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旅游

京都的艺伎生活,被揭穿了

2024-03-07 16:40:02

大家好,我是城城。

昨天发了第一批出国旅行的文章后。

有一些小伙伴跟我提起,三年前他想去的城市之一,

是日本京都。

这个当年吸引着无数国人去旅游的地方。

但三年来,京都的风头渐弱,甚至去年还一度传出了要破产的新闻。

作为一个旅游之城和文化古城,近期京都再上热门,倒是因为另外的事情——

舞伎。

最近这两字出现在了两个地方。

一个地方是电影《无名》。

王一博和日本军官在喝酒吃饭时,背后正在表演的舞伎操着一口正宗的京都腔。

日本军官大怒,说为啥总是唱这些悲悲切切的歌曲。

舞伎们不卑不亢:“那既然如此,我们便不能继续了。”

一个是是枝裕和的新剧《舞伎家的料理人》。

这部通过漫改的剧集,讲述的是两个十多岁的女孩,因为梦想,孤身来到京都,学习成为真正舞伎的故事。

画风清新,女孩们各司其职,独立却清晰地在京都,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

开播就是8分以上,到现在分数也没有掉下来。

京都自然是美的。

清水寺,岚山,以及和其他城市截然不同的古风景象。

女孩们也是美的,做料理,练习舞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

是枝裕和还是那个拍出《海街日记》的是枝裕和,但这一次,除了治愈的画面之外,我终究是觉得不合时宜。

那个不合时宜的,其实就是京都的舞伎/艺伎,这个行业。

不抬杠地说。

即便这是当地极为推崇和保护的传统文化项目,但内核依旧是建立在部分对女性的剥削之上。

作为京都的旅游招牌之一,艺伎行业这两年其实受到严重波及。

在京都最大的艺伎区祇园,很多艺伎馆关门停业,萧瑟寂寥。

有一个很矛盾的现象。

有人对这个行业的衰败唏嘘不已,觉得传统文化愈来愈式微;

有人将其视作热爱和梦想,只看见了阳春白雪,譬如剧中的小堇和季代;

亦有人将其和风俗行业等同,绝不靠近;

但都不尽然。

首先,我们明白一个概念。

艺伎,当然不是妓。

当父亲一心想带走要当舞伎的少女小堇时,梓妈妈说也说过——

「艺伎已经不陪酒不侍奉客人,它只是一种艺术文化。」

但真的是这样吗?

在日本古时候,舞伎一般从10岁开始学艺,也就是我们在剧中看到,少女时期的小堇和季代独自坐大巴去京都的样子。

当然剧里,她们已经初中,14/5岁,正是舞伎里开始学艺的好年龄。

一直训练到16岁左右才逐渐升为艺伎。

从乡下去到京都的她们,发现这里是一个更缤纷的新世界。

不只是生活的转变,更吸引她们的是街头随处都有艺伎们的行走。

她们梳着高高的发髻,画着白脸红唇的全妆,穿着美丽的衣裳。

小姑娘季代忍不住有一句话——

「这里好像另一个世界。」

她们去学习的茶屋,是一间叫做「朔」的屋形(日本一种关于居所的类别)。

姑娘们必须集体生活在茶屋之中,学习满一定年限,经过认可后,才能从舞伎升格为拥有艺名的艺伎,正式出道。

小堇她们也跟所有的少女舞伎一样,学习的内容繁多,其实过程十分艰苦。

包括文化、礼仪、语言、装饰、诗书、琴瑟,直到鞠躬、斟酒等。

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有严格的要求,必须要体现的,就是高贵和优雅。

kiwi里,亦有记录——

舞伎及年轻的艺伎所穿之和服称为“裾引き”,是落地长裙。

学徒艺伎,一般会穿着颜色较浅的和服。反之,级别较高的则会着深色和服。

在外行走时,必须掬起以免拖地,从腰带到裙摆间的一段称为“褄”,舞伎及年轻的艺伎会将左手压在这一段上面。

就是在说——「卖艺不卖身」。

但为为客人侍候餐饮,的确是她们的工作内容。

除此之外,还在宴会上舞蹈、歌唱、演奏三味线等等诸多才艺展示。

跟《无名》中的场景一样。

客人吃饭,她们负责提供高雅及愉快的氛围,若客人有需求,还需要有丰富的学识。

和客人聊天,谈论时事和流行话题,都要不失格调。

所以你说舞伎也好,艺伎也好,难不难?

