就是在妹妹孔冬梅的陪伴下度过的。

2017年9月9日,王海容去世了,而9月9日正是毛主席的忌日,在主席去世四十一年后,王海容终于能再见到她敬仰了一辈子的“主席公公”了,我想这一刻王海容应该是很高兴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