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同样是下江南,为何康熙好评如潮,乾隆却骂声不断?

2022-10-18 17:05:03

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对于皇帝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民心,整个国家都人心惶惶,很快就会倒了。

在古代,皇帝要得民心就要了解民生、感受民生。那皇帝都通过哪些途径来了解呢?其一是通过朝廷官员的汇报,其二就是去实地考察。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皇帝还是亲自去民间考察比较实在,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实事求是。

在清朝,康熙和乾隆都“六下江南”去了解民生,他们都是打着“巡视河工,咨访吏治”的口号去南巡。虽然口号是一样,但是他们两个人的作为却是完全不一样,所以两个人得到的评价也不一样。康熙收获的是赞不绝口,乾隆皇帝却是一片骂声。

其实夸和骂,并不是空口无凭的。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在南巡的所作所为大相径庭。康熙是真正地去治河,去了解民生,去笼络人心;而乾隆却是“打着狗皮卖膏药”,说是去视察,结果是游山玩水。

康熙在南巡前后一直在心里记挂着三件大事,分别是治河、兴农以及三藩。那时候三藩问题刚刚解决,所以治河问题成了朝廷大事,所以他就亲自下江南去视察。

康熙二十三年他第一次南巡,一到就开始做调查,了解到“河势之汹涌浪漫,河岸之远近高下”。所以,“治河”的问题就迫在眉睫,康熙就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第三次南巡时他甚至“不避水险,各处周览”,并且又提出了疏通河身,修堤建坝,利用水流的力量来冲击于沙的治理办法。通过种种举措,黄河治理颇见成效。

另外,在南巡的途中,他故意绕道山东去祭祀孔庙,这对汉族知识分子是极大的鼓舞,可以说大大收服了汉族知识分子的心。他祭祀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也加大了江南地区知识分子对朝廷的认同感,在汉族知识分子的口中赞誉不断。

相反的,乾隆帝的南巡主要是以游玩为主。

虽然名义上是督理河工,但是乾隆一路游山玩水,讲排场,可谓是劳民伤财。几年的南巡下来,四处游玩的地方都要督建行宫,一次下来,就要建设好几十个。也正是由于乾隆的爱玩爱炫,使得清王朝很快地从盛世局面跌落下来。

在各种民间传说中,乾隆帝被描绘成风流天子。民国初年,就盛行香妃的传说。至今,关于香妃以及乾隆帝与平民女子的爱情故事为主题的各类文学、戏剧、影视作品,络绎不绝。

民间对乾隆帝六次南巡亦多有演绎,或称之“乾隆下江南”。当代广告中,声称乾隆帝在南巡过程中曾品尝过某种美食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是很少有关于康熙下江南,到处吃吃喝喝的记载。

由上可见,康熙在南巡时有一番作为,将大清不断变强变富,还笼络人心,百姓当然对他赞不绝口;而乾隆南巡却是游山玩水,一人享乐,大清不断地变弱,百姓过得不好,那么当然就被挨骂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