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中国军贸史上第一笔订单,一次交易1.67亿,购买国是谁?

2022-06-01 17:05:04

中国军贸史上第一笔订单,一次交易1.67亿,购买国是谁?

前言:在中国的武器装备出口史上,前后一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无偿赠送”(建国到1978年),“半卖半送”(1978年到90年代末)和“井喷期”(2000年至今)三个阶段。



无偿赠送阶段

这一阶段是指自建国年到1978年的29年时间里,在此期间中国武器装备走出国门都是以无偿赠送的形式走向世界的,之所以采用无偿援助的形式对外输出武器,那是因为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开始建设国防工业的时候,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我们不当军火商。”遵循这个基本原则,1978年以前中国对外军事援助都是无偿的,且经费由国家负担,援外项目由国家下达任务,各有关单位负责执行。

中国空军的歼6战斗机

据有关数据统计,在那个中国经济、国防工业落后的年代,中国前后向柬埔寨、巴基斯坦、朝鲜、越南、阿尔巴尼亚和罗马尼亚等16个国家无偿提供了大批武器装备。其中,仅仅航空装备中国向这16个国家就提供了10种飞机共1153架,另外还有大量的配套设施(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和机载武器等等),同时帮助这些国家修建了地空导弹设施以及人员的培训等等,总价值高达数200亿美元之多。其中自1954年以来,仅阿尔巴尼亚,中国就提供了经济、军事援助将近90亿元人民币(协议金额100亿),援助的装备就包括歼6、歼7、初教6、歼教5、直5、轰5和运5等7种飞机共167架,另外还有大量设施的建设和人员培训等等。

中国援助阿尔巴尼亚的歼7战斗机

中国援助阿尔巴尼亚的歼7战斗机,被废弃在防空洞内

中西方关系改善改变中国军售政策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1979年1月1日,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同年1月29日,邓小平对美国进行历史性访问,标志着中西方的关系彻底得到了改善,结束了长达30多年的敌对状态。随着西方关系的改善,中国终于有机会与西方国家在经济、军事和贸易等领域展开深入的合作,特别是军事领域的合作上,西方国家打开了30多年武器禁运的大门,同时美国还将中国定义为“非盟友友好国家”,在武器装备的出口上,中国可以享受与盟友同等的待遇,美国对盟友出口的武器都对中国出口。

中美关系的历史性时刻

而当时中国国防工业整体落后于世界30年以上,中国意识到要想改变落后的局面,快速缩短差距,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派些人到西方国家考察、学习和交流,并寻找机会从西方国家引进先进的技术或装备。在航空工业的发展上,1978年邓小平多次听取军工部门和航空工业领导的汇报后指出:

“飞机发展的途径要包括引进外国先进技术,要引进科研手段,要多派一些人出国留学。”


邓小平



当时中国航空工业几乎处于止步不前的状态,空军主力还是歼6和歼7,歼7甚至还因为可靠性、工艺不过关等问题故障和事故频发,曾数次停飞而无法实现大批量生产。歼8II战斗机的研制由于航电和配套武器长期不达标而获得了一个“和平鸽”绰号。而美国当时已经服役了F14“雄猫”、F15“鹰”式、F16“战隼”、F117“夜鹰”和F18“大黄蜂”等先进的第三代战斗机,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F14“雄猫”战斗机

于是1978年11月2日至12月23日,由三机部部长吕东及3位副部长及科研人员等25人组成的航空工业代表团出访欧洲三国(德国、法国、英国),对这三个国家进行50多天的考察工作。期间,代表团对这三个国家的科研机构、军工企业、兵工厂、先进武器装备等进行了考察,其考察对象就包括“狂风”战斗机的生产厂商、达索飞机公司、空客公司、法宇航直升机分部等数十家军工企业。

三机部部长吕东及3位副部长及科研人员等25人组成的航空工业代表团出访欧洲三国(德国、法国、英国)

考察回国后,三机部部长吕东感叹“对比之下,我们是大大地?落后了。”不久后,三机部提交了《航空工业代表团访问西欧三国情况汇报》,并建议先引进机载设备改进中国的歼7、歼8战斗机,并争取合作开发第三代战斗机的可能。而正当军工行业考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时又面临极缺外汇的现状,根据中国经济网在2014年发表《1978年以来中国国家外汇储备变动一览》的内容中就提到,1978年时中国的外汇储备仅有1.67亿美元。就这点外汇储备,如果一次花掉仅能买5架F14“雄猫”战斗机,要想引进大量的先进装备和技术几乎是不可能,加上当时中国又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有限的外汇储备还要运用到经济的建设当中。

