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唯美

非遗国粹,光影逐梦

2023-09-15 17:05:02

 

想要让皮影这项民间传统艺术走向世界,最重要的一点是真正继承好传统。


供图/受访者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也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代,盛于清代,元代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生于民间、长于民间的皮影艺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与表现力,在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方面都具有较高的水准。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名副其实的瑰宝、“百戏之祖”。在皮影艺术从业者李子看来,皮影所承载的意义不仅仅是“传统非遗文化”这么简单,还是一门“疯狂”的艺术。“那些鬼斧神工的花纹技法、那些惟妙惟肖的光影斑驳……一切都令人着迷,它注定是中华民族艺术殿堂里璀璨夺目的明珠。”

一位皮影人的诞生

翻开李子的履历,多项成就令人瞩目。他曾跟随陕西民间艺术剧院国家二级演员赵英哲学习现代皮影表演及安装;拜华阴县着名皮影艺人、签手,陕西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卫兴保为师,学习传统皮影表演;还在陕西汪天稳皮影工作室学习皮影雕刻。他代表陕西雨田民间文化艺术团参加过上海世博会,在中国元素宝钢大舞台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演出,受到了国内外观众的热烈欢迎;还带着皮影芭蕾剧《喜舞迎春》受邀赴长沙,参与录制湖南电视台节目《天天向上》;后陆续参加了多档节目的录制与表演,如深圳卫视《年代秀》、湖北卫视《我爱我的祖国》、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等。此外,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还曾以他的皮影故事为基础,跟拍近半年制作了纪录片《梦与影》,影片获得了同年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优秀奖。

自幼酷爱文化艺术的李子,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他学过武术,喜欢朗诵,当过小学班长和鼓号队的指挥。上了中学,他还参加合唱团、广播站,用他自己的话说,“课外活动一直就没闲着”。也是因为对艺术特长方面很是向往,所以他平时比较留意一些文化艺术的资讯,也愿意参与其中。久而久之,他笃定了自己要从事艺术行业的心,“因为中学时参加校园广播站,老师也作为学生播音员一直辅导我,后来我就参加了艺考,学习播音主持专业。”2008年大学毕业后,李子开始实习,“但实习的单位一直不太合适,我就开始自己找工作。当时一家文化艺术公司想组建以年轻人为主的、比较现代化的皮影剧团,老师也是专业皮影剧团的国家二级演员,我觉得还挺有趣,就干脆去试试看。”他说,很快自己就通过了考试,然后开始训练,一直从事皮影艺术工作,直到现在。

李子所专注的领域是陕西皮影。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工巧的艺术特色。人物造型线条优美、有势有韵,轮廓内部以镂空为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得宜、虚实相生。皮影人物、道具、配景的各个部位,常常饰有不同的图案花纹,整体效果繁丽而不拖沓,简练而不空洞。他表示,每个皮影流派的流程都不太一样,而陕西皮影在制作方面大约需要8个基本步骤、24道工序。第一步是选皮,一般选用年轻、毛色黑的公牛皮,这种牛皮厚薄适中,质坚而柔韧,青中透明;第二步是制皮,陕西皮影通常有“净皮”和“灰皮”两种方法;第三步是画稿,制作皮影时有专门的画稿,称为“样谱”,这些设计图稿世代相传;第四步是过稿,用钢针把各部件的轮廓和设计图案纹样分别拷贝、描绘在皮面上;第五步是镂刻,实线保留形体轮廓挖去余部,为阳刻,多用于生旦、须丑的白脸;第六步是敷彩,用紫铜、银朱、普兰等矿植物炮制出大红、大绿、杏黄等颜色着色;第七步是发汗熨平,给皮影脱水发汗;第八步缀结完成。

皮影作品一般以好兆头、好寓意为主。李子介绍,有一些精湛的皮影作品,并不是为演戏而服务的,它们更多成为装饰品,甚至是艺术收藏品,而且大多还是根据有传承的皮影图谱、皮影书籍来挑选制作。在传统的皮影表演中,需要有剧本,有唱词,有旋律,是一种制式的表现。但如果创新一出皮影戏的话,情况就大不相同,需要完全根据创作者的主观意志实行。“先确定故事,列提纲写剧本,设计人物形象,雕刻皮影并安装相关的装置,写音乐或找与故事契合的音乐,配音、设计动作、排练等,可以说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每一个环节都同样重要。”他说道。

李子自己一直在逐步摸索和积累经验。有一年的“西洽会”,他和团友们在场馆的展位里演出,他演《鹤与龟》的仙鹤。有一段是要表演仙鹤用嘴叨乌龟的头,乌龟头一缩缩进龟壳里。仙鹤很聪明,会使用假动作,假装在用嘴梳洗自己颈部的毛 斜眼盯着乌龟,乌龟头出来,它就赶紧伸脖子去叨,一来一回几个回合。在其中一个回合中,李子在操作仙鹤脖子抻出时,“啪”地一下,仙鹤脖子断了,直接成了两半。当时,他的师弟赶紧把皮影舞台的幕布拉起来,宣告演出结束。“从那以后,我就知道师父说的,每次上台演出前一定要再检查一遍皮影道具。而我自己也总结了,操作皮影最多只能使七分力,有保留,才能使皮影更生动。”

“当我真正了解皮影这门艺术之后,觉得它真的是需要有人一直从事下去。”李子在深入了皮影艺术这座“宝库”之后,想要在这一行踏踏实实走下去的信念更清晰也更坚定了,“我觉得真真正正需要做的是,尽可能多地去掌握皮影的知识、技法、剧目、门类。只有这些才是根本,才是皮影这门艺术经久不衰的原因,这里面精彩的地方数不胜数。”

