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唯美

元代着名书法家收藏家郭天锡五幅笔法精妙意蕴深远经典书法赏析

2024-02-04 17:05:23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元代着名书法家收藏家郭天锡书法作品

郭天锡(1227—1302)字佑之,号北山,曾为御史,今山西大同(云中)人或作天水人,侨寓杭州,做居于甘泉坊,因藏有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非以后清内府的三希堂墨本),遂自署所居日“快雪斋”,他是元代初年重要的鉴藏家之一,与赵孟頫、鲜于枢、乔赏成等人常有交往。他收藏了许多古代法书名迹,至今尚流传于世。

元代书法家郭天锡传世主要书法作品有:《王献之保母帖跋》、《冯承素神龙本兰亭序》、《跋欧阳询仲尼梦奠帖》、《跋米芾珊瑚帖》《跋复官帖》二帖,以及晋人《曹娥诔辞卷》等。往往钤有鉴藏诸印记,有“天锡”白文方印、“金城郭氏”朱文方印、“快雪斋”朱文长方印、“北山珍玩”白文方印等。

元代书法家郭天锡《王献之保母帖跋》赏析

郭天锡《王献之保母帖跋》局部之一

郭天锡《王献之保母帖跋》局部之二

郭天锡《王献之保母帖跋》局部之三

元代书法家郭天锡《王献之保母帖跋》,小楷,纸本。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元代书法家郭天锡《跋神龙兰亭序》赏析

郭天锡《跋神龙兰亭序》之一

元代书法家郭天锡《跋神龙兰亭序》楷书,纵24.5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郭天锡《跋神龙兰亭序》之二

释文:具有之,毫芒转折纤微备尽,下真迹一等。予家旧藏赵摹拓本,虽结体间有小异,而义类良是,然各有绝胜处,要之,俱是一时名手摹。书前后两小半印“神龙”二字,即唐中宗年号。贞观中,太宗自书“贞观”二字,成二小印。开元中,明皇自书“开元”二字,作一小印。神龙中中宗亦书“神龙”二字为一小印,此印在“贞观”后“开元”前,

郭天锡《跋神龙兰亭序》之三

释文:是御府印书者张彦远名画记。唐贞观、开元书印及晋宋至唐公卿贵戚之家私印一一详载,独不载此印,盖犹搜访未尽也。予观唐摹兰亭甚众,皆无唐代印跋,未若此帖唐印宛然,真迹入昭陵,拓本中择其绝肖似者秘之内府,此本乃是,余皆分赐皇太子、诸王。中宗是文皇帝孙,内殿所秘,信为最善本,宜切近真也。 至元癸巳

郭天锡《跋神龙兰亭序》之四

释文:获于杨左辖都尉家,传是尚方资送物。是年二月甲午重装于钱塘甘泉坊,僦居快雪斋。 壬子日易跋赞曰:神龙天子文皇孙,宝章小玺余半痕。鸾飞离离午秦云,龙惊荡荡跳天门。明光宫中春曦温,玉案卷舒娱至尊。六百余年今幸

郭天锡《跋神龙兰亭序》之五

释文:神龙天子文皇孙,宝章小玺余半痕。鸾飞离离午秦云,龙惊荡荡跳天门。明光宫中春曦温,玉案卷舒娱至尊。六百余年今幸存,小臣宁敢比玙璠。金城郭天锡佑之 平生真赏。

郭天锡下笔就言,这是唐人所摹的《兰亭序》,因为书法秀逸,墨色漂亮,奇丽超绝,动人心目,所以他断定是冯承素奉皇帝之命双钩所摹的。所以定为冯承素摹本。

附:兰亭序神龙本。局部。

此版本为纸本,纵24.5厘米,横69.9厘米,28行,324字。因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号小印半枚,故称“神龙本”,以便与其它摹本相区别。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此外,相比其他形式的“复制品”,“摹”的方式比临和刻石等方式更加忠于作品原貌,所以,导致此版本还原度最高。因此,此版本最为人熟知。

从上面释文郭天锡这一大段四百五十余字的题跋中,可以得知如下信息:

一是可以断定这件作品是冯承素奉皇帝之命双钩所摹的;二是这个本子与米芾购买于苏才翁家的刻本对照,几乎一模一样,非常“精妙”,可以称“下真迹一等”;三是摹书前后二小印“神龙”二字,即唐中宗年号;四是这是内府秘藏的最好的本子;五是这件作品曾藏于南宋理宗驸马都尉杨镇家;六是郭天锡当时得到《神龙本兰亭序》后,重新题跋题诗,重新装裱。

