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粟裕原本是毛主席最看好的志愿军统帅,为何却最终没能率兵赴朝?

2020-12-21 17:05:02

气壮山河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的之后的第1战,它也被称为立国之战。正是因为这场直接对抗世界第一强国——美国的战争,打出了新中国的气势和国际地位,也以此奠定了中国陆军“地表最强陆军”的威名。

朝鲜战争


然而,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在毫无海军和空军优势的前提下,率领使用“万国牌”武器击败美国军队的志愿军统帅彭德怀,其实并不是毛主席心目中的第1人选。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为应对朝鲜局势,在组成东北边防军之后,毛主席对于东北边防军司令员的第1人选,是粟裕。

而东北边防军的任务,除了守卫中国东北地区的边防之外,根据毛主席的要求,还要求东北边防军在必要时开赴朝鲜与美军作战,所以,这支东北边防军实际上就是志愿军的前身。

而被毛主席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的粟裕,自然是带领志愿军入朝参战的统帅。然而,事情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当毛主席在1950年10月最终下定决心决定派遣志愿军入朝参战时,率领志愿军与美军作战的,并不是毛主席心目中的第一人选粟裕,而是“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彭德怀元帅。

粟裕

虽然彭德怀元帅率领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弱胜强,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胜利。然而,无数军迷仍存在这样的幻想,彭德怀元帅虽然表现极为优秀,但是,如果真的让最擅长打“神仙仗”的粟裕率兵入朝参战,抗美援朝战争是否会有另一番局面呢?志愿军有没有可能打得更棒?

为什么毛主席如此看好粟裕,甚至不惜等他两个月的时间?为何粟裕仍未如毛主席所愿、率兵入朝参战呢?

关于粟裕最终未能入朝参战的原因,理由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是因为第三野战军出身的粟裕,指挥不了四野为主力的东北野战军,所以粟裕颇有“自知之明”的请辞。

这个说法显然是无稽之谈。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1950年7月13日,根据毛主席和军委的命令,在全国抽调第三十八军、第三十九军、第四十军、第四十二军、炮兵三个师以及大量高射炮、工兵、战车等部队共25.5万人,组成了东北边防军,驻扎在鸭绿江畔。

中国东北边防军


根据抽调部队的番号,很显然,这支被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的部队,其主力确实主要由第四野战军组成。三十八军、三十九军、四十军等解放军王牌主力军组成的第十三兵团,原本就是林彪第四野战军的麾下,第四十二军也出身四野。

因此,东北边防军主要有四野组成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因此认为粟裕就指挥不动东北边防军,就完全是无稽之谈。

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毛主席“北攻南守”的战略决策,东北地区又具有便于获取的大量苏联援助武器先天优势,再加上林帅天才的军事指挥艺术,使的第四野战军成为解放军四大野战军之中装备最为先进、人数也最多的野战军。

而第四野战军也不负众望,从白山黑水一直打到海南岛,纵贯中国南北,四野成为歼敌人数最多的野战军部队。所以,战功赫赫的第四野战军,确实拥有诸多“骄兵悍将”。

粟裕


然而,这个所谓的“骄兵悍将”,更多的其实是指第四野战军将领们由于显赫的功绩所养成的藐视一切敌人的霸气和傲气,而不是指军阀部队中普遍存在的“兵为将有”式的藐视上官。

事实上,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在毛主席在完成三湾改编、确定“党指挥枪”的原则之后,中国共产党的军队中,就不存在兵为将有的军阀式武装。

在长期的军事革命之中,虽然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武装散居全国各地,但是,党一直牢牢的指挥着枪。我们也能经常看到,在被任命为一支军队的主将之后,这个将领往往只携带一名警卫员,就能轻松掌握部队,并指挥这支部队转战各地。

所以,从来不存在东北边防军由于主要由第四野战军组成,第三野战军出身的粟裕就指挥不动的情况。

第四野战军部分将领


而且,在东北边防军成立之时,毛主席早已在1950年4月就撤销了第一野战军、第2野战军和第4野战军的番号。所以,在东北野战军东北边防军成立之时,第四野战军早已被取消,自然也就不存在四野、三野的番号之争。

更何况,部队是最看重能力的地方,而军队统帅的指挥能力恰恰又是最无法掩藏的,容不得半点虚假。一个统帅究竟有没有能力,能不能带领这支军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必须在最残酷的战场上展现出来。

而粟裕大将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所创造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早已奠定了粟裕“军神”的地位。对于这样能够带领将士们打胜仗、打神仙仗的将领,将士们无论怎么拥护都不为过,又怎么可能发生抵制的情况呢?

