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立个娃娃做太子,康熙大帝的神操作

2022-06-12 17:05:03

康熙十四年(公元1675年)十二月十三日,年仅一年零七个月的胤礽被正式册封为太子,成为大清帝国的合法继承人,同时,胤礽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公开册封的太子。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一生政绩卓着,雄才大略,被后世尊为“千古一帝”,他为什么将不满两岁的娃娃立做太子呢?


这就要从四个方面去说——

清朝的前身是满洲,满洲的前身是建州女真,不管是满洲还是建州女真,其统治的根基是八旗制度,所有人都编入八旗之中,平时耕种狩猎,战时应征为兵。每一旗都各有旗主,旗务就是政务。因此早期旗主的权力非常之大,往往能够左右皇位继承人的选定,比如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临死之前都没有公开确定皇位继承人,两人死后都是由八旗旗主公推新汗。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争位,除了大福晋阿巴亥殉葬以外,倒还没有形成大的矛盾,而到了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豪格争位,八旗各自争论不下,结果皇位落到了年仅六岁的福临手中。随后,多尔衮权势逐渐煊赫,成为了“皇父摄政王”,差一点夺了皇位。


而到了顺治帝临死前,指定玄烨继位,四大臣索尼(正黄旗)、苏克萨哈(正白旗)、遏必隆(镶黄旗)、鳌拜(镶黄旗)辅政,结果鳌拜欺康熙年少,逐渐取得了朝中大权,任人唯亲,肆意圈地,严重地影响了皇权的无上地位。


随着康熙亲政后除掉了鳌拜,他深刻认识到了皇权与旗权的矛盾,因此利用一系列手段削弱旗权,加强皇权,避免受人威胁的事情再发生,而及早确定皇位继承人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太子胤礽的生母皇后赫舍里氏出身贵族,爷爷索尼是辅政大臣、一等公,叔叔索额图则官至大学士,赫舍里氏12岁嫁给玄烨,两人非常恩爱,但不幸在生育胤礽时因难产而死,年仅22岁。康熙立年幼的胤礽为太子,也是为了缅怀爱妻,以示不忘糟糠之举。


另外,当时的康熙曾深受鳌拜欺压之患,索额图在帮助皇帝除鳌拜的过程中立有奇功,因此,康熙亲政后对赫舍里一族极为关照。赫舍里皇后去世后,为了避免其家族惶恐,拉拢他们和他们背后的门生故吏继续效忠年轻的皇帝,康熙也要有所举动打消他们的疑虑,而立赫舍里氏的儿子胤礽为太子无疑是极为重要的手段。

伪托"朱三太子"为号召,蛊惑人心,贼势迅速扩大,使康熙看到"太子"威力之大。


康熙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了吴三桂唯一的儿子、在北京为人质的吴应熊,以衰其志、绝其望。反之,康熙自己却在两年后立不到两岁的胤礽为太子,告诉天下万民,即便是自己战死,仍有太子继承遗志,起到了壮大声势、稳定人心的作用。

果然,吴三桂听到儿子被杀的消息后,备受打击,连出昏招,被年轻的康熙抓住机会站稳了脚跟,随着平凉王辅臣的投诚,三藩从攻势转为守势,直到1679年吴三桂病死,再也没能跨过长江一步。


由此可见,康熙当初立太子的决定是多么的重要。

康熙之所以被称为一代明君,除了他的武功以外,文治也是出类拔萃的。尤其是康熙对汉族知识的学习更是孜孜不倦。他很小就接受了完整的儒家经典的教育,对历朝历代的制度都有所了解,也明白占他治下95%以上的汉族人口的心里在想什么。他知道,若想以几百万的满洲人统治亿万汉人,只能是主动融入汉族的文化体系,而不是如元朝一般排斥,导致败亡时不足百年。

清朝多数制度沿袭大明,而大明最稳定、最强大的时期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到明宣宗朱瞻基的一百年里。而这段时期之所以强大,康熙认为主要是明朝遵循了“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继位人制度。康熙一生,五次到明孝陵祭拜朱元璋,还曾写下“治隆唐宋”的评价,可见在他心里,朱元璋如同偶像一般的存在。


因此出于统治的合法性、延续性和稳定性,康熙选择了明立太子,遵循了几千年来封建王朝的规矩。这个手段让千千万万汉族知识分子看到了一个向华夏文明低头的异族皇帝,从心理上对满清入关时的所作所为选择了失忆,从而甘愿为新皇朝服务。

康熙用这一招稳定了天下读书人的心,让汉族精英阶层彻底接纳了满清统治,可谓极为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