当时中国外汇储备一览图,数据统计了1978年到2018年


当时中国空军装备的歼7战斗机

于是,邓小平说“看来不当军火商不行了。”1979年1月2日,中央批准对外军事援助由原来的全部无偿援助改为收费、以货易货和无偿援助三种方式,由此拉开了中国军售的序幕,中国不再对外无偿提供武器装备。
第一笔订单打开军售的大门

对于当时中国的国防工业状况来说,从无偿援助改成收费,要想对外出口绝非易事。然而,一次来自埃及的邀请,却打开了中国军售的大门。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损失了大量的先进武器装备,同时1979年3月,埃及和以色列签署《埃以和约》,虽然两国结束了三十年之久的战争状态。但却因为这一合约,埃及不仅得罪了阿拉伯国家,也彻底得罪了苏联。同时,苏联限制了对埃及的武器出口,长期从苏联进口装备,并大量装备苏联装备的埃及,被苏联限制后现有的武器装备维修,零部件供给等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埃及空军战斗机飞跃金字塔,型号众多

为解决这一难题,1979年2月,埃及一方面派副总理图哈米到中国来请求军事援助,因为中国武器装备体系总体比较接近苏式体系,零部件也适合,武器也能很快融入到苏式作战体系之中,两国关系也比较密切。与此同时,埃及民航也向中国发出邀请,请求中国帮助修复苏制的安-24运输机。当时中国仿制于苏联安24运输机的运7运输机已开始投产并大量装备,中国自然具备修复安24运输机的能力。

安24运输机

中国运7运输机,仿自苏联安24

中方在和埃及副总理会谈后,表示原则上可以向埃及出售飞机、发动机等武器装备,而此时中国刚将无偿援助改成收费。于是,三机部马上筹备组建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抓住这次极佳的机会,打开军售的大门。应埃及帮助修复安24运输机以及援助武器装备的请求,1979年3月15日,中方派出代表团抵达埃及。抵达埃及后,双方就援助武器装备的问题进行谈判,按照中方的原则是既然无偿援助已经改成收费,那就不再会进行无偿援助。但起初埃及方面希望中国能够无偿提供。

中国代表团在金字塔前合影

此时,代表团领导刘国民提了四点:

①埃及的人均GDP在中国之上;

②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后每年收取的过路费一年就是几十亿美元;

③如果埃及的小伙伴也跟埃及提免费援助,埃及怎么想?

④中国和埃及是好朋友,双方贸易是平等互利的,且中国提供武器装备没有任何附加条件。

所以,将无偿援助改成收费也是情理之中,埃及也有能力承受。

当年埃及收复苏伊士运河,中方还派遣领航员帮助埃及

对于刘国民提出的这几点,埃及人也表示认同,于是再也不提免费援助了。但如何让埃及付费,购买中国的武器装备,且收多少钱就是一大难题了。当时中国的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当时美国和法国的第三代战斗机已经装备,性能也更加优异,中国提供的飞机还属于二代机,苏制战斗机的仿制品。

歼6战斗机

埃及空军也认为“中国出售的歼六战机技术太老旧了,恐怕不是假想敌的对手。”甚至能不能打得过以色列的F4战斗机都表示怀疑。

但对于当时的埃及来说,没有更好的选择,大量战机毁于战火,也失去了获得苏联武器的渠道。如果不及时购买战机进行补充过渡,就连飞行员的日常训练都难以得到保障。于是埃及整个空军只有训练部门对歼6感兴趣,后又经历了五十余天艰苦谈判,才终于在1979年5月2日、3日两天,双方终于达成一致。

埃及空军装备的歼7



埃及方面同意向中国采购44架歼-6、6架歼教-6飞机,以及220台涡喷-6、28台涡喷-8备份发动机,交易总和为1.67亿美元。这1.67亿美元看似不多(平均一架飞机也就300多万美元,可以说是半卖半送),却相当于当时中国外汇储备的19.88%(1979年外汇储备为8.4亿美元),同时也打开了中国军售的大门。

埃及空军装备的歼7

一年不到的1980年4月5日,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又与埃及在北京签订了出口60架歼7飞机及备份发动机的合同,总价值2亿多美元。至此,中国在1979年和1980年两年时间里就卖出了110架飞机及大量的配套设施。埃及也成为了中国军贸史上的第一个客户,他们的购买打开了中国军售的大门,同时在那个中国外汇急缺的年代,带来了一笔可观的外汇储备。
中武器装备出口的高光时刻

