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唯美

让外来画种融入民族血液,他们是照亮前路的那束光

2024-02-01 17:05:05

 


周碧初《古城水乡 》

一连三天,“纪念吴大羽先生诞辰12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在沪举行。这是上海油画雕塑院发起、策划的“大师之道”系列纪念的第四位艺术大家,此前还通过座谈会、研讨会、讲座等形式,对周碧初、俞云阶、哈定的艺术、生活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梳理。而日前在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和上海市文联举办的“上海的大师们——纪念中国油画先贤学术报告暨学术研讨会”,更是将刘德斋、吴法鼎、颜文樑、陈抱一、李超士、王济远、吴大羽、周碧初、关紫兰等九位今年恰逢诞辰整十周年的美术大家“一网打尽”,通过梳理他们的来时路,找寻艺术矿藏里照亮前路的那束光。

这些中国油画先驱为何值得关注?今天,当我们在纪念他们时究竟在纪念什么?在专家学者看来,这些艺术前辈是践行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先驱,他们坚守中国文化根脉,在油画的本土化探索中融合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让外来的画种融入民族的血液。也因如此,他们在拥抱西方文化成果时显示出一种自信与从容,一种强大的消化能力,给予今天的艺术创作以启示。与此同时,作为上海美术国家记忆的重要亲历者,这一串名字无不与这座城市有着深厚渊源,见证着上海作为“新兴艺术策源地”的历史文脉。


吴大羽1930年代具象作品

近现代油画里的“中国故事”,耐人寻味

“为何他们不约而同选择了上海?这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号召。”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李超说,文化的策源性、传播的跨界性、国际的兼容性、业态的时尚性,形成上海这座城市由来已久综合的文化生态。上海致敬的中国油画先贤们,宛若海上文脉记忆之书中珍贵的篇章,每一页都值得端详,且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富有深意。

例如,刘德斋为土山湾画馆关键人物。他主持工作的几十年间,是画馆发展最辉煌的时期。其编撰的教材《绘事浅说》《透视学撮要》等,形成中国近代最初西画专业体系的面貌,实证土山湾作为“中国近代西洋画摇篮”“中西文化交流根据地”文脉之光。1929年,颜文樑《厨房》获得法国春季沙龙荣誉奖,且被印制成法文版明信片,说明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名家曾站在与世界级名家交流的同一平台之上……

“同时代画家中,王济远举办展览的数量名列前茅。”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教授马琳介绍,王济远不仅是20世纪上半叶重要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其艺术传播活动还在中西方艺术交流方面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王济远在欧洲举办个展的理由,能与刘海粟将“中国现代美术展览会”带到欧洲的初衷互相印证,两者都指向这样一重背景:当时的欧洲人一提同时代的东方文化,只知有日本,不知有中国,这令国内一批仁人志士感到愤慨。马琳特别提及,王济远甚至将一种特殊的营销方式用于展览——提前购买预约券,便能享受半价优惠。就连蔡元培也定购过他的水彩画《天平山》,题写“推陈出新”。

尽管人们常将吴大羽称为“中国抽象之父”,但“抽象”这一标签远不足以概括他。在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馆长傅军看来,他最难能可贵的是,消化吸收了西方现代派各家所长为其所用,一生致力于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性诠释。最终,他以东方的文化韵味和美学趣味、世界性的艺术语言,为中国艺术打开了一个更为辽阔的天地。近百年前,在杭州国立艺专,吴大羽和力邀他出任西画系主任的校长林风眠一起,培养出赵无极、吴冠中、朱德群等日后冉冉升起的一批名家,让世界领略到中国油画的魅力。


颜文樑《厨房》

让“看不见”成为“看见”,任重道远

每一座世界名城,都有文化的“国家之矿”,关系到国际大都市文化竞争力。李超坦言,在一代代学人的努力下,越来越多中国艺术大师的成就为大众所知晓,但对于中国近现代美术的研究,尚存在“看不见”和待深度发掘之处。

例如,穿越烽火、历经磨难,保存下来的中国近现代绘画作品数量有限,出现文献着录率与作品存世量的反差,成为显着的一大“看不见”;被遮蔽的“深海”也包括个体与群体的脱离——最先被看到的,往往是作为“个体”的一个个典型人物,而其背后还有很多群体效应,勾连出如“中国第一代油画家”“中国留法艺术”“中国近现代美术的海外军团”等文化现象,待一一深化发掘。

研究发现,20世纪上半叶的上海,存在两条显见的文化带,一条是北区的“虹口之轴”,串起上海艺术大学、中华艺术大学、晞阳美术院(陈家花园)、上海艺术专科学校、白鹅画会、立达学园美术科、新兴木刻讲习所、野风画会、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南国艺术学院等地标。另一条是南区的“卢湾之弧”,涵盖艺苑绘画研究所、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旧址、昌明艺术专科学校、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新址、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所在地(国货路新普育堂)、艺苑美术展览会所在地(明复图书馆)、现代名家书画展览会所在地(宁波同乡会)、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展览会所在地(新世界饭店礼堂)、决澜社第一次展览会所在地(中华学艺社)、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顺昌路440号)、上海美术用品社、上海金城工艺社等重要点位。以这两条文化带为枢纽,又逐渐形成七大“国际化艺术社区”,是文脉记忆空间,须有效推进资源保护与转化的工作,其中还有诸多细节待发掘。

业内人士指出,让更多“看不见”转化为“看见”,依旧任重道远,需要久久为功。这是一根根看似不起眼的线头,却不经意牵出一些重要线索。众多发现将使相关“国家记忆”的重要艺术资源通过数据库、馆藏体系建设得以有效、集中地保留和推广,一方面提升中国近现代绘画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赋能今天的学术、创作以及美育,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城市文化竞争力。


关紫兰《少女像》

作者:范昕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