更何况,在将粟裕选为统帅之后,毛主席为了让粟裕便于指挥由主要由四野为主力的东北边防军,还专门为粟裕配备了两名得力的助手。这两名助手分别是:担任东北边防军副司令员的肖劲光和担任东北边防军副政治委员的肖华。

肖劲光


在解放战争时期,肖劲光是林彪最得力的助手之一,他曾先后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第一参谋长、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务。

而肖华也是在抗战胜利之后,第1批从山东横跨渤海进军东北的将领之一。而在东北期间,肖华历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东北野战军特种兵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政治委员等职务。

萧华和肖劲光不但是第四野战军最出色的将领,而且,两个人还曾长期搭档,共事很久,关系十分融洽。最妙的是,肖劲光与粟裕也是老相识,老朋友。

所以,肖劲光和肖华担任粟裕的副手,可成为粟裕熟悉和指挥以四野为主力的东北边防军的最好帮手。因此,粟裕指挥不动东北边防军,不愿意赴朝参战的说法,显然是谣言。

粟裕


还有一种心理阴暗的揣测是:粟裕之所以未能赴任,原因是因为粟裕没有把握击败美军,因此托病请辞,不愿意挂帅出征。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回答这个疑问,只要看粟裕的表现就能知道。在被毛主席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之后,粟裕不顾伤病,立刻开始了错综复杂的准备工作。

他不但要求华东军区司令部为他选配作战参谋和通信班子,同时,开始命令华东空军调查研究进军朝鲜的美军飞机数量和作战能力。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东北边防军的力量,他还曾向中央军委建议,增派与原准备攻台的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开赴东北。

所以,虽然由于严重的伤病和一贯的谦虚,粟裕曾多次推辞东北边防军司令员的职务,但实际上,粟裕其实已经做好了带兵出征的思想准备。在《粟裕传》之中,粟裕也曾表示:毛主席一定要我去,我就不能推辞了,我还是要去。

粟裕


而另一个粟裕未能参战的说法是,因为粟裕担任着更为重要的解放台湾的任务,因此,重任在身的粟裕分心乏术,无法就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也就无法入朝参战。

这种说法乍听确实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在时间上却出了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后,四大野战军再接再厉,到1950年5月时,已经基本扫清了位于大陆上的国民党残敌。

尤其到1950年5月1日第四野战军彻底解放台湾海南岛之后,解放台湾岛就愈发成为解放全国的最重要战略行动。而对于解放台湾的将领,毛主席心目中的不二人选,就是战功赫赫、屡创奇迹的粟裕。

而且,在确定解放台湾的战略规划之后,毛主席还一改之前粟裕长期实际负责军事指挥,却仅以副手名义出现的局面,直接将粟裕任命为攻台作战总指挥。

解放台湾宣传


从此,粟裕开始了集中全部精力策划解放台湾的军事部署,当时,划归粟裕麾下的攻台军队高达65万。

在粟裕的精密部署之下,再加上此时的美国大有放弃台湾之势,如果没有朝鲜战争的爆发,粟裕率领65万大军在海军和空军的配合之下,一举解放台湾,其实已经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恰恰是在1950年6月25号爆发的朝鲜战争,将这一切彻底改变。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将朝鲜战争视为苏联战略一部分的美国,反应极为激烈。

仅在两天之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宣布出兵朝鲜,与此同时,美国还将触手伸向了中国,杜鲁门同时宣布,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

而以当时美国海军舰队的先进程度,第七舰队的进驻,也就意味着粟裕解放台湾的策划彻底成空。因为,任凭粟裕军事才华如何高超,也无法将陆军部署的海面之上,与美国工业实力相差悬殊的中国海军,不可能是美国第七舰队的对手。

毛主席和粟裕


因此,因为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进驻,毛主席被迫决定推迟解放台湾的时间。而这也就意味着,被任命为攻台总指挥的粟裕,实际上已经没有迫切解决台湾的任务,粟裕因此空闲了下来。

正是在解放台湾的任务因为美国的插手受挫,东北地区却因朝鲜战争的爆发骤然紧张之时,毛主席在组成东北边防军时,第1个想到的统帅人选就是中央军委委员兼第三野战军前委书记、攻台总指挥粟裕。