题跋后面盖有也是五枚印章:北山、万金之玩、神品、金城郭氏、北山珍玩。

郭天锡除了收藏神龙本《兰亭序》外,他还收藏过许多古代法书名迹,至今尚流传于世的,有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梦奠帖》、宋代书法家米芾的《珊瑚帖》与《复官》帖,还有晋人小楷名迹《曹娥诔辞卷》等,这些都是重量级的藏品,可见郭天锡收藏的水准与眼力。

元代书法家郭天锡《跋欧阳询仲尼梦奠帖》赏析

元代书法家郭天锡《跋欧阳询仲尼梦奠帖》小楷。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释文:右唐银青光禄大夫太子率更令、渤海郡欧阳询,字信本,书《仲尼梦奠帖》七十八字,前后御府法书二小印,后有绍兴小印,合缝处古印甚多,下跋一吉字。未晓谁氏,庚寅十月购于扬中斋家悦生图书,亦曾入贾秋壑文府。率更初学王逸少书,后渐变其体,笔力险劲,为一时之绝,人得其尺牍,咸以为楷范。《书法苑》云:信本行书,蝉联起伏,凝结遒耸,裁萧水之柔懦,拉羲献之筋髓,比之诸势,出于自得。此本劲险刻历,森森然若武库之戈戟,向背转摺,浑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也。辛卯二月辛未重装九日丁丑跋于严陵官舍。

元代书法家郭天锡跋《跋米芾珊瑚帖》赏析

元代书法家郭天锡跋《跋米芾珊瑚帖》米南宫《珊瑚》一帖,世之着名书也。

附:北宋米芾《珊瑚帖》纸本墨笔,纵26.6厘米 横47.1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珊瑚帖》帖后跋之一

米芾《珊瑚帖》帖后跋之二

米芾《珊瑚帖》帖后跋之三

米芾《珊瑚帖》帖后跋之四

米芾《珊瑚帖》帖后跋之五

此帖经郭天锡收藏,后郭又转赠季宗元,嘱宗元“当十袭珍藏之”。季宗元得此卷,云:“北山御史去年以《珊瑚帖》遗宗元,今年又以宝晋(米芾)所临谢太傅《八月五日帖》见寄,足以见御史公待吾弟兄之意也。”米芾临《八月五日帖》也曾经高宗收藏。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二十即着录此帖,并署“御书题签”及米友仁鉴定跋。季宗元得郭天锡将两件曾入绍兴御府的米芾真迹相赠,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至元二十六年,施光远又于苏州购得此帖。

元代收藏家郭天锡《跋米芾复官帖》赏析

无图

元代收藏家郭天锡《跋米芾复官帖》,是宋代米芾写于1104年(崇宁三年)五月的一件书法作品,尺寸为纵27.1厘米,横49.9厘米,作品文后有米友仁、郭天锡、成亲王等人的题跋。曾经南宋内府,元郭天锡、季宗元、施光远、肖季馨,清梁清标、王鸿绪、安岐、永瑆、裴伯谦递藏。后归张伯驹。《墨缘汇观》、《壮陶阁书画录》等书对此帖均有着录。1956年张伯驹捐献文化部文物局,拨故宫博物院藏。《墨缘汇观》、《平生壮观》、《云烟过眼录》、《大观录》、《壮陶阁书画录》着录。

附:米芾《复官帖》

复官贴释文:一年复官,不知是自申明,或是有司自检举告示下。若须自明,託做一状子,告词与公同。芾至今不见冲替文字,不知犯由,状上只言准告降一官,今已一年。七月十三授告。或闻复官以指挥日为始,则是五月初指挥,告到润乃七月也。

据考证当作于崇宁三年(1104)五月。凡十三行,共90字。字型大小错落,字字侧欹险峻,左右腾挪,信手挥就,然绝无造作之气,仿佛西方艺术大师的一幅速写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妙。

元代书法家收藏家郭天锡《跋晋人曹娥诔辞卷》赏析

元代书法家收藏家郭天锡《跋晋人曹娥诔辞卷》释文:晋史称王逸少书暮年方妙,此帖升平二年书,距其终才三载正暮年迹也,故结字比《乐毅》、《告誓》诸帖,尤古质殊类,钟元常浑浑然有篆籀意,非遇真赏未易遽识也,长睿父题。至元丁亥九月望日癸卯金城郭天锡祐之谨录于后。

晋人《曹娥诔辞卷》之一

晋人《曹娥诔辞卷》之二

晋人《曹娥诔辞卷》之三

附:晋人《曹娥诔辞卷》绢本,纵32.3厘米,横54.3厘米,是自东晋流传迄今的楷书墨迹,因卷后署有“升平二年”年款,又名《升平帖》,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此卷墨迹是传世小楷书早期杰作。款署东晋昇平二年(公元358年)作,故又名《昇平帖》,书者名字已佚,但就作品本身风貌及有关文献记载,可以确认为唐以前的作品。