挺难的。

从剧集里就能看到,训练过程十分艰辛。

所以日本将其作为文化财产,拼命保护起来。

被称为日本古典文化的活化石。

京都,就是艺伎的起源之地。

虽说现在日本留存的艺伎已经很少,但这里的艺伎氛围还是比较浓厚。

以前去过京都旅行的朋友都知道,这里到处都是提供装扮的小店。

可以让女性游客打扮成艺伎或舞伎,亲身体验这种文化之美。

但是,不卖身只是这个行业的基本底线。

在是枝裕和的镜头之下,

种种细节都表明,它依然是对姑娘的教化方式之一。

有一个细节。

妈妈桑对一个已经开始挂牌的艺伎说,今天有人来投诉,看到你走在路上看手机了。

没错,看手机,也是被禁止的。

甚至生活的周围,也不能有太高级的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

因为会破坏人们对于艺伎这个行业的美好想象。

也不能戴眼镜,戴眼镜也是不能出现在公众场合的。

更不能出入便利店,尤其是盘着发髻的时期,是绝对不允许的。

而盘头发也不是初始就有。

学徒成为见习生之后,才能允许开始盘发,而因为盘发很繁琐,所以盘发期间睡觉要用一个叫做「箱枕」的小小的窄窄的特殊枕头。

悬空侧身而睡。

这个箱枕一看就不舒服,何况一周内还不能洗发。

更别提结婚,结婚就是你告别艺伎的开始。

在剧中,桥本爱饰演的百子,就是一个案例。

在结婚后,就得辞去艺伎一职,而一旦辞职就再也回不来了。

据说是因为结婚后的技艺会变差的缘故,才流传下来的规定。

是不是看起来似曾相识?

至于对小堇父亲承诺的「不陪客」一说,或许也只是一种美好的期盼吧。

两个女孩,纷纷找到自己的心中所爱。

姑娘们互相扶持,一起成长。

网上,有一个评论说这个行业——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坏,但也绝对没有拍出来的那么好」

有时候会思考。

或许是枝裕和是故意露出这些让人唏嘘的细节,于缓慢的平和日常之中,让看客们注入深度和思索。

才能推动这个行业的前进和改观。

毕竟京都真的可以更美。

而传统文化的延续,或许也能有更多的方式。

在剧里,小巷弄,木质结构的屋子,每一个细节都有着自己的传承和习惯。

在即将到来的三月樱花季,更会迎来京都最美的时刻。

去走走花见小路, 这些古老而狭长的小道,舒适又静谧。

一路到袛园,也就是花街中心,当年艺伎文化最浓厚的地方。

在这里可能还能路遇真正的漂亮的艺伎。

然后沿着鸭川河散步,这条河贯穿整个京都,是京都人的母亲河。

春天两岸樱花漫天,夏日则杨柳依依。

而关于舞伎、艺伎这个行业。

我们和是枝裕和的心愿一样,也希望保留文化的同时,去其糟粕。

比如,那个一个想结婚就不做舞伎,结婚不开心就逃开的勇敢的女孩子;

比如,对凭什么结婚了就不能做舞伎,发出的疑问;

比如,偷偷让学徒玩手机的妈妈桑;

比如,保护着自己茶屋姑娘们的姐妹们,和希望改变传统规矩的那些人们。

女孩们在前进着,在成长着,她们没有停滞下来。

我们也希望,

京都这个古老的城市也好,

那些有着美丽外表的传统项目也好,

每个人的思想和观念也好。

都能够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着,成长着,不要停下来。

所以是时候该改变原来古板的规则了。

虽然这条路漫长不平坦,至少有人愿意走胜过没有人敢走。

这句话说的不只是艺伎,

也不只是,京都和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