因此,1950年7月6日,毛主席亲笔写拟写了一份发给粟裕的电报,在电报中毛主席写道:
现有重要任务,委托粟裕同志执行,请粟于7月16日前将三野事务处理完毕,于7月18日来北京接受任务,粟来时可随带秘书及参谋人员数人。

而这封电报的落款则是:毛泽东,七月六日二十三时,没有以“中央军委”,而是以“毛泽东”的名义给粟裕发电报,从中也可看得出毛主席对于粟裕的格外看重。

毛主席


所以,正是因为粟裕是毛主席属意的志愿军统帅第1人选,因此,给粟裕发电报的第2天,在召开国防会议决定正式组建东北边防军之后,粟裕直接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而且,粟裕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还有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1907年8月10日出生的粟裕,在被毛主席选将时年仅43岁,正是一个将领最成熟且年富力强的时候。

然而,仅比林彪大不到4个月的粟裕,虽然在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之后做了大量的工作,毛主席也给予了足够的耐心等待粟裕上任,最终,粟裕还是未能赴任。

不过,粟裕之所以未能挂帅出征,其中毫无任何政治、军事或其他因素,原因很简单,却也无解:问题出在粟裕的身体上,因为,粟裕身患重病,根本无力担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员一职。

战场上的粟裕


虽然与林彪一样出身“根红苗正”的井冈山,但是,粟裕的命运却极为坎坷,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之中,粟裕曾多次任职,转战各地,而且,粟裕大部分时间都远离中央,孤军奋战的最艰苦环境。

所以,由于粟裕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之中所处环境极为艰苦,再加上孤军奋战,他多次在激烈的战斗中负伤。22年的革命生涯之中,粟裕曾前后6次负伤,而且,每一次都是危及生命的重伤。

尤其是1930年2月的战斗之中,粟裕头部受重伤,头颅内一直有三块碎弹片无法取出。因此,受伤次数过多,伤情又十分严重,极为严重的伤害了粟裕的身体,这使得粟裕的身体在长期高强度的军事生涯中一直十分糟糕。

与此同时,作为一支军队的军事主官,他的每一个决定都关系到无数将士的生命,也直接关系到一场战役乃至战争的胜负。因此,粟裕在战争期间的压力一直极大。

而素来喜欢长时间、高强度作战的粟裕,由于个人的独特风格,又很容易过度劳累,这进一步加重了粟裕的病情。

粟裕


例如在三大战役之一的淮海战役时,粟裕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曾连续7天7夜没有睡觉,高强度、高负荷的用脑,使得他的头痛欲裂,就连建脑器也失去了作用,最严重的时候,粟裕甚至不得不躺在担架上指挥。

所以,当新中国成立之后,终于松了口气的粟裕,不但没有因为放松身体好转,反而在长期军事生涯中积攒的伤病如同潮水般涌来,到1950年5月时,粟裕的病情之严重,甚至已经无法正常工作,因此,他被迫向军委请假病休两个月。

而后,在休养之中,粟裕病情始终没有缓解,他曾向毛主席报告说:“头晕头痛症并未见好转,文件书籍均不能阅读,每日只能看看报纸,且每次不能超过20分钟”。最严重时,粟裕甚至连左右环视都出现困难,吃饭的时候,不得不把饭菜摆在正前方一条直线上。

所以无奈之下,粟裕还曾在1950年12月在夫人的陪同下前往苏联治病。在苏联治病期间,经过莫斯科医疗专家诊断后发现,粟裕由于负伤次数过多,不但伤及了脑神经,而且还检查出肠子错位、相互纠结等诸多问题。

抗战时期的粟裕


因此,身患高血压,美尼尔氏综合症、胃肠病等诸多疾病的粟裕,在1950年时,身体确实无法负担得起率领志愿军入朝参战的重任。

正是因为身体不争气,无奈之下的粟裕,不得不向毛主席多次请辞。而毛主席在等待粟裕两个多月之后,由于粟裕的病情仍未有好转,再加上仁川登陆之后朝鲜战场局势急转直下,同样无奈之下,毛主席被迫取消粟裕的任命,转而选择第2人选林彪。

而种种原因之下,林彪也未能担任志愿军统帅,最终,在西北地区的彭德怀元帅临危任命,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启了维时33月之久、气壮山河的抗美援朝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