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他是红军元老,160人起步到35万人,建9万人根据地,为何55年未授衔?

2022-06-18 17:05:02

1955年,解放军授衔仪式在中南海如期举行,然而,仪式当天军中资历颇深的老牌革命家李先念却不在授衔名单中。

要知道,作为红军元老级别的人物,李先念的贡献尤其突出。

在革命伊始,他带领着160人的队伍艰难起步,最终发展成为35万人的大军。

抗日革命期间,他更是冒着生命危险,建立起一个9万人的革命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因如此,李先念未能授衔时,很多人都甚为不解,不过,当背后的原因被揭开后,大家反倒加深了对李先念的崇敬之情。

那么,李先念到底立下过哪些功绩?他又为何没有授衔呢?


图片模式

少年英雄,名不虚传

李先念是湖北黄安人,1909年,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苦,直到9岁那年他才得以进入私塾学习。

然而,没上几年学,家里便不堪重负。

年纪轻轻的李先念也十分懂事,他不愿给家庭增加负担,便主动辍学,随后在黄安跟着一个木工学手艺。

15岁那年,李先念又辗转来到了汉口,继续靠干木工活为生。

在此期间,他见证了中国旧社会的黑暗与腐败以及底层人民艰难求生的现状,也深受当地工人、学生运动的影响。

于是,他萌生了投身报国的想法。


图片模式

李先念是一个说干就干的人,1926年初,他果断辞去了工作,毅然回到家乡黄安开展农民运动。

不久后,他便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组织的安排下,他将黄安反帝爱国的农民聚集起来,并组建了一支农民自卫军。

1927年11月,在他的指挥下,这支自卫军参加了着名的黄麻起义,对黄安、麻城的土劣阶级给予了重要打击。

不过,受限于实力差距,这场起义的胜利转瞬即逝,为了掩护大部队离开,李先念坚持留下断后,为此还差点将性命搭了进去。

也正是在此期间,李先念卓越的领导能力逐渐凸显出来,因此,1928年被编入工农红军后,他便在十一军担任副班长。


图片模式

后来,李先念出色的表现赢得了上级的关注,在军中的职位也不断晋升。

从高桥区委书记到安南县委书记,再到十一师政委,在土地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李先念也承担着越来越重的戏份。

1933年11月,李先念已经是三十军政委,而此时他不过24岁,纵观红军发展的各个阶段,这一成就也相当罕见。

不过,李先念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恰恰相反,当年他率领着三十军打响了反六路围攻战役,和前来围剿的国军激战近10个月。

期间还不断向大纵深迂回,最终歼灭敌军1.4万余人,并缴获了不计其数的武器装备。

这一战,极大提振了红军信心。


图片模式

在1935年6月的长征途中,李先念首次见到了毛主席,对于这么一个英雄少年,毛主席自然早有耳闻。

当他得知李先念还带来了一部电台后,更是大为赞赏。

所以,一见面,毛主席便紧紧握住李先念的手,不停感慨道:“果然是名不虚传”。

随后,两人又对着地图详细探讨起行军路线,当时,李先念提及要北上发展,这个想法正好和毛主席的战略不谋而合。

于是,毛主席接连说了三个“好”字,对李先念也愈发信任。


图片模式

面对日寇,立下不朽功勋

1937年7月,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当时李先念刚刚完成了西路军的撤离工作。

期间他在新疆的戈壁滩上急行军20多天,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将大部队带到了安全地带,为我军保留了大量有生力量。

日寇袭来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延安支援,因此,毛主席盛赞他是“将军不下马”。

抵达延安后,李先念先是在抗日大学学习,后来又前往豫鄂边区担任军事部长。

1939年,抗日战争进行到最艰难的时刻,由于国军消极抗战,且借抗日为由向我军发难,所以豫鄂边区的条件愈发艰苦。


图片模式

在这种情形下,李先念再度发挥了他的领导动员能力。

他带着160多人的新四军队伍,开始在边区建设革命根据地、开展游击活动,在他的号召下,大量有志青年开始投身部队,这支队也迅速发展到9000余人。

1941年初,在经过两年发展以后,这支抗日队伍已扩充至1.5万余人,并被改编为新四军第5师,由李先念担任师长。

然而同年1月份,国民党掀起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可见,蒋介石已经彻底撕破脸皮、露出獠牙。

如此一来,我军的处境也变得更加危险,不仅要抗击虎视眈眈的日伪军,还要提防更加凶残的顽军。


图片模式

不过,李先念并没有被困难给吓倒,恰恰相反,他在中央的授意下,继续以抗日大局为重。

1941年12月,他率军挺进侏儒山,与驻守山头的日伪军进行了一次硬碰硬的较量。

由于李先念带领的第5师有备而来、灵活出击,日伪军5200人的队伍遭到全歼。

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这样的大规模胜利都屈指可数,所以,一时间中外各界无不为之震惊,李先念的名声也逐渐传开。

1945年,抗日战争进行到收尾阶段,而豫鄂边区的人数已经由最初的160人,变成了35万人的大规模武装力量。

通过近6年的耕耘,李先念带着队伍击溃日军4.3万余人,并且夺回了9万平方公里的珍贵土地。


图片模式

在他的配合下,华北、华东战场的压力也得以缓解,可以说,李先念临危受命、绝地反击的表现,在整个抗战过程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于李先念来说,抗日战争的胜利来之不易,所以他更加期盼和平的到来。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日寇投降后,蒋介石不久后便掀起了全面内战,解放战争随即吹响了号角。