传统与现代碰撞,传承与创新融合

以前,皮影戏的演出条件十分艰苦,露天搭台、蚊虫叮咬是常事。如今虽然演出条件得到改善、演出设备日益优化,但是多年来,由于传统影偶制作工艺复杂、演出形式及曲目缺乏创新、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相继出现等因素,皮影戏的现状并不十分乐观。尤其是其自身剧目更新较慢、缺乏市场吸引力以及受到流行文化和动漫游戏的冲击,让皮影戏的发展频频受阻。

不过,一切正在转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在国家层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一系列文化政策的制定都促进着这项传统文化的发展。各地的皮影戏演出团体都会积极借助机会开展相关活动,以此来提高皮影戏的知名度和参与度。“国家的艺术基金一直都很支持皮影,目前还有一些以大学为载体的‘非遗传承人培训项目’,此外也可以申报一些国家级技术奖项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等等。国家以及地方为了更好地保护非遗的发展,每年也会给传承人拨一些专项经费,用于展览、公益演出、教学等方面。”李子介绍,自己所在的陕西省以及西安市不定期地会举办一些有关皮影的展览,同时,“戏曲下乡”的计划里很多包括了皮影的演出,而区级、市级、省级非遗传承人的申报工作也在一直在继续。“在国家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的今天,其实皮影的传承情况好了很多。不少大学生也开始了解皮影、参与皮影、设计并制作创新皮影。更多的人也认识到皮影的可贵,这都是非常好的情况。”他欣慰地表示。

在传统皮影与现代因素结合的探索上,李子一直步履不停。在陕西渭南师范学院参加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时,他创作了《贪心不足蛇吞相》,是完全地自编自导自演——剧本自己写,皮影自己安装,配音自己上,音乐自己剪。“我主导了这个小戏的所有环节,每每想起,自己还是觉得很激动,有那么大的劲儿、有那么多的点子放在这个戏里。”他认为,皮影戏原本是一种方言艺术,如今能够更好地把方言与普通话结合,把戏曲跟歌曲结合,是很重要的事情。“各地其实都是依托自己的方言和戏曲,把传统的皮影戏保留下来了。那我们能不能用普通话夹杂着戏曲的演唱呢?或者是只有音乐没有唱腔呢?这样能够让更多人看懂听懂。”李子说道,皮影毕竟是民间的艺术,它更多的舞台可能就是在广场上、社区里、田野间。“在更加通俗易懂之后,皮影戏就会有更多感兴趣的观众,未来这些观众还会一步一步回归到传统的皮影戏曲中来。这样一来,既普及到大众、又培养了观众。”他表示,在有些地方,聪明的手艺人们已经走在他们前面,自己还是需要再学习。“另外,还要加强皮影的机关设置,让戏有看点又酷炫,年轻人才会更多地来关注。”

这些年,李子的尝试和创新非常广泛。他曾与广州原创动力文化公司合作,创作《本命年》,主导人物造型设计、制作与安装及节目编排,最终成功登上当年的央视元宵晚会;也曾参与皮影动漫剧《狐妖小红娘》的人物造型、制作、安装、编排、导演,并参加腾讯动漫星漫奖颁奖晚会。他还为陕西师范大学艺术团制作、安装、编排皮影表演,成功登上过央视五四文艺汇演;参加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进行“数字皮影艺术创作人才培养”学习,并创编创新皮影芭蕾舞剧《军民团结一家亲》,担任皮影制作、安装、动作设计和导演。此外,参与由台湾省高雄市立博物馆、高雄皮影戏馆主办的“皮影戏计画”项目,入驻竹围国小,为皮影戏社团的同学们教授陕西皮影雕刻、制作,并排演皮影戏《三打白骨精》……

“一个戏不常演,肯定会有所生疏;就跟雕刻皮影一样,一个花纹不常做,也应该先练习刻几个,找找感觉,手里有个尺寸的把握。”李子始终在不断修炼技艺。现在,演出市场又慢慢地好起来,每逢节假日,皮影戏演出都深受欢迎。前一阵子正好是儿童节,他非常忙碌,辗转了好几个幼儿园,为孩子们准备吃喝、表演节目。“平时我也会在几所小学里为他们的皮影社团或者兴趣班教一些皮影雕刻和演出的技法,帮助排演节目。”有的爱好者来进行皮影定制,他也非常欢迎,“有些喜欢皮影的人想做一些收藏,一般会根据一些传统书籍里的图案来定做,也有的会把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形象或者人物肖像定制为皮影。”他很乐意看到这样的场景,“传统与现代碰撞,传承与创新融合,这对于皮影艺术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

但是,李子同样笃定,想要让皮影这项民间传统艺术走向世界,最重要的一点是真正继承好传统。“必须尽可能地把传统的东西吃透,不管是雕刻技法还是表演手法,甚至包括古旧皮影的鉴赏、历史民俗故事的博览……都要深入理解,把根扎住。这样一来,在做新东西、新剧的时候,人不慌,东西也不会‘偏’。”对于未来,他不做宏大的展望,而是扎扎实实地走一步算一步,接下来做自己的皮影剧社,名字就叫“亦人傀儡剧社”。“我不敢说整个皮影行业的发展会如何,我只想做好自己的事情。如果在此基础上能有些许贡献,那就已经不得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