进入到80年代后,随着两伊战争的爆发,伊朗和伊拉克两个号称中东军事大国的国家进行了一场长达8年的拉锯战。以及中美关系进入蜜月期,给中国的武器装备的出口迎来了绝佳的机会。两伊战争的长期消耗,使得两个原本富裕的中东大国变得负债累累,民不聊生,加上两国又没有完善的军工体系,武器只能从外界采购。而此时,美苏两大阵营又举棋不定,伊朗和伊拉克在向西方国家采购武器时障碍较多,附加条件也多,且价格高昂,难以承受。

两伊战争

而此时,中国又刚向埃及出口了两批战斗机,且价格比较便宜,于是伊拉克率先通过约旦代理率先找到了中国,希望能够采购一批武器装备,用到旷日持久的战争之中去。向埃及出口第二批战斗机后的第二年(1981年5月),北方公司签订了一份面对多个国家和付款方,买主和收货方也都不同的坦克出口超级合同,这份合同包含了2800辆69家族的69-II/IIA/IIB/IIC/IIC1等多个型号,另外还有280辆装甲抢救车和工程车,总价值达到了16亿美元,这笔交易相当于当年中国外汇储备的59%(当时的外汇储备为27亿美元)背后的真正买家正是伊拉克。

69IIB型坦克

伊拉克装备的69坦克

同年6 月,中国又和约旦王国签订了购买 80 架歼7II 改进型飞机的出口合同,总价值2.4亿美元,背后的买家同样是伊拉克。除此之外,1987年伊拉克通过约旦向中国采购了4架轰6D式轰炸机和50枚C601导弹的合同,总价值超过2亿美元,另外还有1050辆装甲车,一千多门59-1式130毫米加农炮,以及数量不详的各种火炮和枪支弹药等等。不仅如此,伊拉克的购买也促使伊朗前往中国购买武器装备,并在两伊战争期间至少向中国采购了40多架歼七战机、24架歼六战机、一千多辆63式装甲车、红旗二号防空导弹、"蚕"式岸舰导弹以及大批火炮等武器装备。

伊拉克空军的歼7战斗机

除此之外,还促成了最大一笔交易,来自沙特购买36枚东风3弹道导弹的订单。上世纪80年代,中东局势错综复杂,各宗教直接矛盾不断,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作为中东石油出口大国的沙特也陷入了不安之中,沙特与以色列和伊朗的关系又不融洽,石油出口也遭到伊拉克和科威特的排挤,加上伊拉克和伊朗已经将战火扩大到海上,油轮和运输船遭受攻击的事件不断。为保障自身的安全,巩固在中东的地位,沙特国王法赫德提出从外界购买大杀器(弹道导弹或核武器),一种可以提高武装部队和人民的士气,敌人发起进攻前必须要掂量的武器。

“长矛”弹道导弹

起初,沙特将购买大杀器的目光投向美苏两国,但态度都很明确,不会出售弹道导弹,核武器就更不用说了,美国就连射程仅有120公里的“长矛”弹道导弹也拒绝出售。几经辗转,沙特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当时中国正大量向中东出口武器,价格便宜,限制少。于是前后数次派出特使,并表达出想购买弹道导弹的想法,中方也表示原则上可以。1987年经过多年的接触和谈判,中国同意向沙特出口36枚东风3弹道导弹,1987年下半年,沙特以现金支付的方式订购了36枚“东风3”导弹,总交易额高达40亿美元,超过了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1987年外汇储备29.23亿美元)。

沙特防空军司令苏尔坦亲王访问中国

沙特防空军司令苏尔坦亲王登上长城

沙特装备的东风3弹道导弹

同时,在整个80年代购买武器装备的国家还包括巴基斯坦、泰国、缅甸、孟加拉、埃及、苏丹、约旦和坦桑尼亚等国,武器装备的总出口额外界预估在200亿美元以上,为我国赚取了丰厚的外汇储备,中国一度成为世界第四武器装备出口国。并为中国在90年代从俄罗斯和其它独联体国家引进武器装备,以及独立研发新型装备打下了经济基础。而这背后,与国家领导人改变武器装备出口政策,以及来自埃及的首笔订单息息相关。如果武器装备外援的政策改成收费,没有来自埃及的订单,中国武器装备在80年代的出口恐怕就没有那么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