在解放战争中,李先念的贡献同样可圈可点。

他先后参与了中原突围、挺进大别山的指挥工作,并且在淮海战役中担负起后勤保障的责任。

不仅如此,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结束之际,国内还残存着大量蠢蠢欲动的不良分子。

李先念利用强硬的手腕,很好地整治了各地风气,在这一背景下,建立新中国的筹备工作才得以顺利进行。


图片模式

为何没有被授衔?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也都看出来了,不管是在革命的哪个阶段,李先念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1955年授衔时,很多人都以为他可以位居元帅之列,至少也是大将军衔。

然而,令众人始料未及的是,李先念始终没有出现在授衔仪式上,直到仪式结束,也没有喊到他的名字。

所以,大家都不免十分好奇,这么一个战功卓着的开国元勋,为何连大将都没有当上?


图片模式

其实,李先念落选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他并不符合军衔评定的基本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李先念其实有两个选择,一是留在军队高层发展,二是回到地方上任职。

按理说,以李先念的军事能力,留在军中毫无疑问是更佳的选择。

然而,他考虑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诸多经济、政治上的困难,作为一位合格的共产党人,他理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于是,他主动响应中央号召,回到了家乡湖北工作,担任湖北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等职务。


图片模式

期间,他党、政、军一把抓,大力推动了湖北地区的全面发展。

不仅如此,1952年,在他的筹备下,30万军民齐聚武汉,荆江分洪工程由此拉开了序幕。

经过一年艰苦卓绝的努力,这一工程顺利竣工,从此以后,荆江一带再也没有遭受过特大洪水的侵袭,沿途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李先念在地方上的表现有口皆碑,不过,1955年授衔时中央军委却有一项规定。

要求前往地方的中央领导人不能参加军衔评定,所以,即便李先念战功赫赫,但仍然错过了当上元帅或大将的机会。


图片模式

其次,李先念的落选与他个人的谦虚性格也有关系。

虽然按照原则,他不能被授衔,但凡事都有例外。

考虑到李先念的卓越贡献,在确定授衔名单前,毛主席曾特意找到他,并且提出,可以为他破例,将他纳入名单之中。

然而,毛主席也没想到,这个提议竟然第一时间便遭到了拒绝,李先念毫不迟疑地回答道,

“我不要什么军衔,只要可以继续在您的领导下工作就行”。

听完这话,毛主席大为感动,他意识到,当年的少年英雄仍未忘记革命初心,所以,每当提及此事,毛主席都不禁夸赞李先念的高风亮节。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粟裕三让”的故事,事实上,李先念让衔的事迹同样值得我们尊敬。


图片模式

坚守岗位,推动国家建设

授衔仪式结束后,很多人都表示了遗憾和惋惜,但是,李先念根本没有继续讨论此事,反而继续工作起来。

当时,他正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

让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军,从事经济工作,这个跨度实在巨大,所以李先念一开始也有些措手不及。

不过,他明白这是组织上给予的重担,不能轻言放弃,所以他再次发挥自己谦虚低调的性格,积极向其他人求教。

李先念最常请教的对象便是被称为“党内经济专家”的陈云。


图片模式

当时陈云被调往上海主持经济建设,李先念便积极与他通话联系,有时候半夜三更仍在向他请教问题。

对于李先念的困惑,陈云自然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他的帮助下,李先念逐渐掌握了大量经济学知识,也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经济调控方案。

经过不懈努力,新中国建国伊始的通货膨胀问题、财政赤字问题都得到了妥善的解决,国家经济也进入了稳定的发展轨道。

由于工作表现出色,1957年李先念成功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此后二十年间,他一直坚守岗位,为国家经济发展、工业建设出谋划策。


图片模式

在此期间,我国实现了三五计划,也一举完成了工业化,可以说,在新中国筚路蓝缕的创业过程中,李先念的存在不可或缺。

在1977年的十一届一中全会上,68岁的李先念顺利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且开始负责主持国务院的日常工作。

当时为了促进发展,李先念积极引进外资、改变生产模式,并很好地配合邓小平完成了改革开放的筹备工作。

此后,国家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李先念仍不忘基层建设,经常四处走访,在各省各市的工厂、车间、港口内,都时常可以见到他的身影。


图片模式

不仅如此,李先念坚持认为重工业的发展对国家至关重要,所以狠抓煤炭、钢铁、石油等重工业企业,为后续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主持经济,在外交领域,李先念同样颇有建树。

事实上,从五十年代进入国务院工作开始,李先念便是周总理的得力助手,所以他常常将周总理称作自己“外交事业的老师”。

此后,他相继陪同周总理参加万隆会议、出访越南等重要外交活动。


图片模式

1972年,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访华,打破了两国之间数十年的坚冰,期间,也正是李先念陪同周总理前往机场迎接。

协助周总理工作多年,李先念对于外交早有心得,所以1981年以后他便开始担任外交事务小组组长。

十数年间,他先后出访全球各地二十多个国家,向全世界发出了中国爱好和平的最强音,也正是在他的努力下,中国的外交事业进展迅速。


图片模式

结语

1992年6月21日,83岁的李先念不幸因病离世,直到生命结束的前一天,他仍奋斗在工作岗位上。

纵观李先念的戎马生涯,从湖北农村出身的热血青年,到独当一面的军中名将,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卓越领导人,李先念的一生波澜壮阔、跌宕起伏。

虽然由于种种原因,1955年他不在授衔名单中,但比起他的贡献,这实在是不值一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