晋人《曹娥诔辞卷》文字之一

晋人《曹娥诔辞卷》文字之二

晋人《曹娥诔辞卷》文字之三

晋人《曹娥诔辞卷》文字之四

关于书者多有争议,宋高宗赵构定为晋无名氏所书,后人多从此说。

此作结构多为扁方,磔笔尚存隶意,与锺书尚有联系。然其起笔多为露锋,运笔过程有提按,已见今书风貌,从中可以看到早期楷书笔法结构,为研究书法发展提供佐证。作品上有大量晋唐人观款,卷后有宋高宗赵构、元虞集、赵孟、乔篑成等人题跋。曾经南朝萧梁内府,南宋内府、贾似道,元内府、郭天锡、柯九思,明韩世能、王锡爵,清王时敏、清内府等庋藏。

打死都不送礼的知县《郭天锡》赏析

赵红云绘制。

打死都不送礼的知县《郭天锡》郭天锡任职(明嘉靖三年至五年即1524-1526年任静海知县)期间,嘉靖皇帝将巡视静海一带,便遣宦官赖某前行查阅地方上的准备情况。沿途各县的知县为了让赖某在皇帝面前说句好话,都争先贿赂他。

一天,赖某来到静海,见郭天锡没有送礼,便把他唤来说,我们这些当宦官的,干的都是穷差事,静海县有什么表示吗?郭天锡咂出赖某话中的意思是索要财物,便说,静海连年发生灾荒,人民身无御寒衣,家无隔夜粮,若问有什么表示,就请把这份百姓的“请愿书”呈送给皇帝吧。

郭天锡边说边把事先准备好的请愿书呈上。赖某打开一看,勃然大怒,便命随从用马鞭抽打郭天锡。县衙主簿见郭天锡被打得遍体鳞伤,便和他耳语说,不送礼是过不去关的。郭天锡愤怒地说:“打死我也不送礼!”当地村民听说郭天锡受鞭挞,便争先赶来。大家用身体把郭天锡护住。赖某怕引起民变,只好罢休。事后,静海人民都尊称郭天锡为“打死也不送礼的知县”。

郭天锡的书法作品以行书为主,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行书作品以端庄秀丽、温婉典雅为特点,笔法精细,线条流畅,构图严谨,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同时,他还善于运用各种书法技巧,如提按、顿挫、转折等,使得他的行书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郭天锡是元代时期着名的书法家和收藏家,他的书法艺术造诣很高,在当时的书法界有着广泛的影响。以下是对郭天锡书法的评析:

博采众长,形成独特风格:郭天锡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书法教育,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他的书法既有晋唐的韵致,又有宋元的意趣,既有“二王”的秀逸,又有米芾的豪放,风格多样,变化无穷。

笔法精妙,气韵生动:郭天锡的书法笔法精妙,善于运用笔锋的提按、顿挫、转折等变化,使得字的结构既严谨又灵动。同时,他的书法气韵生动,既有温文尔雅的一面,又有激情奔放的一面,使人感受到一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追求意境,意蕴深远:郭天锡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写字,更是追求意境和思想的表达。他善于通过笔墨的变化来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使作品意蕴深远,耐人寻味。

墨法巧妙,层次丰富:郭天锡在书法创作中非常注重墨法的运用,通过墨色的深浅、枯湿、浓淡等变化来表现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他的作品往往给人一种清新自然、温润如玉的感觉。

作品珍贵,收藏价值高:由于郭天锡的书法作品数量有限,且质量上乘,因此他的作品在收藏界备受追捧。如今郭天锡的书法作品已经成为珍贵的艺术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投资价值。

郭天锡的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是元代书法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卓越才华和深厚功力,也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元朝是个短命王朝,从入主中原到顺帝被逐,不足百年。它穷兵黩武,一味地马上征战,宫廷内权位争夺不断,充满刀光血影。汉人及知识分子被歧视和排斥,文化发展受到滞碍。因此,元代文物流传至今的较为稀少,字画、古籍、陶瓷、货币都有较好的市场价位。作为完整保存下来且有明确纪年的书画作品,它的珍罕性是可以想见的。

总体来看,元朝这些书家的书风,都是个性突出、意态瑰奇,与赵孟頫、鲜于枢及奎章阁书家的相对平和稳健的风格有较大差异,形成了元代书法的另一面貌。从精神上说,他们的风格,与宋代“尚意”的诉求有相似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已经开启明代晚期行草书风的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